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黑卡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动态吸附规律
1
作者 肖立晓 侯吉瑞 +2 位作者 孙佳奇 袁伟峰 梁拓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655,共10页
纳米流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和滞留是影响纳米技术提高非常规油气田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纳米黑卡作为一种两亲性片状纳米材料,其在岩心中动态吸附规律的研究必不可少。首先,绘制纳米黑卡流体标准曲线,开展静态吸附实验确定饱和吸附浓度... 纳米流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和滞留是影响纳米技术提高非常规油气田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纳米黑卡作为一种两亲性片状纳米材料,其在岩心中动态吸附规律的研究必不可少。首先,绘制纳米黑卡流体标准曲线,开展静态吸附实验确定饱和吸附浓度;然后,开展不同影响因素下纳米黑卡流体的动态吸附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动态吸附规律,建立动态吸附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纳米黑卡流体的饱和吸附浓度为75 mg/L,静态吸附量最大值为1.83 mg/g;其动态吸附量与低渗透岩心渗透率(K)呈负对数相关,与纳米黑卡流体矿化度倍数(MS)呈负线性相关,与纳米黑卡流体注入段塞(V_(2))和后续水驱注入速度(v)均呈正线性相关。纳米黑卡流体在低渗透岩心的动态平衡吸附量(η^(2))与K、MS、v、V_(2)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η^(2)=10^(-3)(-0.4-0.005 K-0.094MS+1.301 v+3.347 V_(2)),R^(2)为0.989。当K为20×10^(-3)μm^(2)、MS为2、v为0.3 mL/min、V_(2)为0.5 PV时,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纳米黑卡的动态吸附量为1.328×10^(-3)mg/g,与实验结果(1.321×10^(-3)mg/g)接近。保持适度的矿化度范围(MS<4)、调整注入段塞(0.5 PV)和降低后续水驱注入速度(<0.45 mL/min)可以降低纳米黑卡流体的动态吸附量,有利于低渗透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多孔介质 纳米黑卡流体 动态吸附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17
2
作者 刘建军 刘先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而孔隙度的微小变化 ,都会对渗透率产生大的影响 ,...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而孔隙度的微小变化 ,都会对渗透率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低渗透介质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十分明显。由于流固耦合效应的存在 ,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 ,不宜采用降压开采 ,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时 ,也应进行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多孔介质 流固耦合 孔隙度 渗透 有效压力 油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透率连续变化的低渗透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文超 姚军 +1 位作者 孙致学 黄朝琴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5-892,共8页
基于低渗透多孔介质渗透率的渐变理论,确定了能精确描述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特征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验证了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有效性。非线性渗流速度关于压力梯度具有连续一阶导数,方便于工程计算;由此建立了低渗透多... 基于低渗透多孔介质渗透率的渐变理论,确定了能精确描述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特征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验证了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有效性。非线性渗流速度关于压力梯度具有连续一阶导数,方便于工程计算;由此建立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单相非线性径向渗流数学模型,并巧妙采用高效的Douglas-Jones预估-校正有限差分方法求得了其数值解。数值结果分析表明:非线性渗流模型为介于拟线性渗流模型和达西渗流模型之间的一种中间模型或理想模型,非线性渗流模型和拟线性渗流模型均存在动边界;拟线性渗流高估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使得动边界的移动速度比实际情况慢得多;非线性越强,地层压力下降的范围越小,地层压力梯度越陡峭,影响地层压力的敏感性减弱,而影响地层压力梯度的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glas—Jones预估-校正有限差分方法 低渗透多孔介质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数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新型渗流模型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由于流体的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以往的模型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研究建立了更加接近渗透多孔介质中流体真实流动,且形式简单的三参数渗流模型。并对低渗透油藏中径向稳定渗流和不稳定渗流进行了分析... 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由于流体的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以往的模型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研究建立了更加接近渗透多孔介质中流体真实流动,且形式简单的三参数渗流模型。并对低渗透油藏中径向稳定渗流和不稳定渗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边水油藏生产压差和产量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以达西定律为基础的渗流模型不适合于低渗透油藏,在相同的条件下,其计算的产量偏大。通过对非稳态渗流的分析,给出了基于三参数模型的试井公式和典型试井曲线,低渗透油藏试井曲线的特征是中后期径向流特征段消失,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多孔介质 渗透油藏 试井曲线 渗流模型 不稳定渗流 生产压差 边水 三参数 流体 径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应力对低渗低孔介质孔渗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树生 熊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8-540,共3页
随着油男开发,地层内孔隙压力逐步降低,岩石骨架所受到的有效应力随之增大,岩石的物性参数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与作用在岩石上的有效应力对... 随着油男开发,地层内孔隙压力逐步降低,岩石骨架所受到的有效应力随之增大,岩石的物性参数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与作用在岩石上的有效应力对渗透庇护影响较大,产生不可逆伤害,而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小,孔隙压缩系数仅仅是有效应力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 渗透 孔隙度 压缩系数 岩石力学 低渗透多孔介质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56
6
作者 韩洪宝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明禄 曹秋颖 彭道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3,共5页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并对特低渗长庆油田某区块一个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但降低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而且还增加了开采难度。增大注入率、缩小井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非达西渗流 渗油藏 开发指标 渗储层 低渗透多孔介质 注采井网 物理模拟 拟和 小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克林肯贝尔常数和非达西系数确定新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英 程林松 宁正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0,共3页
文章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气体驱替岩心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一种确定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克林肯贝尔常数和非达西系数的新方法,并验证了气体在低渗气藏中的渗流存在滑脱现象,即克林肯贝尔效... 文章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气体驱替岩心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一种确定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克林肯贝尔常数和非达西系数的新方法,并验证了气体在低渗气藏中的渗流存在滑脱现象,即克林肯贝尔效应,遵循非达西渗流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克林肯贝尔常数大小与地层平均渗透率关系式,并绘制了求解低渗气藏气体渗流克林肯贝尔常数大小的理论图版。文章中所确定的克林肯贝尔常数和非达西系数数学表达式为建立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数值模型以及求解数值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气藏 贝尔 林肯 常数 低渗透多孔介质 气体渗流 实验数据 数值模型 平均渗透 数学表达式 岩心实验 物理模拟 渗流机理 渗流规律 回归分析 理论图版 数学模型 两相渗流 行处理 关系式 文章 求解 驱替 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on nonlinear flow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学武 杨正明 +1 位作者 齐亚东 黄延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99-1303,共5页
Taking low permeability cores of Daqing oilfield for example,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ow velocity were studi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micro-flux measuring instrument.Considering the throat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 Taking low permeability cores of Daqing oilfield for example,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ow velocity were studi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micro-flux measuring instrument.Considering the throat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ry model,the thickness of fluid boundary layer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gradients was calculated,and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onlinear percolation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olation curve of ultra-low rocks is nonlinear,and apparent permeability is not a constant which increases with pressure gradient.The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gradient,and changes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low pressure gradient,which is the essence of nonlinear percolation.The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is also found to be impacted by the surface property of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PERCOLATION absorption boundary layer capillar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