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盆地老气田二次开发优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夏崇双
刘林清
张理
彭先
-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9,共10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科研项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气田二次开发整体规划"(编号:20100305-04)
-
文摘
经过近60年的开发,四川盆地的许多老气田已进入低压、低产的开发中后期,部分气田虽然已濒临废弃,但其中仍尚存较多剩余天然气资源未采出。通过梳理分析,认为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气田多存在地层水活跃形成水封难以解封、低渗透储量难动用等问题。为此,从老气田二次开发的定义出发,全面阐述了其技术路线及优选条件:(1)在建立缝洞系统多储渗体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压力重整曲线进行地质模型正演、生产动态反演特征曲线诊断,提出了复杂岩溶缝洞系统多储渗体识别及定量描述方法,结合U型管气水赋存新模式,形成了强水侵多缝洞系统天然气储量计算新技术;(2)建立孔、洞、缝三重介质数值模型,形成强水侵底水缝洞气藏"水平井排水+直井采气"排采井网模拟及效果评价新技术;(3)依托精细气藏描述形成的配套集成技术,重构气藏地质模型,分类评价气藏低渗透储量,结合井网优化、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段酸化压裂等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有效动用率;(4)建立多节点、多环节输气管网模型,形成区域性管网整体模拟优化及预测技术。实施效果表明,该二次开发技术在老气田产能建设、提高老气田采收率、延缓老气田产量递减、稳定老气田产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成效。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老气田
二次开发
活跃水侵
多储渗体
排采系统
井网
管网
低渗透储量动用
采收率
-
Keywords
Sichuan Basin
Old gas field
Secondary development
Active water invasion
Multiple sets of storage-permeation body
Drainage system
Well pattern
Pipe network
Low-permeability reserves producing
Recovery factor
-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