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低涡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马旭林
刘还珠
+1 位作者
薛纪善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细网格距和适当的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5日的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细网格距和适当的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5日的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较理想地预报出了该次降水的落区、强度及降水中心的位置。着重分析了低空急流、倾斜不稳定发展及中尺度低涡系统和对流层高层小扰动,并进一步指出了其形成、发展的物理机制。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看,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是造成低空涡旋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充足的湿有效能量和凝结潜热的释放为本次大降水过程提供了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数值模拟
低涡系统
江淮梅雨
湿有效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绍青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7,共16页
为加强对南疆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和触发机理的认识,利用FNL和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FY-2G静止卫星的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9年6月24-28日南疆极端干旱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疆地区持续性强降水...
为加强对南疆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和触发机理的认识,利用FNL和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FY-2G静止卫星的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9年6月24-28日南疆极端干旱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疆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在"两槽两脊"的纬向环流形势下,巴湖低涡、伊朗高压脊和辐合线是导致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黑海、里/咸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着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西南路径到达南疆盆地。低空急流引导着偏西北和偏西路径的水汽输送到南疆盆地,西南路径的水汽则在南疆西部500 hPa气旋性风场、 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的引导下翻越青藏高原输送到南疆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水汽的输入主要集中在南边界对流层高层和北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水汽的输出集中在东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南疆盆地南侧高大陡峭地形(昆仑山脉)的阻挡,使得从北部侵入的主导气流在山前辐合生成的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触发系统。辐合线以北的偏西北气流带来的水汽在山前堆积,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不断辐合并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系统在山前不断生成发展,造成和田等地区持续的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暴雨
中亚
低涡系统
水汽特征
地形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低涡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马旭林
刘还珠
薛纪善
王盘兴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3036)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607B)
文摘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细网格距和适当的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5日的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较理想地预报出了该次降水的落区、强度及降水中心的位置。着重分析了低空急流、倾斜不稳定发展及中尺度低涡系统和对流层高层小扰动,并进一步指出了其形成、发展的物理机制。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看,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是造成低空涡旋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充足的湿有效能量和凝结潜热的释放为本次大降水过程提供了物质条件。
关键词
WRF模式
数值模拟
低涡系统
江淮梅雨
湿有效能量
Keywords
WRF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low vortex system
Jianghuai Meiyu
moist available energ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绍青
李耀辉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7,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209,4177509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创新项目(09005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601700)。
文摘
为加强对南疆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和触发机理的认识,利用FNL和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FY-2G静止卫星的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9年6月24-28日南疆极端干旱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南疆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发生在"两槽两脊"的纬向环流形势下,巴湖低涡、伊朗高压脊和辐合线是导致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黑海、里/咸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着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西南路径到达南疆盆地。低空急流引导着偏西北和偏西路径的水汽输送到南疆盆地,西南路径的水汽则在南疆西部500 hPa气旋性风场、 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的引导下翻越青藏高原输送到南疆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水汽的输入主要集中在南边界对流层高层和北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水汽的输出集中在东边界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南疆盆地南侧高大陡峭地形(昆仑山脉)的阻挡,使得从北部侵入的主导气流在山前辐合生成的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触发系统。辐合线以北的偏西北气流带来的水汽在山前堆积,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不断辐合并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系统在山前不断生成发展,造成和田等地区持续的强降水天气。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暴雨
中亚
低涡系统
水汽特征
地形辐合
Keywords
Extreme arid region
rainstorm
low-vortex system in Central Asia
water vapor characteristics
terrain convergence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低涡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研究
马旭林
刘还珠
薛纪善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莫绍青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