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断奶与低海拔舍饲越冬结合促进牦犊牛快速发育 被引量:5
1
作者 官久强 张翔飞 +7 位作者 李华德 谭雄 安添午 周建旭 谢荣清 吴伟生 赵洪文 罗晓林 《草学》 2020年第6期71-74,共4页
犊牛早期断奶在奶牛肉牛产业中应用广泛,该技术既满足了工业化奶产业需求,也促进了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死亡率,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目前,牦牛产业养殖原始,犊牛断奶大多采用自然断奶,既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也降低了母牦牛繁殖率,不利... 犊牛早期断奶在奶牛肉牛产业中应用广泛,该技术既满足了工业化奶产业需求,也促进了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死亡率,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目前,牦牛产业养殖原始,犊牛断奶大多采用自然断奶,既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也降低了母牦牛繁殖率,不利于牦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对牦牛早期断奶进行了探索,同时,针对犊牛冬季营养不足的情况,采用低海拔舍饲技术促进其冬季生长发育。试验结果显示:早期断奶后的犊牛在当年10月,体重达到45.67±12.54kg,与对照组(放牧组)81.50±66.00kg比较,放牧组增重显著高于试验组。结合冬季低海拔舍饲,次年4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体重分别为101.00±26.47kg和67.30±17.83kg,试验组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放牧组)牦牛。研究表明牦牛犊牛可以进行早期断奶,结合冬季农区舍饲,可以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犊牛 早期断奶 低海拔舍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袁萍 张翔飞 +6 位作者 官久强 安添午 李华德 谭武 谢荣清 罗晓林 江明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91-480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海拔舍饲对牦牛和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6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健康雄性麦洼牦牛[(169.85±13.69)kg]10头和犏牛[本地黄牛×麦洼牦牛,(142.60±26.18)kg]5头作为试验动物,将10头麦洼牦牛随机均分为2组(舍饲牦牛组与放牧牦牛组,每组5头),5头犏牛单独作为1组(舍饲犏牛组)。放牧牦牛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甘孜州红原县牧区(海拔3500 m)按照传统模式于天然草地放牧,舍饲牦牛和犏牛于广汉农区(海拔480 m)进行冷季全舍饲育肥,预试期30 d,正试期120 d,而后对各组试验牛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与放牧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犏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pH_(24 h)、红度(a^(*))值、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舍饲犏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牦牛(P<0.05);舍饲牦牛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放牧牦牛冷季掉膘相比,低海拔舍饲可促进牦牛与犏牛的生长,改善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与食用品质,且犏牛因杂交优势明显而育肥效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海拔舍饲 牦牛 犏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舍饲对牦牛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杨勤 官久强 +6 位作者 柴志欣 李华德 曹诗晓 张翔飞 柏琴 钟金城 罗晓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42,共10页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因素。选用10头3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均分为舍饲组与放牧组,舍饲组于广汉农区(海拔:600 m)进行全舍饲育肥,放牧组于红原县牦牛科技园区(海拔:3500 m)按传统模式天然放牧,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其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背最长肌食用品质显著改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熟肉率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营养品质显著改善: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鲜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舍饲组血清中血糖(GLU)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β-羟基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冷季低海拔舍饲可达到牦牛生长肥育的效果;可激活牦牛血清中脂沉积相关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改善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海拔舍饲 牦牛 肌肉品质 血清指标 脂沉积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