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体系对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论述
1
作者 胡洪亮 丁旭 金玉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4,21,共6页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C效应。在单一交联体系中,辐照交联通过形成三维交联网络有效抑制高温下导电填料的迁移,增强了材料的热机械稳定性;化学交联则通过基体改性和基体-填料桥连,进一步改善了导电填料的分散性及相容性。双重交联体系结合了辐照和化学交联的优势,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不仅在提升PTC强度方面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材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正温度系数效应复合材料 交联体系 辐照交联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HPAM/AlCit交联聚合物溶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梅钦 孙爱军 +3 位作者 董朝霞 唐亚林 李明远 吴肇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采用粘度法、扫描电镜(SEM)、核孔膜过滤、动态光散射(DLS)和27AlNMR法,研究了高分子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体系交联反应过程溶液性质变化.结果表明,HPAM与AlCit反应在低剪切速率时体系粘度随反应进行而... 采用粘度法、扫描电镜(SEM)、核孔膜过滤、动态光散射(DLS)和27AlNMR法,研究了高分子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体系交联反应过程溶液性质变化.结果表明,HPAM与AlCit反应在低剪切速率时体系粘度随反应进行而降低,在剪切速率较高时具有剪切稠化现象,HPAM与AlCit反应过程中交联态Al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随反应进行变短.低浓度的HPAM与AlCit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LPC)在水中的分散体系,即交联聚合物溶液(LPS).交联聚合物溶液中LPC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约为238nm,其形态接近球形,具有多分散性.LPS对1.2μm核孔膜的封堵程度与其反应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增油减水措施 低浓度聚合物交联体系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 堵水调剖技术 原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辉明 卢红杰 +3 位作者 沈彬彬 谢金丁 马云瑞 谢泽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4,99,共5页
聚合物压裂液冻胶体系在压裂施工过程中会在裂缝中和裂缝壁留下残渣造成储层伤害,降低聚合物浓度可以减轻这种伤害,但又会遇到冻胶体系黏弹性降低支撑剂沉降的问题,因此,研究优选满足携砂要求的低浓度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具有实际意义。用... 聚合物压裂液冻胶体系在压裂施工过程中会在裂缝中和裂缝壁留下残渣造成储层伤害,降低聚合物浓度可以减轻这种伤害,但又会遇到冻胶体系黏弹性降低支撑剂沉降的问题,因此,研究优选满足携砂要求的低浓度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具有实际意义。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浓度聚合物压裂液的增稠剂、交联剂及破胶剂,并评价了压裂液体系的抗温抗剪切性能、流变性能、携砂性能、破胶性能、低伤害性能、防膨性能和滤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聚合物压裂液的浓度为常规聚合物压裂液浓度一半时即可满足压裂时的携砂要求,抗温抗剪切性能优于清洁压裂液和常规聚合物压裂液,并且破胶后的残渣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对储层的伤害程度,是一种较为环保的低伤害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聚合物 压裂液体系 增稠剂 交联 破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德军 陈辉 +3 位作者 毛卫荣 魏新辉 姜毅 李运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3单元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 (4个反五点法注采井组 )注入质量浓度 10 0 0~ 2 0 0 0mg/L的聚合物溶液 0 .2 9PV后转入后续注水 ,到 1999年 5月底采出程度 34.4 % ,综合含水 87.3% ,接近注聚前的值 ,1999年 10月起在该井组又开始了注低浓度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试验。所用聚合物为HPAM 35 30S ,-M =1.5× 10 7~1.8× 10 7,HD =30 % ,交联剂为Al3 + 质量浓度 10mg/L的AlCit溶液 ,聚合物与Al3 + 质量比为 2 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 70℃、渗透率 4 .5 μm2 的人造岩心中注入在 4 5℃反应 2 4h的HPAM浓度 2 0 0mg/L的LPS共 4 .0PV ,阻力系数达到 135 ,注入 18.3PV后残余阻力系数仍达 5 5 ;气测渗透率 1.2 μm2 的人造岩心在 70℃水驱 5PV后原油采收率 33% ,再水驱 5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12 0 0mg/LHPAM溶液驱替 0 .35PV后采收率增加13% ,再水驱 5 .3PV后采收率增加 1.7% ,用 2 0 0mg/LHPAM / 10mg/LAl3 + LPS驱替 5 .6PV使采收率增加11.3%。在现场试验中 ,注入 0 .0 6 8PVLPS(第一阶段 2 0 0mg/LHPAM/ 15 0mg/LAlCit溶液 ,第二阶段 35 0mg/LHPAM / 5 5 0mg/LAlCit溶液 ) ,然后水驱 ,仍获得了增油减水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交联 聚合物驱油 HPAM/柠檬酸铝/水体系 提高原油采收率 孤岛中一区馆3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配制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在双河油田中温油藏的矿场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凌 沈平平 +2 位作者 穆龙新 范子菲 刘现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89,i007,共4页
从室内实验、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了国内首次开展的大段塞、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的情况。该试验采用污水配制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400mg/L聚合物+70mg/L交联剂)在双河油田437块Ⅱ1-2层70℃油藏连续注... 从室内实验、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了国内首次开展的大段塞、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的情况。该试验采用污水配制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400mg/L聚合物+70mg/L交联剂)在双河油田437块Ⅱ1-2层70℃油藏连续注入低浓度交联聚合物0.19PV。截至到2004年8月,注入井井口压力最高上升2.4MPa,中心井组含水下降4.2个百分点,中心井组提高采收率6.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证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能够实现大段塞连续注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先导试验 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交联聚合物在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元勇 尹文军 崔爱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69-70,共2页
简要介绍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调驱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交联聚合物体系应用概况;剖析了低浓度交联聚 合物体系在国外三个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实例,给出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调驱典型工艺和应用技术界限。
关键词 低浓度交联聚合物 油田 调驱机理 高温高盐油藏 美国 阿根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浓度对交联聚合物线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董朝霞 吴肇亮 +1 位作者 林梅钦 李明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4,共5页
用核孔膜过滤法 (过滤体积对过滤时间作图 )、动态光散射法 (DLS)和扫描电镜法 (SEM )研究了交联反应前后盐 (NaCl)浓度变化对低浓度HPAM与AlCit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中交联聚合物线团 (LPC)形态的影响。所用HPAM相对分子质量 1.1... 用核孔膜过滤法 (过滤体积对过滤时间作图 )、动态光散射法 (DLS)和扫描电镜法 (SEM )研究了交联反应前后盐 (NaCl)浓度变化对低浓度HPAM与AlCit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中交联聚合物线团 (LPC)形态的影响。所用HPAM相对分子质量 1.1× 10 7~ 1.4× 10 7,LPS中HPAM与Al的质量比 2 0∶1,HPAM浓度 0 .1或 0 .2 g/L ,交联反应温度 40℃ ,时间 7天。实验结果表明 :①LPC的平均水力半径Rh(DLS测定值 )随交联反应时盐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盐浓度由 0 .5 g/L增加到 2 g/L时Rh 由 45 0nm迅速减小到 2 5 0nm ,盐浓度增加到 2 0 g/L时Rh达到最小值 16 0nm ,此后随盐浓度的继续增加Rh 有所增大 ;盐浓度 0 .5和 2 .0 g/L时Rh 的SEM测定值分别为45 0和 2 5 0nm ,与DLS结果一致。②交联反应完成后改变LPS的盐浓度 ,也可改变LPC的Rh 值 ,但改变幅度较小 ;盐浓度 0 .5 g/L时形成的LPS ,当盐浓度增加至 2 g/L时 ,Rh 值由 45 0nm减小至 35 9nm ,大于盐浓度 2 g/L时形成的LPS的Rh 值 (2 46nm) ;盐浓度 2 g/L时形成的LPS ,当盐浓度减少至 0 .5 g/L时 ,Rh 值由 2 46nm增大至32 6nm ,小于盐浓度 0 .5g/L时形成的LPS的Rh 值 (4 5 0nm)。用盐浓度改变引起LPC水化层厚度改变 ,线团收缩或舒张解释盐浓度改变时Rh 测定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分子线团 分子内交联 线团尺寸 水力学半径 NaCl 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 体系 胶态分散凝胶 油田化学剂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体系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爱军 吴肇亮 +1 位作者 林梅钦 李明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9,共5页
用HAAKERS150流变仪对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g/L及NaCl质量浓度为2.0g/L的交联聚合物溶液与同条件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用HAAKERS150流变仪对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交联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g/L及NaCl质量浓度为2.0g/L的交联聚合物溶液与同条件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溶液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400~1000s-1)表现为胀流性,低剪切速率(43~400s-1)时为假塑性,高剪切速率(1000~1500s-1)时表现为牛顿性;而相应的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只表现轻微的假塑性(5~900s-1)。交联聚合物溶液具有时间效应,表现为负触变性(震凝性),而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流变性不产生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溶液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 流变性 剪切速率 低浓度 交联反应 假塑性 交联体系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聚合物交联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海玉芝 吕成远 +3 位作者 崔茂蕾 谭中良 周国华 张淑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2-686,共5页
为了扩展交联聚合物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考察了有机醛交联剂GWG分别与常规聚合物(KYPAM和KYPAM-6)、疏水缔合聚合物(AM-NVP和AM-DMDA)、抗盐聚合物(HPAM3和NY-1)形成的交联体系的长期稳定性,优选了抗盐聚合物HPAM3及其交联体系... 为了扩展交联聚合物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考察了有机醛交联剂GWG分别与常规聚合物(KYPAM和KYPAM-6)、疏水缔合聚合物(AM-NVP和AM-DMDA)、抗盐聚合物(HPAM3和NY-1)形成的交联体系的长期稳定性,优选了抗盐聚合物HPAM3及其交联体系配方,研究了含氧量、矿化度、硬度、温度等对交联体系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聚合物1000 mg/L+GWG 50 mg/L的交联体系,在含氧量<0.1 mg/L、100℃的条件下,普通型聚合物及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交联老化30 d左右就缩水破胶,抗盐聚合物HPAM3的交联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老化150 d后的黏度仍为62.6 m Pa·s。当氧含量低于0.1 mg/L时,500~1800 mg/L HPAM3+35~80 mg/L GWG的交联体系在100℃老化90 d后仍具有较好的成胶性能和稳定性能;在氧含量<0.5 mg/L时,1500 mg/L HPAM3+50 mg/L GWG+200 mg/L硫脲的交联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优良,可耐温105℃、耐盐200000 mg/L(含Ca2+500 mg/L),该交联体系在100℃下老化90 d后的黏度为124 m Pa·s,远高于浓度2500mg/L HPAM3溶液的黏度(42.7 m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体系 抗盐聚合物 耐温抗盐 长期稳定性 黏度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对交联聚合物体系黏度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维东 徐新霞 +2 位作者 卢祥国 张可 张云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在45℃、曝氧和缺氧条件下,考察了铬交联、铝交联、有机交联聚合物成胶体系配制后60天内黏度的变化。3种成胶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分别为600、600、2400mg/L,用经净化处理、矿化度4013mg/L、SRB菌容易生长繁殖的采油污水配液。有机交联... 在45℃、曝氧和缺氧条件下,考察了铬交联、铝交联、有机交联聚合物成胶体系配制后60天内黏度的变化。3种成胶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分别为600、600、2400mg/L,用经净化处理、矿化度4013mg/L、SRB菌容易生长繁殖的采油污水配液。有机交联剂为可生成酚醛树脂的有机物混合物。铬交联成胶体系的黏度在5~10天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减小并丧失;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普遍高于缺氧条件下的相应黏度;加入杀菌剂使曝氧、缺氧条件下的黏度均有所增大。铝交联成胶体系的黏度变化可划分为:维持低而稳定的值(1~20天)、缓慢增大(30~50天)、迅速降低(60天)3个阶段;FR和FRR测定表明在第一阶段聚合物分子线团内部发生交联,第二阶段被认定为聚合物分子线团间发生交联;铝交联成胶体系在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普遍高于缺氧条件下的黏度;加入杀菌剂使曝氧和缺氧条件下的黏度均增大,并且使第二阶段至少扩展到60天以后。有机交联成胶体系10天时形成强凝胶,曝氧条件下1~5天的黏度值高于缺氧条件下的相应值,加入杀菌剂使曝氧、缺氧条件下的黏度值均有所增大。曝氧和使用杀菌荆可改善污水配制的各种交联聚合物体系黏度的长期稳定性。表6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饺联剂成胶体系 采油污水 交联/成胶 黏度 长期稳定性 曝氧环境 缺氧环境 杀菌剂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体系辐射交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万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共混体系辐射交联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聚合物共混体系辐射交联行为及表征;2.辐射交联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性能;3.辐射交联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聚合物 混合体系 交联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对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SEDAGHATZADEH Mostafa SHAHBAZI Khalil +1 位作者 POURAFSHARY Peyman RAZAVI Seyed Ali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2-788,802,共8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不同阳离子浓度和类型对瓜胶、黄原胶以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交联凝胶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降低阳离子负面影响的思路。交联凝胶体系中阳离子的存在会降低交联凝胶的黏度,阳离子浓...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不同阳离子浓度和类型对瓜胶、黄原胶以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交联凝胶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降低阳离子负面影响的思路。交联凝胶体系中阳离子的存在会降低交联凝胶的黏度,阳离子浓度越高,黏度降低幅度越大,二价阳离子比一价阳离子降低黏度的幅度更大。阳离子会降低交联凝胶的稳定性,并且在较高盐度条件下更为严重。在HPAM凝胶中添加MWCNT,同时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进行交联,MWCNT可以包围阳离子并将其从聚合物上剥离,降低阳离子与聚合物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交联凝胶黏度和破裂压力均得到提高,提高HPAM交联凝胶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稳定性,可用于相关的钻井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凝胶体系 流变性 稳定性 阳离子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波及的天然聚合物交联体系
13
作者 Reddy B R 谢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天然聚合物交联体系 油田化容剂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物 聚氨基葡萄糖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俊茹 谢晓庆 +2 位作者 张健 郑晓宇 未志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0,共4页
针对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后吸水剖面改善不明显、油井含水无明显下降等现象,采用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技术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复合体系组成、驱替速度、注入量等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复合体系注入参数。研究表明,在复合... 针对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后吸水剖面改善不明显、油井含水无明显下降等现象,采用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技术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复合体系组成、驱替速度、注入量等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复合体系注入参数。研究表明,在复合体系总浓度为1750 mg/L的前提下,体系中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浓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交联聚合物微球浓度在400-100 mg/L、缔合型聚合物浓度在1350-1650 mg/L范围内,都能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驱较单纯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8%-11%。复合体系驱替速度在3.5 m/d左右、注入量为530 mg/L·PV左右时,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体系能较好地改善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聚合物 复合调驱体系 注入参数 深部调驱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吕晓华 唐金星 +3 位作者 张丽庆 李建民 杨济学 张以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2-163,169,共3页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 ,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 ,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 ,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 ,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微凝胶 ,产生的流动阻力比相同浓度甚至高浓度聚合物溶液高 ;微凝胶体系在岩心内部成胶后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 ,在后续水驱过程中 ,仍然保持较高的剩余流动阻力。低浓度微凝胶溶液在动态成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驱油作用 ,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 ,但微凝胶驱的增油效果主要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 动态成胶 驱油试验 聚合物 石油 采收率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同友 赵劲毅 +1 位作者 胡勇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8,91,i007,共5页
近年来, 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注入的调剖剂主要包括Al3+、Cr3+和复合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体系等, 它们因交联剂类型和溶剂水矿化度的不同, 其性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性质评价方法不能满足矿场生产管理和监测的需求。通过对... 近年来, 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注入的调剖剂主要包括Al3+、Cr3+和复合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体系等, 它们因交联剂类型和溶剂水矿化度的不同, 其性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性质评价方法不能满足矿场生产管理和监测的需求。通过对油田常用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质特征研究和现有评价方法适应性分析, 确定了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并建立了特殊条件下聚合物凝胶体系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交联反应 凝胶体系 性质特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合物微球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志高 郑晓宇 +3 位作者 郭文峰 陈海玲 崔超 孙志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91,704,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强化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该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 针对海上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强化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研究了该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微球形态、封堵性能,并将其与聚合物HAP复配进行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在模拟水中溶胀10 d后尺寸在27~37μm左右,该微球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向尺寸Ф2.5 cm×60 cm、水测渗透率1.064μm^2的填砂管中注入3 PV熟化10 d的质量分数0.04%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后,前端压力从7.9 k Pa增至190 k Pa,中后端的压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联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注入聚合物(0.145%HAP)/交联聚合物微球(0.03%)复配体系后有20%流体转入低渗透岩心,复配体系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比单纯的聚合物驱(0.175%HAP)高10%以上。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也表明复配体系提高采收率比单纯聚合物驱的高6%。交联聚合物微球能够较好地改善聚合物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海上油田 封堵性能 提高采收率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低浓度HPAM/柠檬酸铝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涛 郑晓宇 吴肇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用微孔滤膜方法测定了油田用不同类型破乳剂 (9种 )、絮凝剂 (1种 )以及缓蚀阻垢剂 (3种 )对LPS交联体系的影响。LPS体系用HPAM(10 0mg/kg)和柠檬酸铝 (10mg/kg ,以Al3 + 计 )在清水中配成 ,化学剂加量 5 0mg/kg ,在 6 0℃反应 2天后通... 用微孔滤膜方法测定了油田用不同类型破乳剂 (9种 )、絮凝剂 (1种 )以及缓蚀阻垢剂 (3种 )对LPS交联体系的影响。LPS体系用HPAM(10 0mg/kg)和柠檬酸铝 (10mg/kg ,以Al3 + 计 )在清水中配成 ,化学剂加量 5 0mg/kg ,在 6 0℃反应 2天后通过平均孔径 3μm的滤膜 ,测定累计滤过时间与累计滤过体积关系曲线 ,以空白LPS和聚合物溶液为参比体系。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类嵌段聚醚 (破乳剂 )和含磷酸基团的缓蚀阻垢剂对LPS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HPAM/柠檬酸铝体系 交联聚合物溶液 破乳剂 絮凝剂 缓蚀阻垢剂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型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宪波 蒲万芬 +1 位作者 武海燕 赵金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0-353,共4页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AM/AMPS二元共聚物和交联剂柠檬酸铝 ,开展了以改善聚合物驱为目的的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体系研究 ,考察了影响抗盐型LPS的形成及其性能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该体系在矿化度为 10 0 0 0 0mg/l的模拟地层水...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高的AM/AMPS二元共聚物和交联剂柠檬酸铝 ,开展了以改善聚合物驱为目的的交联聚合物溶液 (LPS)体系研究 ,考察了影响抗盐型LPS的形成及其性能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该体系在矿化度为 10 0 0 0 0mg/l的模拟地层水中仍具有很强的成胶能力 ,表现出优异的抗盐性能 ,拓展了LPS的应用范围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溶液 合成条件 相对分子质量 二元共聚物 柠檬酸铝 体系研究 聚合物 研究结果 抗盐性能 应用范围 LPS 交联 地层水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多元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其红 陈先超 孙民笃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 mg/L或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二元注入体系(100 mg/L交联剂+2000 m...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 mg/L或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二元注入体系(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和三元注入体系(0.4 PV×2000mg/L阳离子凝胶微球+0.3 PV×100 mg/L交联剂+0.4 PV×2000 mg/L高效洗油剂)的调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二元注入体系转水驱突破压力为3 MPa左右,而且压力整体波动范围和波动幅度都明显高出单元注入体系的,这说明二元注入体系调剖效果比单元注入体系的好;在水驱采收率39.65%、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8.38%的基础上,三元注入体系提高采收率22.82%;水驱和聚合物驱阶段注入压力较低,凝胶微球注入后压力迅速上升,交联剂的注入保持了压力,高效洗油剂驱使压力进一步上升,转后续水驱后压力下降并稳定在2 MPa左右;与二元注入体系相比,三元注入体系的后续水驱压力明显降低,这保证了在不影响调驱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后续水驱压力,因此多元注入体系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凝胶微球 交联 洗油剂 多元调驱体系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