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41
1
作者
谢小兵
周雪峰
+7 位作者
蒋鹏
陈佳娜
张瑞春
伍丹丹
曹放波
单双吕
黄敏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1-1602,共12页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穴苗数(单、双、三本穴–1)与栽插密度(40、27、19、14穴m–2)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数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减苗增密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产量分别比增苗减密高10.5%、5.2%和2.9%,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在低氮密植条件下,有效分蘖期缩短6d左右,分蘖成穗率、表观转化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21.0%、150.6%和19.6%。在施氮量为75kgNhm–2的密植(40-68穴m–2)条件下,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长沙点产量分别比中、高氮(150-225kgNhm–2)常规密度(19-27穴m–2)低3.2%、7.5%和1.2%,但差异不显著,而澄迈点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比之低5.2%和高9.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150kgNhm–2的密植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量比高氮常规密度低1.7%,但齐穗期干物质量和产量比高氮常规密度高10.3%和3.3%。因此,超级稻采用低氮密植栽培,在100-150kgNhm–2和40穴m–2条件下提早了够苗期,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加之齐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表观转化率,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低氮密植
栽培
产量
干物质
氮
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杨志长
沈涛
+1 位作者
胡宇倩
宋海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150 kg/ha、28.57万穴/ha)2种氮肥密度水平,测定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干物质含量、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齐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与常规栽培相比,低氮高密处理下泰优390产量降低5.5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湘晚籼13产量无显著变化;低氮高密处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成穗率、收获指数和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上升,群体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泰优390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P<0.05),湘晚籼13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Pn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150 kg/ha降至120 kg/ha)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机插晚稻仍可稳产。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成本和环境保护,低氮密植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晚稻
低氮密植
常规栽培
产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涛
杨志长
+1 位作者
胡宇倩
宋海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34,共6页
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杂交稻‘泰优390’与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穴/m2、28.6穴/m^2)与施氮肥量(0、120、150kg/hm^2)对机...
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杂交稻‘泰优390’与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穴/m2、28.6穴/m^2)与施氮肥量(0、120、150kg/hm^2)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28.6穴/m^2,150kg/hm^2)相比,低氮密植(36.4穴/m^2,120kg/hm^2)条件下,晚稻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显著提升,‘泰优390’与‘湘晚籼13’的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22.8%和15.3%,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0.6%和16.2%;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在2种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有效穗数、偏生产力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水稻低氮密植栽培保持了稳定高产,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种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低氮密植
产量
氮
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41
1
作者
谢小兵
周雪峰
蒋鹏
陈佳娜
张瑞春
伍丹丹
曹放波
单双吕
黄敏
邹应斌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91-1602,共12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栽培与土壤岗位科学家项目(2011–2015)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及其转化、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2012—2013年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材料,在湖南长沙和海南澄迈进行了施氮量(75、150、225kgNhm–2)与栽插密度(68、40、27、19穴m–2),每穴苗数(单、双、三本穴–1)与栽插密度(40、27、19、14穴m–2)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数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减苗增密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产量分别比增苗减密高10.5%、5.2%和2.9%,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达到显著水平;在低氮密植条件下,有效分蘖期缩短6d左右,分蘖成穗率、表观转化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21.0%、150.6%和19.6%。在施氮量为75kgNhm–2的密植(40-68穴m–2)条件下,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长沙点产量分别比中、高氮(150-225kgNhm–2)常规密度(19-27穴m–2)低3.2%、7.5%和1.2%,但差异不显著,而澄迈点产量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比之低5.2%和高9.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150kgNhm–2的密植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量比高氮常规密度低1.7%,但齐穗期干物质量和产量比高氮常规密度高10.3%和3.3%。因此,超级稻采用低氮密植栽培,在100-150kgNhm–2和40穴m–2条件下提早了够苗期,增加了有效穗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加之齐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表观转化率,有利于高产的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关键词
超级稻
低氮密植
栽培
产量
干物质
氮
素利用率
Keywords
Super rice
Cultivation with low nitrogen rate and high planting density
Grain yield
Dry matte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杨志长
沈涛
胡宇倩
宋海星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5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503)
文摘
【目的】探明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推广低氮密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杂交稻泰优390和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设低氮高密(N 120 kg/ha、36.36万穴/ha)和常规栽培(N 150 kg/ha、28.57万穴/ha)2种氮肥密度水平,测定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干物质含量、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及齐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结果】与常规栽培相比,低氮高密处理下泰优390产量降低5.5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湘晚籼13产量无显著变化;低氮高密处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成穗率、收获指数和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上升,群体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泰优390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P<0.05),湘晚籼13生育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Pn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150 kg/ha降至120 kg/ha)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机插晚稻仍可稳产。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成本和环境保护,低氮密植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机插晚稻
低氮密植
常规栽培
产量
光合特性
Keywords
machine-transplanted late rice
low nitrogen rate combined with high plant density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yiel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涛
杨志长
胡宇倩
宋海星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9-73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503)~~
文摘
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杂交稻‘泰优390’与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穴/m2、28.6穴/m^2)与施氮肥量(0、120、150kg/hm^2)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28.6穴/m^2,150kg/hm^2)相比,低氮密植(36.4穴/m^2,120kg/hm^2)条件下,晚稻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显著提升,‘泰优390’与‘湘晚籼13’的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22.8%和15.3%,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0.6%和16.2%;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在2种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有效穗数、偏生产力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水稻低氮密植栽培保持了稳定高产,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种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晚稻
低氮密植
产量
氮
素利用率
Keywords
Late rice
Low-nitrogen close-planting cultivation
Grain yiel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谢小兵
周雪峰
蒋鹏
陈佳娜
张瑞春
伍丹丹
曹放波
单双吕
黄敏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氮密植对机插晚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志长
沈涛
胡宇倩
宋海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沈涛
杨志长
胡宇倩
宋海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