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散发耐刮擦汽车内饰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林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2,共4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种低散发耐刮擦汽车内饰用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对PP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和气味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时,PP复合材料具...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种低散发耐刮擦汽车内饰用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对PP复合材料耐刮擦性能和气味散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耐刮擦剂和气味吸附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时,PP复合材料具有较优异的耐刮擦性能和低气味散发特性,且其力学性能不受影响。该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各种汽车内饰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散发 耐刮擦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味、低散发PC/ABS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晓东 刘小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78,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合金,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和热脱附-气相/质谱分析等手段考察了吸附剂和萃取剂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吸附剂和萃取剂添加量的增...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合金,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和热脱附-气相/质谱分析等手段考察了吸附剂和萃取剂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吸附剂和萃取剂添加量的增加,PC/ABS合金的气味得到不断改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相应持续降低,而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甚微;另外,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会加重PC/ABS合金的吸湿性,当吸附剂用量达到5%(质量分数,下同)时,自然放置480h后,其吸水量提高1.7倍;在PC/ABS合金中,当添加的吸附剂和萃取剂用量分别为0.5%、1.5%时,得到综合性能最优的产品,气味强度达到3.0级,舒适度改善到0级,TVOC较挤出未添加吸附剂和萃取剂时的纯PC/ABS合金降幅57.9%;萃取剂对PC/ABS合金环保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吸附剂,而二者连用复合体系较各自单独使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 气味 低散发 吸附剂 萃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划伤剂对车用聚丙烯材料耐划伤和散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波 苏娟霞 +2 位作者 姚程 林洁龙 罗忠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弹性体三元共混材料,并考察了两种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划伤性能、散发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十字划伤仪和色差仪对材料在常温和热老化(102℃,168 h)条件下的耐划伤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气...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弹性体三元共混材料,并考察了两种耐划伤剂对材料耐划伤性能、散发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十字划伤仪和色差仪对材料在常温和热老化(102℃,168 h)条件下的耐划伤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气味评定、顶空–气相色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袋子法以及雾度仪分别对添加两种耐划伤剂后材料的气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以及VOC和雾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酰胺类和有机硅类耐划伤剂可改善聚丙烯材料表面的耐划伤性能,常温下两者效果相当,但热老化后前者耐划伤性能消失,而后者仍具有良好的耐划伤性能。在散发性能方面,采用有机硅类耐划伤剂在气味等级、VOC、雾度等方面均优于酰胺类划伤剂。相对于酰胺类耐划伤剂,添加有机硅类耐划伤剂的材料韧性和熔体流动速率有所提升。通过使用有机硅类耐划伤剂制备了在耐划伤性能和散发性能上均满足材料要求的汽车零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酰胺 耐划伤 低散发 汽车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改性汽车用仿植绒效果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楠婷 张锴 蔡青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7,共3页
采用木粉部分取代滑石粉填充聚丙烯材料,通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改性制备出仿植绒效果、高性能和低散发特征的汽车内饰用材料,可替代低压注塑的织物包覆件材料。研究表明,热加工处理后,木粉在材料表面呈现出尺寸不均匀的浅棕色颗... 采用木粉部分取代滑石粉填充聚丙烯材料,通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改性制备出仿植绒效果、高性能和低散发特征的汽车内饰用材料,可替代低压注塑的织物包覆件材料。研究表明,热加工处理后,木粉在材料表面呈现出尺寸不均匀的浅棕色颗粒,结合模具织物的皮纹特征,可获得仿植绒效果;当MAPP含量为3%时,仿植绒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21. 4、29. 9、2 098 MPa和12. 3 kJ/m^2,其性能与滑石粉填充材料基本一致,还可减重3. 8%;木粉对材料的有机挥发性物质(VOC)不产生明显影响,还能改善气味,气味等级降为3. 5级,气味味型得到明显改善,由焦糊味变成木香味,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汽车内饰 仿植绒效果 力学性能 低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