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效毛竹林补植金钱松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俊昊 吕杨 +3 位作者 杨来邦 严一博 李同欣 王懿祥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为探究间伐补植措施对低效毛竹纯林水文调节功能的长期影响机制,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恢复时间(5 a和20 a)林分各水文组分持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选择浙北典型低效毛竹林作... 为探究间伐补植措施对低效毛竹纯林水文调节功能的长期影响机制,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恢复时间(5 a和20 a)林分各水文组分持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素。选择浙北典型低效毛竹林作为研究区,建立3类对比样地:未经过改造的低效毛竹林(CK)、间伐补植金钱松恢复5 a的初期改造林分(ET)、间伐补植金钱松恢复20 a的长期改造林分(LT)。采用分层测定法系统监测冠层截留、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及土壤层贮水量等指标,运用重复观测方差分析恢复时间与季节的交互作用,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土壤物理性质对水文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1)林分改造显著改变水文分配格局,LT总持水量较CK增加19.89%,其中土壤层贮水量占比为89.18%~97.53%,而ET与CK间无显著变化;(2)恢复时间与各水文组分响应存在异质性:与CK相比,ET冠层截留减少66.84%,但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分别增加57.60%、4.40%和4.40%,LT的冠层截留、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分别增加78.76%、19.44%和15.30%,但林下植被层持水量减少1.72%;(3)土壤总孔隙度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解释力高达95.8%,表明其在水分储存和释放中的重要作用。低效毛竹林改造初期由于冠层截留减少,改造对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较为微弱;而长期植被恢复通过增加冠层截留和土壤层贮水量,显著提升了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毛竹林 金钱松 林分改造 水源涵养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