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量比对干式低排放燃烧室燃烧及NO_x生成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亚洲 付忠广 +1 位作者 石黎 王瑞欣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3,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式低排放(DLE)燃烧室的流场结构及不同当量比对燃烧室内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回流区的高温回流燃气形成稳定的点火源,保证了燃料的着火和稳定燃烧;随着当量比的增大,燃烧室内流场变化较小...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式低排放(DLE)燃烧室的流场结构及不同当量比对燃烧室内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回流区的高温回流燃气形成稳定的点火源,保证了燃料的着火和稳定燃烧;随着当量比的增大,燃烧室内流场变化较小,整体轴向速度略有增加,回流区范围基本不变;温度场变化较大,高温区明显扩大,整体温度上升,出口截面温度分布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下半侧高温区域面积略大于上半侧;出口NO_x排放摩尔分数明显上升,整体NO_x摩尔分数迅速上升,中心回流区附近增幅最为明显;旋流器的导向作用使燃烧室温度和热力型NO_x分布不均;降解当量比对控制DLE燃烧室NO_x排放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干式低排放燃烧 热力型NOx预混燃烧 当量比 NOx排放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排放燃烧室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的参数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闯 李鹏飞 +2 位作者 刘勇 朱冬清 金仁瀚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了掌握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其化学反应网络器(CRN)模型的参数化进行研究。对爬升工况下燃烧室CFD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划分燃烧室的结构,得到燃烧室的CRN模型。再利用自编程软件对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和进口参数进行参数化... 为了掌握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其化学反应网络器(CRN)模型的参数化进行研究。对爬升工况下燃烧室CFD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划分燃烧室的结构,得到燃烧室的CRN模型。再利用自编程软件对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和进口参数进行参数化定义,并把参数化的CRN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慢车工况下二者相差不大,在爬升工况下二者差异也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验证了该模型可行性较好,该参数化CRN模型可用于预测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出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 低排放燃烧 CFD数值模拟 参数化 污染物排放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发动机干低排放燃烧室的研制及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春华 《航空发动机》 2001年第4期47-50,53,共5页
简要介绍了RR、GE、PW、BMW-RR和SNECMA等公司燃气涡轮发动机干低排放燃烧室的设计、研制和应用,分析了燃料分级、预混预蒸发、贫油—猝熄—富油燃烧等干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特点,指出了干低排放燃烧室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分级燃烧 低排放燃烧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况下低排放燃烧室的压力振荡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朝 林宇震 秦皓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低排放燃烧室在典型工况下的压力振荡特性,针对模型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自激振荡特性试验。在试验中测量了采用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技术的低排放燃烧室在典型工况下的压力振荡频率和幅值,在燃烧室进口压力为1.10~2.77MPa、... 为了研究低排放燃烧室在典型工况下的压力振荡特性,针对模型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自激振荡特性试验。在试验中测量了采用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技术的低排放燃烧室在典型工况下的压力振荡频率和幅值,在燃烧室进口压力为1.10~2.77MPa、燃烧室进口温度为656~845 K、燃烧室压降为3.41%~4.35%范围内,分析了燃油粒径变化对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当量比脉动是引发燃烧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通过计算燃油二次雾化状态下的液滴最大粒径,发现燃油液滴粒径的变化对主燃级出口处的局部当量比脉动有直接影响,从而引起燃烧室压力振荡幅值和频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振荡 燃油粒径 局部当量比脉动 低排放燃烧 贫油预混预蒸发 中心分级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低排放燃烧系统研究
5
作者 任尚峰 赵文辅 +2 位作者 秦克印 侯福建 李科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针对某款匹配株式会社电装第3代180 MPa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和采用EGR方案的全新开发的国Ⅳ平台中型柴油机,研究了其3种不同燃烧室形状与喷油器匹配的燃烧规律,结果表明大径深比带翻边结构的2#燃烧室与8×810×150型号喷油器... 针对某款匹配株式会社电装第3代180 MPa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和采用EGR方案的全新开发的国Ⅳ平台中型柴油机,研究了其3种不同燃烧室形状与喷油器匹配的燃烧规律,结果表明大径深比带翻边结构的2#燃烧室与8×810×150型号喷油器更加适合低排放燃烧系统开发要求。采用STAR-CD计算模拟软件,对油束落点与燃烧室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模拟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排放燃烧系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高度对船用低排放塔式分级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胡金洋 赵铁铮 +2 位作者 王俊 陆景贺 刘潇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对塔式分级燃烧室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了旋流器主燃级和值班级之间的台阶高度对燃烧室的流场、燃烧性能及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台阶高度的增加,台阶回流区尺寸增大并挤压中心回流区头部,燃油分布均匀性降低,高温区面积... 对塔式分级燃烧室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了旋流器主燃级和值班级之间的台阶高度对燃烧室的流场、燃烧性能及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台阶高度的增加,台阶回流区尺寸增大并挤压中心回流区头部,燃油分布均匀性降低,高温区面积急剧上升,NO生成量和生成区域均扩大,高温烟气逐渐向出口两侧壁面移动,出口温度分布质量逐渐改善;压力损失系数逐渐降低,当台阶高度由4 mm增加至16 mm时,燃烧室压力损失系数和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分别降低了0.2%和5.6%,NO排放量增加了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高度 船舶燃气轮机 低排放燃烧 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车用柴油机低排放直喷燃烧系统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学东 王霆 +2 位作者 宋涛 冯宪振 程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8-525,共8页
在车用柴油机上引用缩口低排放型燃烧室后,燃烧系统向直喷化发展。为了掌握和定量地评价这种新型燃烧室的结构及其内部气流特点,引入了涡流强度保持性的概念。并利用商用软件FIRE对这种新型直喷式燃烧室内气流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规... 在车用柴油机上引用缩口低排放型燃烧室后,燃烧系统向直喷化发展。为了掌握和定量地评价这种新型燃烧室的结构及其内部气流特点,引入了涡流强度保持性的概念。并利用商用软件FIRE对这种新型直喷式燃烧室内气流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规律进行数值计算,结合MATLAB软件计算燃烧室内的瞬态涡流强度保持性大小,由此分析不同燃烧室结构参数对燃烧室内气流特性及其涡流强度保持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这种燃烧室内的不同涡流强度保持性与喷射系统参数和进气涡流等参数匹配时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低排放缩口型燃烧室结构参数的优化,可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燃烧室内气流分布规律及其强度,而且对于这种燃烧室结构存在着最佳的喷射位置和进气涡流强度,使得在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口排放燃烧 涡流强度保持性 进气涡流 优化匹配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燃气轮机中低热值燃烧室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成勤 李新宇 郭德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829-5834,共6页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是生物质气化等工艺产生的中低热值燃气的重要利用途径。基于热值为7.5MJ/m^3(标准状态)的生物质气和E100型天然气微型燃气轮机设计了一种"单旋流多孔燃料喷射"中低热值低排放燃烧室,并进行了燃烧室部件试验...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是生物质气化等工艺产生的中低热值燃气的重要利用途径。基于热值为7.5MJ/m^3(标准状态)的生物质气和E100型天然气微型燃气轮机设计了一种"单旋流多孔燃料喷射"中低热值低排放燃烧室,并进行了燃烧室部件试验。低压部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燃烧室点火顺利、在设计出口温度下燃烧效率高于98.5%、氮氧化物排放小于20 mg/m^3。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烧室可以实现中低热值燃料的高效稳定低排放燃烧,证明了燃烧室的可靠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整机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气体 微型燃气轮机 燃烧 低排放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TAPS燃烧室性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欣 李明 刘爱虢 《冶金能源》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针对双环腔预混涡流器(TAPS)燃烧室头部对燃烧室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TAPS燃烧室数学模型,研究了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冷态流场、回流区形成、燃烧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内的流动... 针对双环腔预混涡流器(TAPS)燃烧室头部对燃烧室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TAPS燃烧室数学模型,研究了三级旋流器叶片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冷态流场、回流区形成、燃烧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的变化对燃烧室内的流动及燃烧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旋流器安装角为40°时会导致回流区的变形,外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回流区的尺寸形状影响较大。另外,通过冷态和燃烧时从预燃级出发的流线可以看出冷态时预燃级的流场在径向尺寸上明显要大于燃烧时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 TAPS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杰 李建中 +1 位作者 任勇智 袁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55-2061,共7页
为了研究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室的燃烧特性,设计了两种轴向旋流器和一种均布直射式丙烷喷注结构,建立了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平台,改变轴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和丙烷喷注结构位置,探讨轴向旋流器结构、旋流器和喷注结构匹配等... 为了研究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室的燃烧特性,设计了两种轴向旋流器和一种均布直射式丙烷喷注结构,建立了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平台,改变轴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和丙烷喷注结构位置,探讨轴向旋流器结构、旋流器和喷注结构匹配等因素对丙烷/空气贫油直接喷射燃烧特性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60°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在相同进气条件下压力损失更大,有效面积更小;(2)随着丙烷喷注结构端面与文氏管出口距离的增加,45°安装角对应的旋流器结构的燃烧室总压损失减小,有效面积增加,而60°安装角对应的旋流器结构的燃烧室总压损失和有效面积均不呈现单调变化趋势,存在最优位置;(3)45°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的燃烧温度高于60°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4)相同条件下,60°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的点火当量比低于45°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45°叶片安装角旋流器结构的点火当量比可达到0.7,60°结构所对应的最低当量比则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 贫油直接喷射 旋流器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同轴分级旋流器结构参数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光普 张志浩 +4 位作者 刘潇 李圣男 刘恩惠 赵铁铮 郑洪涛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针对气态燃料-低排放塔式同轴分级燃烧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该分级旋流器的旋流角度、叶间流道斜径向角度和轮毂展向角度对燃烧流场结构和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主燃1级旋流角相比,总压损失和两级流量分配比例受到主燃2级旋流角... 针对气态燃料-低排放塔式同轴分级燃烧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该分级旋流器的旋流角度、叶间流道斜径向角度和轮毂展向角度对燃烧流场结构和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主燃1级旋流角相比,总压损失和两级流量分配比例受到主燃2级旋流角的影响更大.而燃烧效率、混合均匀性指数和排放性能在本文所选范围内受到旋流角度的影响相对有限.叶间流道斜径向和轮毂展向角的改变对燃烧室总压损失和回流区形态的影响比较显著.在轮毂展相角增加至30°以上时,NO_(x)和CO排放量的增幅明显.轮毂展向角的增加会使回流区宽度略有增加,但涡心位置会显著向下游移动.在保证燃烧性能的前提下,选择更低的旋流角度和更大的轮毂展向角能够进一步降低燃烧室的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同轴分级 低排放燃烧 旋流角 斜径向角 轮毂展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直喷柴油机缩口燃烧室结构特点与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学东 王海军 +1 位作者 万晓东 于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0,74,共6页
为定量评价缸内瞬态气流特性,定义了涡流强度保持性概念。利用CFD软件FIRE对柴油机缩口直喷燃烧室内的气流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场随曲轴转角变化特性的计算结果,用Matlab软件计算了瞬态的涡流强度保持性,由此分析... 为定量评价缸内瞬态气流特性,定义了涡流强度保持性概念。利用CFD软件FIRE对柴油机缩口直喷燃烧室内的气流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场随曲轴转角变化特性的计算结果,用Matlab软件计算了瞬态的涡流强度保持性,由此分析燃烧室结构对涡流强度保持性的影响。同时试验研究了涡流强度保持性与喷射系统参数、进气涡流匹配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燃烧室结构控制涡流强度保持性,并与其他参数优化匹配后在动力性、经济性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改善柴油机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口排放燃烧 涡流强度保持性 进气涡流 匹配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与空气预混方法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小克 刘恩惠 刘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低排放燃烧技术已成为先进燃气轮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气态燃料低排放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的预混均匀性是影响NOX生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污染物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指出了燃料空气预混均匀性与NOX... 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低排放燃烧技术已成为先进燃气轮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气态燃料低排放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的预混均匀性是影响NOX生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污染物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指出了燃料空气预混均匀性与NOX排放的关系,即均匀性越好,NOX排放越少。根据现有研究内容,从结构参数、旋流/湍流强度、预混距离以及边界条件(温度和压力)等4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提高低排放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预混均匀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可以通过增大旋流数、燃料穿透深度、预混长度等参数以提高预混均匀性,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缺少小尺寸短距离空间内燃料与预混均匀性的预测。基于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为短距离、受限空间内燃料与空气预混均匀性的定量预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 燃气轮机 NOX排放 预混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旋流分层预混火焰的动力学模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弛 周宇晨 +1 位作者 韩啸 林宇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5-604,共10页
为了探究同心旋流分层火焰的不稳定燃烧问题,需要对火焰的动态脉动特性进行分析。采用高速摄像捕捉了自激和外激条件下同心旋流分层预混火焰的CH*化学发光动态图像,利用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研究其主导脉动模态,提取出了相关模态的... 为了探究同心旋流分层火焰的不稳定燃烧问题,需要对火焰的动态脉动特性进行分析。采用高速摄像捕捉了自激和外激条件下同心旋流分层预混火焰的CH*化学发光动态图像,利用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研究其主导脉动模态,提取出了相关模态的空间形态和脉动幅值,证明燃烧组织方式的改变会对火焰脉动的形态和规律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模态分解可以反映分层旋流火焰的动态响应特征,并能解析脉动空间结构,验证火焰形态和外激频率对火焰动态响应的影响,其规律和火焰传递函数结果符合,且在分层比0.5~2内提高分层比使释热中心转移到预燃级和主燃级的剪切层内,300Hz^400Hz释热脉动将加强。验证了DMD方法适用于处理分析复杂分层旋流火焰的脉动特征,可为燃烧振荡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低排放燃烧 同心旋流分层预混火焰 动力学模态分解 燃烧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极端条件下液雾自燃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伟 张弛 +1 位作者 贺春龙 林宇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0,共12页
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是目前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技术,但在预混过程中面临的自燃与回火等风险,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高温(最高1000K)、高压(最高6MPa)来流极端条件下,预混预蒸发段内自燃... 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是目前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技术,但在预混过程中面临的自燃与回火等风险,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高温(最高1000K)、高压(最高6MPa)来流极端条件下,预混预蒸发段内自燃属于受限空间内的液雾自燃,本文对与液雾自燃相关的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首先,描述民用航空发动机LPP燃烧室内的液雾自燃过程,分析液雾自燃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指出液雾自燃的重点研究方向;其次,对与液雾自燃密切相关的化学自燃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总结各物理参数对化学自燃的影响规律;最后,重点分析液雾自燃的实验研究现状,展示航空发动机极端条件下的液雾自燃随机性研究进展,探讨液雾自燃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后续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低排放燃烧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 液雾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运概率密度函数中的小尺度标量混合建模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祝寅 解青 +1 位作者 杨天威 周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能精确地求解湍流燃烧中的有限化学反应速率,但小尺度上分子扩散引起的组分变化则需要通过标量小尺度混合模型来模拟。论文综述了当前湍流预混燃烧中混合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现有标量混合模型在不同预... 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能精确地求解湍流燃烧中的有限化学反应速率,但小尺度上分子扩散引起的组分变化则需要通过标量小尺度混合模型来模拟。论文综述了当前湍流预混燃烧中混合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现有标量混合模型在不同预混燃烧模式下的表现:对于火焰面燃烧模式,保持组分空间的临近性对于标量混合模型非常重要,标量混合频率受火焰结构影响显著;对于破碎反应区模式,组分空间保持临近性的重要性有所减弱,标量混合频率由湍流主导。接着介绍了最新基于直接数值模拟数据的标量小尺度混合机制和建模研究,包括湍流预混燃烧中反应标量小尺度耗散机制、反应标量混合时间尺度在不同燃烧模式下的演化规律、依据线性混合思路构建的标量混合时间尺度模型。针对不同湍流预混燃烧模式的模型验证表明:相比于已有湍流混合时间尺度模型,新模型显著提升了对湍流预混火焰中的标量耗散率和燃烧特性的预测精度。最后介绍了大涡模拟/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在近极限湍流预混火焰,如甲烷预混值班火焰和湍流对冲预混火焰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对贫燃、高湍流度条件下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及局部熄火/再燃现象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燃烧 输运概率密度函数方法 标量混合模型 近极限燃烧 发动机低排放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法的预混气组分对NO_(x)反应路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志博 肖隐利 宋文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构建优化了单PSR (Perfectly-stirred reactor),2PSR,3PSR以及PSR+PFR (Plug flow reactor)四种CRN (Chemical reactor network)模型。在贫预混燃... 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构建优化了单PSR (Perfectly-stirred reactor),2PSR,3PSR以及PSR+PFR (Plug flow reactor)四种CRN (Chemical reactor network)模型。在贫预混燃烧条件下,研究了纯CH_(4)及其混合气燃烧时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的生成情况,得出了燃烧室内不同反应区域每条反应路径NO_(x)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纯CH_(4)燃烧产生的NO_(x)主要来自于热力型、快速型和N_(2)O-中间体型三条反应路径。绝热火焰温度的提高主要促进了热力型和N_(2)O-中间体型NO_(x)的生成。随着CH_(4)或CO中加入的H_(2)摩尔分数的增加,NO_(x)排放总量降低,快速型NO_(x)生成速率降低,特别是火焰刷区。另外,混合气中CO摩尔分数的增加会导致NO_(x)生成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 预混气组分 反应路径 化学反应器网格模型法 绝热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选登
18
作者 王元荪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内燃机 碰撞雾化燃烧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 蓄压室 燃料发动机 低排放燃烧系统 挤流燃烧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无冷却高温受感部设计及应用
19
作者 李宏宇 刘绪鹏 +2 位作者 张校东 张龙 方明磊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无法采用常规气冷受感部的实际问题,基于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无冷却高温受感部。通过对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氧化规律试验,首次将该材料应用于受感部主要承力部...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无法采用常规气冷受感部的实际问题,基于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无冷却高温受感部。通过对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氧化规律试验,首次将该材料应用于受感部主要承力部件,降低了设计及装配复杂度,避免了在试验过程中引入冷却介质、过多占用台架资源的问题,同时通过“内埋”式屏蔽罩设计提高了受感部的测试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受感部的综合误差满足±1%的测试精度要求。燃烧室温度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能够在1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作为受感部主要承力部件使用,且温度数据变化情况与试验状态变化情况一致,能够反映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受感部 高温陶瓷复合材料 无冷却“ 内埋”式屏蔽罩 低排放燃烧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