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瓣膜病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建 郝嘉 +1 位作者 陈林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7 000余例中接受心脏瓣膜...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7 000余例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后出现LCOS并应用IABP进行抢救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均提示联合瓣膜病变,至少1个瓣膜为重度,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瓣膜手术。结果 19例患者IABP治疗时间9~126 h,死亡3例(15.8%),其中2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无1例出现与IABP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IABP置入3 h后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尿量逐渐增加,动脉血乳酸值达到高峰后(一般为3~6 h)逐渐下降。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患者及时、正确地应用IABP,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低心排量综合征 重症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BP救治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军 朱家麟 +3 位作者 徐志云 邹良健 梅举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后救治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的效果。方法:28例术后应用中等剂量心脏活性药物支持不能改善的低心排患者,均立即使用KAATPlusIABP(40ml)。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持续监测左心功能,记录尿量...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后救治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的效果。方法:28例术后应用中等剂量心脏活性药物支持不能改善的低心排患者,均立即使用KAATPlusIABP(40ml)。监测桡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波形,持续监测左心功能,记录尿量,观察末梢循环状况。结果:全组患者IABP辅助时间为(48±32)h,早期生存率为75.0%。所有患者在应用IABP后,桡动脉压力(基础收缩压)均在早期有所下降(P<0.01);基础舒张压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增加;尿量明显增加,术前2例肌酐水平高的患者20h后恢复正常;持续左心功能监测结果见CO、CI于应用IABP后2h明显恢复,48h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MAP于应用后即明显提高,外周阻力明显降低。结论:IABP对救治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外科手术 I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6
3
作者 杜雨 张海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84-88,共5页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是一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脏外科术后多见,且在各种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低心排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是一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脏外科术后多见,且在各种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低心排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1,2]。低心排是一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原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处理
4
作者 蔡俊坚 张凯伦 +1 位作者 蓝鸿钧 叶世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我院从1980年1月~1986年6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511例,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4例(16.4%),死亡21例(4.1%)。文中讨论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和处理方法。选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本组以多巴胺为主,用量最低为每分钟1.23μg/kg,最高达每分钟... 我院从1980年1月~1986年6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511例,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4例(16.4%),死亡21例(4.1%)。文中讨论本组病例的诊断依据和处理方法。选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本组以多巴胺为主,用量最低为每分钟1.23μg/kg,最高达每分钟38.70μg/Kg,部分病例辅以微量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损伤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
5
作者 隋东虎 刘治全 马爱群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6-537,571,共3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损伤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二尖瓣替换患者按术后有无严重低心排血量分为正常心排血量组 (n =1 4)和低心排血量组 (n =6) ,另 8例健康意外脑死亡者心肌为正常对...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损伤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二尖瓣替换患者按术后有无严重低心排血量分为正常心排血量组 (n =1 4)和低心排血量组 (n =6) ,另 8例健康意外脑死亡者心肌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法测定术前右房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超微结构定位改变 ,同时测定术中再灌注 3~ 5min时全心肌氧摄取率 ,并定量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关系。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定位呈现不同程度的脱失改变。其中低心排血量组与正常心排血量组比较 ,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小部分脱失 (7 5%± 2 6%vs 4 9%± 1 6% )和大部分脱失(4 5%± 2 0 %vs 2 6%± 1 7% )比率均明显增高 ,且再灌注 3~ 5min时全心肌氧摄取率 [(2 .30± 0 50 )Vol%vs(3.42± 0 .60 )Vol% ]明显降低 (P均 <0 0 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结构定位脱失程度与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能是参与术后低心排血量形成、发展的细胞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脏病 线粒体膜磷脂 换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国鹏飞 高政 +2 位作者 颜文龙 张宏 杨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行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确诊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详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计算患者LCOS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PCABG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文共纳入765例患者,LCOS组(n=58)和非LCOS组(n=707),OPCABG术后早期LCOS的发生率为7.58%。两组患者在术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支架术后再狭窄、脑血管病变、肺部病变、颈椎血管病变、病变支数、左前降支病变程度、右回旋支病变程度、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中失血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6.315,95%CI:1.404~28.396,P=0.016)、心绞痛发作(OR=9.214,95%CI:2.153~39.424,P=0.003)、脑梗死(OR=3.523,95%CI:1.246~9.962,P=0.018)、肺部病变(OR=5.505,95%CI:1.997~12.733,P=0.001)、颈动脉狭窄或闭塞(OR=35.588,95%CI:11.874~106.662,P <0.001)是OPCABG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脑梗死、肺部病变、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孤立OPCB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昭 刘鹏 +3 位作者 张瑜 李梦蝶 吴月 张国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116例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资料及发生LCOS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116例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资料及发生LCOS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中,19例术后发生LCOS,发生率为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100 min、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术前心功能Ⅳ级、失血量/总血容量>20%、术前脑钠肽前体>5000 ng/L、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0 mm、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与LCOS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LVEF<40%为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β分别为1.157、1.252、1.603,OR(95%CI)分别为3.179(1.067~9.475)、3.496(1.120~10.913)、4.967(1.609~15.335),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前LVEF<40%是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左室 脏瓣膜病 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病因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秋颖 郑楠 薛海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分析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LCOS患者的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6例中,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4例心脏压塞,表现... 目的观察采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分析成人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LCOS患者的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6例中,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4例心脏压塞,表现为心包腔内混杂低回声团块,其中3例经剑突下心包开窗、1例经原胸骨正中切口清除血肿后血压回升;4例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表现为心肌肥厚伴左心室流出道高速血流信号,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并缓慢扩容调节内环境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8例心肌缺血,表现为左心室壁弥漫性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射血分数减低,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或给予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后,7例心脏功能恢复,1例因合并人工瓣膜不匹配而死亡。结论采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LCOS病因,指导治疗并观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外科手术 超声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胜东 葛建军 +5 位作者 周汝元 葛圣林 林敏 高晴云 张士兵 张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3-604,共2页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外科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性肌力药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重症冠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枫 徐志云 +1 位作者 邹良建 梅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7-708,共2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和米力农单独和联合应用对重症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心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6例体外循环下行单纯CABG术,术后发生低心排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2)持续予以多巴胺(5μg·kg-1·min-1... 目的:观察多巴胺和米力农单独和联合应用对重症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低心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6例体外循环下行单纯CABG术,术后发生低心排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2)持续予以多巴胺(5μg·kg-1·min-1)治疗;B组(n=22)持续予以米力农(0.5μg·kg-1·min-1)治疗;C组(n=22)联合予以多巴胺(5μg·kg-1·min-1)和米力农(0.5μg·kg-1·min-1)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120、180、240min经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同时经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的肺动脉端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全身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结果:3组治疗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DO2I、VO2I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心指数(CI)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升高的幅度依次为C组>B组>A组,治疗后A组HR、平均动脉压(mAB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无显著变化,B、C两组SVRI、PVRI和mPAP均显著降低(P<0.05),B组HR显著增快,mABP显著降低(P<0.05),但C组HR和mABP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VO2I、DO2I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但较治疗前相比,DO2I显著增高(P<0.05),VO2I无明显变化,VO2I/DO2I均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米力农 冠状动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死亡率
1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尽管瓣膜外科发展趋于成熟,但当部分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时,临床上称之为重症心脏瓣膜病,其患者术后死亡率仍较高。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心排量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 尽管瓣膜外科发展趋于成熟,但当部分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时,临床上称之为重症心脏瓣膜病,其患者术后死亡率仍较高。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心排量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有效的短期机械辅助循环支持手段,可有效地抢救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并发的低心排量综合征,降低死亡率,发挥药物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脏瓣膜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术后死亡率 患者 病理生理改变 AORTIC 低心排量 瓣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概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艳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35-1235,共1页
2017年ESC于8月26~30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40多个国家的3万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今年的ESC引起人们最大关注的亮点是4部新指南的发布和新近完成的多项临床试验。
关键词 跨瓣压差 预治疗 巴塞罗那 射血分数 脏瓣膜病 欧洲脏病学会 主动脉瓣狭窄 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伟 李树松 +2 位作者 樊志勇 罗又桥 曹辉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8-1369,共2页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 15例... 围手术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氧耗,对帮助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 15例,以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脏瓣膜病 综合征 围手术期 冠状动脉血流 肌供血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氧耗 肌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