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超声波对高负荷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杰源 朱易春 +3 位作者 赖雅芬 张超 田帅 谢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8-1108,共11页
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处理无机高氨氮废水的影响,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在进... 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处理无机高氨氮废水的影响,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在进水氮负荷为6.03kg N/(m^(3)·d)时,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1.40%,抵抗氮负荷冲击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周期性超声波辐照后,颗粒污泥粒径维持在1.0~1.5mm,有利于改善传质效率,提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和减少颗粒漂浮。污泥EPS总量有显著增加,其中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增加较为明显,有助于维持颗粒污泥的结构稳定性。污泥表面官能团种类不变,但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有所增多。颗粒污泥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提高了33.2%,通过简化的Gompertz方程模型发现超声组的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率(0.0127d^(-1))高于对照组(0.0107d^(-1))。高通量测序显示,超声波促进了厌氧氨氧化菌及其共生菌,其中Candidatus Brocadia提升了22.03%。同时严重抑制了部分反硝化细菌,使厌氧氨氧化菌的底物和生存空间更加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赖雅芬 朱易春 +3 位作者 杨杰源 田帅 谢颖 李晓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2,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更具有碳减排潜力。然而,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代表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在维持稳定运行状态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脱氮效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与推广。低强度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物理... “双碳目标”背景下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更具有碳减排潜力。然而,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代表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在维持稳定运行状态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脱氮效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与推广。低强度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物理方法具有促进污泥活性、筛选微生物菌群的特点,与生物方法相结合可提高整体脱氮效果。论文围绕低强度超声波在强化生物脱氮性能中的作用展开讨论,介绍了超声波生物效应机理,分析了声能密度、辐照时间、超声频率等影响生物脱氮的因素,并从氮转化速率、污泥活性、微生物群落及污水生物脱氮的潜在机理方面综述了低强度超声波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旨在为低强度超声波在脱氮实际应用中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生物脱氮 生物效应 强化 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时兰春 王伯初 +1 位作者 杨艳红 戴传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提高酶的活性 ;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加强物质运输 ,促进有益物质的生成 ;提高整个细胞的新陈代谢效率 ,加速细胞生长 ;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有助于细胞对药物的吸收。因而可以将之应用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文中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此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低强度超声波 生物技术 应用 机械传质作用 加热作用 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污染伤口的细菌清除和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菁 赖西南 +5 位作者 王丽丽 樊亚文 黄宏 吴国萍 陈志强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7-619,共3页
关键词 开放性损伤 战伤 促愈作用 低强度超声波 伤口污染 细菌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处理低浓度污水效果及污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鑫 朱易春 +2 位作者 连军锋 秦欣欣 田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01-6408,共8页
为探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生物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强化作用,本文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开展超声波辐照厌氧污泥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器稳定期超声波对污泥量、胞外聚合物(EPS)、酶活性、污泥粒径、污泥表面官... 为探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生物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强化作用,本文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开展超声波辐照厌氧污泥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器稳定期超声波对污泥量、胞外聚合物(EPS)、酶活性、污泥粒径、污泥表面官能团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ABR处理低浓度污水有机物去除效果,超声组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5.2%,出水COD浓度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性超声后,超声组各隔室总悬浮固体(TSS)、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均低于对照组,但具有更高的VSS/TSS。超声组污泥EPS的总量增加,松散结合型EPS(LB-EPS)、紧密结合型EPS(TB-EPS)均增加,蛋白质(PN)含量增加,多糖(PS)含量减少。超声组各隔室脱氢酶活性(DHA)分别为26.43mgTF/(gVSS·h)、23.43mgTF/(gVSS·h)、21.87mgTF/(gVSS·h)、19.55mgTF/(gVSS·h),而对照组各隔室分别为18.13mgTF/(gVSS·h)、17.01mgTF/(gVSS·h)、13.56mgTF/(gVSS·h)、9.90mgTF/(gVSS·h),超声大大提高了厌氧污泥脱氢酶活性。超声处理使污泥粒径减小,但表面官能团种类基本没有变化。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各隔室污泥表面以丝状菌为优势菌种,而超声组各隔室污泥表面以球菌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浓度污水 厌氧 反应器 表面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邵路路 陆开宏 +3 位作者 朱津永 钱伟 伍华雯 陈辉煌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会对湖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室内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在不同藻生长时相、藻细胞浓度、水体pH、水温和二次超声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浓度和pH对超声...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会对湖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室内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在不同藻生长时相、藻细胞浓度、水体pH、水温和二次超声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浓度和pH对超声抑藻效果无明显影响,藻生长时相、水温和超声次数对超声抑藻效果有明显影响。15℃、20℃和25℃时的超声抑藻效果好于30℃和35℃,不经超声作用40℃高温即已不利于藻细胞生长;低强度超声对延滞期、稳定期和衰退期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好于指数生长期铜绿微囊藻;二次超声可有效延长残余藻细胞的恢复时间,稳定抑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低强度超声波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辐射后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祥 沈强 匡代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5,F004,共5页
[目的]探索低强度超声波对辐射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和酪胺酸激酶膜受体(KDR)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血管内皮细胞以5×10~4/孔的浓度接种于6孔板内,分别接受0、3、6、9Gy4个剂量^(60)γ射线的辐射,实验组接受低强度... [目的]探索低强度超声波对辐射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和酪胺酸激酶膜受体(KDR)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血管内皮细胞以5×10~4/孔的浓度接种于6孔板内,分别接受0、3、6、9Gy4个剂量^(60)γ射线的辐射,实验组接受低强度超声波仪的干预(功率:0.8W/cm^2,频率:1.6mHz);对照组低强度超声波仪的功率设为0;检测细胞的增殖和KDR的表达。[结果]剂量为0、3、6Gy时,第8天的细胞记数(×10~4/孔)实验组分别为:22.07±1.83、21.67±1.45、12.76±0.74,对照组分别为:20.08±0.49、8.44±1.48、4.76±0.13,实验组的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同时细胞融合时间也明显缩短;辐射剂量为0、3Gy时,实验组KDR表达分别呈阳性和弱阳性,较对照组KDR表达均有所增强。[结论]低强度超声波对辐射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功能和KDR的表达均有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辐射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酪胺酸激酶膜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2/O工艺处理猪场养殖废水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娜 冷剑 +2 位作者 史志伟 郭萍 朱昌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161,共5页
规模化猪场养殖排放的废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研究采用复合处理的方法,探索了以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2/O生物反应器高效处理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的新工艺。经检测,通过间歇超声的强化模式对水质改善有明显作用但波动性较大;而... 规模化猪场养殖排放的废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研究采用复合处理的方法,探索了以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2/O生物反应器高效处理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的新工艺。经检测,通过间歇超声的强化模式对水质改善有明显作用但波动性较大;而采用连续超声模式,处理后出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原有A2/O生物反应器处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COD、BOD5、氨氮、总磷的浓度分别下降到了41~57、3~8、6~12、0.09~0.8 mg/L的范围内,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的水质要求。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强化方法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可实现猪场养殖废水的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养殖废水 低强度超声波 A^2/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成骨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居勇 王居强 +5 位作者 王华 沈惠良 刘争宇 张庆明 刘利民 穆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情况和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骨髓间充质细胞/β-磷酸三钙(BMSCs/β-TCP)共同增殖分化培养2周后,手术植入同基因鼠背部两侧皮下,一侧行超声波照射20 min/d,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5、10、25和...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情况和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骨髓间充质细胞/β-磷酸三钙(BMSCs/β-TCP)共同增殖分化培养2周后,手术植入同基因鼠背部两侧皮下,一侧行超声波照射20 min/d,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5、10、25和50 d,分别取出组织工程骨,行HE染色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超声波组组织工程骨较对照骨软组织修复、血运和血管形成更佳,骨形成更广泛。结论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组织工程骨内的血运和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钙 低强度超声波 骨髓间充质细胞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BR处理低浓度污水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超 朱易春 +1 位作者 郭于翔 王佳琪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提高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设置超声组和对照组ABR的对比试验,考察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声能密度为0.1 W/m L的超声波,每隔24 h从ABR中各隔室内取出10%的污泥进行10... 为提高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设置超声组和对照组ABR的对比试验,考察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声能密度为0.1 W/m L的超声波,每隔24 h从ABR中各隔室内取出10%的污泥进行10 min的辐照处理时,平均COD总去除率提高7.2%左右.通过该辐照处理,ABR中各隔室内的胞外聚合物总量基本不变、蛋白质的含量有所提高、多糖的含量有所降低、DNA的含量变化不大、颗粒污泥的粒径减小.研究还发现,低温条件下,超声组ABR的平均COD去除率比对照组提高了8.6%,只低于常温条件下对照组0.7%.低温条件下的超声强化效果比常温条件下更显著,而且超声组ABR比对照组提前4 d恢复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低强度超声波 胞外聚合物 污泥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低强度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的代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雨晨 陶阳 +3 位作者 李丹丹 韩永斌 姜小三 姜应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白果汁中代谢特性的影响,采用3个强度(58.9、98.6、120.8 W/L)的低频(20 k Hz)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强度... 为探究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白果汁中代谢特性的影响,采用3个强度(58.9、98.6、120.8 W/L)的低频(20 k Hz)超声波辅助植物乳杆菌发酵白果汁,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强度的超声处理对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菌体生长稳定期的活菌数,延缓其进入衰亡期。发酵初期,超声处理可增强植物乳杆菌对糖类的利用,提高乳酸的产量,同时还可加快植物乳杆菌对氨基酸的代谢进程。此外,超声处理在植物乳杆菌降解银杏酸和富集银杏内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发酵48 h后,58.9、98.6、120.8 W/L的超声处理组中银杏酸总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9.01%、8.10%和15.18%,银杏内酯总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10%、4.01%和2.67%。该研究结果为低频低强度超声波在提高微生物发酵效率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白果 植物乳杆菌 银杏酸 银杏萜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防治放射性骨坏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慧芝 李祥 +2 位作者 吴少伟 朱双喜 汪建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波(LIUS)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和成骨细胞(OB)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以1.0×105/孔的浓度接中于6孔板内,分别接受0、1、3、6、9Gy5个剂量60Coγ射线的辐...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波(LIUS)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和成骨细胞(OB)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以1.0×105/孔的浓度接中于6孔板内,分别接受0、1、3、6、9Gy5个剂量60Coγ射线的辐射,实验组接受低强度超声波仪的干预(功率:0.8W/cm2、频率:1.6mHz);对照组在相同的条件下低强度超声波仪的功率设为0;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测定KDR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成骨细胞ALP的活性。【结果】电离辐射对VEC、OB的存活和增殖有抑制作用,辐射剂量为0、1、3Gy时实验组的MT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在0、1、3Gy辐射剂量组时,实验组的KDR在VEC中呈阳性表达;ALP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IUS对辐射后VEC和OB的增殖活性有提高作用,同时对KDR在VEC的表达及OB的ALP活性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血管内皮细胞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骆灵喜 林秋月 王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62-65,70,共5页
采用天然无毒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作为絮凝剂去除微囊藻,考察不同投加量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除藻效果,并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功率为40W、作用时间为10s)强化絮凝除藻试验,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沉降性能以及微囊藻生长和藻细胞形... 采用天然无毒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作为絮凝剂去除微囊藻,考察不同投加量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除藻效果,并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功率为40W、作用时间为10s)强化絮凝除藻试验,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沉降性能以及微囊藻生长和藻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低强度超声波处理10s时对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强化效果最佳,微囊藻液浊度和藻细胞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4.95%和32.58%;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的生长和细胞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微囊藻细胞的沉降性能,从而有利于藻细胞进行絮凝沉淀去除。本研究可降低除藻药剂投加量,有助于开发一套更环保、经济和高效的除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壳聚糖 改性海泡石 微囊藻 除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提升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极限浓度调控效果
14
作者 朱彦辉 朱易春 +2 位作者 刘祖文 田帅 李鑫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以污泥基质降解速率(vCOD)、胞外聚合物(EPS)和酶活性(DHA)等变化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不同进水Cu(Ⅱ)浓度下低强度超声波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耐受性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污泥微生物对Cu(Ⅱ)的耐受性。随着进... 以污泥基质降解速率(vCOD)、胞外聚合物(EPS)和酶活性(DHA)等变化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不同进水Cu(Ⅱ)浓度下低强度超声波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耐受性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污泥微生物对Cu(Ⅱ)的耐受性。随着进水Cu(Ⅱ)浓度升高,超声组与对照组vCOD均下降,但超声组vCOD下降幅度更缓。超声组和对照组进水Cu(Ⅱ)浓度与污泥基质降解速率抑制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IC_(50)分别为94.62 mg/L和88.85 mg/L,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厌氧污泥对Cu(Ⅱ)的抑制阈值。进水Cu(Ⅱ)浓度为1 mg/L时,超声组与对照组EPS含量略有提高,而后随着Cu(Ⅱ)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但超声组比对照组EPS含量更高,可能是低强度超声波通过促进污泥分泌更多的EPS降低了Cu(Ⅱ)的生物毒性。此外,超声组的DHA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3.95%~36.31%。因此,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可以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的耐受性,从而维持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厌氧污泥 重金属Cu(Ⅱ) 脱氢酶活性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及对渔业环境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邵泽宇 陆开宏 +5 位作者 谢吉国 杨显祥 董小敬 杜雪地 王曙光 吴飞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高53 cm、底36 cm和顶部直径48 cm的聚乙烯筒内注入过滤后曝气3 d的自来水60 L,筒底中间放置发射方向朝上的40 W超声波探头,试验玻璃容器悬浮于水面,距离超声波发射探头30 cm,内放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24和铜绿... 在高53 cm、底36 cm和顶部直径48 cm的聚乙烯筒内注入过滤后曝气3 d的自来水60 L,筒底中间放置发射方向朝上的40 W超声波探头,试验玻璃容器悬浮于水面,距离超声波发射探头30 cm,内放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24和铜绿微囊藻FACHB-905,起始OD560分别为0.305和0.364,在第0 d、1 d、2 d、4 d、6 d和8 d依次测量两种不同株系悬浮铜绿微囊藻的密度。试验组和对照组筒中均饲养鲫Carassius auratus 25尾,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 15个(3组500 mL烧杯,每组5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9只(1 L烧杯中分三组,每组3只);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起始密度分别为160 ind./L和137 ind./L;长势良好狐尾草Alopecurus pratensis和浮萍Lemna mino培养14 d,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浮萍叶片分裂数目及狐尾草鲜重、分枝数目、总长度及根须数目增加百分比,研究低强度超声波控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及对渔业环境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3 d后大型蚤种群密度增加了5.23倍;8 d后水体中悬浮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比初始值分别降低了89.01%和83.05%;铜锈环棱螺、克氏原螯虾、鲫的存活未受影响;浮萍叶片数目有所增加,狐尾草分枝数目、湿重、整体长度、根须数目分别增加了7.09%、17.11%、37.13%和43.49%。低强度超声波显著控制了水体中悬浮铜绿微囊藻总量,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及浮游动物安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铜绿微囊藻 渔业环境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启动短程硝化及NOB抑制动力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书昌 朱易春 连军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3,共4页
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探究低强度超声波对短程硝化启动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亚硝酸盐积累率(NAR)、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NOB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组(声功率密度0.20、0.25、0.30 W/mL)在30 d时NOB活性分别为5.01、3.57、3.... 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中探究低强度超声波对短程硝化启动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亚硝酸盐积累率(NAR)、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NOB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组(声功率密度0.20、0.25、0.30 W/mL)在30 d时NOB活性分别为5.01、3.57、3.29 mg/(g·h),显著低于非超声波辐照的对照组(8.01 mg/(g·h)),超声组NAR均高于90%,成功实现短程硝化。NOB的底物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310.4、134.6、241.4 mg/L,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5.31 mg/L。因此,低强度超声波辐照污泥,减小了NOB增殖速率的同时抑制其活性,将硝化作用控制在亚硝化阶段,从而保证短程硝化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短程硝化 亚硝酸盐氧化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贺春伟 彭洁 沈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9-534,共6页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具有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缺血等多重生物效应,且其安全性良好。本文综述近年来LIPU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骨关节肌肉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颖 吕红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11,共5页
关键词 超声波治疗 强度脉冲 骨关节 肌肉损伤 Wolff定律 医学影像诊断 低强度超声波 肌肉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效果的初步评价
19
作者 刘奕佳 汤晓轶 +1 位作者 李尚泽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模型组、MB组、LIPUS组和超声空化治疗组(LIPUS+MB组)。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M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LIPUS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LIPUS+MB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各组均每天注射1次,共7 d。在治疗的第1、4、7天,通过超声造影评价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并结合小鼠后肢腓肠肌组织H-E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不同治疗对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促进效果。结果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构建成功,所有的模型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缺血微循环灌注障碍,模型稳定性良好。治疗第7天结束后,LIPUS+MB组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水平升高,其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微血管流量比值高于LIPUS组[(94.33±4.51)%vs(70.33±2.09)%,P<0.05];H-E染色结果显示,LIPUS+MB组腓肠肌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肌肉结构修复优于LIPUS组,而模型组和MB组则表现为肌细胞坏死、肌束排列紊乱及毛细血管稀疏;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微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方面显著优于单纯LIPUS治疗(CD31相对表达水平5.03±0.33 vs 3.57±0.21,P<0.01)。结论与单纯LIPUS治疗相比,连续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为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所致肢体骨骼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空化治疗 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 超声造影 微循环灌注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整合素-FAK-MAPK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士浩 程凯 +4 位作者 林强 夏鹏 高明霞 任莎莎 李雪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整合素-FAK-MAPKs力化学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整合素-FAK-MAPKs力化学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OA模型组(OA group,OA),OA模型照射组(O+L)。OA组接受右侧后肢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处理术后4周接受LIPUS假辐射,O+L组同样手术处理,术后4周接受LIPUS辐射,NC组仅切开关节囊。LIPUS作用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右后肢,采用HE染色行改良Mankin评分比较各组胫骨平台关节表面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Ⅱ型胶原,MMP-13,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FAK、MAPKs家族蛋白(p38、ERK1/2、JNK)磷酸化水平。结果:1组织学观察及Mankin评分:LIPUS干预后,OA软骨表层轻微不平整,染色轻度缺失,可见软骨细胞增殖;Mankin评分,NC组:4.67±0.57;OA组:10.57±2.55;O+L组:7.66±1.74。与NC组相比,OA组、O+L组Mankin评分明显增高,但O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与OA组相比,O+L组M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2Ⅱ型胶原、MMP-13含量:LIPUS干预后,II型胶原含量较NC组升高,MMP-13含量有明显下降。3整合素β1-FAK-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LIPUS干预使整合素β1、磷酸化FAK表达增高;同时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p38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而JNK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LIPUS可以减轻骨性关节炎软骨ECM损伤程度,与LIPUS产生机械应力使关节软骨中细胞表面应力受体之一整合素β1及其下游分子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表达增高,进一步下游的磷酸化p38,ERK1/2表达下调有关。LIPUS的机械效应可经力化学转导途径作用于OA关节软骨,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脉冲超声波 骨性关节炎 整合素 粘着斑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