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DA的低延性钢混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沛洲 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5-31,共7页
我国地震灾难多发,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居世界之首。汶川地震震害表明依据不同时期抗震规范建造的结构抗震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建于1989年之前的结构抗震能力普遍偏弱。以此为基础,首先介绍抗震规范的发展,总结不同时期规范的差异... 我国地震灾难多发,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居世界之首。汶川地震震害表明依据不同时期抗震规范建造的结构抗震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建于1989年之前的结构抗震能力普遍偏弱。以此为基础,首先介绍抗震规范的发展,总结不同时期规范的差异性;然后针对既有结构中延性较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OpenSees中采用IDA方法重点分析两类具有相同构件尺寸和配筋率但延性不同的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而明确低延性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结构在同等地震作用下响应差别较大。在大震作用下,低延性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破坏,抗震性能较弱,尤其是抗倒塌能力远弱于新建结构。因此需要重视这类结构的分析方法和震前加固措施,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延性 钢混框架结构 IDA 抗震性能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屈服高延性连杆的研发及其在装配式节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许清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基于宝钢生产的BLY225钢材研发了一种低屈服高延性连杆,然后将其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连接。试验研究表明:节点承载力高于现浇对比节点;节点正负向加载位移延性系数比现浇对比节点有大幅提高,延性性能明显改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连杆... 基于宝钢生产的BLY225钢材研发了一种低屈服高延性连杆,然后将其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连接。试验研究表明:节点承载力高于现浇对比节点;节点正负向加载位移延性系数比现浇对比节点有大幅提高,延性性能明显改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连杆首先屈服并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梁柱基本保持弹性状态,达到了延性连接设计目的,但加载后期节点核芯区剪切变形增大,要求箍筋配置加密,这一点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高延性连杆 承载力 位移延性 延性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干缩延性材料-混凝土复合梁抗弯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居贤春 张君 +1 位作者 王振波 施正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研究延性材料对普通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效果,本文采用低干缩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与普通混凝土复合的方式,从试验与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复合梁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在梁底复合低干缩延性材料后不仅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 为研究延性材料对普通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效果,本文采用低干缩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与普通混凝土复合的方式,从试验与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复合梁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在梁底复合低干缩延性材料后不仅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还大幅提升了梁的延性.当LSECC的强度比上层混凝土的强度高时,复合梁的峰值荷载受LSECC层厚的影响明显,随着层厚的增加而增大.当上层混凝土的强度较高时,复合梁的峰值荷载随LSECC层厚度的变化不明显.基于开裂强度和材料应力裂纹宽度关系的抗弯模型可良好地预测不同材料复合梁的弯曲性能,模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用于组合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 混凝土 复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收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小平 张君 王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7-834,共8页
为研究低收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首先研究了水胶比、成型方法以及养护龄期对未开裂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然后基于LSECC抗弯力学性能特点,通过四点抗弯方法,并同时控制试件底部受拉区变形值,对不... 为研究低收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首先研究了水胶比、成型方法以及养护龄期对未开裂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然后基于LSECC抗弯力学性能特点,通过四点抗弯方法,并同时控制试件底部受拉区变形值,对不同水胶比LSECC进行预开裂损伤;最后分别采用ASTM C1202电通量法和NEL扩散系数法来评价开裂LSEC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结果表明:采用挤压成型且水胶比较低、养护龄期较长的未开裂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较好;开裂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可分为基材开裂前和基材开裂后2个阶段;随着水胶比的降低,基材开裂后的裂缝数量和宽度均有所减小,抗氯离子渗透性衰减速度减弱;NEL扩散系数法测试结果对开裂LSECC抗氯离子渗透性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裂缝 氯离子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许清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53-3463,共11页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载力高于现浇对比节点;在节点核心区预埋低屈服高延性连杆并通过中间翼缘有效锚固后,节点正负向加载位移延性系数比现浇对比节点有大幅提高,延性性能明显改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连杆首先屈服并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梁柱基本保持弹性状态,达到延性连接设计目的;加载后期节点核芯区剪切变形增大,有限元分析表明节点核芯区箍筋加密后可有效抵抗剪切变形。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对相关装配式延性节点的抗震性能作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节点 延性连接 屈服高延性连杆 位移延性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裂后延性材料与钢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对比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君 钟海涛 +1 位作者 居贤春 王贯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7,共7页
通过施加弯曲荷载预先在混凝土梁中产生宽度不等的裂缝或不同的拉应变损伤,然后以3%(质量分数)NaCl溶液连续浸泡或干湿循环方法对混凝土梁进行氯离子侵蚀.测定混凝土裂缝处氯离子含量,研究比较钢纤维混凝土和高延性低收缩材料(LSECC)中... 通过施加弯曲荷载预先在混凝土梁中产生宽度不等的裂缝或不同的拉应变损伤,然后以3%(质量分数)NaCl溶液连续浸泡或干湿循环方法对混凝土梁进行氯离子侵蚀.测定混凝土裂缝处氯离子含量,研究比较钢纤维混凝土和高延性低收缩材料(LSECC)中裂缝对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中裂缝对氯离子渗透影响显著,裂缝大大加快了氯离子的侵蚀.钢纤维混凝土裂缝处氯离子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相同浸泡龄期无裂缝处的3~4倍.连续浸泡30d时,钢纤维混凝土裂缝处氯离子含量随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加,连续浸泡60d时氯离子含量基本达到饱和.干湿循环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所受的氯离子侵蚀更为严重,经10次干湿循环后其裂缝处氯离子含量可达连续浸泡后的3倍左右.在连续浸泡和干湿循环环境中,LSECC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均优于钢纤维混凝土,尤其在干湿循环环境中,LSECC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延性收缩材料 裂缝 氯离子渗透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混框架结构损伤与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沛洲 康谨之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分析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MASA),并讨论和给出该方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原则,接着应用该方法分别对某单自由度结构与不同延性的多层结构进行主余震序列分析,研究其累积损伤及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主余震序列分析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MASA),并讨论和给出该方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原则,接着应用该方法分别对某单自由度结构与不同延性的多层结构进行主余震序列分析,研究其累积损伤及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ASA方法简单实用,参数意义明确,为分析和评价结构在主余震序列或其他序列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及抗震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应用该方法分析得知余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延性较低的结构,且其影响程度与主震震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序列 钢筋混凝土框架 累积损伤 抗震性能 低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e casting of borosilicate glass/Al_2O_3 composites for LTCC substrate with various relative molecular masses of PVB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 周洪庆 +2 位作者 朱海奎 岳振星 赵建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37-43,共7页
The dispersion, stabilization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urry with various relative molecular masses of PVB were studied. The sintering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orosilicate gla... The dispersion, stabilization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lurry with various relative molecular masses of PVB were studied. The sintering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orosilicate glass/Al203 composit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tensities of the typical vibrating bands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PVB,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tent of butyral groups in PVB binders decreases correspondingly, leading to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viscosity of the mixed slurry. The solid content of samples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PVB, and this further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ape thickness, bulk density and dried-shrinkage coefficient of tapes. The bulk density, relative density, three-point strength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of sintered sampl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id content, and the shrinkage and dielectric loss decrease. By contrast, samples for PVB-5s exhibit better properties of a bulk density of 3.10 g/cm3, a relative density of 98.1%, a three-point strength of 208 MPa, aεt value of 8.01, a tanδ value of 7.6× 10^-4 at 10 MHz and a well matching with Ag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ING PVB FTIR rheological behavior MATCHING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