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幅度构造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荆文波 李道阳 +2 位作者 宋学良 刘波 冯利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9-71,共3页
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采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政策和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 km2增加到6.3 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 雁木西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幅度构造油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采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思路、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政策和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第三系含油面积由1.8 km2增加到6.3 km2;白垩系新发现雁6-27、620、19、20等断块,新增含油面积5.7 km2;在含油层系上新发现了第三系Ⅰ、Ⅱ和白垩系Ⅰ油藏,使油藏由2个增加到5个;油田的储量规模增加到最初的9倍,产能规模由方案编制初期的2.5×104t增加到19.0×104t,并且仍在继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构造油藏 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 实践 雁木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边底水低幅度构造油藏二次提液增油效果探讨--以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万学鹏 张兴 +2 位作者 赵新军 欧瑾 于兴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0-63,共4页
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油藏属于受走滑扭动构造控制的小型低幅、强边、底水油藏类型,由于油质重,水相渗透率高,开发初始产量高、底水锥进快、稳产周期短。通过数值模拟和22口水平井的生产实践研究,利用地层高产液指数的优势,进行二次提液... 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油藏属于受走滑扭动构造控制的小型低幅、强边、底水油藏类型,由于油质重,水相渗透率高,开发初始产量高、底水锥进快、稳产周期短。通过数值模拟和22口水平井的生产实践研究,利用地层高产液指数的优势,进行二次提液,力求在底水锥进的临界生产压差以下调谐工作制度,尽力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系统的平衡,从而控制底水锥进,以实现高产目标。应用该技术后,已有3口新完钻水平井获得单井增产30%以上的良好效果。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低幅度、强底水、高含水油藏后期开发探索出了一条高产、稳油控水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底水幅度构造油藏 水平井 二次提液 增油控水 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台油田低幅度构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邵先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43,i0010,共5页
依据生产动态与电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水淹层定性和定量测井解释的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图版解释法,即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法、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法。在平面上,总结出了不同微相、微构造、井网控制程度以及不同非均质... 依据生产动态与电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水淹层定性和定量测井解释的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图版解释法,即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法、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法。在平面上,总结出了不同微相、微构造、井网控制程度以及不同非均质和不同性质流体分布地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纵向上,层间非均质性、韵律、油水界面和射孔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方法可为类似油藏剩余油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构造油藏 剩余油分布规律 测井解释 神经网络 英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浅层低幅度稠油油藏试油配套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悦 史文奇 +3 位作者 王皓 刘洋 王爱利 李进 《油气井测试》 2022年第1期27-34,共8页
冀东油田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稠油油藏中浅层,构造幅度低,油层薄,原油黏度大。该区块所钻油井造斜点高、井斜大,常规试油工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对射孔、测井、排液、挤注灰四项工艺深入研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试油配套技术。陀螺定向射... 冀东油田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稠油油藏中浅层,构造幅度低,油层薄,原油黏度大。该区块所钻油井造斜点高、井斜大,常规试油工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对射孔、测井、排液、挤注灰四项工艺深入研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试油配套技术。陀螺定向射孔技术结合井深轨迹,选择合理射孔方位,有效避免沟通下部水层;爬行器电缆测井技术输送测井仪器达目的层段,完成测井采集作业;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电磁加热螺杆泵排液技术通过增温循环,解决高凝油流动难题;挤注灰封层工艺技术提高水泥塞顶替效率。唐XXX井根据实际井况,采取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电磁加热螺杆泵排液工艺,排液效果显著,获日均产油8.12 m;唐XX井采取挤注灰封层工艺,封层成功,提高了油气产能。该配套技术的应用为冀东油田相似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油田 幅度稠油油藏 中浅层油藏 试油工艺 配套技术 定向射孔 螺杆泵排液 挤注灰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在低幅度构造油藏开发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二区东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瑞 张晓 +1 位作者 牛会玲 黄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5-137,177,共3页
低幅度构造油藏普遍存在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油水关系复杂等问题,而随着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低幅度构造油藏开发中应用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塔河油田二区东水平井开发生产效果较好,初期产能高,无水采油期较长,其开... 低幅度构造油藏普遍存在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油水关系复杂等问题,而随着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低幅度构造油藏开发中应用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塔河油田二区东水平井开发生产效果较好,初期产能高,无水采油期较长,其开发效果主要受水平段长度、井眼轨迹的控制、夹层发育情况及完井方式等因素影响,并在深化二区东油藏综合地质认识的基础上认为井距并不是制约井网的必要因素,可适当缩短。在区块井控程度较低部位可适当加密部署水平井,以此提高区块原油产量和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度构造油藏 水平井开发 避水高度 夹层 调流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钻井液侵入低幅度-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长喜 石玉江 +4 位作者 周灿灿 李霞 刘炳玉 唐良民 李树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702,共7页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 长庆油田A区块三叠系长2油层组发育古地貌控制的低幅度-低电阻率油藏,含油面积较大,可形成规模低电阻率油藏。经岩石物理成因机理研究发现,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在于低幅度油藏背景造成其含油饱和度较低及淡水钻井液侵入对油层、水层双感应测井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分步骤的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常规测井交会、基于侵入原理的侵入因子分析、多井对比等3个步骤对油、水层进行识别,提高了测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能力;通过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正演建模、地质和油藏工程参数等约束的反演解释、定量评价结果检验等3个步骤开展油层定量评价,提高了低幅度油藏背景下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此测井解释模式对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钻井液侵入 低幅度油藏 电阻率油层 岩石物理研究 成因机理 测井识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地区文安斜坡带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伟荣 钱铮 +2 位作者 张欣 朱萍 范春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49-52,94,共5页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同时,圈闭形成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及时总结文安斜坡的成藏条件、基本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成效,对斜坡带的研究以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低幅度油藏 岩性油藏 冀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奥连特盆地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以A项目J油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健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70-172,共3页
J油田位于南美奥连特盆地R区块西部空白区,通过甩开勘探取得发现后勘探与开发相互配合、钻井与地面运行,实现了从储量向产量、从产量向效益的快速转换。滚动勘探评价中精细新井井位部署,确定了J油田上倾部位向北方向的“泥岩墙”边界、... J油田位于南美奥连特盆地R区块西部空白区,通过甩开勘探取得发现后勘探与开发相互配合、钻井与地面运行,实现了从储量向产量、从产量向效益的快速转换。滚动勘探评价中精细新井井位部署,确定了J油田上倾部位向北方向的“泥岩墙”边界、下倾部位向南方向的油水边界、构造东翼的有效油层边界及构造西翼的轻质油边界,快速圈定了油田含油范围。通过探井迅速由测试转生产、开发井多井型综合部署,以水平井工艺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油田快速投产。通过井身结构优化、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等多项钻井配套技术结合地面设计优化,保证了油田上产后的原油集输处理。J油田勘探开一体化实践对海外油气田产能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连特盆地 勘探开发一体化 幅度岩性油藏 产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