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 聚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聚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渗透性能及水化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曾鲁平 乔敏 +5 位作者 赵爽 王伟 陈俊松 朱伯淞 冉千平 洪锦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聚及局部成膜作用,降低了速凝阶段水化产物钙矾石的数量并延缓了水泥C_(3)S的早期水化过程,造成速凝浆体凝结时间的明显延长以及早期强度降低,其以乳液形态掺入带来的早期水化延缓作用更强。硬化喷射混凝土内部直径130μm以上的圆形气泡数量受聚合物掺入影响而明显增多,造成硬化孔隙率增大同时降低了后期强度,但以乳胶粉形态掺入时EVA共聚物带来的引气作用及硬化气泡球形度改善效果更强。水化28 d,EVA共聚物在速凝浆体中可形成连续聚合物膜状结构,并充分分散、填充在钙矾石骨架与浆体孔隙之间,显著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抗水渗性能与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喷射混凝土 水化微观结构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基电缆屏蔽料的开发与加工工艺优化
5
作者 赵洋 郭甜 +1 位作者 尚英强 丁一铭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电缆屏蔽料存在与铝质导线之间剥离强度不佳的问题,为改善剥离强度并兼具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其性能的影响。醋酸乙烯酯(VA)质量分数(18%~40%)与MAH接枝PP(PP-MAH)质量分数(0%~5%)越高,EV...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电缆屏蔽料存在与铝质导线之间剥离强度不佳的问题,为改善剥离强度并兼具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其性能的影响。醋酸乙烯酯(VA)质量分数(18%~40%)与MAH接枝PP(PP-MAH)质量分数(0%~5%)越高,EVA屏蔽料与铝之间的剥离强度越大。在导电性方面,加入25~40份导电炭黑使得EVA屏蔽料的导电性能增加,但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而加入2、3、4份碳纳米管(CNT)在提升导电性的同时,也使电缆屏蔽料的拉伸强度下降了约26%、32%、36%。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对剥离强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越高,剥离强度越大。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了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为EVA分子内VA质量百分比为23%的EVA 100份、PP-MAH 3份、导电炭黑30份、CNT 2份。最佳的压制条件为热压温度120℃,热压压力10 MPa。基于该配方制备的EVA屏蔽料兼具良好的剥离性和导电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该研究为电缆屏蔽材料的配方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表明通过合理调控基料与助剂的质量比、优化加工参数,可显著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满足剥离强度和导电性能等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电缆屏蔽料 铝护套 剥离强度 加工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亚新 虞鑫海 李四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4,39,共4页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KH550-MH)为主阻燃剂,无卤含磷阻燃剂(DB)作为协效阻燃剂,制备了复合材料,对比了不同含量的EVA、HDPE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树脂,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氢氧化镁(KH550-MH)为主阻燃剂,无卤含磷阻燃剂(DB)作为协效阻燃剂,制备了复合材料,对比了不同含量的EVA、HDPE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燃烧性能、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VA、HDPE含量分别占体系的36%及9%时,其阻燃等级为V-0级,断裂伸长率为108%,拉伸强度为11.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性能
7
作者 杨毓华 白春霞 +1 位作者 花荣 李三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性能杨毓华*白春霞花荣于李三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沈阳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沈阳)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性能杨毓华*白春霞花荣于李三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沈阳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沈阳)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相容性,DSC,WAXD,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填料对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韩甜甜 卢立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43,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共混膜基体树脂,分别以改性后的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作为填料,研究了3种改性填料对HDPE/EVA共混塑料膜拉伸、阻湿阻氧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质量比为65/35的HDPE/EVA...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共混膜基体树脂,分别以改性后的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作为填料,研究了3种改性填料对HDPE/EVA共混塑料膜拉伸、阻湿阻氧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质量比为65/35的HDPE/EVA共混膜的拉伸性能、阻湿阻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种无机填料的添加量较小(质量分数≤4.8%)时,能提高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最大提高量达23.8%;添加填料对薄膜阻湿阻氧能力的影响随HDPE/EVA比例的不同而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改性 密度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驱动一体化碳纳米管/氮化硼/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王文君 董余兵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4,共13页
为了丰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纤维的响应方式,实现电致可逆驱动,以纳米六方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BN/EVA复合纤维,并通过溶胀-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包覆碳纳米管(CNTs)导电层,制得具有皮芯结构的CNTs/BN/EVA... 为了丰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纤维的响应方式,实现电致可逆驱动,以纳米六方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BN/EVA复合纤维,并通过溶胀-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包覆碳纳米管(CNTs)导电层,制得具有皮芯结构的CNTs/BN/EVA复合纤维。结果表明:CNTs与纤维基体结合紧密,在纤维表面形成了良好的导电通路,CNTs/BN/EVA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可达到58.03 S/m,且具有良好的应变传感性能,其检测范围高达28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响应度(在175%~281%应变范围,GF为35.19,R^(2)=99.03%),响应时间和回复时间分别为196 ms和189 ms。加捻制得的CNTs/BN/EVA复合纱线在18 V电压下可在12 s内快速升温至111.45℃,且该复合纱线在周期性电刺激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升降温行为,实现了对电致可逆驱动应变的精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功能填料 双向形状记忆 应变传感 电致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在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选择分布及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金 王春锋 +1 位作者 王永亮 韩志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2,107,共6页
采用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以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利用溶剂选择性萃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EVA共混物的相结构及BN在两相中的分布行为,以热导率为参数评价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采用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以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体树脂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利用溶剂选择性萃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EVA共混物的相结构及BN在两相中的分布行为,以热导率为参数评价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EVA共混物的相结构与两者的用量比相关,在PE/EVA质量比为1/1时可获得具有共连续结构的共混物;在两相共连续PE-EVA共混物中引入BN后,发现BN选择分布在PE相中,BN/PE相与EVA形成共连续结构。BN的选择分布及共连续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在BN质量分数为30%时,与BN/PE相比,具有选择分布和相连续结构的BN/PE-EV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共连续结构 导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茂金属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彤 郜华萍 +2 位作者 张大伦 廖双泉 谭惠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1,共7页
以添加不同比例的茂金属聚乙烯 (mLLDPE) /乙烯 醋酸乙烯酯 (EVA)共混物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EVA含量对mLLDPE/EV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EVA添加到mLLDPE中 ,增加了mLLDPE... 以添加不同比例的茂金属聚乙烯 (mLLDPE) /乙烯 醋酸乙烯酯 (EVA)共混物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EVA含量对mLLDPE/EV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EVA添加到mLLDPE中 ,增加了mLLDPE的剪切敏感度、降低了mLLDPE的熔融粘度、改善了mLLDPE的流动性和加工性 ;在一定的添加比例范围内mLLDPE和EVA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可以在改善mLLDPE加工性能、引入极性基团的同时又保持与纯mLLDPE相近的力学性能 ,但会导致共混物材料的刚性下降 ,柔性增加。热分析数据说明 ,mLLDPE/EVA共混体系中 ,在EVA含量较小时共混物存在大量共晶 ,与mLLDPE有很好的相容性 ,无论是熔融曲线还是降温曲线都只出现一个峰。当EVA含量增大时 ,mLLDPE/EVA共混物出现相分离 ,曲线出现双峰 ,但两峰值呈现靠近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乙烯-醋酯乙烯共聚物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士财 李宝霞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作为聚氯乙烯(PV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容剂,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进而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适配... 以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VC/EA)作为聚氯乙烯(PVC)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增容剂,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合金,进而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适配比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和良好的流动性能,明显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并在保持PVC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具有较高保持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材料抗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炭黑导电发泡材料的压阻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晏翎 刘清亭 +1 位作者 胡圣飞 杨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6-80,87,共6页
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炭黑(CB)导电发泡材料在压力作用下的导电行为。结果表明,LDPE/EVA/CB导电泡沫材料的渗滤阈值为21.6%。炭黑质量分数在20%~23%范围内,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泡孔结构最佳。在压缩实验中,材料... 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炭黑(CB)导电发泡材料在压力作用下的导电行为。结果表明,LDPE/EVA/CB导电泡沫材料的渗滤阈值为21.6%。炭黑质量分数在20%~23%范围内,材料的导电性能与泡孔结构最佳。在压缩实验中,材料表现电阻负压力系数效应(NPCR)与电阻正压力系数效应(PPCR)。在定应变循环压缩实验中,压缩频率f=0.01 Hz比f=0.25 Hz的电阻变化更稳定,说明高频压缩易对导电网络造成破坏。每周期的电阻曲线均呈'w'型,说明NPCR向PPCR转变的行为可逆,该变化被认为与基体的压缩与泡孔壁的拉伸变形有关,由此提出导电泡沫材料压-阻特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炭黑发泡材料 压阻特性 循环压缩 导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浩 祝亚非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接枝产物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醋酸乙烯 聚乙二醇 接枝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膨胀复合阻燃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宝权 洪晓东 梁兵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分别采用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微胶囊红磷(MCP)以及氢氧化镁[Mg(OH)2]等与膨胀型阻燃剂PNP进行复配,研究了不同阻燃剂及其配比对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PE-LD/EVA)共混物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LD/EVA为70/3... 分别采用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微胶囊红磷(MCP)以及氢氧化镁[Mg(OH)2]等与膨胀型阻燃剂PNP进行复配,研究了不同阻燃剂及其配比对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PE-LD/EVA)共混物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LD/EVA为70/30的基体树脂中,当复合阻燃剂的含量为35%时,PNP/MCA的最佳配比为3/2,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30.8%;PNP/MCA/MCP的最佳比例为24/16/4,阻燃材料极限氧指数为32.3%;PNP/MCA/MCP/Mg(OH)2的最佳比例为24/16/4/22,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30.9%,垂直燃烧达到UL 94V-0级,拉伸强度为11.1MPa,断裂伸长率为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 膨胀型阻燃剂 无卤阻燃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和抗静电性能研究
17
作者 夏碧华 李家豪 +5 位作者 张枭楠 侯茗萱 瞿润怡 黄杨宇 李婷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3,共9页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改性剂,基于Ti_(3)C_(2)T_(x) MXene和聚乙烯亚胺之间的氢键作用使聚乙烯亚胺分子接枝在Ti_(3)C_(2)T_(x) MXene表面,制得改性Ti_(3)C_(2)T_(x) MXene。通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之间的加成反应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并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为聚合物基体,以改性Ti_(3)C_(2)T_(x) MXene作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和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对制备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该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拉伸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表现出45 dB的高电磁屏蔽效率,12 MPa的高拉伸强度以及5×10^(7)Ω的高表面电阻,均高于不含Ti_(3)C_(2)T_(x) MXene的聚乙烯亚胺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片层材料MXene 聚乙烯亚胺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 电磁屏蔽性能 抗静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UHMWPE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典瑞 王伟翰 +3 位作者 高亮 杜宇 吴天宇 张宝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65,共7页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 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与环氧树脂复配作为基体,利用水基乳液浸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浸润性、树脂耐热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结合情况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测试表征,对比了不同EAA含量的基体树脂对UHMWPE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A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25∶75的共混体系一方面可发挥EAA组分与UHMWPE纤维间亲和力强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凭借环氧树脂的刚性交联网络保持较高的耐热性能,体系的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7 MPa,在60℃下弯曲强度保持率接近80%,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的水树生长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党智敏 亢婕 +2 位作者 屠德民 陈刚 阮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 以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对聚乙烯(PE)进行了共混改性 ,研究了改性后实验样品中水树的生长情况。分析了PE样品中形成水树的原因及抑制水树的机理 ,认为水树形成的条件是在结构缺陷处有水滴形成 ,而抑制的方法就是设法消除水滴的形成。实验中找到了抑制PE中水树形成的最佳EAA含量。PE +1.0 %EAA的样品可用作电缆绝缘实用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烯 改性 水树 电力电缆 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含蜡原油降凝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飞 李传宪 林名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以长庆、青海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简称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利用DSC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考察加剂前后含蜡原油的结晶特性和原油中的蜡晶形貌,并通过凝点和流变试验评价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 以长庆、青海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简称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利用DSC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考察加剂前后含蜡原油的结晶特性和原油中的蜡晶形貌,并通过凝点和流变试验评价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大,EVA结晶性能稍有提高;随着极性基团含量的提高,EVA结晶性能显著恶化。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与原油组成和降凝剂结构有关:随着原油中蜡含量的增大或蜡平均碳数的提高,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变差;降凝剂的分子量通过影响其在原油中的溶解性来影响降凝效果;EVA极性基团含量过高(大于33%)或过低(小于18%)都不利于降凝,只有在中间范围内时(28%左右),才能起到较好的降凝效果;随着EVA浓度的提高,改性效果先不断提高,然后在高浓度下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降凝剂 结晶性能 蜡晶形态 降凝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