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业型员工内部市场进入:低壁垒设置与策略引导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显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8期122-125,共4页
企业中的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较之于团队进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以核心创业型员工为代表"粘结"较多人力资本的外部市场进入成为可能。基于这种推断,文章主要从企业视角,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在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低壁垒设置层面上提... 企业中的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较之于团队进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以核心创业型员工为代表"粘结"较多人力资本的外部市场进入成为可能。基于这种推断,文章主要从企业视角,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在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低壁垒设置层面上提出若干策略引导,进而对创业型员工及团队内部市场进入作出贴近现实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员工 内部市场进入 低壁垒设置 策略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贸易壁垒设置的利益博弈及我国出口贸易应对措施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洋 王宪恩 +1 位作者 关英杰 段海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低碳贸易壁垒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其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际贸易领域遭遇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高碳产业发展、工业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对外贸易中我国与产... 低碳贸易壁垒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其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际贸易领域遭遇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结构、高碳产业发展、工业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对外贸易中我国与产品进口国的低碳贸易博弈模型,提出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博弈模型显示,进口国设置低碳贸易壁垒的概率主要与我国低碳技术成本、出口商品价格和碳关税征收水平有关,我国应尽快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低碳技术水平、降低低碳技术成本、健全法律法规、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缓解低碳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贸易壁垒 产业结构 全球气候变化 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壁垒影响下中国低碳外贸发展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8
3
作者 田静 刘学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3-79,共7页
作为新型的贸易保护方式,低碳壁垒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因而对低碳外贸的影响也一分为二。低碳外贸的内涵决定了其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中国要实现低碳外贸的发展目标并妥善应对外国的低碳壁垒,未来须完善进口替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建立... 作为新型的贸易保护方式,低碳壁垒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因而对低碳外贸的影响也一分为二。低碳外贸的内涵决定了其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中国要实现低碳外贸的发展目标并妥善应对外国的低碳壁垒,未来须完善进口替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碳交易市场、发展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推动中性技术进步等;在法律制度安排方面,应加强立法规制与法制保障、采取弹性排放政策;此外,还应适时建立我国的碳标签等制度,激励出口企业获取国际碳足迹认证,并通过补贴等措施实施可再生能源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外贸 对外贸易 壁垒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娟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欧美发达国家为了迎合国内民众绿色低碳的需求,也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低价优势,纷纷设置低碳壁垒以保护国内产业。而全球经济低碳化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对于尚处在产业转型期的中国产品出口体系而言,只有降低碳能消耗总量... 欧美发达国家为了迎合国内民众绿色低碳的需求,也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低价优势,纷纷设置低碳壁垒以保护国内产业。而全球经济低碳化又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对于尚处在产业转型期的中国产品出口体系而言,只有降低碳能消耗总量,升级既有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才能突破低碳贸易壁垒的限制,实现产品出口贸易的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垒 中国产品出口 结构升级 质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国际化路径选择——气候与贸易政策联动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盈盈 冯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1,共12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贸易政策联动的新形势下,主动、系统且有序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国际化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从制度自足和国际适应的角度,关注国内碳市场建设和国际背景变动下的“点对点”应对,难以有效回应新形势下中国的经贸利益...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贸易政策联动的新形势下,主动、系统且有序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国际化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从制度自足和国际适应的角度,关注国内碳市场建设和国际背景变动下的“点对点”应对,难以有效回应新形势下中国的经贸利益需求和提高低碳竞争力与全球治理地位的战略需求。鉴于此,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新形势下中国碳市场面临的三重挑战,从法学、经济学等跨学科视角,识别中国特色碳市场国际化的内涵与指导原则,在梳理碳市场国际化的规范基础(即国际法基础与低碳准则)和实践基础(即国内外碳市场国际化的实践与全球竞争态势)的同时,评估了不同国际化路径的技术可行性、合法性、经济效益和政治可接受度等,进而提出了中国碳市场国际化的“三阶段”目标与推进路径。研究表明:①在气候和贸易政策联动视角下,中国碳市场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借助中国的经贸影响和低碳合作,体系性地推进相关低碳标准的国际化。②有别于欧盟等境外碳市场的国际化,中国特色碳市场的国际化强调气候正义与减排效率的互动,并在减排承诺和自身发展需求下寻求中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平衡。③在境内外强制减排市场、自愿减排市场、贸易与减排交叉场域、碳成本承担交叉场域中,碳市场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实施主体和推进路径存在显著区别。该研究为国家、区域和城市等公共规制主体通过碳市场手段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中国企业、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私人规制主体参与全球碳“软法”治理提供了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碳贸易壁垒 碳市场 碳标准 碳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慧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和贸易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本文在阐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贸易保护主义 壁垒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