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稻谷干燥水分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
1
作者 刘春山 张艳 +4 位作者 陈思羽 陈苏 高晓伟 王安冉 昌克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7-294,共8页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分占比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结果显示:在稻谷干燥过程中,缓苏温度越高,稻谷干燥时间越短,稻谷干燥速率越快。稻谷中结合水的占比最多,为90.5%,自由水和半结合水占比较少,为9.5%。稻谷含水率与低场核磁共振信号幅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随着干燥时间增加,稻谷的水分含量降低,水分结合能升高,结合水与基质结合的更紧密,稻谷的横向弛豫时间T2逐渐向左移动。MRI图像显示,稻谷整体颜色差别很大,在胚芽处成红色,在表层成蓝色,说明稻谷内部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干燥过程中稻谷表面游离状态水分最先失去,胚中的水分逐渐向外扩散。该结果为深入理解稻谷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提供了可视化依据。低场核磁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水分的有效方法,为确定最佳稻谷干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核磁共振 干燥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建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茴香胺值检测模型
2
作者 彭丹 苏敏 +3 位作者 徐一川 周琪 郑少帅 李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7,共8页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本的p-AV模型,分别考察建模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对p-AV模型性能的影响,优化建模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p-AV逐渐增加,弛豫时间则呈下降趋势,其峰面积变化幅度大小顺序均为S23>S22>S21,油脂p-AV与弛豫特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大豆油、葵花籽油以及总样本p-AV模型的最佳建模数据均为1~1 000,预处理方法分别为正交信号校正(OSC)、无、OSC,建模方法均为偏最小二乘法(PLS);最佳建模条件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3.448和2.572,总样本p-AV模型预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的RMSEP分别为4.523和4.437。综上,基于LF-NMR检测植物油p-AV是可行的,单一油脂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而两种油脂总样本所建模型的通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植物油 p-茴香胺值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植物油种类判别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向燕 陆佳怡 +2 位作者 何强 邓莎 董怡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197,共7页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植物油种类的可行性。对脂肪酸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可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混合油、橄榄油。LF-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可较好地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和油酸型植物油(橄榄油和花生油)。FTIR结合PCA能进一步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的种类。综上,采用LF-NMR与FTIR鉴别植物油的种类具有可行性,且两种方法联用的效果互补。该研究可为快速鉴别食用油掺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无损 种类判别 核磁共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探究机械损伤对蓝莓果实内部水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子旋 姜凤利 +2 位作者 吴沛净 宋平 丁柯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采用自制损伤装置制作不同损伤等级样本(DI组(撞击1次)和DII组(撞击不同位置2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4℃和25℃两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采集蓝莓损伤发生0、6、24 h的波谱信息和质子密度图像信息。结果表明,损伤显著改变了蓝莓... 本研究采用自制损伤装置制作不同损伤等级样本(DI组(撞击1次)和DII组(撞击不同位置2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4℃和25℃两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采集蓝莓损伤发生0、6、24 h的波谱信息和质子密度图像信息。结果表明,损伤显著改变了蓝莓内部水分状态与分布。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损蓝莓细胞壁水含量A21减少,而细胞质水含量A22在损伤发生后逐渐上升,特别在损伤程度高的DII组,损伤发生24 h后A22增至0 h的1.45倍以上,而液泡水含量A23和总水分含量A2大幅度下降,表明蓝莓损伤后水分重新分配和向外界环境迅速转移。随着损伤程度上升,液泡水主峰整体呈现显著下降和右移的趋势,同时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该变化。在25℃条件下,损伤发生6 h和24 h时,出现了4个弛豫峰,弛豫峰的增加标志着蓝莓品质显著劣变。相比于室温(25℃),4℃低温贮存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并减缓受损蓝莓水分流失速率。实验结果可为实现蓝莓机械损伤的快速检测和损伤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机械损伤 温度 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5
作者 任国薇 郑圣国 +2 位作者 卢丙 陆道礼 陈斌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 在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层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豆粕生产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采集待测样品的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SSA-BP),融合筛选出的特征变量,建立豆粕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将低场核磁共振数据、近红外光谱数据单独建模与两种技术数据融合后构建的模型相比较,两种技术数据融合构建的SSA-BP模型效果最优,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830,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1273,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564,验证集均分根误差为0.2039。综上,本方法能够实现豆粕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无损及准确定量检测,也验证了低场核磁共振与近红外数据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核磁共振 近红外 特征层融合 豆粕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6
作者 邬张玉 赵雪燕 +1 位作者 雍怀松 何显儒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 高分子材料由原子-链段-凝聚态多级结构组成,高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与凝聚态结构及宏观黏弹性都密切相关。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以氢质子为探针,能够原位、无损高效地表征含氢链段的运动特性。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进一步量化不同运动单元的占比及其弛豫时间。这项技术在高分子链段运动相关研究中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包括相结构、组分比例、表界面相互作用力、交联网络及动力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测试原理,分类总结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定性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链段运动 弛豫时间 凝聚态结构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硫铝酸盐水泥砂浆孔结构演变研究
7
作者 王丹 薛善彬 +1 位作者 白如飞 郭哲名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2-861,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硫铝酸盐水泥(SAC)砂浆力学性能与毛细吸水性能随龄期的演化规律,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表征了SAC砂浆特定龄期孔结构与硬化过程中的动态孔结构,结合压汞法、吸水数据和理论模型讨论了LF-NMR测试中SAC...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硫铝酸盐水泥(SAC)砂浆力学性能与毛细吸水性能随龄期的演化规律,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表征了SAC砂浆特定龄期孔结构与硬化过程中的动态孔结构,结合压汞法、吸水数据和理论模型讨论了LF-NMR测试中SAC砂浆表面弛豫速率的取值。结果表明,经0.5 d标准养护后,0.45、0.50和0.55水灰比SAC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23.5、20.8、16.2和4.2、3.9、3.6 MPa,基本可达28 d龄期的60%以上。0.5 d龄期时,不同水灰比SAC砂浆的毛细吸水系数为0.020~0.042 g·cm^(-2)·min^(-0.5)。3 d龄期时,毛细吸水系数下降了18.5%~25.0%,此后至28 d龄期时变化较小。加水拌和后的0.5 d内,SAC砂浆孔结构快速演化,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在0.5~3 d龄期间逐渐稳定。利用毛细吸水系数等数据和理论模型估算的代表性毛细管直径与基于LF-NMR T_(2)谱测定的SAC砂浆孔隙直径间存在密切关联,当快交换模型中表面弛豫速率取值范围为0.0055~0.0420μm/ms时,二者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核磁共振 力学性能 毛细吸水系数 孔结构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宇 赵亚楠 +1 位作者 赵健翔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二维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大豆含油率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黄酒发酵进程监测及品牌的分析
9
作者 王欣 郑思宇 +2 位作者 冯龙斐 刘敏 刘宝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该文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黄酒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检测,比较了陈酿时间、酒精度和品牌对黄酒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最后对9个品牌黄酒的LF-NMR弛豫信息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 该文对不同发酵阶段的黄酒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检测,比较了陈酿时间、酒精度和品牌对黄酒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最后对9个品牌黄酒的LF-NMR弛豫信息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样品的单组分弛豫时间(T_(2W))显著缩短,而陈酿后黄酒的T_(2W)又相对延长。多组分弛豫图谱(T_(2))表明,对照组和浸米样品均只有1个峰。发酵后样品的T_(2)图谱均出现2个峰。从第一次发酵到煎酒期间,T_(21)和T_(22)不断缩短,而陈酿期间T_(21)和T_(22)相对延长。同一品牌及陈酿时间的黄酒,酒精度越大,体系的T_(2W),T_(21)和T_(22)越短;同一品牌及酒精度下,陈酿时间仅对T_(21)有一定影响。不同品牌黄酒因酿造工艺的区别而使弛豫分布有一定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酒精度、陈酿时间、品牌及种类的黄酒的弛豫特性的PCA分布及间距不同。说明应用LF-NMR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工艺生产的黄酒的快速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核磁共振 发酵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董海胜 刘恒言 +5 位作者 徐楠 何凯锋 于燕波 兰海云 杜秉健 臧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1-308,共8页
目的:开展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快速、准确和无损的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保障产品货架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预包装即食牛肉为分析对象,采集样品低场核磁H质子的T2弛豫时间,建立即食牛肉水分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结合样品感官接受性等... 目的:开展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快速、准确和无损的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保障产品货架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预包装即食牛肉为分析对象,采集样品低场核磁H质子的T2弛豫时间,建立即食牛肉水分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结合样品感官接受性等建立预包装即食牛肉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预包装即食牛肉低场核磁谱图横向弛豫时间可较好地反映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航天即食牛肉的品质变化。建立了即食牛肉含水量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4%;建模集相关系数(r)为0.9405,校正标准差(RMSECV)为34.5,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1,对10个分别贮存一定时间但未参与建模的样本分别进行距离货架期终点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的相关性达0.99,预测结果的误差范围为0.7%~9.9%,RMSEP为13.6,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满足货架期预测的精度要求。结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预包装即食牛肉产品保质期预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保质期 预包装即食牛肉 无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低场核磁共振检测的苹果品质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海军 徐子昂 +2 位作者 王文琪 宇庭 曹仲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8,共8页
研究不同品种苹果的品质特性,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以5个品种的苹果(天水花牛、阿克苏糖心、黄元帅、奶油富士、洛川红富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内聚性等4项质构特性和含水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 研究不同品种苹果的品质特性,建立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以5个品种的苹果(天水花牛、阿克苏糖心、黄元帅、奶油富士、洛川红富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内聚性等4项质构特性和含水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SS)、可溶性固体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等4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探究苹果水分分布与理化及质构特性间的关联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可评价苹果品质的主要指标。基于熵权法对各核心指标赋予权重,并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苹果的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和理化指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确立了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2)(不易流动水)、T_(21)(结合水)及TA、SS、SSC为核心指标。熵权法计算权重结果得出T_(22)、T_(21)之和为35.31%,占比最大,表明水分分布对苹果品质影响最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天水花牛和阿克苏糖心的品质较好。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苹果的品质评价模型,为包括苹果在内的果蔬品质评价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法 核磁共振 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方法
12
作者 付光明 韦凤杰 +5 位作者 常剑波 贾保顺 李致新 来苗 杨晓朋 姬小明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共9页
针对当前传统索氏提取法在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上存在的检测速度慢、操作繁琐、溶剂污染等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法检测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优化烘干时间、样品质量、回波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等参数,验证最优参数下检测方... 针对当前传统索氏提取法在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上存在的检测速度慢、操作繁琐、溶剂污染等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法检测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优化烘干时间、样品质量、回波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等参数,验证最优参数下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并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将过40目筛的3.0 g烟叶粉末置于80℃烘干4 h,在回波时间0.25 ms和重复扫描次数8次的条件下进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良好,标准曲线R2达到0.99981,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差为1.45%~2.99%,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61%、1.10%。低场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达0.99855,绝对误差为0.02%~0.35%,相对误差为0.26%~3.69%。相较于传统索氏提取法,低场核磁共振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且无溶剂污染,适用于大批量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准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石油醚提取物 烟叶粉末 重复性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岩孔裂隙结构定量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轶凡 杨文宇 李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739-10745,共7页
为探究原生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结构特征,以山西吕梁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号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手段研究了原生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结构差异,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煤样T 2图谱、不同类型孔裂隙占比、有效孔隙率和孔隙分形... 为探究原生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结构特征,以山西吕梁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号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手段研究了原生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结构差异,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煤样T 2图谱、不同类型孔裂隙占比、有效孔隙率和孔隙分形维数等特征。结果表明:原生煤由微孔、中孔和大孔构成,且微孔占主导。构造煤由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构成,且中孔和大孔所占比例远大于原生煤。无论是饱和水煤样还是束缚水煤样,构造煤的孔裂隙复杂程度和分布范围均大于原生煤。对比了两种煤样瓦斯赋存和运移能力的差异,认为构造煤有利于瓦斯渗流,而原生煤则更有利于瓦斯吸附和扩散。通过计算得出构造煤的总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均大于原生煤,其孔裂隙结构更为发育。此外,结合分形理论发现构造煤吸附孔的复杂程度大于原生煤,而其渗流孔的复杂程度略小于原生煤。研究结果可为构造煤瓦斯灾害治理和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构造煤 原生煤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PVC-P土工膜细观渗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宪雷 尹春杰 +1 位作者 马仲阳 谷晓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0-889,共10页
PVC-P土工膜的防渗性能是膜防渗结构乃至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为避免传统上用渗透系数表征其渗透性能的弊端,运用多组渗透压力下土工膜垂直渗透试验数据和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获取的孔隙度,构建了渗透流量-孔隙度数学模型,结合孔隙和... PVC-P土工膜的防渗性能是膜防渗结构乃至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为避免传统上用渗透系数表征其渗透性能的弊端,运用多组渗透压力下土工膜垂直渗透试验数据和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获取的孔隙度,构建了渗透流量-孔隙度数学模型,结合孔隙和孔径动态分布探讨了用孔隙度评价其垂直渗透性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以1H原子为探针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量测膜内孔隙和孔径分布;依据T2特征谱弛豫时间划分的微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的占比以及孔隙范围内孔径的萎缩或发育是孔隙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孔隙度与渗透流量关联性较强,利用量测的饱和PVC-P土工膜孔隙度和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渗透流量。研究成果表明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得的孔隙度可用于PVC-P土工膜防渗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P土工膜 渗透流量 孔隙度 核磁共振技术 T2特征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制品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15
作者 屈兰兰 吴月 何珊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可以延长食品最佳食用期并提高食品品质,所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视。因此,主要对LF-NM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LF-NMR技术近年来在肉制品腌制、干制、熟制、...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检测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应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可以延长食品最佳食用期并提高食品品质,所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视。因此,主要对LF-NM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LF-NMR技术近年来在肉制品腌制、干制、熟制、发酵、冷冻、品质优化等加工工艺方面的相关研发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LF-NMR技术在肉制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带来全新的技术切入点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肉制品 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水分的相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6
作者 宋平 徐静 +3 位作者 马贺男 王成 杨涛 高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210,共7页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分相态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T2反演谱横向弛豫时间T2长短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存在结合水、自由水2种水分状态,同时可区分出内层水、中层水、外层水3种水分分层;二者均能通过回归方程合理的估测水稻在浸种过程中种子的吸水率情况;通过T2反演谱信号幅值大小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的种子总水含量不断上升,但由于判定依据及划分方式的不同,二者在水分的流动方式上略显差异。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的水分变化进行了直观的揭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种子水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弛豫谱 自由水 结合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烟丝样品含水率的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梁国海 刘百战 +2 位作者 朱仲良 孔继烈 瞿永生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1,共6页
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硬脉冲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的含水率测定方法。以烟丝样品为模型,在预先建立的工作函数基础上,可对多个样品水分进行快速测定。以核磁共振法与烘箱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法具有理想的重复性、精密度和... 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硬脉冲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的含水率测定方法。以烟丝样品为模型,在预先建立的工作函数基础上,可对多个样品水分进行快速测定。以核磁共振法与烘箱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法具有理想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5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0.5%,4天内测得的样品含水率极差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烟丝 含水率 FID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茶叶含水量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然 陈珊珊 +3 位作者 俞捷 杨磊 汪红志 张学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0-444,共5页
本研究应用一种更为快速、准确、无损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来测定茶叶的含水量。实验通过标定6种不同质量的纯水标样的FID信号幅值,拟合出水分含量与FID信号幅值的直线方程,再选取5个茶叶样分别测量其FID信号幅值,根据拟合直线换算成茶叶... 本研究应用一种更为快速、准确、无损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来测定茶叶的含水量。实验通过标定6种不同质量的纯水标样的FID信号幅值,拟合出水分含量与FID信号幅值的直线方程,再选取5个茶叶样分别测量其FID信号幅值,根据拟合直线换算成茶叶含水量,同时将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含水量结果与国家标准的103℃恒重法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测定茶叶含水量方便迅速,结果稳定准确,通过与国家标准的茶叶含水量103℃恒重法对比发现,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含水量偏高不到1%,这是由于烘干法无法将茶叶内部的结合水完全烘干所致,而核磁共振法测量的是茶叶内部游离水和结合水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含水量 核磁共振 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热风干燥工艺条件下香菇复水过程中的水分传递特性 被引量:25
19
作者 石芳 肖星凝 +3 位作者 杨雅轩 郭晓晖 吴素蕊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以6种不同热风干燥工艺制备的干香菇为研究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研究干香菇复水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T2弛豫... 以6种不同热风干燥工艺制备的干香菇为研究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研究干香菇复水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T2弛豫时间显示,伴随复水时间的延长,香菇体内水分的主要状态是不易流动水而并非自由水。非均匀间歇干燥(non-uniform intermittent drying,NUID)组水分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各组,复水能力较强,均匀间歇干燥(uniform intermittent drying,UID)组复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复水效率的关键在于保证干燥过程中香菇水分的均匀转移,以便复水时具有良好的保持不易流动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复水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水分测定及其相关品质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0
20
作者 夏天兰 刘登勇 +2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邵俊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3-256,共4页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其检测迅速、无损、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已在肉类科学领域得到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归纳了肉与肉制品水分组成及测定方法,并详细综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水分测定及相关...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其检测迅速、无损、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已在肉类科学领域得到一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归纳了肉与肉制品水分组成及测定方法,并详细综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水分测定及相关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肉与肉制品 水分测定 横向弛豫时间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