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非地面网络多QoS保障的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汝言 叶显熠 +3 位作者 何鹏 崔亚平 吴大鹏 Alexander Fedotov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77,共17页
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LSC)能够为非地面网络(NTN)提供无缝和快速连接,但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服务质量保障,严重影响了NTN系统性能。综合考虑多个QoS指标,建立了LSC的容量与下行链路预算模型,进而,将星间链路的建立制定为QoS保障的链路... 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LSC)能够为非地面网络(NTN)提供无缝和快速连接,但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服务质量保障,严重影响了NTN系统性能。综合考虑多个QoS指标,建立了LSC的容量与下行链路预算模型,进而,将星间链路的建立制定为QoS保障的链路预算问题。提出了带有改进交叉和变异算子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NSGA-II)优化LSC的配置,实现多重覆盖率和系统容量的最大化以及星座成本的最小化。数值结果表明,与Telesat和Kepler相比,所设计的LSC具有相当甚至更高的性能,且其星座规模仅为Kepler系统的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面网络 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设计 QOS保障 多目标优化 星间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MAB的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异构用户接入方法
2
作者 林敏 孙昊 +2 位作者 赵柏 郭焱 杨绿溪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0,共9页
针对吞吐量敏感用户和时延敏感用户同时接入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的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稳态多臂赌博机(MAB)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接入方法,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异构用户的接入灵活性。首先,在构建联合效用函数以同时考虑时延敏感... 针对吞吐量敏感用户和时延敏感用户同时接入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的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稳态多臂赌博机(MAB)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接入方法,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异构用户的接入灵活性。首先,在构建联合效用函数以同时考虑时延敏感用户信息年龄(AoI)和吞吐量敏感用户传输速率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以联合效用函数最大化为目标,以速率门限和数据包缓存时间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由于传统的凸优化方法无法进行求解,在采用波束成形抑制组间干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稳态MAB的动态接入方案,实现异构用户的智能配对与调度,以及可靠接入。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折扣因子和数据包缓存门限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系统 非正交多址接入 信息年龄 非稳态多臂赌博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地球固定足印模式覆盖域切换方法
3
作者 齐晓鑫 宋宝军 李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在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中,当采用地球固定足印模式时,波束在覆盖域之间的切换会影响对地覆盖的仰角,进而影响通信质量。针对地球固定足印模式下的覆盖域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覆盖域切换方法。首先,设计了覆盖域划分机制,使覆盖域拓扑保持... 在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中,当采用地球固定足印模式时,波束在覆盖域之间的切换会影响对地覆盖的仰角,进而影响通信质量。针对地球固定足印模式下的覆盖域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覆盖域切换方法。首先,设计了覆盖域划分机制,使覆盖域拓扑保持规则性;然后,以最大限度地增大波束对地面的最小仰角为目标,设计了切换时刻选择机制和目标覆盖域选择机制。所提方法考虑了极轨星座和倾斜轨星座的差异,同时支持2种星座。以OneWeb和Telesat星座为仿真场景,验证了所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增大波束对地面覆盖的最小仰角,从而有助于提升链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星座 地球固定足印 覆盖域 波束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地球轨道卫星边缘计算场景中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联合优化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夏玮玮 胡静 宋铁成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60,共13页
针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边缘计算场景中地面用户计算任务的卸载需求,提出联合卸载与资源分配优化(JORAO)算法。考虑到LEO卫星的有限覆盖时间,以最小化所有地面用户的平均服务时延为目标,联合优化卸载策略、LEO卫星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分... 针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边缘计算场景中地面用户计算任务的卸载需求,提出联合卸载与资源分配优化(JORAO)算法。考虑到LEO卫星的有限覆盖时间,以最小化所有地面用户的平均服务时延为目标,联合优化卸载策略、LEO卫星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分配。将任务卸载与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分解为卸载决策和资源分配子问题,使用交替优化方法,获得原始优化问题的次优解。对于任务卸载决策子问题,将其建模为联盟博弈模型,当博弈达到纳什均衡时,获得最小化平均服务时延的地面用户卸载策略;对于资源分配子问题,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最优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分配结果。此外,还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显著降低地面用户的平均服务时延和提高任务卸载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 边缘计算 卸载 资源分配 联盟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规模低地球轨道卫星网络的星间链路连接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燕锋 聂浩俭 +1 位作者 夏玮玮 沈连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9,共10页
针对大规模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网络,提出了2类新型星间链路(ISL)连接策略:Grid-V和Grid+,并对传统的Grid连接策略进行改进。所提策略充分利用了次邻轨和跨邻轨星间链路,Grid-V连接策略舍弃了Grid连接策略的轨内链路,利用次邻轨和跨邻... 针对大规模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网络,提出了2类新型星间链路(ISL)连接策略:Grid-V和Grid+,并对传统的Grid连接策略进行改进。所提策略充分利用了次邻轨和跨邻轨星间链路,Grid-V连接策略舍弃了Grid连接策略的轨内链路,利用次邻轨和跨邻轨的星间链路形成网络拓扑;Grid+连接策略在保留Grid连接策略中的星间链路基础上,允许卫星与同轨道或者次邻轨道卫星建立跨星连接。针对Walker-Delta星座构型的大规模LEO卫星网络,设计了基于所提星间链路连接策略的最短距离路由算法,并分别从几何拓扑和数据包层面对路由进行了系统级仿真,以评估各连接策略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几何拓扑层面,所提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平均路由跳数与路径切换次数;在数据包层面,所提策略在往返时延及抖动、路径占用率、平均吞吐量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网络 星间链路 连接策略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方案设计
6
作者 刘敏 范为 +1 位作者 裴胜伟 李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星上软件等进行迭代验证。通过试验星研制,对低轨星座卫星功能性能全面验证,确定星座卫星基线。该方案经多颗卫星实施验证,有效提高了低轨星座卫星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卫星 工程星 快速开发 设计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巨型星座的内部碰撞风险评估与构型设计策略
7
作者 闭佳 石悦彤 刘晓东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轨(low-Earth orbit,LEO)巨型星座部署期间的内部碰撞风险,并以构建的Walker星座为例,探讨了轨道倾角和相位参数对星座内部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未考虑摄动效应的球面几何法和考虑摄动效应的碰撞概率法,计算了星...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轨(low-Earth orbit,LEO)巨型星座部署期间的内部碰撞风险,并以构建的Walker星座为例,探讨了轨道倾角和相位参数对星座内部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未考虑摄动效应的球面几何法和考虑摄动效应的碰撞概率法,计算了星座的最小距离和碰撞概率这两个风险指标.碰撞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摄动后星座的最小距离整体有所减小;同时,最小距离指标和碰撞概率风险指标的最优构型在考虑摄动时表现出一致性.此外,研究发现星座的最小距离随轨道倾角增加呈2°至6°的周期性波动.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微调轨道倾角来降低碰撞风险的优化策略,并设计了一种在计算资源受限时提升分析精度的构型设计策略,即针对倾角和相位参数的“几何法初筛-摄动细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巨型星座 碰撞风险 轨道倾角 构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箭多星”发射低地球轨道卫星的构型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延风 裴胜伟 +2 位作者 李东泽 刘敏 李修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9,共8页
针对"一箭多星"发射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提出一种考虑多星-单星耦合作用的卫星构型优化设计方法,从单星系统配置和运载火箭对构型的约束分析、"一箭多星"发射构型设计、单星和多星分配器构型设计3个层次逐级开... 针对"一箭多星"发射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提出一种考虑多星-单星耦合作用的卫星构型优化设计方法,从单星系统配置和运载火箭对构型的约束分析、"一箭多星"发射构型设计、单星和多星分配器构型设计3个层次逐级开展卫星构型设计。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卫星构型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此方法能够在满足构型约束条件的同时,实现运载火箭潜力的最大化利用及单星发射成本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 “一箭多星”发射 卫星构型 多星-单星耦合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对低轨卫星的目标引导方法
9
作者 陶新龙 金阳辉 陆小科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4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在实际作战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常是最先发现弹道导弹发射的预警装备,然而,其提供的缺维探测信息,使得传统的引导交接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其对低轨卫星的目标引导上。针对此问题,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对低轨卫星的目标引导方法进行研究... 在实际作战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常是最先发现弹道导弹发射的预警装备,然而,其提供的缺维探测信息,使得传统的引导交接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其对低轨卫星的目标引导上。针对此问题,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对低轨卫星的目标引导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弹道导弹在发射及主动段飞行过程中产生红外辐射特性时的飞行高度约束,计算在单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引导下,低轨卫星红外传感器的方位和俯仰探测范围。其次,对低轨卫星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进行建模和计算,实现低轨卫星对目标的成功探测。最后,通过模拟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卫星 目标引导 弹道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终端流量预测的低地球轨道卫星互联网资源分配策略
10
作者 沈斐 吕承丞 +1 位作者 张嘉璇 阮小婷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6,共16页
针对地面网络存在覆盖盲区和卫星网络通信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终端流量预测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互联网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利用真实数据集提出改进LSTM-ARIMA算法,准确预测地面区域未来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数据流量,通过Stack... 针对地面网络存在覆盖盲区和卫星网络通信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终端流量预测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互联网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利用真实数据集提出改进LSTM-ARIMA算法,准确预测地面区域未来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数据流量,通过Stackelberg博弈构建差分化数据传输和任务卸载2种通信模型。综合考虑数据处理时延和能耗,通过求解纳什均衡,得到用户通过LEO卫星互联网传输数据或卸载任务的最优比率,以及卫星提供网络服务的最优定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数据传输服务中收益能提高约40%,在任务卸载服务中收益能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互联网 数据流量预测 资源分配 数据传输 任务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拓扑设计算法优化
11
作者 甘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2-238,共7页
为了优化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LEO)星座网络服务能力以及降低平均端到端时延,对动态星座网络下的拓扑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从网络拓扑设计的角度实现通信数据的跳数最小化。通过采用随机正则图(random regular graph,RRG)进行拓扑结... 为了优化低轨卫星(low earth orbit,LEO)星座网络服务能力以及降低平均端到端时延,对动态星座网络下的拓扑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从网络拓扑设计的角度实现通信数据的跳数最小化。通过采用随机正则图(random regular graph,RRG)进行拓扑结构设计,针对卫星网络拓扑连接复杂多样,计算开销大的问题,引入随机化的方式降低计算复杂度,为巨型卫星星座的规划和维护提供了高效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拓扑设计方式,随机正则图生成的拓扑结构平均路径长度更短。进一步优化了网络通信的效率,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通过与其他测试基准的比较,证明了拓扑设计算法多个指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结构 网络拓扑设计 卫星 随机正则图 星座网络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低椭圆轨道星座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笠 吴诗其 胡剑浩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9-455,共7页
讨论低椭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问题,提出了星座中各卫星高度不断变化时,卫星群相位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设计的覆盖我国的低椭圆轨道系统星座有二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由12颗低椭圆轨道卫星(远地点为2906km而近... 讨论低椭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座设计问题,提出了星座中各卫星高度不断变化时,卫星群相位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设计的覆盖我国的低椭圆轨道系统星座有二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由12颗低椭圆轨道卫星(远地点为2906km而近地点为427km)组成;第二个方案为弥补系统对低纬度地区覆盖率低的缺陷,而增加四颗赤道平面中轨道卫星,提供对我目的连续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椭圆轨道 星座设计 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低地球轨道互联网卫星星座竞争格局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5
13
作者 左赛春 曹世博 王阳阳 《中国航天》 2018年第5期42-45,共4页
利用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以整合多媒体、多渠道的通信广播业务,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和发展的领域。2014年末到2015年初,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一网(OneWeb)公司、加拿大电信卫星公... 利用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以整合多媒体、多渠道的通信广播业务,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和发展的领域。2014年末到2015年初,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一网(OneWeb)公司、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等低地球轨道卫星企业公司为代表的卫星制造商与运营商相继提出相关计划,掀起了低地球轨道互联网卫星星座的技术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 全球互联网 卫星星座 竞争格局 无缝链接 广播业务 全球范围 太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探测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14
作者 许向阳 董俭奥 《信息化研究》 2025年第2期16-22,28,共8页
随着地面网络负载压力的增大,卫星网络逐渐成为未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低轨卫星网络在负载均衡和拥塞处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探测负载均衡路由算法(DDR),通过扩大卫星节点的负... 随着地面网络负载压力的增大,卫星网络逐渐成为未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低轨卫星网络在负载均衡和拥塞处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探测负载均衡路由算法(DDR),通过扩大卫星节点的负载感知范围,在选取路径时可有效避免局部最优,规避拥塞区域。并通过设计符合不同业务类型的探测路由优先级度量值以及应急抗毁机制,为不同业务选取最合适的转发路径,避免浪费或集中于最优解的转发方向。仿真结果表明,相比LRES和LCRA算法,DDR算法能有效利用分布式探测转发机制,在保障良好的网络负载均衡下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卫星星座 分布式路由 探测转发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导航增强卫星星座设计 被引量:24
15
作者 田野 张立新 边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1,共7页
针对目前全球低轨卫星快速发展的现状,对低轨导航增强卫星星座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推导了轨道高度与可视球冠的关系,结合太空垃圾分布,从覆盖范围、经济性及碰撞风险几方面联合确定了轨道高度。然后推导了用户仰角与轨道倾... 针对目前全球低轨卫星快速发展的现状,对低轨导航增强卫星星座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推导了轨道高度与可视球冠的关系,结合太空垃圾分布,从覆盖范围、经济性及碰撞风险几方面联合确定了轨道高度。然后推导了用户仰角与轨道倾角的关系,分析了实现南北极点覆盖的轨道倾角。接着结合铱星星座,推导出单一星座构型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均匀的可见星和精度衰减因子(Dilution of Precision,DOP)值分布。最后提出了一种组合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组合星座在实现全球覆盖的同时,能够实现可见星数量与DOP值在全球范围内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覆盖 卫星 导航增强 星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轨道要素及其在卫星星座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瑞 向开恒 马兴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20,共7页
平均轨道要素在卫星轨道设计及星座仿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整套简单实用、没有奇点的密切要素与平均要素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用此法进行的星座设计及仿真工作表明该方法非常有用。同时给... 平均轨道要素在卫星轨道设计及星座仿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整套简单实用、没有奇点的密切要素与平均要素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用此法进行的星座设计及仿真工作表明该方法非常有用。同时给出了利用平均轨道要素得到的关于赤道平面圆轨道的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轨道要素 卫星 星座 设计 轨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设计与规划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楠 梁俊 张基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8,共5页
针对全球性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实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轨卫星星座的分步实施方案。在分析星座设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24颗卫星设计了能够实现对中低纬度连续覆盖的低轨卫星星座,以此低轨星座构型为基... 针对全球性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实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轨卫星星座的分步实施方案。在分析星座设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24颗卫星设计了能够实现对中低纬度连续覆盖的低轨卫星星座,以此低轨星座构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在假定任务背景下,研究了第一阶段4颗卫星的优化部署方案,并利用STK对不同设计方案的覆盖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对比分析,验证了连续覆盖型星座的优势,为我国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卫星组网 星座设计 覆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帅 尚海滨 +1 位作者 崔平远 黄翔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研究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任务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解析调相参数分析方法,并据此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精确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推力方向对卫星相位角的影响规律,采用推力方向假设和轨道平均技术推导了调相轨道参数满足... 在研究小推力地球卫星圆轨道同轨调相任务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半解析调相参数分析方法,并据此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精确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推力方向对卫星相位角的影响规律,采用推力方向假设和轨道平均技术推导了调相轨道参数满足的函数关系,通过微分修正可快速获得调相轨道的关键参数;然后,基于摄动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控制量进行离散化建立了复杂约束条件下的燃料最省调相轨道设计模型,并以初始分析结果为初值,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地球同步轨道调相任务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初始分析方法可为调相轨道设计提供合理的初值猜测,发展的鲁棒设计方法可有效用于摄动模型复杂约束下的小推力调相轨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小推力 调相轨道 轨道设计 同步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设计时的轨道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鹤峰 任萱 郗晓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首先给出考虑J2摄动项时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模型、星下点计算方法和覆盖判断准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近地回归轨道的迭代设计方法。在区域间断覆盖星座设计时常常选用每天运行12、13、14、15圈的近地圆回归轨道,因而最后列... 首先给出考虑J2摄动项时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模型、星下点计算方法和覆盖判断准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近地回归轨道的迭代设计方法。在区域间断覆盖星座设计时常常选用每天运行12、13、14、15圈的近地圆回归轨道,因而最后列出了这4种回归轨道的轨道高度和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设计 人造卫星 近地轨道卫星 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卫星星座优化设计
20
作者 侯艳丽 李晓楠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面向区域覆盖的卫星星座设计是一个多约束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中轨(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方法。以最大化卫星星座对中国区域的平均覆盖率为目标,基于3+4P星... 面向区域覆盖的卫星星座设计是一个多约束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中轨(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方法。以最大化卫星星座对中国区域的平均覆盖率为目标,基于3+4P星座构型进行卫星星座优化设计,并采用改进PSO算法对卫星的轨道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软件和卫星仿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STK)互联进行算法验证,并将改进PSO算法、标准PSO算法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PSO算法优化后的卫星星座对中国区域的覆盖率均值为95.34%,分别比标准PSO算法和GA算法高0.68%和9.55%,同时具有更高的平均覆盖重数和总覆盖时长。因此,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覆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优化设计 平均覆盖率 轨道参数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