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品位氧化铜矿氨-硫酸铵体系过硫酸铵氧化浸出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志雄 尹周澜 +1 位作者 胡慧萍 陈启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8-1496,共9页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研究低品位氧化铜矿在氨-硫酸铵体系氧化浸出工艺。讨论氨/铵离子摩尔比、总氨浓度,氨、硫酸铵和过硫酸铵的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8%的矿样粒径小于0.04...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研究低品位氧化铜矿在氨-硫酸铵体系氧化浸出工艺。讨论氨/铵离子摩尔比、总氨浓度,氨、硫酸铵和过硫酸铵的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8%的矿样粒径小于0.045 mm,氨、硫酸铵和过硫酸铵浓度分别为2.4、1.8和0.100 mol/L,浸出时间为90 min,温度为30℃,液固比(mL/g)为5:1,搅拌速度为500 r/min时的优化条件下,低品位铜矿的铜浸出率达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 氧化浸出 氨-硫酸铵 过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工业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美林 刘国梁 +1 位作者 武彪 温建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5,共6页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分别为24.2kg和164kg,吨铜酸耗和水耗分别为9.4t和63.9t。该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 堆浸 酸耗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滴水低品位氧化铜矿常温氧化氨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褚亦功 赵洪冬 +2 位作者 刘新刚 朱仁峰 顾帼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以新疆滴水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在(NH4)2SO4-NH3浸出体系中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总氨浓度、氧化剂用量、NH4+∶NH3比率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6%,反应温度25℃,搅拌... 以新疆滴水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在(NH4)2SO4-NH3浸出体系中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总氨浓度、氧化剂用量、NH4+∶NH3比率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6%,反应温度25℃,搅拌转速200 r/min,一段浸出液固比2∶1,过硫酸铵0.15 mol/L,氨水浓度3 mol/L,硫酸铵浓度1.5 mol/L,搅拌浸出1.5 h,静置0.5 h;二段过硫酸铵、氨水和硫酸铵添加用量减半,继续搅拌浸出1.5 h,静置0.5 h;三段浸出药剂用量与二段浸出相同,搅拌浸出2h,静置4 h完毕。该条件下,可获得铜浸出率大于86%的优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 高碱度 氧化氨浸 三段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氨堆浸提铜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豫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6,23,共4页
概述了氨堆浸处理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与成熟的搅拌氨浸技术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氨堆浸—萃取—铜电积产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为处理低品位高钙镁氧化铜矿石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矿石 氨浸 堆浸 萃取 电积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提铜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彭宇 肖发新 +2 位作者 孙树臣 涂赣峰 陈国宝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属于"三高一低"的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其矿石具有高钙镁、高含泥量、高氧化率和低铜品位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类矿物的资源特征、浸出方法和浸出液提铜方法。主要浸出方法包括:浮选法、氨浸法、细菌浸...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属于"三高一低"的难处理的氧化铜矿,其矿石具有高钙镁、高含泥量、高氧化率和低铜品位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类矿物的资源特征、浸出方法和浸出液提铜方法。主要浸出方法包括:浮选法、氨浸法、细菌浸出等。铜氨溶液中提铜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等,目前氨浸法和产氨菌浸出能有效而经济地浸出,但氨浸法由于氨的挥发性和产氨菌浸出培养问题都有其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常温下低浓度氨浸—萃取或产氨菌浸出—萃取是从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提取铜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性 低品位氧化铜 氨浸法 细菌浸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浸出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发新 彭宇 +1 位作者 孙树臣 涂赣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5-800,806,共7页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2)(OH)_(2)CO_(3)-(NH_(4))_(2)SO_(4)-NH_(3)-H_(2)O的热力学模型,采用Matlab的拟合功能与diff和solve函数算出不同硫酸铵浓度时氨浸出孔雀石的最佳氨浓度和总铜离子浓度.实验考察了浸出氨水浓度、氨铵比、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碱性脉石氧化铜矿石适宜浸出条件为氨水浓度1.2 mol/L,氨铵比2∶1,液固比3∶1,该条件下铜浸出率较高,达到约70%.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浸 氨铵比 热力学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浸染型铜多金属矿分离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7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100-100,共1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分别对拉拉铜钼多金属矿、炉霍铜锑矿以及代石沟低品位氧化铜矿开展了多金属矿分离新技术研究。拉拉铜钼多金属矿最终确定采用铜钼混合浮选一选钴一选铁一铜钼分离工艺流程,扩大试验取得的技术指标为...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分别对拉拉铜钼多金属矿、炉霍铜锑矿以及代石沟低品位氧化铜矿开展了多金属矿分离新技术研究。拉拉铜钼多金属矿最终确定采用铜钼混合浮选一选钴一选铁一铜钼分离工艺流程,扩大试验取得的技术指标为:铜精矿品位20.57%、回收率9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铜钼分离 新技术 浸染型 中国地质科学院 低品位氧化铜 攀西 矿产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kinetics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complex copper oxide ore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锡良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杨喜云 刘有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36-941,共6页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opper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reaction model of shrinking core. The re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dissolution of free copper oxide and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ore. At this stage,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is very fast (leaching efficiency is larger than 60%).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diffiuent copper oxides, whos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43.26 kJ/mol.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chemical reaction is the control step,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H2SO4 is 0.433 84. The thir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and silicate ore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16.08 kJ/mol, which belongs to the mixe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oxide ore H2SO4 LEACHING KINETICS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