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低含沙水流作用下黄河下游河势调整过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勇 王卫红 +1 位作者 张宝森 王万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5,共5页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长期下泄清水或低含沙水流,游荡性河道河势发生显著调整,研究其变化过程特征,对于深化认识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并进行有效调控具有很大意义。依据2000—2015年的河势资料,对铁谢—高村游荡性河道的河势调整过程进行了...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长期下泄清水或低含沙水流,游荡性河道河势发生显著调整,研究其变化过程特征,对于深化认识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并进行有效调控具有很大意义。依据2000—2015年的河势资料,对铁谢—高村游荡性河道的河势调整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河势变化的建议。结果表明:①在长期清水或低含沙水流作用下,游荡性河道的河势变化较大,河宽增大、心滩增多、河势较散乱、畸形河湾现象突出;②2000—2015年黄河下游河势调整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前期河势以下挫为主,后期则以上提为主,且河势调整从上至下逐步演进;③对危及滩区群众安全的东安—桃花峪、三官庙—黑岗口、堡城—青庄河段,急需进行河道整治,对长期持续清水或低含沙水流作用下的河势新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确保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调整 低含沙水流 铁谢-高村河段 游荡性河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低含沙水流挟沙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费祥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18,25,共4页
冲积河流在低含沙水流冲刷后,床面粗化使水流挟沙能力下降现象十分明显。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同样由于断面展宽,床面粗化及悬沙组成也变粗,使得水流挟沙力急剧下降。因此讨论低含沙水流冲刷条... 冲积河流在低含沙水流冲刷后,床面粗化使水流挟沙能力下降现象十分明显。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同样由于断面展宽,床面粗化及悬沙组成也变粗,使得水流挟沙力急剧下降。因此讨论低含沙水流冲刷条件下的水流挟沙力是评估水库下泄大流量冲刷下游河道效果的关键问题。通过试验及野外资料提出的低含沙水流挟沙力公式,它形式简单,与已有公式不同的是,它反映了河道边界条件(即坡降、床沙粗细及断面形态)及泥沙特性对挟沙力的影响。经黄河下游实测资料验证满意,可用以定量估算下游大流量低含沙量时冲刷的减淤作用及艾山--利津河段不淤(或微冲)需要的临界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低含沙水流 挟沙力 水槽试验 应用 颗粒组成 临界流量 含沙 河流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运动特性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兆存 徐永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4-80,F003,共8页
本文综述了高含沙水流的阻力特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能量分布等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 ,并和清水、低含沙水流作了对比分析。系统论述高、低含沙水流所共同具有的规律。
关键词 含沙水流 特性 低含沙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水流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建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在分析天然河道高含沙水流实测含沙量分布的基础上,得到泥沙紊动扩散系数εS沿垂线分布的规律是:河底为零;河底至相对水深Y/H=0.2范围内εS水深增加而变大;Y/H=0.2至水面区间基本是一常数.这与Anderso... 本文在分析天然河道高含沙水流实测含沙量分布的基础上,得到泥沙紊动扩散系数εS沿垂线分布的规律是:河底为零;河底至相对水深Y/H=0.2范围内εS水深增加而变大;Y/H=0.2至水面区间基本是一常数.这与Anderson整理分析一般低含沙水流资料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然后用分析所得的紊动扩散系数εS的表达式代人泥沙扩散方程求解析解.导出二维均匀明渠水流在平衡情况下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该公式克服了经典的Rouse公式的两个缺陷,且与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动扩散 群体沉速 含沙水流 低含沙水流 明渠水流 含沙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