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低压气藏改造效果的关键技术——以川西LD气田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邱玲 刘林 +2 位作者 李永明 方行 丁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1,118,共4页
川西LD气田为典型的低压低渗透致密气藏,该类气藏因地层压力低,加砂压裂改造时压裂液滤失量大,返排速度慢,返排率低,导致储层及裂缝受到伤害而影响改造效果,使依靠压裂建产的LD气田的稳产形势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低质量... 川西LD气田为典型的低压低渗透致密气藏,该类气藏因地层压力低,加砂压裂改造时压裂液滤失量大,返排速度慢,返排率低,导致储层及裂缝受到伤害而影响改造效果,使依靠压裂建产的LD气田的稳产形势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低质量分数的稠化剂增能压裂液体系,降低了压裂液残渣对储层的伤害,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在液氮增能设计方法优选及施工关键参数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液氮增能压裂技术,提高了压裂液的返排速率和返排率,最终形成了提高LD气田低压气藏改造效果的关键技术。现场10口井18层的应用结果证实,气井返排速率明显加快,压裂后平均测试时间由前期的10d缩短到2d,气井见气点火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产气量为0.762 3×10~4m^3/d,比2008年增加了0.549 5×10~4m^3/d,有效实现了低压气藏低伤害压裂,为低压气藏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改造效果 增能压裂液 液氮增能 现场应用 川西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水动力场与低压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楼章华 卢庆梅 +2 位作者 赵庆吉 肖海燕 唐黎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在1250m以上为正常压实带,1500m以下为低压带,其间为压力过渡带,其对应的水动力场分别为自由水交替带,交替停滞带和交替阻滞带。由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天然气散失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且愈下地下水...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在1250m以上为正常压实带,1500m以下为低压带,其间为压力过渡带,其对应的水动力场分别为自由水交替带,交替停滞带和交替阻滞带。由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天然气散失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且愈下地下水补给量愈小,从而导致随埋深增加压力系数降低,形成低压气藏。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中的气层才是该区的主要产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十屋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稀土氯化物对甲醇低压气相羰基化制备醋酸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正飞 石磊 姚虎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将适量稀土添加到镍基催化剂中,并用BET、XRD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Ni La AC系列催化剂用于甲醇低压气相羰基化的结果表明,稀土(主要成分为LaCl3)对羰基化反应的诱导期、甲醇转化率和羰基化产物的收率产生了有利的影响,Ni(5%) La(3 8... 将适量稀土添加到镍基催化剂中,并用BET、XRD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Ni La AC系列催化剂用于甲醇低压气相羰基化的结果表明,稀土(主要成分为LaCl3)对羰基化反应的诱导期、甲醇转化率和羰基化产物的收率产生了有利的影响,Ni(5%) La(3 8%) AC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比单金属负载Ni AC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转化率提高了11 52%,羰基化主产物总收率提高了12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催化活性 醋酸 低压气相羰基化 甲醇 稀土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合理井距分析——以大牛地气藏盒2+3气藏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赖思宇 陈青 +2 位作者 谢昕翰 何冠华 罗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7798-7802,共5页
通过规定单井产能法,合理采气速度法、丰度计算法、利用类比法确定井距四种方法对盒2+3气藏理论井距进行计算,得到理论合理井距为680—780m。算得实际平均井距为580m。最后通过与同类型气田、2004年开发方案对比进行了合理井距分析... 通过规定单井产能法,合理采气速度法、丰度计算法、利用类比法确定井距四种方法对盒2+3气藏理论井距进行计算,得到理论合理井距为680—780m。算得实际平均井距为580m。最后通过与同类型气田、2004年开发方案对比进行了合理井距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盒2+3气藏现在的采气速度达到了3.32%,过快的开采速度会使气藏压力下降迅速,影响气藏最终采收率;(④平均井距(580.3m)略微偏小,井距分布不均匀,西部井距比较密,东部和北部井距比较稀;③总体上看来,大牛地盒2+3气藏井网控制程度达79%,加密空间不大,属于比较完善的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低压气 井距 井网密度 速度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低压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立方氮化硼膜的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邱东江 郝天亮 石成儒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 c-BN的优异特性及应用前景。评述了 c-BN膜的几种低压物 理气相沉积(PVD)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方法,分析其成膜特点及对c- BN形成有显著影响的工艺参数。介绍了当前c-BN膜研究取得的成果,对... 介绍了 c-BN的优异特性及应用前景。评述了 c-BN膜的几种低压物 理气相沉积(PVD)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方法,分析其成膜特点及对c- BN形成有显著影响的工艺参数。介绍了当前c-BN膜研究取得的成果,对如何提 高成膜质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 CVD 氮化硼薄膜 低压气相沉积 薄膜 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压裂液在低压气藏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荆 陈光杰 +1 位作者 谭坤 刘通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98,145-146,共3页
中原油田属于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田,储层结构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层间矛盾突出。经过多年的开发,地层压力下降,油气井生产能力下降,产量自然递减加快,水力压裂已成为主要的增产手段。目前采用的压裂液体系主要是胍胶体系,虽... 中原油田属于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田,储层结构及油气水关系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层间矛盾突出。经过多年的开发,地层压力下降,油气井生产能力下降,产量自然递减加快,水力压裂已成为主要的增产手段。目前采用的压裂液体系主要是胍胶体系,虽然此体系压裂液较好地满足了深井压裂工艺的需要,但在施工摩阻、地层伤害、压裂液返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介绍了新型清洁压裂液体系的性能指标及其在中原油田某气田的应用情况。经过两口低压气井的加砂压裂施工,表明了该压裂体系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对地层伤害小,增产效果好,为低渗低压气藏的压裂改造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低压气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藏地层压力预测与校正
7
作者 胡南 夏宏泉 桂俊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140,共4页
准确地计算地层三压力是实现安全快速钻井的必要条件,是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进行井身结构设计等工程应用的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低压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压气藏的形成机理,对井壁垮塌处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大井眼校正,建... 准确地计算地层三压力是实现安全快速钻井的必要条件,是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进行井身结构设计等工程应用的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低压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低压气藏的形成机理,对井壁垮塌处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大井眼校正,建立并改进地层三压力计算模型,使之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低压气藏,对盆地内多口气井地层三压力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实测地层三压力构建地层三压力剖面,并确定钻井液密度范围,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钻进过程中复杂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鄂尔多斯盆地 地层三压力 测井计算 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导池检测器低压气相色谱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宇 陈贻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3-26,共4页
低压下,载气流经色谱柱及检测器的速度加快,峰扩展减弱,同时柱效和检测灵敏度提高.对低压色谱过程的传质系数和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低压气相色谱 传质系数 相色谱 热导池 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制备无铅铋基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晨旭 许佳 +3 位作者 陈晶 李吉红 戴松元 姚建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4-239,共6页
采用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制备MA_(3)Bi_(2)I_(9)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了晶粒大小为300 nm,表面致密且粗糙低的MA_(3)Bi_(2)I_(9)钙钛矿薄膜,其吸收边位置在598 nm,光学吸收带隙为2.07 eV。还通过对一步溶液法、两步溶液法和低压气相辅助... 采用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制备MA_(3)Bi_(2)I_(9)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了晶粒大小为300 nm,表面致密且粗糙低的MA_(3)Bi_(2)I_(9)钙钛矿薄膜,其吸收边位置在598 nm,光学吸收带隙为2.07 eV。还通过对一步溶液法、两步溶液法和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3种方法制备的MA_(3)Bi_(2)I_(9)钙钛矿太阳电池进行对比发现,与其他2种方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呈现二维片状晶体结构不同,通过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制备的MA_(3)Bi_(2)I_(9)钙钛矿薄膜更为致密,晶粒大小均匀。通过研究发现,该薄膜均匀的表面形貌有效抑制了薄膜内部载流子的复合,载流子瞬态荧光寿命由7.17 ns提升至8.81 ns,制备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为0.178%,比一步溶液法和两步溶液法制备的太阳电池效率提升了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化物 钙钛矿太阳电池 吸收 低压气相辅助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相色谱柱10 min内测定黄瓜中120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家新 朱雨田 +2 位作者 曾婷 唐俗 颜伟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7-1770,共4页
采用低压气相色谱柱(LPGC)结合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测定黄瓜中120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120种农药在0.010—0.400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在0.02、0.04、0.10 mg·... 采用低压气相色谱柱(LPGC)结合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测定黄瓜中120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120种农药在0.010—0.400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在0.02、0.04、0.10 mg·kg^(−1)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做加标实验,回收率为73.6%—115%,相对标准偏差为(SRSD,n=3)0.0560%—12.6%,定量限为0.01 m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适用于黄瓜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压气相色谱柱 农药残留 高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碳酸盐岩低压气藏测井采集系列的确定
11
作者 钟蕴紫 宋济府 孙豫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有效解决中原油田陕北风险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储层评价中存在的储层划分、裂缝识别、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不确定性问题 ,通过对该区地层地球物理特征及粘土类型的综合分析 ,认真研究了当前各种测井项目的仪器特点、探... 为有效解决中原油田陕北风险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储层评价中存在的储层划分、裂缝识别、储层流体性质评价的不确定性问题 ,通过对该区地层地球物理特征及粘土类型的综合分析 ,认真研究了当前各种测井项目的仪器特点、探测性能、测井环境条件、地层含油气性对测井仪器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在类似地层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从而确定出能满足该探区碳酸盐岩低压气藏储层测井评价的基本测井采集系列及近期能实现的最佳测井采集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陕北富具 低压气 测井采集系列 碳酸盐岩地层 地球物理特征 裂缝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台低压气藏用压裂液生物酶破胶剂的性能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党建锋 龚万兴 +2 位作者 张宁县 谌勇 蒋玉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为解决红台区块低压、低孔、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改造施工中压裂液破胶返排困难、残渣含量高对地层的伤害问题,对酶博士生物酶的破胶机理与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开展了生物酶破胶剂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对红台区块泡沫... 为解决红台区块低压、低孔、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改造施工中压裂液破胶返排困难、残渣含量高对地层的伤害问题,对酶博士生物酶的破胶机理与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开展了生物酶破胶剂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对红台区块泡沫增能压裂液具有适应性、配伍性好的特点,生物酶破胶剂可以在pH 6~10、40~90℃条件下使用,在pH=7、温度为80℃时活性最高;在泡沫增能压裂液体系中加入20 mg/L的生物酶破胶剂,压裂液快速破胶返排,破胶液黏度低于3 mPa.s,残渣含量254 mg/L,与未加生物酶相比降低幅度达63%,从而可提高压裂后地层的渗透率与导流能力。该技术应用于红台区块低压气藏,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破胶 低压气 泡沫压裂液 压裂改造 地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相扩散工模具钢表面ZrC渗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刘志国 赵金龙 V. G.黑日尼亚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9,32,共4页
对低压气相扩散工模具钢表面ZrC渗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C渗层显著提高工模具钢的表面硬度、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低压气相扩散 组织结构 显微硬度 磨损速率KM 腐蚀速率K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开发中液态CO_2在低压气层压裂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永鹏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7-40,共4页
对低压低渗气层进行压裂改造是必须的 ,常规水力压裂改造后液体返排速度慢、程度低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由此而引起的二次污染是影响工艺效果的主要因素。用液态CO2 与水基压裂液的混合液作为新的压裂液 ,不会使压裂工艺水平降低 。
关键词 低压气层改造 开发 液态二氧化碳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藏水平井完井复杂情况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98,共3页
HW井是一口在低压气藏上新钻的水平井,设计采用两趟管柱作业射孔完井。在生产管柱完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钢丝投捞堵塞器落鱼事故。对HW井完井工况的复杂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层的低压状况,在射孔作业后井筒压力剖面的重新分布使施工... HW井是一口在低压气藏上新钻的水平井,设计采用两趟管柱作业射孔完井。在生产管柱完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了钢丝投捞堵塞器落鱼事故。对HW井完井工况的复杂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层的低压状况,在射孔作业后井筒压力剖面的重新分布使施工工况发生了变化,而选用的不具有内部泄压平衡功能的封隔器坐封工具使堵塞器上下密封面产生了明显的压差,压差形成的向下巨大压力远远超过了打捞钢丝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导致钢丝绳断裂的落鱼事故。针对事故原因及井筒工况,制定了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案,最终圆满解决了井下作业复杂事故,避免了修井事故的发生,为今后同类型的井下复杂事故处理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水平井 完井 事故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气藏的开发实践和认识
16
作者 胡春蕾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4期47-48,共2页
中原油田卫城气藏每个区块内部均被多条小断层切割 ,属低凝析气藏 ,露点压力为 10 97MPa。采用的气井增产工艺技术为加砂压裂、酸化解堵、超正压射孔、排液采气技术等。其中压裂解堵主要采用了前置液中加入液氮作为助排剂、使用粘度较... 中原油田卫城气藏每个区块内部均被多条小断层切割 ,属低凝析气藏 ,露点压力为 10 97MPa。采用的气井增产工艺技术为加砂压裂、酸化解堵、超正压射孔、排液采气技术等。其中压裂解堵主要采用了前置液中加入液氮作为助排剂、使用粘度较高的优质胍胶压裂液、使用高硬度陶粒支撑剂、卡封保护套管等四项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压裂工艺 酸化工艺 射孔工艺 支撑剂 断块 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低压气机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
17
作者 林锦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2,共2页
 介绍了泉州龙门滩三级电站低压气机控制系统设计存在的缺陷,对原控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空气压缩机空载启动的控制过程,确保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可靠性。
关键词 水电站 低压气 控制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B掺杂ZnO薄膜的光电性能
18
作者 许亚军 马浩然 +1 位作者 吴珺 沈鸿烈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17-7222,共6页
研究了LPCVD沉积硼掺杂氧化锌薄膜的生长条件和退火条件对于薄膜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在FGA、N_(2)和空气退火下对薄膜迁移率和体载流浓度的影响。研究证明了ALD沉积的Al_(2)O_(3)/ZnO:B叠层的钝化特性与Al_(2)O_(3)厚度、界面氧化物... 研究了LPCVD沉积硼掺杂氧化锌薄膜的生长条件和退火条件对于薄膜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在FGA、N_(2)和空气退火下对薄膜迁移率和体载流浓度的影响。研究证明了ALD沉积的Al_(2)O_(3)/ZnO:B叠层的钝化特性与Al_(2)O_(3)厚度、界面氧化物状态和退火条件密切相关。在最佳退火条件下,当Al_(2)O_(3)厚度仅为2 nm左右时,叠层的iVoc值可达到687 mV。通过测量不同测试结构的接触电阻率,发现ZnO:B与ITO/Ag的接触电阻率最低可至2.9 m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低压化学相沉积 钝化接触 接触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富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利 刘清松 +1 位作者 陈泳村 蒋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国内油田伴生气乙烷回收均采用液相过冷工艺(LSP),解决该工艺在乙烷回收运行工况中存在的能耗较高、回收率较低的问题。方法基于LSP工艺流程和气相过冷、气液相混合过冷的原理,提出气液两相过冷改进工艺(GLSP)、原料气分流过冷工艺(... 目的国内油田伴生气乙烷回收均采用液相过冷工艺(LSP),解决该工艺在乙烷回收运行工况中存在的能耗较高、回收率较低的问题。方法基于LSP工艺流程和气相过冷、气液相混合过冷的原理,提出气液两相过冷改进工艺(GLSP)、原料气分流过冷工艺(FGSP),并进行工艺流程对比分析,重点研究改进工艺的特性和对原料气中CO_(2)的适应性。结果①GLSP工艺适用于外输气压力低的油田伴生气乙烷回收,具有乙烷回收率高、CO_(2)适应性强(CO_(2)摩尔分数为0.5%~2.5%)等特点;②GLSP工艺流程最优增压压力范围为4.0~4.5 MPa,乙烷回收率不宜超过95%;③在原料气中CO_(2)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气质变富,脱甲烷塔控制CO_(2)冻堵的能力不断增强;④在同一气质条件下,装置总能耗随着原料气中C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提出的改进工艺提高了乙烷回收率,确定了最优增压范围,并提高了对原料气中CO_(2)的适应性,为实际低压富气乙烷回收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乙烷回收 回收率 工艺改进 CO_(2)冻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压形成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41
20
作者 许浩 张君峰 +3 位作者 汤达祯 李明 张文忠 林文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于气田低压分布特征研究,从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地层流体性质等方面深入剖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压形成的主控因素。苏里格气田气藏压力主要为低压且受埋深影响较大,气藏顶底板发育多层欠压实泥岩,具有很好的物性和压力封闭条件... 基于气田低压分布特征研究,从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地层流体性质等方面深入剖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压形成的主控因素。苏里格气田气藏压力主要为低压且受埋深影响较大,气藏顶底板发育多层欠压实泥岩,具有很好的物性和压力封闭条件,地层水特征亦反映气藏封闭条件好。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常压力状态、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压力整体上升、早白垩世压力持续增大并达到最高及早白垩世晚期以来气藏压力逐渐降低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低压。早白垩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导致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孔隙反弹增大和孔隙流体降温收缩,从而使得气藏压力降低,分别降低了0.673 MPa和原始地层压力的23.08%。苏里格气藏低压的形成是沉积配置、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 形成机制 构造抬升 苏里格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