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性低压性缺氧对大鼠下丘脑NOS和生长抑素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范晓棠 阮怀珍 +2 位作者 徐海伟 张金海 黄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48,T059,共5页
本研究采用 NADPH-d组化与生长抑素免疫组化技术探讨了间断性低氧 (每天 6h) 1d、7d、15 d、2 1d和 3 0 d对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断性低压性低氧可使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NOS和室周核生长抑... 本研究采用 NADPH-d组化与生长抑素免疫组化技术探讨了间断性低氧 (每天 6h) 1d、7d、15 d、2 1d和 3 0 d对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断性低压性低氧可使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NOS和室周核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 ,且低氧第 1d即达高峰 ,7和 15 d维持较高水平 ,2 1d开始下降 ,3 0 d则明显减少。NOS阻滞剂 L-NAME(3 0 mg/kg,ip)明显抑制低氧诱导下丘脑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的增多。以上结果说明 ,下丘脑内源性的 NO与生长抑素参与了间断性低压性缺氧反应 ,并与慢性缺氧的适应反应有关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低氧 内源NOS 生长抑素 下丘脑 大鼠 低压性缺氧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冬梅 曹琪璐 +2 位作者 景临林 赵秀华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4-620,共7页
目的:构建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方法将PC12细胞依据缺氧条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压缺氧组、低压缺氧组;正常对照组以正常条件培养,常压缺氧组和低压缺氧组分别以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条件培养。通过考察氧气浓度、大气压力和... 目的:构建PC12细胞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方法将PC12细胞依据缺氧条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压缺氧组、低压缺氧组;正常对照组以正常条件培养,常压缺氧组和低压缺氧组分别以常压缺氧和低压缺氧条件培养。通过考察氧气浓度、大气压力和低压缺氧时间,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低压缺氧的条件;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结构、数目,微板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结果:在1%氧浓度和41 kPa低压缺氧环境下培养24h可建立低压性缺氧细胞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比较,低压缺氧组LDH活性及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细胞凋亡比例上升(均P<0.05),细胞周期阻滞发生在G0/G1期。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低压性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型,可用于高原低压性缺氧神经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低压性缺氧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对低压性缺氧大鼠运动性疲劳具有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苗路伟 赵彤 +3 位作者 高迎春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究7-羟乙基白杨素(7-HEC)对低压性缺氧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白杨素组、7-HEC组,每组各10只,白杨素组和7-HEC组分别给予白杨素和7-HEC350 mg/kg,常氧对照... 目的:探究7-羟乙基白杨素(7-HEC)对低压性缺氧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白杨素组、7-HEC组,每组各10只,白杨素组和7-HEC组分别给予白杨素和7-HEC350 mg/kg,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对照组给予等量灭菌注射用水。常氧对照组饲养于当地海拔;其余三组置于低压性缺氧动物实验舱模拟7000 m海拔进行缺氧处理。连续灌胃给药3 d后进行力竭实验,统计各组游泳时间。力竭实验后立即采集大鼠的血液、肝组织和骨骼肌组织,观察肝组织和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尿素氮、乳酸、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肌肝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与缺氧对照组比较,7-HEC组负重游泳时间延长[(2.58±0.77)和(4.04±1.30)min,P<0.01];肝组织和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改善;血尿素氮[(3.24±0.93)和(2.22±0.60)mmol·L–1·min–1]、乳酸[肝组织为(0.14±0.05)和(0.10±0.03)mg·g–1·min–1,骨骼肌组织为(0.26±0.06)和(0.18±0.07)mg·g–1·min–1]、丙二醛[肝组织为(1.37±0.48)和(0.78±0.28)nmol·mg–1·min–1,骨骼肌组织为(0.87±0.19)和(0.63±0.11)nmol·mg–1·min–1]生成速率减小(均P<0.05);糖原[肝组织为(15.16±2.69)和(18.89±2.88)mg/g,骨骼肌组织为(1.46±0.49)和(1.78±0.48)mg/g]和T-SOD[肝组织为(1.87±0.01)和(2.68±0.12)U/mL,骨骼肌组织为(5.46±0.42)和(6.52±0.96)U/mL]增加(均P<0.05)。结论:7-HEC对低压性缺氧大鼠运动性疲劳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抗疲劳 低压性缺氧 力竭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Ngb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永年 俞科贤 +1 位作者 马祁生 吴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40-2244,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4组,将间歇暴...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4组,将间歇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的大鼠作为低压缺氧预处理对照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8 min后再灌注。用硫堇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和海马组织Ngb、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低压缺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其海马组织Ngb和Bcl-2蛋白表达量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结论: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海马组织Ngb和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死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间歇低压缺氧 脑红蛋白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氧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娟 王曦 +5 位作者 王婷 段晓莉 焦西英 宋乐 鞠躬 王百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腹腔注射重组鼠IL-1β(rmIL-1β)对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的影响。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T1组缺氧并腹腔注射rmIL-1β;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腹腔注射rmIL-1β;T4组不缺氧也...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腹腔注射重组鼠IL-1β(rmIL-1β)对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的影响。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T1组缺氧并腹腔注射rmIL-1β;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腹腔注射rmIL-1β;T4组不缺氧也未腹腔注射rmIL-1β。T1组和T2组采用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大鼠在低压氧舱内连续缺氧2周,每天9h(PB=375Torr)。T3组和T4组也每天放入低压氧舱内9h,但不给予低压缺氧。T1组和T3组在第13d放入低压氧舱前,给予腹腔注射rmIL-1β1000ng/kg,T2组和T4组给予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14d四组动物分别在低压缺氧舱中缺氧或常氧处理6h后,注射与前一天相同量的rmIL-1β或生理盐水,然后继续低氧或对照处理3h。处理完毕后麻醉处死动物。结果显示:与未给予缺氧和rmIL-1β刺激的T4组相比,T2组(单纯缺氧组)或T3组(单纯注射rmIL-1β)颈动脉体中IL-1β表达均上调(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缺氧和腹腔注射rmIL-1β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缺氧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均可导致颈动脉体内IL-1β的上调,IL-1β可能与颈动脉体的功能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性缺氧 IL-1Β 颈动脉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缺氧对大鼠行为和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铭 唐宗椿 +2 位作者 张志银 聂书伟 王伯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低压性缺氧对大鼠行为和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通过开场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取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回神经元前体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Doub... 目的:研究慢性低压性缺氧对大鼠行为和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通过开场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取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回神经元前体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检测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比较,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体重,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降低和蔗糖偏嗜度均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显示,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DCX阳性细胞减少;DCX阳性细胞平均胞体周长(μm):实验组(151.2±16.1)明显大于对照组(132.8±14.5,P<0.01);DCX阳性细胞突起平均长度(μm):实验组(21.7±7.3)明显大于对照组(15.2±5.6,P<0.01)。结论: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行为学上可发生明显改变,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再生能力减弱,提示缺氧导致该细胞再生损害可能是发生行为学改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性缺氧 大鼠模型 海马 DOUBLECORTIN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急进高原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子晗 郭茜文 +4 位作者 马江红 程俊飞 赵安鹏 李文斌 王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29,共8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急进高原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胶囊组以及红景天苷小(14 mg/kg)、中(28 mg/kg)、大(56 mg/kg)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预...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急进高原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胶囊组以及红景天苷小(14 mg/kg)、中(28 mg/kg)、大(56 mg/kg)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预防性灌胃给药5 d后急进海拔4010 m的高原实地建立低压性缺氧模型,检测大鼠血气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试剂盒测定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闭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动脉血氧分压(PaO)、血液酸碱度、标准碳酸氢盐(SBC)和实际碳酸氢盐水平显著下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肥大细胞蛋白酶(MCP)1、白介素(IL)-6和IL-1β含量显著增加,γ干扰素含量显著减少(均P<0.01);肺组织中谷胱甘肽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红景天胶囊和红景天苷各剂量组SaO、血液酸碱度、血红蛋白、SBC和实际碳酸氢盐较模型对照组均有一定改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较模型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红景天苷组MCP-1、IL-6改善情况优于红景天胶囊组。红景天胶囊和红景天苷小、中、大剂量组肺组织缺氧损伤改善,细胞壁逐渐变薄,肺泡壁逐渐完整。模型对照组闭合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而红景天苷大剂量组闭合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改善大鼠由于缺氧所致的血气指标失调、缺氧症状和酸碱平衡紊乱、炎症因子失调,改善肺组织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等,对急进高原大鼠肺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改善效果总体优于红景天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低压性缺氧 肺损伤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闭合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