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翠光 魏春景 +2 位作者 侯荣玖 后立胜 卜小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十字石-红柱石带540±20℃、0.32±0.05 GPa,而632.4℃、0.785 GPa这个值不是红柱石的稳定范围,这可能是其早期中压变质作用条件;矽线石带为640℃、0.43 GPa左右,由于石榴石中有蓝晶石包体,因此其早期也可能经历中压条件的变质;堇青石-矽线石带740~800℃、0.4~0.7 GPa。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序列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序列,其野外变质梯度呈现“Z”字型特征。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早期中压变质岩的挤压抬升和以此相关的大量花岗岩侵入的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变质作用 相平衡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群低压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阿利 魏春景 +1 位作者 田伟 张翠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在对二郎坪群低压变质带进行相图分析后发现 ,二郎坪群低压变质带是叠加变质带 ,低压变质作用是在早期中压变质的抬升过程中发生的 ,中压变质的温压条件为 0 .5~ 0 .6GPa、5 6 0~ 5 80℃ ,低压变质的压力为 0 .3~ 0 .4 5GPa ,红柱石... 在对二郎坪群低压变质带进行相图分析后发现 ,二郎坪群低压变质带是叠加变质带 ,低压变质作用是在早期中压变质的抬升过程中发生的 ,中压变质的温压条件为 0 .5~ 0 .6GPa、5 6 0~ 5 80℃ ,低压变质的压力为 0 .3~ 0 .4 5GPa ,红柱石十字石带的温度为 5 10~ 5 80℃ ,堇青石带为 5 90~ 6 2 0℃。 pT视剖面图在区分岩石中不同条件和期次的矿物组合及分析岩石温压演化历史和温压条件时显得更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变质作用 pT视剖面图 pT演化THERMOCALC程序 二郎坪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7-406,共20页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 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末的克拉通形成,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五期区域变质作用。鞍山地区的古-中太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尚未获得变质年龄数据。但在TTG岩系中已获得3560Ma和3000-3300Ma早期的变质年龄。河南鲁山太华杂岩的中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获得2776~2792Ma和2671~2651Ma两期变质作用年龄信息,代表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作用。新太古代麻粒岩-TTG岩系和新太古代花岗-绿岩系都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初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古元古代阶段,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在1965-1900Ma期间发生了中低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局部发生超高温变质,这期变质作用与陆块间的俯冲碰撞及其后的地幔上涌有关。在古元古代晚期(1890~1800Ma)在华北克拉通的中部及东部的胶-辽-吉带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代表了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不同变质岩系类型经历的变质作用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太古宙晚期大量的TTG岩系及呈面状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华北克拉通的中北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反映了地幔柱底板垫托的构造环境。新太古代的花岗.绿岩系在新太古代晚期一古元古代早期经历的变质作用多为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发生可能与弧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构造背景。古元古代晚期的两期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反映了不同陆块(地块)之间碰撞拼合的过程,意味着类似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低压/高压/超高温变质作用 地幔柱底板垫托 顺时针/逆时针p-T轨迹 碰撞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一带基性二辉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斌 吕增 +1 位作者 陈振宇 刘小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6-2650,共15页
基性麻粒岩作为高温变质作用产物,其矿物组合能够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热流的峰值范围,是揭示造山带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报道了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金水口岩群副片麻岩中发现的基性二辉麻粒岩露头,它们呈块状-片麻状构造,... 基性麻粒岩作为高温变质作用产物,其矿物组合能够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热流的峰值范围,是揭示造山带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报道了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地区金水口岩群副片麻岩中发现的基性二辉麻粒岩露头,它们呈块状-片麻状构造,斑状变晶-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黑云母和普通角闪石。斜方辉石与单斜辉石和高钙斜长石(An=74~81)的平衡结构以及斜方辉石中包裹残余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的结构表明这些岩石经历了较充分的麻粒岩相结晶作用。填隙状生长的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可能代表了冷却至固相线附近矿物-残余熔体发生反应的产物。根据二辉石温度计和相平衡模拟计算,获得在0.4~0.7GPa压力条件下的麻粒岩相变质温度为840~910℃。详细的变斑晶斜长石和钛铁矿包体研究表明,麻粒岩相变质之前可能存在一期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合为斜黝帘石+金红石+榍石+普通角闪石±阳起石+黑云母+石英,相平衡模拟确定该阶段的温压条件为0.85~1.2GPa、500~640℃。斜黝帘石在减压阶段的早期转变为低钙斜长石(An=46-51),同时角闪石转变为单斜辉石,可能代表了低压角闪岩相阶段。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锆石包体分析,确定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11.4±2.9Ma(MSWD=1.05)。这些二辉麻粒岩是在金水口以外的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晚古生代低压高温变基性岩,其与围岩片麻岩构成一个麻粒岩地体。它们反映了泥盆纪早期东昆仑造山带的异常高温事件,与后碰撞伸展阶段软流圈地幔上涌带来的区域高温热流有关。本研究对解析东昆仑造山带高级变质地体的精细结构以及古特提斯洋形成过程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辉麻粒岩 P-T轨迹 锆石U-PB定年 低压高温变质作用 大格勒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