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成岚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被我院确诊的9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将这92例患者分为连续给药组和低剂量周期组,每组...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被我院确诊的9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将这92例患者分为连续给药组和低剂量周期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为连续给药组患者连续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低剂量周期组患者使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情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子宫内膜的厚度、FSH(促卵细胞生成素)的水平、LH(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和P(孕酮)的水平。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低剂量周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周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蓖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周期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FSH的水平和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H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的月经周期尽快地恢复正常,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恒 陈翠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53-54,共2页
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是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简称,发病的原因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失调,造成雌孕激素比例失常,进而导致月经紊乱和子宫非正常性出血。为了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临... 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是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简称,发病的原因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失调,造成雌孕激素比例失常,进而导致月经紊乱和子宫非正常性出血。为了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临床治疗以止血、调整月经及诱发绝经为原则,主要以诊断性刮宫和性激素治疗为主。为了寻找临床更加合理、方便的用药治疗方法,作者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米非司酮与黄体酮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性激素治疗 米非司酮 周期疗法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包远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8期263-264,共2页
探讨分析应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米非司... 探讨分析应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闭经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症状,降低其闭经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 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霞 《北方药学》 2014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90例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即20mg/d)的米非司酮的周期疗法,... 目的:观察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90例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即20mg/d)的米非司酮的周期疗法,观察组使用的是改良小剂量(即15mg/d)的米非司酮的周期疗法。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闭经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方法相比,改良后的米非司酮,不仅用药剂量减少,还能够明显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降低闭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米非司酮周期疗法 围绝经期功能障碍性出血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玉霞 《北方药学》 2017年第4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短周期组(50例)和持续组(39例),短周期组予以短周期服用米非司酮,持续组予以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89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短周期组(50例)和持续组(39例),短周期组予以短周期服用米非司酮,持续组予以持续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持续组和短周期组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和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持续组和短周期组除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和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周期组治疗后绝经率和月经恢复正常率与持续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周期服用米非司酮有助于改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症状,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以及减少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疗法 周期疗法 米非司酮 围绝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