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成像对PET定量精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苏雪松 耿建华 +1 位作者 郑容 王雪鹃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77,共9页
低剂量成像是PET的发展趋势,延迟显像亦需面对成像剂量较低的情况。通常采用对患者列表模式数据重建得到采集时间更短序列的方法验证低剂量成像的可行性。该方法易于实现但忽略了不同剂量条件下PET计数率特征的变化。本文通过模体实验,... 低剂量成像是PET的发展趋势,延迟显像亦需面对成像剂量较低的情况。通常采用对患者列表模式数据重建得到采集时间更短序列的方法验证低剂量成像的可行性。该方法易于实现但忽略了不同剂量条件下PET计数率特征的变化。本文通过模体实验,实现真实的低剂量PET成像,对定量精度、图像质量以及散射分数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成像剂量减少至临床常用剂量1/2时PET定量精度与图像质量是可接受的,由1/4减少至1/8时PET定量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在延迟显像时使用等计数采集方法得到的定量精度与图像质量具有较好一致性;散射分数随成像剂量的减少而增加,通过缩短采集时间模拟低剂量成像具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成像 图像质量 定量精度 散射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2
作者 张云轩 信亚周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期128-128,130,共2页
目前CT设备不断出新,其检查在公众人群的疾病筛查及疾病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就低剂量CT成像的必要性及其在各器官检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成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在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CAF)时采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按接受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之前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组患儿进行低剂量... 目的在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CAF)时采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按接受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之前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组患儿进行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瘘口和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后发现,对照组瘘口诊断准确率(65.00%)明显低于实验组(90.00%);对照组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准确率(62.5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准确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对小儿冠状动脉瘘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含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沛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58例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沛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58例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58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阳性53例,阴性5例;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患者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为真阳性51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4例,假阴性2例。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诊断结果中T1、T2、T3、T4、N0、N1、N2、M0、M1期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高效、安全、无创,准确率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 结肠癌 鉴别诊断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子显微表征下的出射波重构技术
5
作者 施鸿晟 于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 原子级分辨率的成像表征对探究材料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像差校正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可以实现亚埃尺度分辨率的图像表征,但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受限于辐照引起的结构损伤,无法用常规辐照剂量进行HRTEM成像表征。将出射波重构(exit wave reconstruction,EWR)技术应用于辐照敏感材料,一方面可以解决HRTEM图像中衬度反转的问题并提高图像分辨率至信息极限;另一方面,通过算法实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适合于从低剂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采用低剂量EWR技术可以实现电子束敏感材料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为研究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使针对出射波重构技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与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射波重构 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低剂量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透射电镜表征的挑战与机遇
6
作者 陈树林 高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0-594,共15页
卤化物钙钛矿价格低廉,易于合成,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入选工信部和国资委评出的首批前沿材料之一。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是揭示卤化物钙钛矿... 卤化物钙钛矿价格低廉,易于合成,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入选工信部和国资委评出的首批前沿材料之一。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是揭示卤化物钙钛矿形貌、结构、成分等物理和化学信息的关键。然而,卤化物钙钛矿在电子束辐照下易分解,这种极端敏感性通常会阻碍我们获取钙钛矿本征信息,甚至引起假象。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卤化物钙钛矿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卤化物钙钛矿电子束损伤机理、影响钙钛矿电子束敏感性因素、如何降低电子束损伤并获得钙钛矿原子尺度信息。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卤化物钙钛矿电子束敏感性的关注,指导卤化物钙钛矿电子显微学表征,揭示卤化物钙钛矿分解机理,为构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电器件提供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化物钙钛矿 电子束损伤 低剂量成像 原子尺度成像 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材料微观结构到物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启龙 朱翀之 +3 位作者 盛冠 孙土来 李永合 朱艺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7,共15页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目前已经达到了原子级分辨率,并且由于其具有灵活的多通道成像能力以及强大的与谱学分析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微尺度表征能力...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目前已经达到了原子级分辨率,并且由于其具有灵活的多通道成像能力以及强大的与谱学分析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微尺度表征能力。但传统STEM的探测器受单像素积分式探测机制的限制,使其只能收集特定角度的散射电子,这导致不仅丢失了散射电子的角分辨信息,还降低了入射电子的剂量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全新成像技术来实现高通量、高电子剂量效率成像。近年来,电子探测技术和分区或像素化探测器的研发联合计算机运算、存储能力的大幅提高,推动了四维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Four-dimensional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4D-STEM)的蓬勃发展,并为最大化、最高效挖掘散射电子信息带来希望。在采集4D-STEM数据时,会聚电子束在样品平面上进行二维扫描,与此同时使用一块具有高帧速、高动态范围以及高信噪比的像素化阵列式探测器在远场收集二维的衍射数据。因为这些衍射数据是角度解析的,所以既可以用来进行常规的STEM成像,也可以用来实现前沿的相位衬度成像。例如利用电子叠层重构(Ptychography)技术通过在不同空间位置测量的一系列衍射花样来重建样品物函数。此外,4D-STEM技术还可以被进一步挖掘从而获得更多关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信息,这为材料的多尺度表征带来机会。本文从4D-STEM技术原理介绍开始,总结了4D-STEM技术从材料微观结构到物性分析方面的一系列应用。具体而言,内容包含了虚拟探测器成像、微区电磁场测量、微区晶体取向测量、微区应变分布测量以及材料局域厚度测量等材料微尺度表征方面的原理和应用。除此之外,利用4D-STEM数据实现的电子叠层重构成像技术因为具有较高的散射电子利用效率,所以在低电子剂量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还对4D-STEM技术在低电子剂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总而言之,随着电子探测器以及4D-STEM数据后处理分析软件的快速发展,相信新颖的4D-STEM技术最终将彻底取代传统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磁场分布 叠层成像 晶体取向 应变分布 低剂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