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对低分化胃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凯 邹丹丹 +2 位作者 李琼 贺琦 刘士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18F-脱氧葡萄糖(18F fluorodeoxyglucose,18FDG)PET/CT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佳。文中旨在探讨18F PET/CT对低分化胃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为低... 目的18F-脱氧葡萄糖(18F fluorodeoxyglucose,18FDG)PET/CT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不佳。文中旨在探讨18F PET/CT对低分化胃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胃腺癌的34例患者18FDG PET/CT征象,记录肿瘤大小、位置、胃壁浸润深度及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分析18FDG摄取阳性与各个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34例患者低分化胃腺癌诊断阳性率仅为67.6%(23/34)。肿瘤大小、胃壁浸润深度与18FDG摄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18FDG摄取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是低分化腺癌18FDG摄取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7,95%CI(0.154,0.920),P=0.03]。结论18FDG PET/CT对低分化胃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诊断时应警惕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18FDG 低分化胃腺癌 S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嗜伊红细胞——对胃癌的预后意义
2
作者 赵大霆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自1983年Rheinbach描述首例伴随血液嗜伊红细胞增多的恶性肿瘤以来,已有很多例各种器官癌症中观察到嗜伊红细胞增多,嗜伊红细胞浸润或外周血液嗜伊红细胞增多与肿瘤的组织学发现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嗜伊红细胞增多 预后意义 低分化胃腺癌 外周血液 胃切除 五年生存率 趋化性 分化 过氧化酶 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