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峰 张春霞 +4 位作者 杜永红 王水明 何勇山 周阿成 金黑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8%)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10.4%)患者造口出现水肿,未经特殊处理,约2周后恢复正常;4例(5.9%)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3.0%)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1.5%)患者于术后4个月时出现造口脱垂,未进行特殊处理;未发生造口回缩。结论:本组较大样本、较长的随访时间证实无支撑回肠造口具有制作简单、安全性好、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少、易于护理、易于还纳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可较好地应用于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的预防性回肠造口,而且造口还纳后的并发症低于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撑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切除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新术式 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
2
作者 林国乐 邱辉忠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6-76,共1页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共为8例按常规方法无法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手术,8例患者对手术最终保留肛门的结果均非常满意。
关键词 低位直肠切除术 直肠癌保肛 会阴 经前 直肠癌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 保留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柳 李红 +1 位作者 王珑 黄桂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排便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排便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区按摩是提高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反射区按摩 直肠低位切除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结果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切除 器官腔隙感染 保护性造口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彦 谭昌静 +1 位作者 杨效东 龙赘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标准长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前生存质量、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性和近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Ⅱ期、Ⅲ期患者的降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肿瘤R0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新辅助放化疗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均P<0.05),且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手术前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安全性与常规长程放化疗基本相当,并在术前治疗总费用和生存质量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低位切除 改良短程放疗 卡培他滨 预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切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书旺 董米连 +2 位作者 杨磊磊 廖伟 方承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37-1139,共3页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40-110 ml,平均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6-60 h,平均46 h.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无吻合口漏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9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瘤19例,中分化腺瘤12例,低分化腺瘤4例.下切缘镜下均为阴性,肿瘤距下切缘距离2-4.5 cm,平均3.9 cm.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20.3月,无吻合口及盆腔复发,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 直肠 保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