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武弟 王英民 +1 位作者 刘书会 陈崇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 低位域是一个层序地层学概念 ,即发育在I型层序界面之上、初次水泛面之下的 ,常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状体组成的体系域。由于控制低位域发育的坡折带类型不同 ,低位域的沉积体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北部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冲积扇、小型低位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东部东营三角洲沉积坡折带 ,发育以斜坡扇、低位三角洲和水下扇为特征的低位域 ;南部缓坡带 ,低位域以低位三角洲和低位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在这些低位域中 ,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 ,北部和南部坡折带为超覆型地层圈闭 ,东部沉积坡折带发育岩性圈闭。经过对这些圈闭的精细描述和初步评价 ,认为含油气前景比较乐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域 沉积 东营凹陷 非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东部低位体系域的时空组合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魁生 楚美娟 +4 位作者 崔颖凯 沈华 梁建设 杨国忠 刘铁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琼东南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 5个演化阶段。与构造演化对应 ,层序上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和 19个层序。低位体系域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均发育 ,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特点。构成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 琼东南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 5个演化阶段。与构造演化对应 ,层序上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和 19个层序。低位体系域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均发育 ,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特点。构成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主要有盆底扇、斜坡扇、前积楔、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海底峡谷和下切谷等。这些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特征可归纳为孤立式、断控悬挂式和相互依存式。裂陷期呈孤立式、断控悬挂式 ;坳陷期以相互依存式为主。这些低位沉积体与上下岩层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地层 -岩性及构造 -岩性等复合型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低位体系 内部构成 空间组合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体系域成煤环境与聚煤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柳汉丰 陈颉 +1 位作者 游水凤 陈洪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是位于河流下切谷旁边的浅水洼地或者河流阶地。其中,滨海地区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煤层顶板为海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陆相环境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在中新生代,常见于辫状河、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等,煤层顶底板沉积物颗粒较粗。低位体系域煤层煤质较差,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差别较大。滨海地区,煤层硫分较高,灰分较大;而陆相断陷盆地,煤层灰分较高,河流分叉较多,这与湖盆水体动荡性及构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体系 成煤模式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4
作者 吏锋兵 张彦山 +2 位作者 闫森 郭建立 王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X期161-164,共4页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合面与初始湖泛面为界,厘定了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地层超覆带的范围,识别了低位体系域残留可容纳空间的分布,查清了低位扇在该地区的展布特征。以地质规律为指导,以初始湖泛面为等时面,通过沿层提取振幅属性,预测了包括地层超覆线、砂体尖灭线以及砂体顶面构造线研究在内的低位扇储层分布特征,对断裂坡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坡折带 低位体系 残留可容纳空间 地层超覆带 岩性-地层油气藏 孤北 沙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白垩系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充填模式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厚刚福 宋兵 +9 位作者 陈扬 王力宝 曾德龙 贾开富 窦洋 李亚哲 陈希光 彭博 郭华军 邹志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2,共9页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为三级层序界面,且阜康凹陷沉降中心附近发育多级坡折,为低位体系域砂体发育创造了条件,并提出大型坳陷湖盆坡折之下发育多期低位体系域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低位体系域砂体厚度大、面积广、储层优,侧向封堵条件优越,且研究区发育深层和浅层两组断裂,在垂向上构成“Y”形组合,可沟通烃源岩和低位体系域砂体,证实研究区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岩性油藏最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清水河组 低位体系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新近系深水低位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冉怀江 林畅松 +1 位作者 朱筱敏 秦成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0,153,共5页
南海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探区,该地区的深水低位沉积研究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在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以及沉积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新近系重点层序(SQzj2和SQhj2)的深水低位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 南海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探区,该地区的深水低位沉积研究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在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以及沉积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新近系重点层序(SQzj2和SQhj2)的深水低位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陆坡深水低位域沉积主要包括陆架边缘三角洲、低位扇、下切水道充填等;新近系深水低位沉积体系的展布以及层序结构的演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盆地古构造地貌、断裂陆架坡折带、构造沉降(速率)、沉积物供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持续的构造沉降是研究区深水低位沉积体系展布及充填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新近系 深水 低位域沉积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隋淑玲 谭俊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相特征上表现为反旋回的不完整型三角洲沉积。该类砂体在油气成藏中具有储集条件好、近油源、临近断裂疏导体系和储盖配置好等多个有利条件,主要在凹陷内较大型的同沉积断裂带上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应用相控储层地震解释技术描述砂体是勘探该类油气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隐蔽油气藏 油气勘探技术 低位域 三角洲砂体 沉积断层 岩相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再认识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厚财 朱俊梅 +5 位作者 林煜 邓勇 刘作强 黄友华 张珊 屈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 为进一步探索玛中平台区近4000.0 km 2勘探空白区的勘探潜力,扩大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潜力,实现玛湖凹陷整体突破,综合利用地质、钻井、高精度地震等资料,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地层划分进行了细化,将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砂体划分为百口泉组零段(百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从烃源岩条件、疏导体系、沉积体系和成藏条件等方面对玛中平台区低位域百零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展开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具有碱湖双峰式生油特征,油气资源基础大,百零段更近源,更容易捕获深层油气;玛中平台区印支期走滑断裂直插深层烃源岩,搭接形成了高效的输导体系;百口泉组顶底板条件优越,百零段在大型地层超覆背景下叠置发育多期湖侵退积砂体,形成规模有效的储盖组合;百零段发育四大规模扇体,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致密带、扇间泥岩、构造等值线相互配置,形成复合式多面遮挡,为扇三角洲前缘大面积成藏奠定了基础。类比研究认为,中拐扇前缘亚相上倾、侧向遮挡条件好,具有宏观整体成藏基础。该区前缘亚相有利勘探面积大,岩性目标叠置发育,落实程度高,是目前寻求百零段新层系突破的重点勘探目标。百零段的突破有望打开玛中平台区勘探局面,进而实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整体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控大面积成藏 低位域 勘探潜力分析 百口泉组 玛中平台区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69
10
作者 王英民 金武弟 +5 位作者 刘书会 邱桂强 李群 刘豪 辛仁臣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3,214,共6页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从陡坡带到缓坡带依次发育有凸起 -陡坡边缘、陡坡 -洼陷边缘、凸起 -缓坡边缘、缓坡 -洼陷边缘等断裂坡折带。在这些坡折带附近的较小的同沉积调整断层可以形成更次级的断裂坡折 ,并形成各种复杂的坡折平面组合样式。在凸起边缘断裂坡折带的上下有时会形成侵蚀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主要与同沉积背斜、同沉积鼻状构造相伴生 ,其中在中央背斜带两翼、陡坡带的滚动背斜带和缓坡带的鼻状构造的两翼最为发育。沉积坡折带发育在大型三角洲前缘 ,以沿长轴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前缘最为典型。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体以及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的发育 ,沉积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高位滑塌浊积扇以及岩性圈闭的展布 ,而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 ,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削蚀尖灭线以及对地层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 ,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低位域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第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龙更生 施和生 +4 位作者 王英民 杜家元 刘军 张晓宇 刘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惠州凹陷新近系地处浅海陆架背景,地层发育相对平缓,通过地震、钻测井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依然存在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主要类型的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在平面上呈顺源多级坡折带组合、斜交组合、梳状组合和平行... 惠州凹陷新近系地处浅海陆架背景,地层发育相对平缓,通过地震、钻测井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依然存在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主要类型的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在平面上呈顺源多级坡折带组合、斜交组合、梳状组合和平行山梁组合4种组合类型。并且坡折带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间歇性、规模递变性和迁移旋回性。研究进一步揭示,盆地北缘和南部的坡折带对地层的叠置样式及沉积体系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坡折带 低位域 地层 沉积体系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低隆起古地貌恢复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利华 林畅松 +2 位作者 董伟 崔立叶 刘道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地层去压实并进行古水深的校正,对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的7个三级层序的古地貌进行了定量恢复,分为隆起区、缓坡带、陡坡带和沟槽区四大地貌单元。研究表明,断陷晚期研究区东南部的断裂坡折带和坳陷期... 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地层去压实并进行古水深的校正,对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的7个三级层序的古地貌进行了定量恢复,分为隆起区、缓坡带、陡坡带和沟槽区四大地貌单元。研究表明,断陷晚期研究区东南部的断裂坡折带和坳陷期存在的北东向的隆起-缓坡坡折带或缓坡带对盆地的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低位域砂体的分布区域,相对隆起地区是海侵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及高位域砂体的分布区域,沟槽区是有利的低位域砂体充填地区古隆起-缓坡坡折带或缓坡区、古断裂坡折带和沟槽区是该区最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分布区;其次是隆起区,形成上超不整合地层圈闭和削蚀不整合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坡折带 低位域 高位 海侵体系 陆棚边缘体系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北部坡折带隐蔽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建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0,48,共4页
坡折带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南阳凹陷北部坡折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及坡折带控制下的层序的基本类型、体系域构成模式,并对坡折带控制下的隐蔽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勘探结果表明... 坡折带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南阳凹陷北部坡折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及坡折带控制下的层序的基本类型、体系域构成模式,并对坡折带控制下的隐蔽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勘探结果表明,南阳凹陷坡折带控制下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隐蔽油气藏 南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低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
14
作者 李平平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9-20,27,共3页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的密切关系 ,提出了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思路。实践证明 :与坡折带有关的低位域砂体是良好的隐蔽油气藏的储集体。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陆相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陆相含油气盆地 储集体 砂体 低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魁生 史淑玲 +7 位作者 厉大亮 罗彦 卢松涛 邱以钢 宗国洪 郑和荣 郝运轻 宋国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8,538,共7页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加方式的转换和岩性剖面 ,识别出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等关键界面。根据准层序组的叠加型式及地震相区分沉积体系类型 ,恢复了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 ,低位体系域沉积体系类型丰富 ,以三阶坡折控制的冲积扇 -扇三角洲 (三角洲 ) -低位楔 -低位扇为特征 ;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每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组合具有成因上的连续性。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断层面相配置的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高精度 层序地层格架 低位体系 三阶坡折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划分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向阳 张昌民 +4 位作者 张尚锋 朱锐 罗明 施和生 杜家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7-51,166,共5页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结果建立珠江口盆地的层序格架,针对具有重要岩性油气藏意义的低位体系域,根据层序内部发育特征识别出低位体系域以扇-沟-楔为主、低位体系域以沟-楔为主和不发育低位体系域等3种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层序划分 发育模式 新近系 低位体系 层序界面 界面特征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丹 陈永成 +1 位作者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39,48,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低位体系 水进体系 扇三角洲 浊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下切谷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华 龚晶晶 +3 位作者 温玉焕 王红 李亮 汤大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0-965,1016+851-852,共6页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调,岩性以粗碎屑为主;湖平面的快速下降和断层是控制该下切谷形成的关键因素。高尚堡下切谷紧靠油源断层,上倾方向被反向断层切割,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该下切谷有关的油藏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该下切谷的发现,对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的层序边界划分、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谷 南堡凹陷 低位体系 盆底扇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时晓章 王建新 +5 位作者 金振奎 王哲 刘安 李鹏 官全胜 杨有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序Tsq2相当于下三叠统,层序Tsq3和层序Tsq4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Tsq5相当于上三叠统。5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为主,湖侵体系域以发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为主。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是控制三叠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复合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三叠系 层序特征 沉积体系 低位体系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梧桐沟组岩性圈闭预测和油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熊婷 刘震 +2 位作者 黄志龙 熊小华 向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0,71,共4页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是储集层最发育位置。随着湖平面反复升降,尤其是湖侵体系域沉积泥岩的封盖作用,使得原水道沉积砂体被泥岩所包围,后又经过构造抬升,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结合测井约束反演综合识别出储集层和岩性圈闭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优选法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结果表明含油气饱和度最优区位于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其中以西南部储集层更好、含油气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梧桐沟组 层序 低位体系 岩性圈闭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属性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