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柳 李红 +1 位作者 王珑 黄桂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足反射区按摩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失访2例)与对照组24例(失访1例),试验组给予3个月的足反射区按摩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徐氏肛门直肠功能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排便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排便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区按摩是提高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反射区按摩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会学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6,共6页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目的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结果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器官腔隙感染 保护性造口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彦 谭昌静 +1 位作者 杨效东 龙赘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标准长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前生存质量、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性和近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Ⅱ期、Ⅲ期患者的降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肿瘤R0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新辅助放化疗前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EF,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新辅助放化疗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WHOQOL-BR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均P<0.05),且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手术前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改良短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安全性与常规长程放化疗基本相当,并在术前治疗总费用和生存质量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改良短程放疗 卡培他滨 预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术 并发症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泓伯(综述) 苏春燕 李葆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是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用术式,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且保存肛门控便功能^([1])。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是许多直肠癌术后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LARS国际共识小组(LAR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3])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切除综合征 根治效果 低位前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 直肠癌 骶神经电刺激 LARS 国际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卫兰 孙鑫荣 谢招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06-506,共1页
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共进行了8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11例,就临床护理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术后第3天3例,第... 我院自1989年9月以来,共进行了8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11例,就临床护理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术后第3天3例,第4天6例,第5天和第6天各1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科手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预防性造口1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世杰 从志杰 张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方法:对长海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吻合口高度≤6cm)的270例病例进行研究,共有113例施行预防性造口(41.9%),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0.0软件对是否预防性造口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低位前切除的患者中20例发生症状性吻合口漏,发生率7.4%。症状包括:腹痛(37%)、脉搏增快(53%)、发热(47%)、白细胞升高(53%)、盆腔引流液性状改变(68%)、肛门流脓血性液(26%)、其他(10%),平均年龄57.8岁,吻合口高度皆≤6cm,没有病例因吻合口漏死亡。其中预防性造口组发生4例漏(3.5%),未造口组发生16例(10.2%),P=0.04。在有术前放疗史的24例患者中预防性造口率达到75%,其中18例预防性造口者无一发生漏(0/18),而未造口者却有2例漏(2/6),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4。在做保护措施的142例低位前切除病例中,漏发生率为4.9%(7例),而剩余未做任何保护性措施的128例中吻合口漏发生率却高达10.2%(13例),P=0.10。有预防性造口的4例吻合口漏皆经保守治疗缓解,而未造口的16例漏中有8例因症状严重需手术干预,其中1例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两组平均进食时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P=0.24)及住院天数(P=0.91)皆无明显差异。结论:吻合口漏仍是目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性造口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考虑到吻合口漏有其不可预见性,建议吻合口高度低于6cm的低位前切除病例行预防性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造口 吻合口漏 低位前切除术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机器人中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吻合口漏的一项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常文举 任黎 +7 位作者 何国栋 刘天宇 吉美玲 监谧 陈伊教 吕敏之 韦烨 许剑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目的: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亟需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创新技术预防A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 目的: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亟需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创新技术预防A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机器人LAR治疗的601例患者,其中191例患者为对照组(non-PST组),410例患者为治疗组(PST组)。分析比较两组AL发生率、围手术期结局和长期生存率;多因素回归分析机器人LAR术后AL的高危因素。结果:依据ISREC分级,601例患者的总体AL发生率为6.8%,其中B级为5.7%,C级为1.1%。其中PST组的总体AL发生率(5.1%)明显低于non-PST组(10.5%,P=0.015);PST组的C级AL也明显改善(0.2%vs.3.2%,P=0.005)。此外,PST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7.3%vs.20.9%,P=0.286)和再手术率(2.7%vs.6.3%,P=0.038)较non-PST组均显著降低。长期结局分析提示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non-PST技术、术中出血量≥100 mL、吻合口距离肛缘<5 cm以及远端切缘距离肿瘤<2 cm分别是机器人LAR术后AL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机器人LAR联合PST技术是一种有效预防AL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可避免常规实施保护性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术 机器人直肠手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切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书旺 董米连 +2 位作者 杨磊磊 廖伟 方承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37-1139,共3页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40-110 ml,平均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6-60 h,平均46 h.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无吻合口漏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9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瘤19例,中分化腺瘤12例,低分化腺瘤4例.下切缘镜下均为阴性,肿瘤距下切缘距离2-4.5 cm,平均3.9 cm.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20.3月,无吻合口及盆腔复发,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 直肠癌 保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娜 皮红英 +2 位作者 高娜 孙瑜泽 王天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60-1669,共10页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 目的 调查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预防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京津冀地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或胃肠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成功行预防性造口还纳手术的2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LARS知信行及需求问卷、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量表、盆底肌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变量,LASSO回归与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进行特征变量选择,再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7例患者预防LARS盆底肌训练依从性总体均分为(14.52±4.18)分,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当λ值为2.293时误差最小,对应的影响因素数目为7个,重要性排序居前7位的自变量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肿瘤位置、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P<0.001,β=0.007, 95%CI:0.004~0.009)、知信行总分(P<0.001,β=0.052,95%CI:0.035~0.070)、造口还纳时间(P<0.030,β=-0.539, 95%CI:-1.025~-0.053)、放化疗(P<0.045,β=-0.451,95%CI:0.010~0.892)是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知信行总分、造口还纳时间、放化疗与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 低位前切除术综合征 盆底肌训练 依从性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