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东部低位体系域的时空组合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魏魁生 楚美娟 +4 位作者 崔颖凯 沈华 梁建设 杨国忠 刘铁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琼东南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 5个演化阶段。与构造演化对应 ,层序上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和 19个层序。低位体系域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均发育 ,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特点。构成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 琼东南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 5个演化阶段。与构造演化对应 ,层序上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和 19个层序。低位体系域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均发育 ,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特点。构成低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主要有盆底扇、斜坡扇、前积楔、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海底峡谷和下切谷等。这些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特征可归纳为孤立式、断控悬挂式和相互依存式。裂陷期呈孤立式、断控悬挂式 ;坳陷期以相互依存式为主。这些低位沉积体与上下岩层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可以形成岩性圈闭、地层 -岩性及构造 -岩性等复合型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低位体系域 内部构成 空间组合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体系域成煤环境与聚煤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柳汉丰 陈颉 +1 位作者 游水凤 陈洪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 低位体系域煤层在层序划分中越来越重要,其成煤模式也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总结了低位体系域成煤沉积环境,分析了海相和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煤层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性空间变化特征,指出无论是滨海环境还是陆相环境,其成煤环境一般是位于河流下切谷旁边的浅水洼地或者河流阶地。其中,滨海地区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煤层顶板为海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陆相环境低位体系域成煤一般在中新生代,常见于辫状河、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等,煤层顶底板沉积物颗粒较粗。低位体系域煤层煤质较差,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差别较大。滨海地区,煤层硫分较高,灰分较大;而陆相断陷盆地,煤层灰分较高,河流分叉较多,这与湖盆水体动荡性及构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体系域 成煤模式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3
作者 吏锋兵 张彦山 +2 位作者 闫森 郭建立 王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X期161-164,共4页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合面与初始湖泛面为界,厘定了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地层超覆带的范围,识别了低位体系域残留可容纳空间的分布,查清了低位扇在该地区的展布特征。以地质规律为指导,以初始湖泛面为等时面,通过沿层提取振幅属性,预测了包括地层超覆线、砂体尖灭线以及砂体顶面构造线研究在内的低位扇储层分布特征,对断裂坡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坡折带 低位体系域 残留可容纳空间 地层超覆带 岩性-地层油气藏 孤北 沙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白垩系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充填模式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厚刚福 宋兵 +9 位作者 陈扬 王力宝 曾德龙 贾开富 窦洋 李亚哲 陈希光 彭博 郭华军 邹志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2,共9页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是否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对阜康凹陷清水河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为三级层序界面,且阜康凹陷沉降中心附近发育多级坡折,为低位体系域砂体发育创造了条件,并提出大型坳陷湖盆坡折之下发育多期低位体系域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低位体系域砂体厚度大、面积广、储层优,侧向封堵条件优越,且研究区发育深层和浅层两组断裂,在垂向上构成“Y”形组合,可沟通烃源岩和低位体系域砂体,证实研究区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岩性油藏最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清水河组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约束下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精细刻画与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成龙 王艳忠 +7 位作者 杨怀宇 操应长 王淑萍 郭超凡 郭豪 陈兆祥 宋林坤 黄歆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141,共21页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 为研究断陷盆地斜坡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圈闭发育,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层序动态演化和沉积微相平面精细刻画研究。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发育6种准层序、4种准层序组以及5种体系域地层叠加样式,经历9次准层序级别相对湖平面升降,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期物源供给充足,平面上由盆缘进积为主型向盆内进积型过渡分布。主要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滩坝3种沉积相以及7种沉积微相类型。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四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内部以坝主体和滩脊微相尖灭砂体为储集体,以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底部湖侵泥岩为局部盖层、水进体系域泥岩为区域盖层,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 准层序 低位体系域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丹 陈永成 +1 位作者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39,48,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低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 扇三角洲 浊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西段充填体系沉积演化与砂体分布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冬 徐强 +1 位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3,674-675+854,共5页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均方根振幅属性,对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体系西段沉积演化和砂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峡谷主要充填时期为距今5.5~1.8Ma,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峡谷轴向...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均方根振幅属性,对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充填体系西段沉积演化和砂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峡谷主要充填时期为距今5.5~1.8Ma,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峡谷轴向充填期(LST30)、低弯度水道发育期(LST29)和块状搬运复合体沉积(MTCs)充填期(I—ST28和LST27);②峡谷充填体系主要受峡谷走向物源、海南岛物源和峡谷南部物源控制,并在峡谷充填过程中呈现单一物源与双物源相互转化的复杂变化过程;③中央峡谷西段发育峡谷轴向充填砂体、水道砂体、朵叶状砂体以及堤岸砂体,其中峡谷轴向充填砂体主要分布于LST30之内,水道砂体在研究区东部发育于LST30晚期,并在LST29时期最为发育,朵状砂体发育于LST29,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部,堤岸砂体主要发育于LST30晚期水道沉积的两侧;④峡谷轴向充填砂体、朵叶状砂体以及堤岸砂体分布较广,可作为该区的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中央峡谷 低位体系域 物源 均方根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魁生 史淑玲 +7 位作者 厉大亮 罗彦 卢松涛 邱以钢 宗国洪 郑和荣 郝运轻 宋国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8,538,共7页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加方式的转换和岩性剖面 ,识别出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等关键界面。根据准层序组的叠加型式及地震相区分沉积体系类型 ,恢复了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 ,低位体系域沉积体系类型丰富 ,以三阶坡折控制的冲积扇 -扇三角洲 (三角洲 ) -低位楔 -低位扇为特征 ;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每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组合具有成因上的连续性。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断层面相配置的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高精度 层序地层格架 低位体系域 三阶坡折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划分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向阳 张昌民 +4 位作者 张尚锋 朱锐 罗明 施和生 杜家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7-51,166,共5页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结果建立珠江口盆地的层序格架,针对具有重要岩性油气藏意义的低位体系域,根据层序内部发育特征识别出低位体系域以扇-沟-楔为主、低位体系域以沟-楔为主和不发育低位体系域等3种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层序划分 发育模式 新近系 低位体系域 层序界面 界面特征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梧桐沟组岩性圈闭预测和油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婷 刘震 +2 位作者 黄志龙 熊小华 向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0,71,共4页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是储集层最发育位置。随着湖平面反复升降,尤其是湖侵体系域沉积泥岩的封盖作用,使得原水道沉积砂体被泥岩所包围,后又经过构造抬升,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结合测井约束反演综合识别出储集层和岩性圈闭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优选法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结果表明含油气饱和度最优区位于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其中以西南部储集层更好、含油气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梧桐沟组 层序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属性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时晓章 王建新 +5 位作者 金振奎 王哲 刘安 李鹏 官全胜 杨有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和层序Tsq2相当于下三叠统,层序Tsq3和层序Tsq4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Tsq5相当于上三叠统。5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为主,湖侵体系域以发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为主。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是控制三叠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复合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三叠系 层序特征 沉积体系 低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下切谷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华 龚晶晶 +3 位作者 温玉焕 王红 李亮 汤大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0-965,1016+851-852,共6页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 通过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层序地层和构造背景等综合分析,在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东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一套下切谷沉积。研究发现:高尚堡下切谷形成于盆地陡坡带一侧断裂坡折带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宽缓的U型反射特征,谷内外同相轴明显不协调,岩性以粗碎屑为主;湖平面的快速下降和断层是控制该下切谷形成的关键因素。高尚堡下切谷紧靠油源断层,上倾方向被反向断层切割,为油气富集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该下切谷有关的油藏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该下切谷的发现,对南堡凹陷高尚堡地区的层序边界划分、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谷 南堡凹陷 低位体系域 盆底扇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群 李小春 穆乃彬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3期18-21,共4页
应用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大情字井地区层序地层发育特征,总结出层序格架内油气藏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显示,有48.2%的油气储存于低位体系域中,有26.8%的油气储于水进体系域中,而有25.0%的油气储于高... 应用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大情字井地区层序地层发育特征,总结出层序格架内油气藏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显示,有48.2%的油气储存于低位体系域中,有26.8%的油气储于水进体系域中,而有25.0%的油气储于高位体系域中。低位体系域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部位。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大情字井三维地震探区的高台子油层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吸收系数处理,分析和总结了含油砂体的识别特征,预测了储集砂体和隐蔽圈闭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油气藏 低位体系域 松辽盆地南部 地质 储量 油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构造油气藏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果 彭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i001,共5页
经过几十年的分析与研究,对非构造油气藏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近年来,随着全球非构造油气藏的探明储量节节攀升,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热门课题。对非构造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分布特征、非构造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及其研究思路... 经过几十年的分析与研究,对非构造油气藏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近年来,随着全球非构造油气藏的探明储量节节攀升,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热门课题。对非构造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分布特征、非构造油气藏的识别与预测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对提高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是,对非构造油气藏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造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隐蔽圈闭 坡折带 低位体系域 水动力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浅型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35-3541,共7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古近系虽然沉积厚度较小,但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综合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 基于塔里木盆地古近系虽然沉积厚度较小,但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综合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1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的分布特征受到古地貌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沉积期水体浅;宽浅型湖盆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局部发育高位体系域;在盆地边缘的坳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与一般陆相三级层序不同的是,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发育不全,多被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浅型湖泊 层序地层学 塔里木盆地 古近系 低位体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0,共3页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三角洲砂体。层序纵向上叠加使盆地边缘形成明显的砂泥岩旋回性沉积,盆地中心主要为泥岩夹浊积砂岩。层序中发育的各类低位扇砂体、深水浊积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形成岩性油藏最有利的砂体类型。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各类砂体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坡折带附近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沉积充填模式 层序特征 构造坡折带 浊积砂体 岩性油藏 低位体系域 三角洲砂体 三角洲前缘 层序结构 主要特征 湖相泥岩 分布 盆地边缘 成藏条件 砂体类型 低位 沙二段 沙三段 断陷期 发育 油页岩 旋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面原理在陆相断陷湖盆古地形恢复中的应用——以渤南油田六区沙三段为例
17
作者 刘超 谢传礼 +2 位作者 郭辉 王成龙 李晓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12期22-26,30,共6页
相对超短期或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中期或长期基准面可认为相对稳定,可将其看作是沉积的趋势面,即为沉积体系顶界面。渤南油田沙三段发育于断陷加剧期,层序格架上位于断陷湖盆低位体系域,沉积物厚度差最接近古地形高差。利用基准面原理,... 相对超短期或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中期或长期基准面可认为相对稳定,可将其看作是沉积的趋势面,即为沉积体系顶界面。渤南油田沙三段发育于断陷加剧期,层序格架上位于断陷湖盆低位体系域,沉积物厚度差最接近古地形高差。利用基准面原理,以基准面为沉积顶界,古水深为修正值,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合理地计算出古地形高差,恢复沙三段低位体系域沉积体原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原理 古地形高差 渤南沙三段 低位体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正演模拟的精细层序格架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梁家楼地区Es3^z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丽玉 徐少华 +4 位作者 秦磊 毛金昕 李小刚 尚文亮 刘家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文中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对梁家楼地区Es3z(S6层序)的层序边界进行识别,探索Es3z内部低位体系域(LST)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的地层厚度下限,建立Es3z时期的精细层序格架。研究发现:当地震主频为22 Hz时,梁家楼地区... 文中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对梁家楼地区Es3z(S6层序)的层序边界进行识别,探索Es3z内部低位体系域(LST)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的地层厚度下限,建立Es3z时期的精细层序格架。研究发现:当地震主频为22 Hz时,梁家楼地区LST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的沉积厚度下限为45 m。由下至上准层序S6-7至S6-6属于高位体系域(HST),准层序S6-5至S6-2属于下降体系域(FSST),准层序S6-1是LST(低位体系域)和TST(海侵体系域)的复合体系域。受气候影响,季节性湖盆可容空间的快速变化导致梁家楼地区LST沉积厚度往往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层序地层格架 低位体系域 地震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