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介电常数材料和氟化非晶碳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闫继红 宁兆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35,共4页
目前微电子器件正经历着一场材料结构的变革。由于其特征尺寸进入到100nm,由内部金属连线的电阻和线间绝缘介质层的电容构成的阻容延时已经成为限制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用电阻更小的铜取代目前使用的铝作金属连线,用低介电常数(低 K)... 目前微电子器件正经历着一场材料结构的变革。由于其特征尺寸进入到100nm,由内部金属连线的电阻和线间绝缘介质层的电容构成的阻容延时已经成为限制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用电阻更小的铜取代目前使用的铝作金属连线,用低介电常数(低 K)材料取代二氧化硅作线间介质成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巨大的研究课题。着重叙述了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氟化非晶碳薄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非晶碳薄膜 研究进展 低介电常数材料 微电子器件 特征尺寸 材料结构 器件性能 二氧化硅 研究课题 应用价值 介质层 连线 金属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常数材料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智彪 许志 利定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5,共4页
本文概述了低介电常数材料(LowkMaterials)的特点、分类及其在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指出了应用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必然性,最后举例说明了低介电常数材料依然是当前集成电路工艺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材料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制备方法 材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常数材料的高可靠性技术的确立
3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1,共1页
日本日立制作所(日立制作所)和日立化成工业(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开发了大大提高下一代LSI所必须的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可信度的技术。以造成低介电常数材料电气劣化的机械装置为首,在阐明造成电气劣化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在分子水平上... 日本日立制作所(日立制作所)和日立化成工业(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开发了大大提高下一代LSI所必须的低介电常数材料的可信度的技术。以造成低介电常数材料电气劣化的机械装置为首,在阐明造成电气劣化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在分子水平上适用的抑制劣化技术,使低介电材料寿命得到了飞越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材料 可靠性技术 日本日立制作所 株式会社 机械装置 劣化原因 分子水平 材料寿命 可信度 LSI 工业 电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有机所在低介电常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4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7-197,共1页
随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芯片中的互连线密度不断增加,互连线的宽度和间距不断减小,因此由互连电阻(R)和电容(C)所产生的寄生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使信号发生严重延迟。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低介电常数互联材... 随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芯片中的互连线密度不断增加,互连线的宽度和间距不断减小,因此由互连电阻(R)和电容(C)所产生的寄生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使信号发生严重延迟。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低介电常数互联材料。目前业界普遍使用造孔技术,将空气引入到固体薄膜的微孔中。由于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绝缘层的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材料 大规模集成电路 上海 互连线 寄生效应 信号发生 造孔技术 固体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介电常数的多孔F-pSiCOH薄膜制备及其紫外固化处理
5
作者 陈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8-131,142,共5页
面向高性能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要求之下,开展以硅集成电路(IC)三维集成器件超低介电常数的介电薄膜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一种超低介电常数(k)值的多孔F-pSiCOH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多孔F-pSiCOH薄膜的化学结构... 面向高性能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要求之下,开展以硅集成电路(IC)三维集成器件超低介电常数的介电薄膜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一种超低介电常数(k)值的多孔F-pSiCOH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多孔F-pSiCOH薄膜的化学结构和化学键,并探究了紫外线辐射对多孔F-pSiCOH薄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孔和氟原子的引入能有效地降低介电常数,使多孔F-SiCOH薄膜的k值为2.15。紫外固化处理增强了多孔F-pSiCOH薄膜的弹性模量,使多孔F-pSiCOH薄膜的弹性模量从4.84GPa增大到5.76GPa,力学性能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集成电路 介电常数介电材料 多孔SiCOH薄膜 紫外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常数(lowk)介质在ULSI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1
6
作者 阮刚 肖夏 朱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4-87,95,共5页
本文讨论了ULSI的发展对低介电常数 (low k)介质的需求 ,介绍了几种有实用价值的low k介质的研究和发展现况 ,最后评述了low
关键词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低介电常数材料 无机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对低k材料聚酰亚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轶 刘玉岭 +2 位作者 刘效岩 王立冉 何彦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852-854,共3页
以3英寸的P型〈111〉硅片为衬底,经过旋涂固化制备低介电常数(低k)材料聚酰亚胺。对聚酰亚胺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考察实验前后,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对低k材料的结构和介电常数。实验中应用了2种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一种是传统的铜抛光... 以3英寸的P型〈111〉硅片为衬底,经过旋涂固化制备低介电常数(低k)材料聚酰亚胺。对聚酰亚胺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考察实验前后,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对低k材料的结构和介电常数。实验中应用了2种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一种是传统的铜抛光液;另一种为新型的阻挡层抛光液。通过扫描电镜(SEM)和介电常数测试结果显示,2种抛光液对低k材料,不论是在结构还是电特性方面的影响都不大。经铜抛光液抛光后,k值从最初的3.0变到3.08;经阻挡层抛光液抛光后,k值从最初的3.0变到3.28。实践证明,这两种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可以应用于集成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 介电常数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其凡 毛家容 +2 位作者 刘帅 陈宝书 赵天宝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49,155,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低介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复合高分子低介电材料等,对比并分析了低介电高分子材料与传统低介电材料的性能差异,展示了行业对新型低介电材料的性能需求,总结了其在... 综述了国内外低介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氟化聚酰亚胺、氟化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复合高分子低介电材料等,对比并分析了低介电高分子材料与传统低介电材料的性能差异,展示了行业对新型低介电材料的性能需求,总结了其在信息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前景,以及高分子材料低介电改性方法和原理,其中,主要包括降低材料极化率和降低材料单位体积内偶极子数量。介绍了目前低介电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法,包括聚合接枝含氟材料,引入低介电常数无极填料,与含氟材料共混,对材料进行氟化处理,引入孔隙或者孔隙材料等。最后,通过对比几种主要的低介电高分子材料改性方法的特点,研究了未来低介电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材料 氟化聚酰亚胺 氟化环氧树脂 液晶聚合物 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Low-k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声表面波测量模型
9
作者 李志国 姚素英 +1 位作者 肖夏 白茂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1-1396,共6页
声表面波技术可无损测量纳米多孔介电薄膜材料的机械特性参数.采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表征二维周期性多孔薄膜的结构特性,推导了表面波在周期性纳米多孔薄膜/硅基底结构中的传播模型.通过编程计算数值算例,得到了薄膜各向异性结构特性及... 声表面波技术可无损测量纳米多孔介电薄膜材料的机械特性参数.采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表征二维周期性多孔薄膜的结构特性,推导了表面波在周期性纳米多孔薄膜/硅基底结构中的传播模型.通过编程计算数值算例,得到了薄膜各向异性结构特性及弹性模量对表面波色散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通孔方向与传播方向间的角度差会对色散曲线产生明显影响,在垂直于通孔的传播方向不能测出弹性模量E′.最后给出了有助于改善测量精度的措施.此模型可用于纳米多孔低介电常数材料各向异性特性测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测试 纳米多孔低介电常数材料 各向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样品制备辅助研究介质层可靠性失效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 段淑卿 +1 位作者 郭强 简维廷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研究了TEM样品制备条件对Cu/低k制程ILDTDDB失效样品及含更低介电常数(k=2.7)介质层样品的TEM成像质量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样品制备条件下低介电常数介质的疏松特性可在TEM成像时得到增强显示,进而揭示了某Cu/低k制程ILDTDDB可靠性失效... 研究了TEM样品制备条件对Cu/低k制程ILDTDDB失效样品及含更低介电常数(k=2.7)介质层样品的TEM成像质量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样品制备条件下低介电常数介质的疏松特性可在TEM成像时得到增强显示,进而揭示了某Cu/低k制程ILDTDDB可靠性失效样品的失效机理为芯片制造过程中介质层沉积温度异常导致其疏松特性增强,介电常数降低,从而导致其电绝缘性能下降而引起TDDB可靠性测试项目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样品制备 低介电常数材料 介质层TDDB可靠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atching by pad asperities in copper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11
作者 边燕飞 翟文杰 +1 位作者 程媛媛 朱宝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57-4162,共6页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Cu interconnect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in the fabric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IC) wafers during copper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Cu interconnect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in the fabric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IC) wafers during copper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ECMP). These challenges arise primarily from the mechanical fragility of such dielectrics, in which the undesirable scratches are prone to produce. To mitigate this problem,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initiation of scratching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ssive layer and copper substrate. In order to deduce the ratio of the passive layer yield strength to the substrate yield strength and the layer thickness, the limit analysis solution of surface scratch under Berkovich indenter is used to analyze the nano-scratc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modulus of the passive layer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nano-indentation test combined with the FEM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film modulus is about 30% of the substrate modulus. Various regimes of scratching are delineated by FEM modeling and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 scratch pad asperities nano-scratch model nano-ind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