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藏高原东南部云状况与地表能量收支结构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蔡雯悦
徐祥德
孙绩华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7-846,共10页
-
基金
青藏高原对梅雨区水分循环及降水变异的影响(41130960)
中日政府间合作JICA计划
+3 种基金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B20540)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9)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2009LASWZF02)
青藏高原及东侧观测布局关键技术研究(GYHY201006053)
-
文摘
采用不同区域边界层综合观测系统,从地表能量收支平衡的视角,探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能量平衡各分量结构特征,进一步认识云状况对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问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温江各站地表通量感热、潜热与有效能源两项相关特征明显,即存在能量闭合基本特征,但能量收支仍存在不闭合离散现象,尤其随着近地层地表通量与有效能源的增大,其非闭合特征更加明显。青藏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春、夏季低云量与感热呈显著负相关,潜热则呈不确定特征。对于春季低云量与感热相关性,高原东南部(大理、林芝)远比四川盆地(温江)相关更为显著,高原区域低云量对上述近地层"能量收支"起"冷却"作用,且低云量与向下长波辐射呈显著的正相关,此研究结果描述了低云量对陆面辐射强迫的"加热"反馈效应,即高原区域低云量状况亦可用边界层通量塔向下长波辐射量来间接表征。观测分析结果亦表明平原该站低云量对向下长波辐射影响远不如高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区域与低云量有关的向下长波辐射高值区可能是出现近太阳常数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能量收支
低云量与总云量
感热
辐射
-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Energy balance; Low cloud cover; Total cloud cover; Sensible heat; Radiation
-
分类号
P42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