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导数光谱位置变量的干叶片生化组分反演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艳 牛铮 +1 位作者 王汶 徐永明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4期7-9,34,共4页
利用实测干叶片生化组分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尝试用高光谱位置变量的一阶导数极值特征参数法提取生化组分。结果表明:对全氮、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含量贡献最大的波段分别是D4(1670nm^1735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D10(2235nm^2315nm... 利用实测干叶片生化组分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尝试用高光谱位置变量的一阶导数极值特征参数法提取生化组分。结果表明:对全氮、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含量贡献最大的波段分别是D4(1670nm^1735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D10(2235nm^2315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D8(2020nm^2100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和D2(1400nm^1480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该方法提取干叶片各组分的精度较高,精度最高的是用3个波段提取淀粉含量。分析土壤叶片线性混合光谱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消除土壤背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位置变量 生化组分 混合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高光谱位置变量的干叶片生化组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艳 牛铮 +1 位作者 缪启龙 徐永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3-838,共6页
利用实测干叶片生化组分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提出了基于面积归一化的高光谱位置变量一阶导数极值法提取生化组分的新思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叶片全氮、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含量,尤其是对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含量的反演精... 利用实测干叶片生化组分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提出了基于面积归一化的高光谱位置变量一阶导数极值法提取生化组分的新思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叶片全氮、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含量,尤其是对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含量的反演精度有了提高。研究还表明:该方法在提取全氮、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时,能有效剔除土壤影响,但是在提取淀粉含量时,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位置变量 生化组分 面积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形变量及表面质量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楠楠 蒋鑫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28,共9页
形变是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形变量的大小则是衡量细长轴外圆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针对细长轴外圆磨削中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对细长轴外圆磨削加工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试验研... 形变是细长轴类零件外圆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形变量的大小则是衡量细长轴外圆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针对细长轴外圆磨削中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对细长轴外圆磨削加工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试验研究。首先,基于细长轴磨削加工的受力状态,建立了形变量分析模型,计算了最大形变量产生的位置;其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磨削加工中不同位置的形变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得出了细长轴磨削加工的最大形变值及优化的检测位置,以提高试验和实际生产中形变的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最后,设计了磨削加工试验,对上述理论模型和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磨削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细长轴外圆磨削用量的选取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拟仿真优化而确定的测量位置形变量误差均值为3.25%,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砂轮转速和降低进给速度都会降低形变量和表面粗糙度,形变量均值最小为12.0μm,表面粗糙度均值最小为1.56μm。该研究可为细长轴磨削和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检测形变量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确定,以提高细长轴磨削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轴类外圆磨削 最大形变量产生位置 变量模型 加工效率 表面粗糙度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不变量的Petri网分解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红革 谢阅 黄大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Petri网是系统模拟和分析的有效工具 ,然而对大系统的分析由于变迁和位置的数目大分析起来比较麻烦。文中着重讨论了一种网分解方法 ,给出了Petri网分解的定义 ,并讨论了通过这种分解后 ,原网与子网在结构性质方面之间的关系 ,对用Petr... Petri网是系统模拟和分析的有效工具 ,然而对大系统的分析由于变迁和位置的数目大分析起来比较麻烦。文中着重讨论了一种网分解方法 ,给出了Petri网分解的定义 ,并讨论了通过这种分解后 ,原网与子网在结构性质方面之间的关系 ,对用Petri网分析大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位置变量 分解方法 结构性质 系统模拟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无回路Petri网位置不变量的几何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东红 蔡崇春 邢科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基于路增益概念 ,证明了无回路加权事件图位置不变量的存在性 ,并给出了其位置不变量集合的表达形式和最小位置不变量的计算方法。讨论了两个 Petri网基于位置并的位置不变量 ,通过把无回路 Petri网分解成一些加权事件图基于位置的并 ,... 基于路增益概念 ,证明了无回路加权事件图位置不变量的存在性 ,并给出了其位置不变量集合的表达形式和最小位置不变量的计算方法。讨论了两个 Petri网基于位置并的位置不变量 ,通过把无回路 Petri网分解成一些加权事件图基于位置的并 ,给出了无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增益 无回路加权事件图 位置变量 无回路Petri网 位置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ri网位置不变量的几何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东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7-721,共5页
引入了Petri网路增益及位置不变量并运算的概念 ,建立了路增益与位置不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路、基本圈与它们对应的位置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Petri网图形运算与位置不变量运算之间的关系 .证明了加权状态机位置不变量存在的充要条件 ... 引入了Petri网路增益及位置不变量并运算的概念 ,建立了路增益与位置不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路、基本圈与它们对应的位置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Petri网图形运算与位置不变量运算之间的关系 .证明了加权状态机位置不变量存在的充要条件 ,揭示了Petri网位置不变量的几何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增益 位置变量 PETR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层状结构模型的先进计算方法
7
作者 潘爾年 周江存 +1 位作者 林志平 张智卿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提出一种针对层状结构模型的先进计算方法。研究的层状结构通常为水平层状板或者层状半空间,结构由横观各向同性(TI)材料组成,材料对称轴指向分层方向。本文方法可以考虑材料的多场耦合特性,即热弹性、多孔弹性和磁电弹性耦合。基于最... 提出一种针对层状结构模型的先进计算方法。研究的层状结构通常为水平层状板或者层状半空间,结构由横观各向同性(TI)材料组成,材料对称轴指向分层方向。本文方法可以考虑材料的多场耦合特性,即热弹性、多孔弹性和磁电弹性耦合。基于最近提出的傅立叶-贝塞尔级数(FBS)向量函数系和双变量/位置(DVP)方法,建立了本文的先进计算方法。DVP能够无条件稳定地将层矩阵从一层传播到下一层。FBS向量函数系具有以下特点,(1)反映了具有明确类型的广义变形/波,(2)将展开系数预先计算为Love数,然后将其用于涉及问题的模拟。层状地球中的断层(或位错)作用、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近地表地球剖面中的瞬态波等三个典型算例,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介质 横向各向同性 傅立叶-贝赛尔级数系统 变量位置 多场耦合 勒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ri网在程序正确性证明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康慕宁 胡正国 叶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81,共5页
Floyd的循环不变式断言法是部分正确性证明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循环不变式断言的构造是比较困难的,而染色网(CPN)的位置不变量是可求出的.本文通过用CPN描述程序算法,引出了一种拓广的位置不变式的定义,此定义允许不变... Floyd的循环不变式断言法是部分正确性证明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循环不变式断言的构造是比较困难的,而染色网(CPN)的位置不变量是可求出的.本文通过用CPN描述程序算法,引出了一种拓广的位置不变式的定义,此定义允许不变式是非线性的,以及计算不变式的一个充分条件,并且讨论了上述两种不变式之间的联系,为构造一算法的循环不变式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染色网 位置变量 程序 正确性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weight design of 45000r/min spindle using full factorial design and extreme vertices design methods 被引量:7
9
作者 PARK Seong-jin LEE Choon-man HWANG Young-ku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53-158,共6页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spindle size are the shaft diameter, positions of bearing and motor, and entire length of the spindle. Then,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the assembling of the optimal design variables, which sa...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spindle size are the shaft diameter, positions of bearing and motor, and entire length of the spindle. Then,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the assembling of the optimal design variables, which satisfy the stiffimss and rotational speed required to the spindle. A general full factorial design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a spindle.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shorter shaft length and bearing span length represent the higher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some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in the levels of factors. The detailed spindle dimension i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an EVD method, which can define the optimal bearing position through considering the limiting condition. Based on the estimated regression model, the optimal spindle size and bearing distance that can improve the primary natural frequency are obtain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esign factor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is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spindle extreme vertices design natural frequency lightweight design full factori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