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型高阶锁相环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春 吴辰浩 +1 位作者 康李佳 郑露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8-1979,I0030,共13页
针对基于传统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存在的两大不足:无法实现正反转切换和动态误差与稳态误差无法兼顾,提出一种新型高阶锁相环(high-order phase-locked loop,HOPLL)。通过构造新颖的输入... 针对基于传统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存在的两大不足:无法实现正反转切换和动态误差与稳态误差无法兼顾,提出一种新型高阶锁相环(high-order phase-locked loop,HOPLL)。通过构造新颖的输入误差信号,消除了转速符号对位置跟踪的影响。但是,由于新构造的误差信号包含了2倍频位置信息,导致系统存在与实际位置相差0°或180°的2组收敛点。利用估计q轴反电动势与估计速度间的关系,设计一种极性校正函数,解决了系统存在多个收敛点的问题,使系统正反转工况位置跟踪都能准确收敛。在此基础上,增加估计速度前馈补偿,构造高阶锁相环,使电机在线性加/减速工况下,位置跟踪动态误差减小,提升了系统控制精度和抗扰动能力。最后,在基于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上验证了所提HOPLL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位置传感控制 高阶锁相环(HOPLL) 速度正反切换 极性校正 估计速度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设计
2
作者 华国环 李汪兴 +2 位作者 卢缘钦 张其林 吴礼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磁敏位置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可以实现被测物旋转角度的检测。该系统通过由线性霍尔芯片和磁铁组成的传感模块获取旋转角度信息,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由12 ... 磁敏位置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可以实现被测物旋转角度的检测。该系统通过由线性霍尔芯片和磁铁组成的传感模块获取旋转角度信息,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由12 bit ADC采样转换为数字信号,FPGA读取数据并采用拟合、标准化等算法校准,再利用Cordic算法计算得到被测物旋转角度,最后通过串口屏将测量结果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位置传感系统精度较高,测得的旋转角度误差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效应 位置传感 模数混合信号调理 CORD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光纤位置传感原理 被引量:3
3
作者 苑立波 吕惠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全光路补偿二维光纤位置传感方法,可用于精密机械加工中的高精度非接触式精确定位。利用纤端出射光场的强度分布公式,给出了该传感装置调制特性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其补偿性能.最后,给出了实验验证结果。
关键词 光纤 位置传感 二维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UKF算法在PMLSM无位置传感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桂荣 李建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无位置传感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动子速度和位置估计方法,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动子速度和位置进行估计。相比于传统的UKF算法,改进UKF算法在采样点的获...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无位置传感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动子速度和位置估计方法,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动子速度和位置进行估计。相比于传统的UKF算法,改进UKF算法在采样点的获取上进行了改进,在采样点的获取上运用了球形采样策略,而非传统的平方根对称采样策略,极大减少了采样点的数量,减少了状态估计过程中算法的计算量,在估计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改进的球形采样策略UKF算法较传统的平方根对称采样UKF算法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位置传感实时控制系统中有明显优势,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 位置传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新型位置传感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立志 孙力 +1 位作者 杨贵杰 陆永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4期82-84,共3页
本文提出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一种新型转子位置传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提供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适合于与电机系统的一体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可以满足无刷直流电动机矢量变换的要求。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动机 位置传感系统 旋转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磁阵列位置传感系统自动诊断技术
6
作者 王捷 曹大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在长距离磁阵列位置传感系统实际应用中,磁阵列的长度范围为几米至几百米,且有时处于干扰较大的工业环境中,尽管采用了金属铝外壳对电磁波进行屏蔽,但磁阵列的扫描电路仍有可能因外部环境及内部电路干扰而产生错误结果。介绍了一种自动... 在长距离磁阵列位置传感系统实际应用中,磁阵列的长度范围为几米至几百米,且有时处于干扰较大的工业环境中,尽管采用了金属铝外壳对电磁波进行屏蔽,但磁阵列的扫描电路仍有可能因外部环境及内部电路干扰而产生错误结果。介绍了一种自动诊断技术,采用节地址与扫描输出信号回传的方案,创新性的设计了相应的自动诊断硬件电路以及诊断算法,通过人为设置错误所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正确查出扫描输出信号因电路干扰或损坏所发生的错误,因而,能保证系统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成果在长距离磁阵列位置传感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实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 自动诊断 磁阵列位置传感系统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节点位置并行微粒群优化策略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雪 王晟 马俊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网络节点位置优化是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无线传感网络通常由固定节点和少量移动节点构成,传统的虚拟力导向算法无法解决固定节点对移动节点优化的约束.该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并行微粒群算法的优化策略.微粒群算法具... 网络节点位置优化是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无线传感网络通常由固定节点和少量移动节点构成,传统的虚拟力导向算法无法解决固定节点对移动节点优化的约束.该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并行微粒群算法的优化策略.微粒群算法具有适于解决连续空间多维函数优化问题、能快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解的特点.并行框架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算法的运算复杂度,使算法能够满足无线传感网络的需求.通过并行微粒群算法搜索不同状态下无线传感节点的最优位置,使无线传感网络能够利用移动节点实现网络结构的动态重组,最大化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测量可靠性.实验证明,并行微粒群优化策略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移动节点位置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节点位置优化 并行微粒群算法 移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啁啾光纤光栅分布式双参量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孟凡勇 卢建中 +2 位作者 闫光 宋言明 董明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10-2216,共7页
针对在复杂条件下传统精密位置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复合材料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啁啾光纤光栅的分布式位置与压力双参量传感器。建立了长啁啾光纤光栅双参量传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长啁啾光纤光栅双参量传感器理论模型进... 针对在复杂条件下传统精密位置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复合材料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啁啾光纤光栅的分布式位置与压力双参量传感器。建立了长啁啾光纤光栅双参量传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长啁啾光纤光栅双参量传感器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建立了长啁啾光纤光栅双参量传感系统,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于位置参量在全量程范围内具有50μm的空间分辨率与99.99%的线性度;对于横向力具有0.003 399 d B/N的灵敏度系数与99.8%的线性度。该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精密横向力测量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啁啾光纤光栅 双参量检测 精密位置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电机位置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淑娴 彭东林 +1 位作者 吴治峄 唐渐鸿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53,共11页
伺服电机的控制离不开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位置检测装置及传感技术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伺服系统的整体性能。首先简要概述了伺服电机的分类以及对位置检测的技术要求,然后分别介绍了在现代伺服系统中常见的外置位置传感器、无位置传感技术... 伺服电机的控制离不开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位置检测装置及传感技术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伺服系统的整体性能。首先简要概述了伺服电机的分类以及对位置检测的技术要求,然后分别介绍了在现代伺服系统中常见的外置位置传感器、无位置传感技术、准无位置传感技术以及新发展的嵌入式位置检测4种位置检测技术,并对比总结了各位置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适用性。最后根据伺服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等发展趋势,对伺服电机位置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检测 伺服电机 位置传感 准无位置传感 嵌入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与速度预估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家曦 李铁才 杨贵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0-694,共5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估算算法复杂,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SMO)来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的新方法。通过对静止坐标系下反电势(EMF)分量的估算,提取了转子位置信息,采用锁相环(PLL)的方法得到转子位置和速度,补偿...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估算算法复杂,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SMO)来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的新方法。通过对静止坐标系下反电势(EMF)分量的估算,提取了转子位置信息,采用锁相环(PLL)的方法得到转子位置和速度,补偿了角度预估中产生的相位滞后,构建了Lyapunov函数证明滑模观测器的收敛性,解决了无位置预估算法中鲁棒性差、算法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PMSM全数字无位置传感的矢量控制系统平台,对该方法做了详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系统在暂态下估算转子位置不准确且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预估转子位置准确且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传感 滑模观测器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位置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家曦 杨贵杰 苏健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7-72,共6页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很难在静止坐标系下利用磁链预估转子位置的问题,在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电流观测误差构建滑模平面,提出了一种用滑模观测器来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外加低通滤波器...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很难在静止坐标系下利用磁链预估转子位置的问题,在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电流观测误差构建滑模平面,提出了一种用滑模观测器来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外加低通滤波器引起的预估磁链的相位滞后,提高了位置和速度估算的鲁棒性。建立场路耦合模式下的IPMSM全数字无位置传感矢量控制仿真系统,精确地反映永磁同步电机与控制系统的相互耦合特性,并搭建和仿真系统一致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传感控制 滑模观测器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位置预估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家曦 杨贵杰 李铁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140,共6页
为了提高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位置预估的估算精度,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模型,用电流观测误差构建滑模平面建立滑模观测器,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定量分析定子电阻和交直轴电感对预估转子位置的影响.针对电机参数摄动对预估位置精度... 为了提高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位置预估的估算精度,基于线性磁链的IPMSM模型,用电流观测误差构建滑模平面建立滑模观测器,预估转子位置和速度.定量分析定子电阻和交直轴电感对预估转子位置的影响.针对电机参数摄动对预估位置精度的影响,构造Lyapunov函数辩识定子电阻、交轴电感.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传感控制 线性磁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放置方式和位置无关运动识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延斌 陈岭 +1 位作者 郭浩东 陈根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148,共8页
针对传统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运动识别方法依赖于传感设备的放置方式和位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识别方法,且与放置方式和位置无关.使用栈式自动编码器构建深度网络,结合逐层无监督学习和全局有监督微调的方式,快速、有效... 针对传统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运动识别方法依赖于传感设备的放置方式和位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识别方法,且与放置方式和位置无关.使用栈式自动编码器构建深度网络,结合逐层无监督学习和全局有监督微调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学习出原始数据的深层特征.设计不同放置方式和不同设备放置位置的学习策略,并利用所学特征对不同设备放置方式和位置下的运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与放置方式和位置无关的深度特征,相比传统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在非固定加速度传感设备放置方式和位置下的运动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识别 设备位置 加速度设备 深度学习 普适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新型机械-电子混合逆变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学位 袁彬 +1 位作者 柴建云 李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5,共9页
针对机械逆变器存在起弧风险、电子逆变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新型机械-电子混合逆变器。换向器、换向电刷、辅助滑环和辅助电刷组成的机械部分用于将直流电压逆变为方波电压,并实现三相电压的固定输出。电... 针对机械逆变器存在起弧风险、电子逆变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新型机械-电子混合逆变器。换向器、换向电刷、辅助滑环和辅助电刷组成的机械部分用于将直流电压逆变为方波电压,并实现三相电压的固定输出。电子部分为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的续流电路,能使起弧电压条件和电场强度条件无法同时满足,从而抑制机械换向器电弧。混合逆变器能简单、低成本和高效率地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驱动:120°方波驱动的方波永磁同步电机各项性能均达到和电子逆变器相当的水平;150°方波驱动的三相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相电流谐波较小,电磁转矩脉动小于方波永磁同步电机。实验过程中混合逆变器正常运行,无电弧产生,最高效率达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逆变器 换向器 无弧 位置传感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六相PMSM转速估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月建 刘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针对军用轮毂六相PMSM无位置传感控制系统中采用传统滑模观测器导致的系统高频抖振问题,以及估计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造成的稳态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算法;在旋转坐标系下采用超螺旋算法对系统中的... 针对军用轮毂六相PMSM无位置传感控制系统中采用传统滑模观测器导致的系统高频抖振问题,以及估计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造成的稳态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算法;在旋转坐标系下采用超螺旋算法对系统中的高频抖振进行抑制,并对反电动势进行观测,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对电流动态误差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估计旋转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误差的影响,根据超螺旋滑模控制算法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d轴估计反电动势的转速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转速估计算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其能够抑制系统中的高频抖振,降低了估计坐标系相位滞后对转速估计误差的影响,省略了低通滤波器和相位补偿模块,提高了转速估计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旋转坐标系 位置传感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背景光下的光点示踪仪
16
作者 顾敏芝 孟红祥 何赛灵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提出了一种在高背景光下运用PSD来实现光点示踪的方法 ,通过光信号调制 电解调、直流恢复的方法 ,消除背景光的干扰和部分电路噪声 ,得到稳定的、与位置相关的电压值表征光点的坐标位置 ,实现了在高背景光下的位置测量。经测试和标定 ... 提出了一种在高背景光下运用PSD来实现光点示踪的方法 ,通过光信号调制 电解调、直流恢复的方法 ,消除背景光的干扰和部分电路噪声 ,得到稳定的、与位置相关的电压值表征光点的坐标位置 ,实现了在高背景光下的位置测量。经测试和标定 ,得到 0 .2 %的非线性度和 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背景光 位置传感 光点示踪仪 光电位置器件 P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estimation of rotor position for sensorless control of a PMSM based on a sliding mode observer 被引量:8
17
作者 Wahyu Kunto Wibowo Seok-Kwon Je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643-1656,共14页
This work proposes a new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 over wide speed range.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a PMSM is performed by using sliding mode ob... This work proposes a new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 over wide speed range.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of a PMSM is performed by using sliding mode observer(SMO). An adaptive observer gain was designed based on Lyapunov function and applied to solve the chattering problem caused by the discontinuous function of the SMO in the wide speed range. The cascade low-pass filter(LPF) with variable cut-off frequency wa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chattering problem and to attenuate the filtering capability of the SMO. In addition, the phase shift caused by the filter was counterbalanced by applying the variable phase delay compensation for the whole speed area. High accuracy estimation result of the rotor position was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estima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liding mode observer adaptive observer gain cascadelow-pass filter variable cut-off frequency variable phase delay 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k-hop clusters based routing scheme to preserve source-location privacy in WSNs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炬 张尧学 刘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155-3168,共14页
Privacy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challenges threaten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Adversaries may use RF(radio frequency)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to perform hop-by-hop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sensor&#... Privacy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challenges threaten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Adversaries may use RF(radio frequency)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to perform hop-by-hop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sensor's location.A multiple k-hop clusters based routing strategy(MHCR) is proposed to preserve source-location privacy as well as enhance energy efficiency for WSNs.Owing to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cluster data aggregation,each sensor of the interference clusters is able to act as a fake source to confuse the adversary.Moreover,dummy traffic could be filtered efficiently by the cluster heads during the data aggregation,ensuring no energy consumption be burdened in the hotspot of the network.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number of interference clusters,energy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ithout reducing the network lifetime.Finally,the security and delay performance of MHCR scheme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Extensiv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HCR scheme can improve both the location privacy secur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markedly,especially in large-scale WS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ource-location privacy energy efficiency k-hop cluster circular rou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allatio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on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19
作者 熊小慧 梁习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18-3027,共10页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k-ε double equations turbulent model, the field flow around the wind speed sensor and the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was simulated on an unstructured grid. The grid-independent valid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pol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ind speed sensors.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varied from 0.3 to 1.0 m, the impact angles are less than ±20°,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0.8 m at least,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wind speed sensors and the steel pole is more than 1.0 m with the sensors located on the upstream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wind speed sensor steel pole numerical simulation flow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