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非连续变形数值方法研究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初探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兵 江在森 +1 位作者 王双绪 张希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DDA法 )的基本理论 ,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 ,利用经过重心基准变换的华北 GPS网观测资料计算... 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 (DDA法 )的基本理论 ,提出利用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解算块体运动及其应力场的“位移载荷法”,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断裂分布格局建立华北不连续块体模型 ,利用经过重心基准变换的华北 GPS网观测资料计算了块体的运动方向 ,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吻合 ,块体视应力场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本区的应力场状况。初步研究表明 ,DDA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变形分析 位移载荷法 块体运动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年门源地震(M_S6.4)过程地形变演化特征及块体模型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兵 江在森 +2 位作者 张四新 张晓亮 薛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分析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震源周边地区不同尺度跨断层形变在地震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模拟了震源破裂过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速率变化.分析表明,地表跨越断层的剖面形变变化是垂直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的结... 分析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震源周边地区不同尺度跨断层形变在地震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依据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DDA)模拟了震源破裂过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速率变化.分析表明,地表跨越断层的剖面形变变化是垂直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垂直力源的影响可能是引起本次地震形变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与地质构造分析和震源机制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 位移载荷法 GPS 块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压开孔管道极限弯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亮 薛小龙 桑芝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1,86,共4页
设计了2台带压开孔管道结构,采用与带压开孔中相同的焊接工艺制造模型。对模型支管在横向和纵向弯矩作用下结构的极限弯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管和主管相贯区受拉侧关键点的极限弯矩值最小,此处为结构的危险区域;在结构尺寸和... 设计了2台带压开孔管道结构,采用与带压开孔中相同的焊接工艺制造模型。对模型支管在横向和纵向弯矩作用下结构的极限弯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管和主管相贯区受拉侧关键点的极限弯矩值最小,此处为结构的危险区域;在结构尺寸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承受纵向弯矩模型的极限弯矩大于承受横向弯矩的模型,二者的比值约为1.7;此外,对通过不同方法得到的极限弯矩值进行了比较,表明可以由载荷位移法代替载荷应变法确定结构的极限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孔管道 极限弯矩 载荷-位移 载荷-应变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