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位移转换构造及其演化——兼论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的形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3 位作者 吕修祥 孙冬胜 彭更新 雷刚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侧断坡形态清晰。侧断坡东、西断坪分别是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侧断坡发育在煤上-盐下构造地层组合中。通过DQ99-196、DQ00-226、DQ00-263等构造演化剖面恢复计算,东秋里塔格构造盐上地层位移梯度向西约为103.72m/km,而盐下东秋—迪那段的位移梯度为61.65m/km。在上述地震剖面上,盐上背斜和盐下隐伏背斜的轴线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后者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发生偏移;野外露头观察,盐上背斜的褶皱作用也随之向西增强。在走向上,东秋里塔格构造具有构造分段性,表明侧断坡的位移量变化具有突发性。西段为库车塔吾构造,东段为东秋-迪那构造。库车塔吾构造的盐下隐伏背斜是受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前、后断坪分别位于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其隐伏的构造楔与南秋里塔格背冲断层组成库车塔吾三角带。东秋-迪那构造的隐伏背斜样式与库车塔吾段相似;但南翼缺乏背冲断层,不具备三角带形态。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表明,侧断坡的发育过程最早可以追索到康村期。东秋里塔格侧断坡相关背斜的形成与自北向南的盲冲断层和区域左行扭压复合作用有关。侧断坡相关背斜的主要构造特征是由侧断坡调节上、下滑脱层之间的应变差异,同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气源岩和储层;其油气勘探意义是使得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如迪那2之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 位移转换构造 侧断坡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位移转换式压电直线电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寅 潘松 +1 位作者 黄卫清 余卿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73-1979,共7页
为了在保持电机精度的同时获得较大作动行程,提出了一种以叠层压电陶瓷作为激励振动源的压电直线电机。分析了电机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机驱动足在工作时的运动轨迹。设计安装了电机样机,并对其定子进行了测试。最后,在两种激发条件下实... 为了在保持电机精度的同时获得较大作动行程,提出了一种以叠层压电陶瓷作为激励振动源的压电直线电机。分析了电机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机驱动足在工作时的运动轨迹。设计安装了电机样机,并对其定子进行了测试。最后,在两种激发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电机的整机性能。结果表明:单组叠层压电陶瓷激励时,该样机定子驱动头在接触面法向和切向同时具有振动分量,并能够在阶跃和连续两种不同激励方式下实现单向大行程直线运动。以锯齿波激励时可实现步进运动,激励频率为20Hz时步距为0.1μm;以两路相位差π/2的正弦波激励时,可在1.5kHz到5.8kHz的激励频率区间输出稳定连续的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随激励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在峰-峰值110V(50V偏置)的正弦电压激励下其推力可达4.8N。该电机具有高位置分辨率和宽频率响应,可以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分别稳定地实现直线步进和大行程连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压电电机 叠层压电陶瓷 三角位移转换 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进式电位移转换器的研发
3
作者 林昌杰 彭宽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液压伺服系统的步进式电位移转换器的研究开发过程 ,从工作原理。
关键词 伺服系统 位移转换 步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断层位移转换与裂缝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月华 王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讨论断层位移转换,包括断层末端位移转换和断层上盘前锋端传播。前者有分枝断层及微破裂转换;后者有传播褶曲及微弯曲转换。位移转换所产生的裂缝系统是勘探的有利部位。文中列举实例,说明断层的各类转换形式与裂缝发育和天然气富... 本文讨论断层位移转换,包括断层末端位移转换和断层上盘前锋端传播。前者有分枝断层及微破裂转换;后者有传播褶曲及微弯曲转换。位移转换所产生的裂缝系统是勘探的有利部位。文中列举实例,说明断层的各类转换形式与裂缝发育和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位移转换 裂缝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心轨辙叉转换位移计算及设计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振华 王璞 +1 位作者 高原 王树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3,461,共9页
为减小可动心轨辙叉心轨/翼轨密贴区域不足位移、降低心轨牵引点转换力、提高辙叉直向平顺性,提出可动心轨辙叉的设计参数和关键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18号可动心辙叉最小轮缘槽宽度为优化目标,基于既有结构尺寸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心轨转换... 为减小可动心轨辙叉心轨/翼轨密贴区域不足位移、降低心轨牵引点转换力、提高辙叉直向平顺性,提出可动心轨辙叉的设计参数和关键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18号可动心辙叉最小轮缘槽宽度为优化目标,基于既有结构尺寸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心轨转换计算模型,并采用逐次逼近法优化心轨转换位移曲线的设计方法;在满足辙叉直、侧向不同形位公差条件下,提出第2牵引点动程为50.7 mm的优化设计方案和直向开通状态下辙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心轨计算转换位移与设计转换位移最大偏差为6.64 mm,位于弹性可弯中心;最小轮缘宽度计算值(90.7 mm)与实测平均值(90.9 mm)差异较小,满足车辆安全通过要求;第2牵引点动程较既有辙叉减小8.3 mm,减小了第2牵引点转换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心轨辙叉 有限元方法 转换位移 计算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PD的粒子位移与输出电压的转换系数标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成宇 周哲海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0-53,共4页
在光镊系统中通常利用四象限位置探测器(QPD)进行位移测量,QPD的输出电压-粒子位移标定一直是影响位移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论文研究了一种在光镊中基于QPD的输出电压-粒子位移标定方法,用QPD记录粒子移动时的电压信号,同时用CCD测量粒... 在光镊系统中通常利用四象限位置探测器(QPD)进行位移测量,QPD的输出电压-粒子位移标定一直是影响位移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论文研究了一种在光镊中基于QPD的输出电压-粒子位移标定方法,用QPD记录粒子移动时的电压信号,同时用CCD测量粒子的位移,比较电压峰峰值和位移峰峰值求得电压-位移转换系数。基于该标定的转换系数可快捷、实时的测量光镊系统中的粒子位移。搭建了光镊系统,并测量了放大倍数为120时的QPD输出电压-粒子位移转换系数,Y轴方向的转换系数平均值为0.1186v/μm,不稳定性低于1%,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转换系数标定精度的因素,包括系统放大倍数、粒子光斑大小、粒子纵向深度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四象限位置探测器(QPD) 电压-位移转换系数 位移测量 CCD相关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位移-数字转换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潘海鹏 高金凤 戴文战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6-408,共3页
通过对感应同步器位移测量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以感应同步器为传感器 ,将软件与硬件有机结合的位移—数字转换新方法。该方法将位移测量功能合理分配 ,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功能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简化系统结构 ;对于占用硬件资源多而... 通过对感应同步器位移测量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以感应同步器为传感器 ,将软件与硬件有机结合的位移—数字转换新方法。该方法将位移测量功能合理分配 ,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功能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简化系统结构 ;对于占用硬件资源多而软件上又易实现的功能则直接由软件实现。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所设计的宽度测控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数字转换方法 感应同步器 位移测控系统 误差分析 位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结构试验的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惠蒙 李梦宁 王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现代结构试验通常抽取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子结构拟静力或拟动力试验,同时对子结构边界进行近似处理,简化加载方案,以期在现有试验条件下满足大比例尺试验的需求。然而,这种方法应用于复杂构件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各向刚度差异很大... 现代结构试验通常抽取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子结构拟静力或拟动力试验,同时对子结构边界进行近似处理,简化加载方案,以期在现有试验条件下满足大比例尺试验的需求。然而,这种方法应用于复杂构件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各向刚度差异很大的构件,由于各自由度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传统试验装置控制模式和精度的限制,难以实现轴向、剪切、弯曲以及扭转自由度之间的同步协调加载,加载误差严重影响了结构抗震性能评估试验的准确性。针对子结构试验中耦合多自由度同步协调加载问题,利用力-位移混合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多自由度之间的解耦,采用鲁棒性PID控制方法,以减少多自由度同步协调加载过程中试件的材料非线性和加载装置的几何非线性带来的误差,提高子结构试验的精度。通过以某构件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 PID鲁棒控制器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力-位移转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等效力控制方法
9
作者 许国山 李云隆 吴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5-189,共5页
等效力控制方法应用反馈控制的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使隐式逐步积分算法成功应用于实时子结构试验中。等效力控制方法应用力-位移转换系数将等效力转换为位移命令,以使作动器按照传统的位移控制模式对试件加载。力-位移转换系数与试件的... 等效力控制方法应用反馈控制的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使隐式逐步积分算法成功应用于实时子结构试验中。等效力控制方法应用力-位移转换系数将等效力转换为位移命令,以使作动器按照传统的位移控制模式对试件加载。力-位移转换系数与试件的刚度有关,粗略方法是用结构的起始刚度,若要提高精度必须准确估计试件的刚度(如上一步割线刚度)。对于复杂的多自由度结构,计算其准确的割线刚度是非常困难的。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不采用力-位移转换系数的方法,即采用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等效力控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不采用力-位移转换系数的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等效力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力控制方法 拟动力试验 力-位移转换系数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在结构循环往复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梦茹 LINDEN Nigel +2 位作者 周惠蒙 王涛 李梦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2,共10页
如何模拟试验体在结构中受到的真实边界条件是决定结构试验结果正确性的关键问题,即在边界加载点上实现多自由度系统的命令的准确加载。土木工程结构(或构件)一般竖向刚度大,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各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采用传... 如何模拟试验体在结构中受到的真实边界条件是决定结构试验结果正确性的关键问题,即在边界加载点上实现多自由度系统的命令的准确加载。土木工程结构(或构件)一般竖向刚度大,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各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采用传统方法多个作动器单独加载控制精度低,甚至会出现加载控制失稳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发展一种可以根据试验体和试验装置特点灵活选择控制点自由度和作动器的力或位移控制方式的混合控制方法,即柔性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FMFDC)策略,提出广义刚度矩阵来近似等效试验体的力-位移关系,并基于广义刚度矩阵设计力-位移转换系数矩阵,采用坐标转换雅可比矩阵将加载装置的几何非线性线性化,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PID控制方法)保证各自由度的稳态误差满足精度要求,最终实现多自由度协调加载。基于柔性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分别建立了六自由度和平面内三自由度加载平台,以小型铁皮筒试验体和足尺钢柱的循环往复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往复试验 抗震结构 PID控制 柔性力-位移混合控制 力-位移转换系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绍军 廖孟光 邱丙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0,共7页
全站机器人监测系统是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监测点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首先,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获取的应变数据映射为更加直观的变形... 全站机器人监测系统是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监测点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首先,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获取的应变数据映射为更加直观的变形位移数据;然后,通过确定3个输入参数、2个隐含层、1个输出参数,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变-位移转换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真实值的误差在0.2 mm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的变化规律;最后,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1号线某区间,确定401.66~699.45με作为各测点预警值的安全区间,202.49~899.98με作为控制值的安全区间,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误差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测量 BP神经网络 位移-应变转换模型 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全新世活动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柏林 刘建生 +4 位作者 王春宇 张永双 刘建民 董诚 吴乃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40,共8页
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该断裂昌马大坝一宽滩山段运动方式为以左行走滑占主导,伴有弱的垂直运动;在距今2.7ka以来发生过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在沙坪-宽滩山段全新... 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该断裂昌马大坝一宽滩山段运动方式为以左行走滑占主导,伴有弱的垂直运动;在距今2.7ka以来发生过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在沙坪-宽滩山段全新世左行走滑位移速率为0.9~2.2mm/a,明显低于阿尔金断裂东段昌马大坝以西地区4~5mm/a和中西段9~11mm/a的位移速率。阿尔金断裂东段在肃北和昌马大坝出现二次位移速率的锐减,锐减的部分分别转化为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西段的左行走滑和逆冲,且在位移速率数值上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阿尔金断裂在肃北位移速率减少部分(4.6mm/a)与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的位移速率(4~5mm/a)非常接近,同样阿尔金断裂在昌马大坝位移速率减少部分(3.2mm/a)与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的位移速率(3.0mm/a)也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位移转换 阿尔金断裂 昌马大坝-宽滩山段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精密转台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学光 田兴志 +1 位作者 刘轩 刘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针对用于标定和检测的大型精密转台(要求其定位误差≤±0.5″),研制了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介绍了转台的总体结构,给出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和构成。该角度微驱动装置主要通过一个角位移转换机构把精密直线位移转化为精密... 针对用于标定和检测的大型精密转台(要求其定位误差≤±0.5″),研制了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介绍了转台的总体结构,给出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和构成。该角度微驱动装置主要通过一个角位移转换机构把精密直线位移转化为精密角位移来实现高的角度分辨率,其在驱动转台旋转的过程中几乎不给转台带来轴向力和径向力,因此不影响转台的轴系精度。为了满足定位要求,转台设计采用了粗精结合、二次定位的方法,即先采用力矩电机进行粗定位,然后使用角度微驱动装置来实现精定位。最后,从理论上计算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分辨率并进行了测试和应用验证,证明此角度微驱动装置的分辨率优于0.08″,满足转台定位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精密转台 角度微驱动装置 位移转换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欣欣 陶小晚 杨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188,共7页
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生代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构造,膏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东部发育逆冲叠瓦构造,西部发育隆起构造及高角度断... 秋里塔格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受新生代膏盐岩滑脱层控制的分层变形构造特征。盐上构造层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构造,膏盐岩层以塑性流动变形为主,盐下构造层东部发育逆冲叠瓦构造,西部发育隆起构造及高角度断层。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未突破区段的变形强度具有分段性,盐上与盐下构造层均可分别划分为两个变形区段。盐上构造层隶属于统一冲断变形体系,缩短量大于盐下构造层;盐下构造层东段为冲断变形体系,西段为隆起变形体系,两段相对独立,东段变形量大于西段变形量;盐上、盐下构造层的变形强度分段界线不一致。盐上、盐下构造层内均发育断层位移转换,多条断层交替发育,共同控制总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秋里塔格构造带 构造变形 位移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心模糊插值推理方法的改进
15
作者 张华 王宝文 +1 位作者 刘文远 石岩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在稀疏模糊规则的条件下,采用传统的合成推理规则方法毫无结论可言,插值推理方法则能得出很好的结论,然而目前的插值推理方法尚不尽完善。本文在分析了Huang Zhi-he和Shen Qiang提出的基于重心插值推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重心的... 在稀疏模糊规则的条件下,采用传统的合成推理规则方法毫无结论可言,插值推理方法则能得出很好的结论,然而目前的插值推理方法尚不尽完善。本文在分析了Huang Zhi-he和Shen Qiang提出的基于重心插值推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重心的通用模糊插值推理方法。使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改进原方法只能用于三角形隶属函数的缺点,同时还能应用于梯形隶属函数,并且保证了最后结果的凸性并扩展到多维规则条件下的推理;最后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插值推理 梯形模糊数 比例转换操作 位移转换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主动脉弓的力学性质
16
作者 胡良俊 车东嫒 干荣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26-28,共3页
动脉管壁的力学性质是了解心血管系统生理及病理的重要因素。作者使用自制的生物软组织试验仪完成了人体主动脉弓的单向拉伸、滞后及应力松弛实验。还将所得数据结合动脉管壁周向与纵向的组织结构提出了适合于生理功能的解释。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应力松弛 试验仪 主动脉结 材料动态性质 位移转换 周向 物理性能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