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荷载-位移特性及承载力预测
1
作者 杜焕龙 王忠胜 +6 位作者 闫楠 吕承禄 白晓宇 贾世祥 孙淦 朱磊 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82-3390,共9页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681 kN,锚入中风化花岗岩4.0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1004 kN;加载初期,锚头位移呈线性增加,随荷载增加,锚头位移突增,均超过50 mm。双曲线函数与幂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与实测值在荷载水平较低时吻合度较好,临近破坏时吻合度相对较差,且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差较大;指数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对本次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精度较高,与实测值曲线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轧螺纹钢筋 抗浮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 荷载-位移(Q-s)曲线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唐小松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8,共8页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基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Copula函数是构造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参数联合分布函数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的随机模拟,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可靠度结果。钻孔现浇灌注桩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忽略了这种负相关性将会高估基桩的失效概率。此外,常用的Gaussian Copula函数并不是拟合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采用Gaussian Copula函数将会明显低估基桩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荷载-位移曲线 相关性 联合分布函数 COPULA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幂函数模型 被引量:47
3
作者 许宏发 钱七虎 金丰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2-624,共3页
关键词 单桩 静载荷试验 荷载-位移曲线 幂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归一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晓立 莫海鸿 杨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相对于抗压桩而言,国内对抗拔桩变形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已有分析方法都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文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化参数将毫无规律的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族归一化为单一曲线,然后利用回归公式拟合该曲线,并将回归公式扩展到层状土体中.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桩试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文中提出的简化方法不但可以简化抗拔桩的变形计算,而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也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荷载-位移曲线 变形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平衡法试验上段桩荷载-位移曲线的解析拟合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奚笑舟 陈龙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8-1503,共6页
针对自平衡法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假定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符合三折线模型,考虑桩身重力作用的影响,推导出上段桩荷载-位移曲线的解析算式,并给出了由自平衡法试验数据确定桩-土参数的方法.通过2根桩的实测数据初步验证了文中解法的适用... 针对自平衡法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假定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符合三折线模型,考虑桩身重力作用的影响,推导出上段桩荷载-位移曲线的解析算式,并给出了由自平衡法试验数据确定桩-土参数的方法.通过2根桩的实测数据初步验证了文中解法的适用性,为由自平衡法试验数据推算桩侧摩阻力和桩身参数、常规顶压桩的荷载-位移曲线提供了一种理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静载试验 荷载-位移曲线 解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的荷载传递法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奚笑舟 陈龙珠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7,共4页
本文采用荷载传递法,假定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符合弹性—应变硬化—理想塑性三折线模型,考虑桩身自重的影响,推导出抗拔桩桩顶上拔荷载—位移曲线的解析算式,适用于多层地基中的抗拔桩。应用本文方法,同时可以得到抗拔桩桩身轴力和桩侧... 本文采用荷载传递法,假定桩侧土荷载传递函数符合弹性—应变硬化—理想塑性三折线模型,考虑桩身自重的影响,推导出抗拔桩桩顶上拔荷载—位移曲线的解析算式,适用于多层地基中的抗拔桩。应用本文方法,同时可以得到抗拔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沿桩长的分布。通过对实例的拟合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为抗拔桩荷载传递机理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并可用于指导抗拔桩的设计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荷载位移曲线 荷载传递法 解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拟合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贵云 陈开伦 +2 位作者 杨柏 赵珊珊 黄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7,共5页
通过建立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荷载-位移数学拟合模型,分析不同地层条件下嵌岩抗拔桩的上拔荷载与桩顶位移关系,确定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风化砂岩层中的抗拔桩,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最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幂函数模型... 通过建立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荷载-位移数学拟合模型,分析不同地层条件下嵌岩抗拔桩的上拔荷载与桩顶位移关系,确定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风化砂岩层中的抗拔桩,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最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幂函数模型相对较差;采用双曲线模型预测得到的嵌岩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11~1.58,平均值为1.25,标准值为1.32;双曲线函数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取1.3折减系数后,与实测值比较接近;采用归一化荷载-位移曲线双曲线模型下限曲线函数计算风化砂岩层中抗拔桩的承载力,95%的情况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抗拔桩 数学模型 理论计算 荷载-位移曲线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桩荷载-位移曲线数值计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杜韶军 林丽川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荷载传递的双曲线模型计算单桩荷载-位移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将桩划分为若干计算桩段,充分利用工程地质资料可以较好地计算出单桩荷载-位移曲线,并求得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关键词 单桩 荷载-位移曲线 曲线模型 数值计算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化岩中挖孔基础抗拔试验及荷载位移曲线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强 程永锋 +2 位作者 鲁先龙 谢枫 孙付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97-4604,4616,共9页
挖孔基础是目前我国山区架空输电线路强风化岩地基中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以强风化岩地基中的直柱型、扩底型两种结构型式的挖孔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16个全尺寸基础现场抗拔试验,获得各试验基础和地表不同位置处的荷载-位移曲线... 挖孔基础是目前我国山区架空输电线路强风化岩地基中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以强风化岩地基中的直柱型、扩底型两种结构型式的挖孔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16个全尺寸基础现场抗拔试验,获得各试验基础和地表不同位置处的荷载-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基础及地表的荷载-位移曲线整体变化特征相似,均可划分为初始直线段、中间曲线段和终了直线段3个特征段。采用M值表示相应阶段位移量占总位移的百分比,不同的特征段M值的大小不同,并且其值随着远离基础边缘而逐渐减小。分别对直柱型、扩底型两种结构型式的基础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双曲线模型获得无量纲荷载(Q/Q_(L2))与上拔位移s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同种结构型式挖孔基础在黄土、强风化岩两种地基中荷载-位移曲线的差异性,得出地基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与双曲线模型参数b值呈负相关,与基础抗拔承载力呈正相关。采用推荐的模型及参数对挖孔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预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及参数对于强风化岩地基挖孔基础荷载-位移变化行为预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化岩地基 全尺寸挖孔基础 现场上拔试验 荷载-位移曲线 上拔极限荷载 曲线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锚板荷载-位移特性研究及上拔位移计算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佩民 张其林 肖志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9,86,100,共10页
根据砂土中水平锚板的抗拔荷载 位移 (Q S)曲线特征 ,假定锚板的无量纲化荷载 位移 (Q Qu—S D)曲线为双曲线方程 ,对本次砂土中模型锚板的抗拔试验数据和相关的现场和模型试验结果 ,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阐明了模型试验锚板和现场试验... 根据砂土中水平锚板的抗拔荷载 位移 (Q S)曲线特征 ,假定锚板的无量纲化荷载 位移 (Q Qu—S D)曲线为双曲线方程 ,对本次砂土中模型锚板的抗拔试验数据和相关的现场和模型试验结果 ,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阐明了模型试验锚板和现场试验锚板抗拔性能的差异 ,考虑到实际工程的不确定性 ,按 95 %的置信上限确定双曲线方程的系数 ,得出水平锚板的无量纲化双曲线方程 ,据此可以求解锚板在工作荷载下的位移。最后对方程的应用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锚板 荷载-位移曲线 曲线方程 上拔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锚固界面荷载传递参数P-S曲线反演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明 蒋宏伟 杨瑞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7,共6页
在锚杆受力机理研究中,常采用锚杆拉拔试验所得荷载位移曲线(P-S曲线)进行反演,以确定锚杆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合理性、求得模型的参数。对于自由段不为零的锚杆拉拔试验,锚杆杆体的材料变异性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且影响随自由段长度... 在锚杆受力机理研究中,常采用锚杆拉拔试验所得荷载位移曲线(P-S曲线)进行反演,以确定锚杆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合理性、求得模型的参数。对于自由段不为零的锚杆拉拔试验,锚杆杆体的材料变异性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且影响随自由段长度增大而变得显著,现有研究从未考虑过。本文根据荷载传递法,推导了荷载位移关系理论模型,然后考虑杆体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异性,分析了评价自由段长度对于锚固体顶部位移计算结果影响的方法。最后,基于既有实例,分别研究了土层锚杆和岩层锚杆P-S曲线反演结果受自由段长度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P-S曲线反演方法适用于自由段长度小于5 m的土层锚杆,不适用于岩层锚杆。成果可供基于P-S曲线反演方法对锚杆荷载传递特性进行的理论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位移曲线(P-S) 荷载传递法 变异系数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浮锚杆荷载-位移特性及极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井德胜 白晓宇 +3 位作者 刘超 刘永江 张明义 黄永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570-9576,共7页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因其布置灵活、分散应力、耐腐蚀性强、绿色环保等优点,已成为钢筋抗浮锚杆的良好替代品。为进一步研究GFRP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的6根GFRP筋和钢筋锚杆开展现场拉拔破坏性试...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因其布置灵活、分散应力、耐腐蚀性强、绿色环保等优点,已成为钢筋抗浮锚杆的良好替代品。为进一步研究GFRP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的6根GFRP筋和钢筋锚杆开展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锚杆与GFRP锚杆平均破坏荷载分别为324 kN、394 kN,锚固强度利用率均达到92%。在相同直径、相同锚固长度条件下,GFRP锚杆能够承受更大的拉拔力,且发挥了更大的黏结强度。在荷载-相对滑移曲线分析中,GFRP抗浮锚杆整体呈缓“S”形,钢筋锚杆整体呈“L”形,表明GFRP锚杆抗浮性能优于钢筋锚杆。根据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当锚杆杆体位移量小于20 mm时,预测精度较高,最高可达96.15%。研究结果对实际抗浮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抗浮锚杆 极限承载力 荷载-位移曲线 相对位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浮式风力机吸力锚基础分层土中最佳系缆点位置研究
13
作者 范晓旭 曹淑刚 +2 位作者 杨东辉 林燊 张浦阳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6-1352,共7页
吸力锚基础作为浮式风力机系泊锚固的重要结构被广泛应用。文章对海上浮式风力机悬链线系泊吸力锚基础系缆点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包络线以及土体位移等,判断吸力锚在分层土中... 吸力锚基础作为浮式风力机系泊锚固的重要结构被广泛应用。文章对海上浮式风力机悬链线系泊吸力锚基础系缆点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包络线以及土体位移等,判断吸力锚在分层土中的最佳系缆点位置。研究结果表明:系缆点在锚体偏下侧位置时,吸力锚受到土体约束作用较大,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较大;而竖向荷载分量更易造成吸力锚失稳。在吸力锚系泊点设计时,须尽量将锚点位置设计在锚体下侧部位,并减少外荷载的竖向分量,以增加锚固系统的安全性。以上结论可为浮式风力机悬链线式系泊吸力锚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链线系泊 吸力锚 系缆点 承载性能 位移荷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模型界面过渡区断裂行为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军 丁亚红 +1 位作者 郭猛 郭书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8-145,共8页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裂缝高度和界面强度对其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ITZ断裂行为的荷载-位移曲线由上升直线段、上升曲线段、下降曲线段三个部分组成。随水灰比增大(0.40、0.45、0.50),模型ITZ的临界位移和最大荷载逐渐减小,而碳化骨料使得最大荷载分别提高64.40%、37.26%、32.02%。随裂缝高度增加(0、4、8、12、16 mm),荷载-位移曲线的临界位移逐渐增大,最大荷载和失稳韧度逐渐减小,并且这三者相邻裂缝高度间以及相邻界面强度间的变化百分比逐渐减小。随界面强度增大(0.6、1.2、2.8 MPa),这三者的变化趋势与随裂缝高度增大正好相反。本研究可为RAC力学性能与ITZ力学行为的关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断裂行为 荷载-位移曲线 失稳韧度 碳化骨料 内聚力模型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地基扩底掏挖基础抗拔试验及其位移计算 被引量:16
15
作者 鲁先龙 乾增珍 +1 位作者 童瑞铭 郑卫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1-1877,共7页
在甘肃和新疆7个戈壁碎石土场地完成了46个扩底掏挖基础抗拔现场试验,分析了基础抗拔荷载-位移曲线的阶段特征,应用L1-L2方法确定了所有基础抗拔承载力和位移。采用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对实测荷载-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各试验... 在甘肃和新疆7个戈壁碎石土场地完成了46个扩底掏挖基础抗拔现场试验,分析了基础抗拔荷载-位移曲线的阶段特征,应用L1-L2方法确定了所有基础抗拔承载力和位移。采用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对实测荷载-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各试验基础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拟合参数取值及其统计规律,给出了同时考虑抗拔基础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模型误差和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时基础荷载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戈壁碎石土扩底掏挖基础抗拔荷载-位移曲线呈初始弹性直线段、弹塑性曲线过渡段和直线破坏的3阶段变化规律,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可较好拟合基础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归一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可转化为该双曲线模型拟合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强度和变形统一的工程设计更有利于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扩底基础 归一化荷载-位移曲线 抗拔 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坏强度的确定及CT验证 被引量:9
16
作者 雷光宇 党发宁 陈厚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68,共7页
从细观结构出发,把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界面和砂浆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建立随机骨料模型,应用损伤塑性本构,对试件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通过施加不同的加载方式,研究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最终以位移加载得出荷载-位移曲线的... 从细观结构出发,把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界面和砂浆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建立随机骨料模型,应用损伤塑性本构,对试件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通过施加不同的加载方式,研究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最终以位移加载得出荷载-位移曲线的峰值强度作为细观混凝土试样的破坏强度。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实时CT扫描,得出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各个应力阶段的CT图像,发现数值模拟所得混凝土强度及破坏过程与CT观测到的结果有较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研究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是合适的,以荷载-位移曲线的峰值点作为混凝土破坏强度点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骨料模型 荷载位移曲线 冲击荷载 破坏强度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上拔荷载下挤扩支盘桩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孔令刚 姜丽红 +3 位作者 陈仁朋 樊继营 蔺港 陈云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3,304,共6页
为研究挤扩支盘桩在倾斜上拔荷载下的响应,利用ABAQUS对该受荷模式下挤扩支盘单桩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上拔和水平荷载组合下两盘和三盘挤扩支盘桩盘数在不同盘间距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内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单... 为研究挤扩支盘桩在倾斜上拔荷载下的响应,利用ABAQUS对该受荷模式下挤扩支盘单桩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上拔和水平荷载组合下两盘和三盘挤扩支盘桩盘数在不同盘间距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内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单桩在上拔和水平荷载作用下存在荷载耦合,上拔荷载明显减小了单桩水平刚度,水平荷载减小了单桩竖向刚度,但影响有限;基于数值结果提出复合承载力计算的椭圆公式,本文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的预测误差小于10%,且预测结果偏于安全;水平荷载的存在导致靠近土体表面首盘的抗拔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建议在水平与上拔荷载比较大的支盘桩中,首盘到土面距离不宜小于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倾斜上拔荷载 复合荷载-位移曲线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拉伸软化曲线折线近似的逆解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宝庭 徐道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5-541,共7页
 研究基于Hillerborg的虚拟裂纹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求得折线近似的拉伸软化  曲线的逆解方法.对弹性模量,初始开裂应力的决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双直线模型的计算结  果为算例进行了逆推分析,算例符合得很好...  研究基于Hillerborg的虚拟裂纹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求得折线近似的拉伸软化  曲线的逆解方法.对弹性模量,初始开裂应力的决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双直线模型的计算结  果为算例进行了逆推分析,算例符合得很好.也较好地从实验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再现了拉伸  软化曲线.这对于研究混凝土的断裂能,尺寸效应等问题很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软化曲线 虚拟裂纹模型 有限元 初始开裂应力 荷载位移曲线 混凝土 折线近似 弹性模量 尺寸效应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载力和延性的U型Twin-PBL剪力键构造优化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银辉 郑可达 +1 位作者 陈闯 罗征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为提升端部增设承压钢板的钢-混组合梁桥U型Twin-PBL剪力键的承载力并保持良好的延性性能,以嘉善至永嘉公路平湖上海塘大桥为背景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端承压钢板高度和在端承压钢板中心开设凹槽2种优化方式,设计8个试件开展推出试验... 为提升端部增设承压钢板的钢-混组合梁桥U型Twin-PBL剪力键的承载力并保持良好的延性性能,以嘉善至永嘉公路平湖上海塘大桥为背景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端承压钢板高度和在端承压钢板中心开设凹槽2种优化方式,设计8个试件开展推出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力学性能指标、破坏形态以及关键部位应变变化进行分析,提出端承压钢板的合理构造优化方式。结果表明:U型Twin-PBL剪力键较普通Twin-PBL剪力键H0承载力提高,位移延性系数降低。随着端承压钢板高度H减小或开槽宽度W增大,U型Twin-PBL剪力键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趋缓,达到峰值后的荷载~位移曲线趋于平坦,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剪力键H40-W0(H=40 mm、不开槽)和H160-W40(H=160 mm、W=40 mm,中间开槽)的承载力较H0分别提升10.1%和12.9%。H40-W0和H160-W40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H0的90.7%和88.4%,分别为H160-W0(H=160 mm、不开槽)的1.60倍和1.56倍,剪力键延性性能提高。鉴于中间开凹槽后端承压钢板弯曲变形较大,端承压钢板高度低于开孔位置的剪力键H40-W0的2根贯穿钢筋应力发展同步性更好,因此为最优构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U型Twin-PBL剪力键 延性 极限承载力 荷载~位移曲线 推出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边坡预应力锚索特征荷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江冠 冯忠居 +3 位作者 赵瑞欣 王富春 王政斌 张正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预应力锚索的特征荷载包括锚索工作荷载与极限荷载,是判断锚索锚固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6组预应力锚索原位拉拔破坏试验,依据拉拔荷载-位移全过程增量曲线研究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特征荷载的判定方法。研究表明:锚... 预应力锚索的特征荷载包括锚索工作荷载与极限荷载,是判断锚索锚固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6组预应力锚索原位拉拔破坏试验,依据拉拔荷载-位移全过程增量曲线研究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特征荷载的判定方法。研究表明:锚索受力全过程分为外锚段紧固、外锚段拉拔、自由段拉拔、锚固段滑移4个阶段;锚索工作荷载以锚索自由段拉拔阶段转折区间为基础,取其区间中值;锚索极限荷载以拉拔曲线增量位移陡增点为依据,为单级增量位移3 mm左右对应的荷载。最后建立锚索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在位移陡增点前后两级拉拔荷载下锚索-注浆体、锚固耦合体-岩层界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所提出的极限荷载位移判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荷载 预应力锚索 拉拔试验 数值模型 荷载-增量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