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位移模型下微波超材料透明特性研究
1
作者 雷红文 吴涛 李财品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64-267,共4页
电位移场模型是介电材料计算的基础模型,对材料色散研究至关重要。在SiO2基底上,构建了铜双半圆环金属结构,分析了电场激发特性。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谐振器复合结构,分析了相对介电常数,Debye色散模型,Durde-Lorentz色散模型三种电位移... 电位移场模型是介电材料计算的基础模型,对材料色散研究至关重要。在SiO2基底上,构建了铜双半圆环金属结构,分析了电场激发特性。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谐振器复合结构,分析了相对介电常数,Debye色散模型,Durde-Lorentz色散模型三种电位移模型下透射规律。相对介电常数模型在12.9GHz和13.95GHz出现了透过峰,而Debye色散模型和Durde-Lorentz色散模型没有的。Debye色散模型和Durde-Lorentz色散模型在11.3GHz出现了透射现象。铜双半圆环金属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铜半圆和金属条的明暗模结构,计算了不同金属条长度的双半圆和金属条的复合结构,发现不同的金属条长度,传输阻带窗口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位移模型 Durde-Lorenze色散模型 电磁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以汶川M_S8.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涛 吴树仁 +1 位作者 石菊松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4,共9页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流程模块。计算了区域浅表层饱和岩土体斜坡的静态安全系数Fs、临界加速度ac,并借此分析了地震滑坡易发性。利用经验式获得了汶川地震Arias强度和区域滑坡位移DN分布,实现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滑坡危险性的快速评估,为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参考。通过对比评估结果和震后滑坡调查成果,可知数十处灾难性滑坡绝大部分位于-高危险区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两侧约20km地带中,显示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指出了空间数据精度及更新不足导致局部评估结果欠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Newmark位移模型 危险性 快速评估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驱动位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东明 孙宝元 +1 位作者 董维杰 张化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99-1501,共3页
通过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受力分析 ,推导出弹性梁双面对称粘贴和单面粘贴压电片驱动位移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 ,分析了弹性梁厚度及材料特性对驱动位移的影响。实验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为双晶片结构中压电片和... 通过对压电双晶片执行器的受力分析 ,推导出弹性梁双面对称粘贴和单面粘贴压电片驱动位移模型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 ,分析了弹性梁厚度及材料特性对驱动位移的影响。实验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为双晶片结构中压电片和弹性梁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执行器 位移模型 弹性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与应力-位移模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伟 张芳 孙斌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9-1473,共5页
为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4个不同含水率的土-结构接触面改进直剪试验,并结合数学特征对接触面的应力-位移模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岩石接触面、土体内部的抗剪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土-砖接触面的抗剪强... 为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4个不同含水率的土-结构接触面改进直剪试验,并结合数学特征对接触面的应力-位移模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岩石接触面、土体内部的抗剪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土-砖接触面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基本上先增大后减小;②土-岩石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总小于土体内部抗剪强度;③土-砖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与土体内部抗剪强度的大小关系随含水率增大而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接触面应力-位移复合指数模型,新模型对硬化型和软化型曲线都适用,克服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对比分析表明,新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接触面 剪切试验 应力-位移模型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独立分量回归建立大坝多测点位移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斌 戴吾蛟 +1 位作者 曾凡河 杨国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将独立分量回归引入大坝多点位移建模,并以五强溪大坝引张线若干测点的水平位移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逐步回归,独立分量回归有效解决了多测点回归建模中自变量多重相关性引起的病态问题,可建立稳定合理的回归模型。
关键词 大坝变形分析 安全监测 多测点位移模型 独立分量回归(ICR)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铁镓磁特性的换能器输出位移模型与试验
6
作者 翁玲 高杰聪 +3 位作者 黄文美 陈长江 王博文 陈盛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93-99,207,共8页
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换能机制与外加驱动磁场、材料的磁致伸缩特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换能器的输出位移取决于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特性、外加磁场、变幅杆等方面。根据等效电路法和平方近似模型,结合材料磁特性和变幅杆振动方程,建立了换能器... 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换能机制与外加驱动磁场、材料的磁致伸缩特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换能器的输出位移取决于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特性、外加磁场、变幅杆等方面。根据等效电路法和平方近似模型,结合材料磁特性和变幅杆振动方程,建立了换能器的输出位移模型,设计了一种无偏置磁场的窗式铁镓磁致伸缩换能器。对铁镓合金材料进行了静态、动态磁特性测量。搭建了试验测试系统,对换能器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完成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换能器的输出位移幅值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激励电流为2 A、谐振频率为12.4 kHz时,换能器的输出位移幅值为8.22μm。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和所得结论对换能器的优化设计和输出特性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镓合金 换能器 输出位移模型 磁特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开放场地中地层相对位移模型研究
7
作者 杜修力 周楠 +3 位作者 赵密 黄景琦 刘鹏程 苏驰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共7页
地层相对变形的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反应位移方法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应用的准确性。对于能量开放场地,将场地模型等效为一维土柱模型,在模型底部设置黏性边界以考虑能量的向下传递,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方法,针对不同场地类型及抗... 地层相对变形的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反应位移方法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应用的准确性。对于能量开放场地,将场地模型等效为一维土柱模型,在模型底部设置黏性边界以考虑能量的向下传递,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方法,针对不同场地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研究能量开放场地中地层相对位移的分布规律。同时,根据模拟结果对其进行参数拟合,获得了单位深度变化上的峰值剪应变。对于能量开放的场地条件,当应用反应位移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时,结构顶与底相对位移差可通过单位深度变化上的峰值剪应变乘以结构高度即可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 反应位移 地层相对位移模型 能量开放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纽马克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鑫 迟明杰 李小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0-830,832,共12页
本文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烈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简化纽马克法对四川省青川县不同岩组的岩土体强度参数组合所对应的滑坡位移进行计算得到滑坡危险性等级图,并以计算得到的预测滑坡区与实际调查的滑坡数据的吻合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研... 本文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烈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简化纽马克法对四川省青川县不同岩组的岩土体强度参数组合所对应的滑坡位移进行计算得到滑坡危险性等级图,并以计算得到的预测滑坡区与实际调查的滑坡数据的吻合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内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岩组的岩土体强度参数的合理取值区间与《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建议的参数取值范围基本一致,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取值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纽马克位移模型 岩土体强度参数 滑坡位移 青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位移方法的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计算模型
9
作者 李川 孙思晨 +2 位作者 单钰淇 刘永浩 刘超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天然河道中,水生植被影响水流特性与悬沙输移规律,使得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相比于无植被区更加复杂,模拟难度更高。为探究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本文将改进边界条件后的随机位移模型引入植被作用下的水沙输移研究,融合真实形态... 天然河道中,水生植被影响水流特性与悬沙输移规律,使得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相比于无植被区更加复杂,模拟难度更高。为探究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本文将改进边界条件后的随机位移模型引入植被作用下的水沙输移研究,融合真实形态植被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真实形态植被(以芦苇为例)下的悬沙沉积分布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选用具有真实外形的仿真芦苇开展水槽试验,详细测量了不同泥沙粒径、水流条件和植被密度下的芦苇区悬沙沉积沿程分布。试验结果发现:泥沙粒径、上游平均流速和植被密度均影响河道芦苇区的悬沙沉积分布,其中,对植被区前端的悬沙沉积量影响尤为显著。植被区泥沙补给是否受限会导致悬沙沉积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本文提出的数值计算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泥沙补给不受限条件下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量级和变化趋势均吻合较好;但该模型不能捕捉泥沙补给受限条件下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综上,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位移方法的计算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沿程分布,但仅适用于植被区泥沙补给不受限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植被区 随机位移模型 仿真芦苇 悬沙沉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前期温度因子的优化
10
作者 柴斌高 邹嘉鑫 +1 位作者 郑徐敏 王少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当前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未考虑温度敏感性,所有位移测点均采用相同的温度建模因子,且坝体温度和位移同属响应量,以温度为因子所建位移模型缺乏预测能力。对此,利用Shapley法确定各位移测点较敏感的温度测点,再结合基于滞后影响机理... 当前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未考虑温度敏感性,所有位移测点均采用相同的温度建模因子,且坝体温度和位移同属响应量,以温度为因子所建位移模型缺乏预测能力。对此,利用Shapley法确定各位移测点较敏感的温度测点,再结合基于滞后影响机理的高混凝土坝实测温度场分区及其因果预测模型,提出了以坝址气温和上游库水位为基础的前期温度因子构建方法,建立了考虑温度滞后性和敏感性的高混凝土坝位移因果预测模型。对锦屏一级拱坝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为前期气温和库水位选用总时段长度和分段间隔提供了定量依据。相较于谐波温度因子和传统前期分段平均温度因子,所建位移模型预测精度高、测点适应性好,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降低了24.9%、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混凝土坝 位移监控模型 滞后影响机理 温度敏感性 前期温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身科斗栱节点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
11
作者 凌怀泉 薛建阳 +3 位作者 宋德军 周睿 张哲 宋晓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平身科斗栱在减小梁跨度、分配屋面荷载和协同抵抗侧向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立面宽方向加载的平身科斗栱节点的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在分析节点构造特征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斗栱的受力状态基础上,结合典型节点模型参数及木结构... 平身科斗栱在减小梁跨度、分配屋面荷载和协同抵抗侧向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立面宽方向加载的平身科斗栱节点的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在分析节点构造特征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斗栱的受力状态基础上,结合典型节点模型参数及木结构抗侧构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表征方法,计算了竖向荷载和面宽方向施加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平身科斗栱骨架曲线上的弹性荷载、峰值荷载及相应位移.建立的平身科斗栱节点侧向荷载-位移计算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侧向荷载-位移力学模型弹性段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良好,能较好地反映模型弹性段刚度及其侧向承载力,但对峰值荷载的计算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平身科斗栱 侧向荷载-位移模型 弹性荷载 峰值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以南迦巴瓦地区为例
12
作者 张艺 方韬 +4 位作者 叶青 朱国豪 任烨 倪友忠 钟卫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文给出了研究区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下潜在地震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南迦巴瓦地区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划分为低危险区(P(f)≤0.2)、中危险区(0.2<P(f)≤0.3)和高危险区(0.3<P(f)≤0.4),其中,中、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南迦巴瓦峰附近以及沿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则普曲和金珠藏布江等河谷两侧坡度较大的区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震地质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为重大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地区 NEWMARK 位移模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补充评价方法
13
作者 田原 常啸寅 +5 位作者 赵文祎 程楚云 Bronte Scheuer 邓杨兰朵 马睿平 张建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0,共8页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评价方法中总体性指标区分能力不足,以及对滑坡高风险期预测效果评价不准确等问题,设计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快速位移期综合误差(CERDP)和峰值预测误差(PPE)两个补充评价指标以及对应的补充评价技术流程。基于滑坡...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评价方法中总体性指标区分能力不足,以及对滑坡高风险期预测效果评价不准确等问题,设计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快速位移期综合误差(CERDP)和峰值预测误差(PPE)两个补充评价指标以及对应的补充评价技术流程。基于滑坡监测数据的实例研究表明,所提补充评价指标和应用流程合理可行,可以有效地应对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带来的评价不准确问题,遴选出总体性能可靠,在风险时段和最高风险时点表现更好的模型,为滑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模型 评价指标 补充评价 快速位移 位移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L-Holt-WOA-RF的拱坝位移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震昊 徐波 +2 位作者 陈泽元 张祜 陆隽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170,共5页
传统的混凝土拱坝位移预测模型主要关注水压、温度、时效等因素与拱坝位移之间的关系,未对拱坝位移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为此,采用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算法(STL)将拱坝位移原始数据分解为趋势序... 传统的混凝土拱坝位移预测模型主要关注水压、温度、时效等因素与拱坝位移之间的关系,未对拱坝位移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为此,采用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算法(STL)将拱坝位移原始数据分解为趋势序列、周期序列及残差分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鲸鱼优化算法(WOA)结合随机森林算法(RF)对三个分量进行预测,并使用Holt-Winters算法充分考虑趋势序列中的趋势信息对趋势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后将修正后的趋势序列预测结果和周期序列、残差分量预测结果相加,得出拱坝位移最终预测结果。工程实例表明,基于STL-Holt-WOA-RF的拱坝位移预测模型能够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拱坝位移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拱坝 位移监控模型 STL分解 随机森林算法 Holt-Winter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监测多测点多方向位移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梦华 李珍照 +1 位作者 李民 高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适应大坝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一种大坝位移建模新思路,介绍了模型研究的意义和相关概念与理论;简述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对模型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型取得了满意的精度,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多测点多方向位移模型 多对多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土石坝安全监测位移混合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裴亮 吴震宇 +2 位作者 崔萌 张权 陈建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2-47,共6页
近20年来高土石坝建设快速发展,这些大坝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坝高库大、边坡高陡,失事后果严重。如何有效利用高土石坝的安全监测信息,实时、科学地掌握其工作性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事关国计民生。结合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及其原... 近20年来高土石坝建设快速发展,这些大坝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坝高库大、边坡高陡,失事后果严重。如何有效利用高土石坝的安全监测信息,实时、科学地掌握其工作性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事关国计民生。结合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及其原型监测数据系列及3维有限元计算成果,首次将GM(1,1,t)灰色时效模型应用于高土石坝位移混合模型中并应用于冶勒大坝。分析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高,预测效果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且,模型因子物理意义明确,时效位移分量的敛散性容易判别,对大坝运行监控的针对性较强。对于同类坝型的模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确定性模型 灰色模型 位移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结构地震响应位移输入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AMCE实效对策 被引量:18
17
作者 柳国环 李宏男 国巍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2-869,共8页
提出一种实效方法-刚性无质量束缚元AMCE(Appended Massless Constraint Element)法,以解决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求解结构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而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对位移输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当前位移输入模型在理论... 提出一种实效方法-刚性无质量束缚元AMCE(Appended Massless Constraint Element)法,以解决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求解结构响应的位移输入模型中容易而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对位移输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指出当前位移输入模型在理论上会导致计算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进一步通过算例对此加以说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AMCE解决方法,并对本方法进行物理角度解释、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结果表明,AMCE法不仅物理概念清晰、简单可行,而且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无质量束缚元 地震地面运动 位移输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峰值后归一化位移软化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志成 夏才初 +1 位作者 黄继辉 宋英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13-2016,2024,共5页
切向荷载作用下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变形规律一般呈双曲线形式发展,即峰值后强度衰减速率逐步变小而趋于0,到达残余强度。直剪试验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呈"S"型趋势发展,即强度衰减速... 切向荷载作用下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变形规律一般呈双曲线形式发展,即峰值后强度衰减速率逐步变小而趋于0,到达残余强度。直剪试验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呈"S"型趋势发展,即强度衰减速率先是逐步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残余强度值。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本构关系并不适合于描述该特征。提出一个新的非线性归一化位移软化本构模型,通过归一化剪切应力R与归一化剪切位移D的指数函数关系体现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的发展趋势,即模型采用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剪切应力R是峰值后强度降τp-τ与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差值τp-τr的比值;归一化位移D是峰值后剪切位移、峰值位移差值δ-δp与残余位移、峰值位移差值δr-δp的比值。对含不同起伏角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在常法向荷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相当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非贯通节理 峰值后归一化位移软化模型 归一化剪切应力 归一化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跨声速风洞的模型位移视频测量精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征宇 喻波 +3 位作者 罗川 孙岩 周桂宇 黄诗捷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风洞试验中模型的位置和变形测量对试验数据精准度至关重要。为此,创建2.4m跨声速风洞的模型位移视频测量系统,提出度量其测量误差的方法,并实验研究其测量精度。研究发现,试验中的振动对测量精度影响极大,采用振动环境中相机位... 风洞试验中模型的位置和变形测量对试验数据精准度至关重要。为此,创建2.4m跨声速风洞的模型位移视频测量系统,提出度量其测量误差的方法,并实验研究其测量精度。研究发现,试验中的振动对测量精度影响极大,采用振动环境中相机位、姿解算方法后,试验段底部的编码标记点的测量误差从22.80-48.48mm降至0.03~0.6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位移测量 风洞试验 振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挡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建经 韩鹏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6-423,共8页
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重力式挡土墙的位移计算模型,能够为挡土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支撑。首先系统介绍了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模型设计、测试方案、地震波输入及... 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重力式挡土墙的位移计算模型,能够为挡土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支撑。首先系统介绍了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模型设计、测试方案、地震波输入及加载制度。然后,研究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重力式挡墙墙体位移及位移模式的变化规律,阐述了土压力分布及其与位移的变化关系,并以Newmark滑块及Zeng和Steedman转动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计算地震下重力式挡墙滑移位移及转动位移模型。经比较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既有滑移位移经验公式结果,提出Whitman和Liao的均值拟合法适合用于计算重力式挡土墙的滑移位移量。最后,对重力式挡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流程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设计方法 重力式挡土墙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位移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