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67
1
作者 李建中 宋晓东 范立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来计算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给出了应用IDA方法计算屈服位移、极限位移的主要过程,探讨了高阶振型对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表明:现行计算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方法,如直接应用到高... 本文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来计算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给出了应用IDA方法计算屈服位移、极限位移的主要过程,探讨了高阶振型对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表明:现行计算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方法,如直接应用到高墩,将会导致较大误差;高阶振型对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延性 屈服 限位 高墩 振型 动力分析 计算 梁高 桥梁 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墩柱位移延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道传 董作超 +1 位作者 邵建华 王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7,共6页
准确评估公路桥梁墩柱的位移延性能力,对于保证公路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设计参数的公路桥梁RC墩柱截面进行弯矩曲率分析,设计参数包括纵筋配筋率和轴压比等,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墩柱的弯... 准确评估公路桥梁墩柱的位移延性能力,对于保证公路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设计参数的公路桥梁RC墩柱截面进行弯矩曲率分析,设计参数包括纵筋配筋率和轴压比等,得到不同设计参数墩柱的弯矩曲率曲线。通过面积相等原则确定等效屈服曲率,得到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墩柱等效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通过对墩柱截面设计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墩柱位移延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墩柱的位移延性能力受约束混凝土极限应变、钢筋屈服应变、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及纵筋配筋率影响。其中,约束混凝土极限应变越大,墩柱的位移延性能力越强。增加箍筋体积配筋率,采用高强钢筋对提高墩柱位移延性能力都是有利的。相比而言,增大轴压比、纵筋配筋率以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会使得墩柱的位移延性能力降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两类截面墩柱的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和等效屈服曲率计算公式,并与规范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得到两类截面墩柱的位移延性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墩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墩柱 位移延性能力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有限元分析方法 弯矩曲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 被引量:8
3
作者 翟长海 孙亚民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到了等延性位移比谱考虑P-Δ效应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十分可观,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结构延性的增加而增大,随结构周期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当考虑P-Δ效应之后,等位移原理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位移比谱 P-Δ效应 拟合公式 非弹性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志伟 郭子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8-532,共5页
综合现有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型钢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了轴压力系数、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和配钢率等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对国内50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 综合现有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型钢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了轴压力系数、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和配钢率等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对国内50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回归分析,得到考虑多因素的位移延性系数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柱 位移延性 回归分析 抗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位移延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勇 施楚贤 易思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片不同长度的矩形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肢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高宽比、配筋率和灌孔率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因素对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 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基于位移延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片不同长度的矩形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肢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高宽比、配筋率和灌孔率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因素对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延性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位移延性比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300的建议,供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 剪力墙 位移延性 层间弹塑性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结构位移延性与柱曲率延性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靖 方小丹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104,共7页
基于国内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数据,建立混凝土框架柱曲率延性与结构整体位移延性需求的定量关系。收集国内32组梁铰屈服机制和破坏机制为主的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系统延性系数和相应楼层位移延性系数的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的统计... 基于国内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数据,建立混凝土框架柱曲率延性与结构整体位移延性需求的定量关系。收集国内32组梁铰屈服机制和破坏机制为主的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系统延性系数和相应楼层位移延性系数的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的统计特性;通过经典解析关系由楼层位移延性系数得到框架柱曲率延性系数,并建立了框架柱曲率延性与结构系统延性的函数关系。拟合的幂函数模型与样本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0.775,非线性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建立函数模型能够指导混凝土框架柱单元的最大延性控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曲率延性 系统位移延性 试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结构位移延性需求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靖 补国斌 方小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8-155,共8页
研究速度大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底层刚度、强度以及两者组合竖向不规则剪切型结构的抗震位移延性需求。选取8条近断层速度大脉冲地震记录,以集中质量剪切型多自由度模型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和底... 研究速度大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底层刚度、强度以及两者组合竖向不规则剪切型结构的抗震位移延性需求。选取8条近断层速度大脉冲地震记录,以集中质量剪切型多自由度模型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速度脉冲地震效应和底层竖向不规则综合不利条件下,结构抗震位移延性需求及其沿楼层分布模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结构有更大的位移延性需求;底层强度不规则比底层强度和刚度组合不规则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延性需求的影响大,底层刚度不规则时位移延性需求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单独减小底层强度或同时减小底层强度和刚度均会增大结构底层位移延性需求而削弱其他楼层位移延性需求,而单独减小底层刚度会使所有楼层位移延性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脉冲地震 竖向不规则 抗震 位移延性需求 剪切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位移延性系数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蔡健 周靖 方小丹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3期2-6,共5页
综合现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和模拟分析结果,讨论了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结构位移延性的因素,指出框架柱的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剪跨比和强柱系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15 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综合现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和模拟分析结果,讨论了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结构位移延性的因素,指出框架柱的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剪跨比和强柱系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15 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位移延性系数的试验结果服从自然对数正态分布,并回归得到考虑多因素的位移延性系数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和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系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对数正态分布 结构抗震设计 配箍特征值 分析结果 研究成果 位移延性 框架结构 试验数据 试验结果 经验公式 轴压比 剪跨比 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与位移延性需求 被引量:5
9
作者 江辉 朱晞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4期58-63,共6页
针对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考虑了位移延性和阻尼因素对结构输入能量谱的影响,指出输入能量谱是表征地震动累积破坏能力的稳定指标,分析了地震动输入能量和单自由度结构响应最大位移之间关系,提出了等效速度比的简化解析表达式.基于Park-An... 针对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考虑了位移延性和阻尼因素对结构输入能量谱的影响,指出输入能量谱是表征地震动累积破坏能力的稳定指标,分析了地震动输入能量和单自由度结构响应最大位移之间关系,提出了等效速度比的简化解析表达式.基于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分析了损失指标和最大位移延性之间的关系,并和文献[12]建议公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对于确定的损伤指标,近场地震动相对集中的能量输入会导致更高的位移变形需求,和相对较小的累积损伤需求。因而有必要考虑增强结构瞬时耗能能力以减小其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输入能量谱 损伤模型 等效速度比 位移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Δ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延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震 王景全 +1 位作者 郭大伟 修洪亮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61,共7页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延性,计人P—d效应,对传统的塑性铰模型进行修正。基于MATLAB程序,编制了计算钢筋混凝土桥墩截面弯矩.曲率曲线和水平荷载.位移曲线的程序;利用自编程序,计算了考虑和未考虑P—d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桥墩...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延性,计人P—d效应,对传统的塑性铰模型进行修正。基于MATLAB程序,编制了计算钢筋混凝土桥墩截面弯矩.曲率曲线和水平荷载.位移曲线的程序;利用自编程序,计算了考虑和未考虑P—d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位移延性系数,并与基于塑性铰模型计算得到的位移延性系数进行比较;通过定义一个反映P—d效应对位移延性系数影响的修正系数,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和曲率延性系数3个参数对该修正系数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回归公式,并将回归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编制的MATLAB程序计算结果可信;P—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延性有较大影响,而塑性铰模型本身不能很好地反映P—d效应,需要修正;修正系数随3个参数变化有明显规律性;对于具有良好延性的桥墩,回归公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墩'一厶效应 位移延性 塑性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墩位移延性系数概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武华 王逢朝 卓卫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了实现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多等级性能目标,需要给出桥梁关键构件达到各级性能水平的概率。将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从桥墩物理损伤角度给出各性能水平的控制条件。基于183个矩形和77个圆形桥墩拟静力试... 为了实现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多等级性能目标,需要给出桥梁关键构件达到各级性能水平的概率。将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从桥墩物理损伤角度给出各性能水平的控制条件。基于183个矩形和77个圆形桥墩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各性能水平下位移延性系数统计特征值。采用K-S方法,对位移延性系数概率分布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5%重要性水平下概率分布模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研究结果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易损性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水平 钢筋混凝土桥墩 拟静力试验 概率分析 位移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高墩位移延性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梁智垚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5期57-62,共6页
本文总结了现行位移延性能力计算方法,对不同参数桥梁高墩计算模型采用Pushover法进行分析并与公式法比较,讨论了两种方法在计算桥梁高墩位移延性能力时的适用性,并指出位移延性能力计算偏差对抗震设计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位移延性能力 高墩 公式法 PUSHOV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耗能能力及延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辉 胡杰江 +2 位作者 赵艳丽 刘方达 席嘉诚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及侧向位移角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 对11个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了组合柱的破坏形态及特征,获取了组合柱的滞回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延性系数及侧向位移角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截面形式、轴压比、型钢配钢率和圆钢管径厚比等参数对组合柱耗能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复荷载作用下组合柱呈压弯塑性铰破坏模式;组合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呈纺梭形,屈服位移后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在0.30~0.48之间,平均位移延性系数大于3.0,极限侧向位移角介于1/30~1/20之间且均大于规范限值1/50,组合柱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此外,组合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较大,全再生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耗能能力下降14.5%;增加钢管壁厚或型钢配钢率有利于提升组合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而增大轴压比则对组合柱的延性和变形不利;内置型钢采用箱型截面时,组合柱耗能及延性最优,与工字型钢相比,采用箱型截面型钢的组合柱耗能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3.5%和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型钢再生混凝土 滞回耗能 位移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宜峰 张国栋 +1 位作者 李爱群 张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0-775,共6页
为获得自复位结构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将269条隶属于3类不同场地的远场地震动分别输入自编的位移谱计算程序中,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与标准化周期、延性系数、场地类别、耗能系数相关的单自由度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 为获得自复位结构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将269条隶属于3类不同场地的远场地震动分别输入自编的位移谱计算程序中,分析计算结果以获得与标准化周期、延性系数、场地类别、耗能系数相关的单自由度泛旗帜型模型的等延性弹塑性位移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标准化,位移谱曲线更加平滑,离散性显著减小.当标准化周期在[0.10,0.75]内时,位移谱谱值与延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当标准化周期在[0.75,3.0]内时,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延性系数大于4时,其对位移谱的影响可忽略.标准化位移谱中,Ⅱ、Ⅲ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差异较小,而Ⅰ、Ⅱ类场地地震动的位移谱值在周期较小时差异较大.位移谱谱值随耗能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耗能能力与效率,耗能系数建议取值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旗帜型滞回模型 周期标准化 延性系数 场地类别 耗能系数 延性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延性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靖程 叶爱君 王晓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3-901,共9页
采用严格的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的延性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砂土中单墩-群桩基础体系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考虑与结构、土体相关的9个参数,建立了一系列分析模型;将7条实际地震... 采用严格的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的延性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砂土中单墩-群桩基础体系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考虑与结构、土体相关的9个参数,建立了一系列分析模型;将7条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了系统的增量动力分析。基于计算结果,对地震下桥梁群桩基础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表征群桩基础延性性能的位移、转角、强度3个指标,并揭示了各性能指标随结构、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桩基础在易修复状态下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2.52,平均水平承载力为首次屈服状态的1.41倍;极限状态下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3.62,平均水平承载力为首次屈服状态的1.47倍,延性性能可观且稳定;承台转动引起的桥墩漂移率最大不超过0.7%,不控制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延性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位移延性 水平承载力 承台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基于损伤的结构残余位移比谱研究
16
作者 刘巴黎 胡进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0-77,共8页
残余位移是震后结构损伤评估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近断层区域基于损伤残余位移的变化规律,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基于损伤残余位移比谱C_(r),研究恢复力模型和Park-Ang损伤模型对基于损伤C_(r)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 残余位移是震后结构损伤评估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近断层区域基于损伤残余位移的变化规律,基于Park-Ang损伤模型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基于损伤残余位移比谱C_(r),研究恢复力模型和Park-Ang损伤模型对基于损伤C_(r)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损伤C_(r)预测方程,对比分析了近断层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C_(r)以及基于延性和基于损伤C_(r)的差异。结果表明:具有刚度退化模型的结构C_(r)谱值小于刚度无退化模型结构的C_(r)谱值;与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C_(r)谱值相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C_(r)谱值在周期为1.5 s时增大40%~80%;结构基于损伤与基于延性C_(r)谱值之比大于1.1,基于延性C_(r)谱值估计趋于不保守,结构累积滞回耗能对C_(r)具有放大作用;构建的基于损伤C_(r)谱预测方程可用于近断层区域结构残余位移需求评估以及精细化结构抗震韧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型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残余位移 损伤指数 位移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李向民 高润东 许清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53-3463,共11页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 介绍国内外关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高效延性节点并开展足尺试验研究。试验包括3个装配式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节点,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高效延性节点的承载力高于现浇对比节点;在节点核心区预埋低屈服高延性连杆并通过中间翼缘有效锚固后,节点正负向加载位移延性系数比现浇对比节点有大幅提高,延性性能明显改善;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连杆首先屈服并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梁柱基本保持弹性状态,达到延性连接设计目的;加载后期节点核芯区剪切变形增大,有限元分析表明节点核芯区箍筋加密后可有效抵抗剪切变形。最后,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对相关装配式延性节点的抗震性能作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节点 延性连接 低屈服高延性连杆 位移延性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抗震延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登 黄远 +2 位作者 陈桂榕 朱正庚 彭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7-214,共8页
震害表明,高层建筑中轴压比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变形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大轴压比柱的变形能力,进而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截面分析,阐释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高轴压比下提高柱子延... 震害表明,高层建筑中轴压比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变形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大轴压比柱的变形能力,进而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截面分析,阐释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高轴压比下提高柱子延性的机理。然后基于已有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试验,采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名义轴压比、套箍系数等参数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外围钢筋混凝土与核心钢管混凝土之间轴力重分配和叠合柱延性的关键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反映各关键参数影响的叠合柱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各抗震等级叠合柱位移延性系数的下限值,为叠合柱的延性估算和复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 抗震延性 有限元 位移延性系数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推覆分析
19
作者 胡天波 徐军林 +3 位作者 江佳斐 潘正义 薛伟辰 毛良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3-943,共11页
为解决现有装配式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两层两跨矩形框架有柱地下车站结构。该结构由单面叠合侧墙、现浇底板、预制中板、叠合顶板、预制混凝土柱组成。其中,侧墙纵筋采用型钢套筒溢浆连接... 为解决现有装配式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型钢套筒溢浆连接的装配式两层两跨矩形框架有柱地下车站结构。该结构由单面叠合侧墙、现浇底板、预制中板、叠合顶板、预制混凝土柱组成。其中,侧墙纵筋采用型钢套筒溢浆连接,上下层预制柱钢筋采用套筒连接,预制柱与底板采用螺栓连接。采用可合理反映预制构造和钢筋连接特性的节点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建立有柱地下车站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推覆分析重点研究中板与顶板预制板是否出筋以及埋深对装配式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与现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装配式地下车站与现浇车站均为混合铰破坏模式,塑性铰首先出现在中柱端部;装配式地下车站与现浇车站荷载-位移曲线均分为弹性、屈服、峰值和极限4个阶段。2)在3 m埋深下,采用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不出筋的装配式车站整体结构抗侧刚度较采用出筋构造的整体结构低4.2%,但是否出筋对装配式车站整体结构的峰值承载力与延性影响不大,相差不到4%;且装配式车站与现浇车站之间的峰值承载力、延性的差异均不超过6%。3)在10 m埋深下,采用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不出筋/出筋的2种不同构造的装配式车站与现浇车站之间的承载力、延性、刚度的差异均不超过7%;相比3 m埋深,10 m埋深下整体结构的承载力与刚度分别提高10.5%~12.7%和31.8%~46.3%,但延性降低14.5%~18.7%。总体上,该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中板与顶板预制板受力筋靠纵梁侧是否出筋对车站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有柱地下车站 型钢套筒溢浆连接 整体结构 推覆分析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位移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RPC-NC叠合梁抗弯延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季文玉 李旺旺 王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为有效推动高性能材料在现代桥梁结构中的应用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技术,本文设计并制作了10根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叠合梁和1根预应力纯NC梁,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性能材料RPC在梁结构中应用后叠合梁的抗弯延... 为有效推动高性能材料在现代桥梁结构中的应用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技术,本文设计并制作了10根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普通混凝土(NC)叠合梁和1根预应力纯NC梁,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性能材料RPC在梁结构中应用后叠合梁的抗弯延性性能,并以叠合梁跨中位移延性系数进行描述.试验主要考虑了RPC高度、预应力比率、NC等级等因素对叠合梁抗弯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PC高度的增加,叠合梁截面配筋指数降低,抗弯位移延性系数增大;随着钢绞线根数的增多,预应力比率增大,位移延性系数相应增大;叠合梁上部NC等级提高后,脆性破坏特征并不明显,抗弯位移延性系数增大.由于RPC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钢纤维的作用提高了叠合梁在出现峰值荷载后的变形能力,使得其抗弯位移延性要明显优于纯NC梁,可见RPC材料在拥有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延性特征.同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拟合出适用于预应力RPC-NC叠合梁抗弯位移延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叠合梁 配筋指数 预应力比率 位移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