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维的滑坡时间位移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力 吴益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白水河滑坡时间位移序列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信息维来研究滑坡时间位移序列的方法。对ZG93监测点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年信息维数计算,同时对2006—2009年预警区内所有监测点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维异常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位移序列的信... 以白水河滑坡时间位移序列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用信息维来研究滑坡时间位移序列的方法。对ZG93监测点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年信息维数计算,同时对2006—2009年预警区内所有监测点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维异常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位移序列的信息维数大小与序列的频变和骤变有关;分维异常图可以反映滑坡空间范围内各部位的相对变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位移序列 信息维数 分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位移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进化识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成祥 冯夏庭 +1 位作者 刘红亮 王士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7-500,共4页
引入进化算法的全局优化思想,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结构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特征的进化识别算法·设计了能自动确定输入时步长度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分步进化方案,对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模... 引入进化算法的全局优化思想,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结构变形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特征的进化识别算法·设计了能自动确定输入时步长度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分步进化方案,对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进行全局最优搜索·将该方法用于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变形的预测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预测 位移时间序列 非线性模型 全局优化 遗传算法 进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时间序列Fourier分析的滑坡预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胜 陈从新 +1 位作者 赵海斌 于新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4-68,共5页
滑坡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致灾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滑坡位移-时间变化曲线蕴含了造成斜坡滑动位移的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的趋势性及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将Fourier分析理论引入到位移-时间序列分析中,从频率域上来分析位移-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突... 滑坡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致灾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滑坡位移-时间变化曲线蕴含了造成斜坡滑动位移的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的趋势性及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将Fourier分析理论引入到位移-时间序列分析中,从频率域上来分析位移-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突变部分的频域特征,提出了滑坡预警频率域阈值的概念,建立了基于位移-时间序列Fourier分析的滑坡预警分级方法。该研究从频域的角度改进滑坡预警预报方法,从而达到更准确的预测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 位移-时间序列 FOURIER分析 频域阈值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站GPS连续观测得到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 被引量:30
4
作者 顾国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2-340,共9页
利用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上旬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讨论了基准的选择,分析了基准站垂直位移的特点。取中国东部一组垂直位移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年速率较小的6个基准站作为垂直位移时间... 利用1998年9月至2004年3月上旬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连续观测结果所获得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讨论了基准的选择,分析了基准站垂直位移的特点。取中国东部一组垂直位移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年速率较小的6个基准站作为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的基准。计算结果表明,每周的垂直位移解的精度可达3mm。与基准站的水平位移年速率相比,垂直位移年速率普遍较低;而与基准站的水平位移时间序列相比,一些基准站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有非常显著的年周期变化,幅度达20~50mm。中国大陆西部基准站的年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符合地球自转守恒。基准站垂直位移的变化值得多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时间序列 基准站 GPS 连续观测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2004年3月 年周期变化 垂直位移 地球自转 1998年 年速率 观测结果 位移变化 中国东部 计算结果 水平位移 中国大陆 位移 相关性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控序列位移接收结构的无线网络信号定位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继成 羊秋玲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47-2952,2958,共7页
为解决当前5G无线网络中高速移动节点信号定位不准确和高稳定分布噪声(high stable distribution noise,HSDN)等特殊偏移噪声降低定位准确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控旋转序列位移接收结构的5G无线网络信号定位算法。利用单一节点接收结构及... 为解决当前5G无线网络中高速移动节点信号定位不准确和高稳定分布噪声(high stable distribution noise,HSDN)等特殊偏移噪声降低定位准确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控旋转序列位移接收结构的5G无线网络信号定位算法。利用单一节点接收结构及环接收结构并采取分层方式,构建电控旋转序列位移接收结构;基于待定位信号与中央基站及各层接收节点之间的切线关系,初步估计待测信号方位;针对信号发射环境中的HSDN噪声频率漂移特性,通过信号定位差分机制,联合最优极大似然估计,构建基于差分方式的方位角精度优化机制,降低定位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与采取单一节点接收方式的GDAM算法及采取单层环接收方式的NUPOS-1算法相比,在HSDN噪声干扰环境下,该算法具有更低的信号定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无线网络 信号定位 电控旋转序列位移接收结构 HSDN噪声 信号定位差分 方位角精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时序预测的APSO-WLSSVM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卫亚 徐飞 刘大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小波核函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提出了位移时间序列预测的改进粒子群优化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APSO-WLSSVM)。该模型具有小波变换的良好时、频域分辨能力和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同时... 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小波核函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提出了位移时间序列预测的改进粒子群优化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APSO-WLSSVM)。该模型具有小波变换的良好时、频域分辨能力和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小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为证明该模型的优越性,将该模型与传统的高斯核函数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方法预测精度有了明显提高。最后将该模型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和导流洞进行变形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可靠,在岩土体位移时序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函数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位移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马尔可夫链的位移时序预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飞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4-948,共5页
结合支持向量机和马尔可夫链,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移时序预测模型——支持向量机-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SVM-MC)。通过对实测位移值的学习,利用经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对位移时间序列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行滚动预测;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可... 结合支持向量机和马尔可夫链,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移时序预测模型——支持向量机-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SVM-MC)。通过对实测位移值的学习,利用经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对位移时间序列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行滚动预测;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链确定位移时序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通过对状态的划分、实测值与支持向量机拟合值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等指标的分析,实现了对预测结果的改进。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位移时序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科学可靠、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在岩土体位移时序预测中具有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马尔可夫链 位移时间序列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潮模型对GNSS站负荷位移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大江 郭春喜 +2 位作者 程传录 陈敏 史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4-658,共5页
基于古登堡平均地球模型和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利用中国近海海潮模型Chinasea 2010、Naoregional1999和全球海潮模型EOT11a,计算中国沿海GNSS连续运行站上的海潮位移负荷影响,并对其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近海... 基于古登堡平均地球模型和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利用中国近海海潮模型Chinasea 2010、Naoregional1999和全球海潮模型EOT11a,计算中国沿海GNSS连续运行站上的海潮位移负荷影响,并对其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近海模型分潮波位移负荷差异水平分量大部分为亚mm级,垂直分量普遍为mm级,最大达5.8mm;Chinasea 2010模型比Naoregional 1999模型在中国海域覆盖面积大,2种模型在黄海和东海海域差异较大,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差异较小;模型差异与测站位置及潮波频率均有关系,应比较观测资料的负荷改正效果,择优采用适宜本区域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海潮模型 积分格林函数 GNSS连续运行站 位移负荷 位移负荷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相干双多进制正交扩频系统性能分析及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欧静兰 刘晓明 +1 位作者 吴皓威 熊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49,共4页
为了有效实现高数据率传输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传统多进制正交扩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相干的双多进制扩频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即发端高速数据流经过串并转换后,选择两组正交码扩频并叠加后调制载波,收端下变频后经过非相... 为了有效实现高数据率传输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传统多进制正交扩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相干的双多进制扩频系统,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即发端高速数据流经过串并转换后,选择两组正交码扩频并叠加后调制载波,收端下变频后经过非相干解扩并恢复出原始数据;接着对此系统在AWGN信道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讨论了该系统用FPGA具体实现的情况.理论和实践表明,在码片速率与信息速率相同的情况下,双多进制扩频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率以及误比特率性能等方面较单多进制扩频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更能有效地解决传输带宽与处理增益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多进制正交扩频 位移序列 非相干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变形预测的集成智能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玮 郑颖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92,共6页
针对地下工程变形监测中位移单调增长的特性 ,根据位移分解原理 ,采用灰色系统提取位移序列的趋势 ,用基于免疫进化规划的进化神经网络逼近偏差序列 ,提出了变形预测的集成智能建模方法 ,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工程变形预测的难题。两个工程... 针对地下工程变形监测中位移单调增长的特性 ,根据位移分解原理 ,采用灰色系统提取位移序列的趋势 ,用基于免疫进化规划的进化神经网络逼近偏差序列 ,提出了变形预测的集成智能建模方法 ,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工程变形预测的难题。两个工程实例的实测位移序列建模预测研究结果证明了提出的集成智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其结果显示出集成智能方法不但能得到良好的位移逼近效果 ,而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位移序列 变形预测 集成智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分析在滑坡变形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远耀 殷坤龙 程温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R/S分析(重标度极差分析)是一种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针对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时序确定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对三峡库区的一个实例滑坡的长时期位移时序进行了R/S分析。分别计算了滑坡累积位移时序和增量位移... R/S分析(重标度极差分析)是一种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针对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时序确定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对三峡库区的一个实例滑坡的长时期位移时序进行了R/S分析。分别计算了滑坡累积位移时序和增量位移时序的Hurst指数,指出增量位移时序是更有效的分形结构,其Hurst指数能定量刻画滑坡的变形趋势;分析了滑坡增量位移时序的非周期循环长度,发现滑坡前缘与中后部的增量位移时序Hurst指数和非周期循环长度存在显著差别,并从滑坡变形诱发机制上解释了这一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基于滑坡变形演化的力学机理,提出了一个利用增量位移时序Hurst指数判断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的概念模型:为提高和完善滑坡失稳时间预测预报理论,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位移时间序列 R/S分析 HURST指数 预测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龙辉 秦四清 +1 位作者 朱世平 万志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基于对任一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 基于对任一连续函数 ,至少在较小的邻域内可以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数学理论 ,运用改进的Backus广义线性反演理论 ,以斜坡位移时间序列为基础 ,反演建立了斜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 ,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以黄茨及卧龙寺滑坡为例对滑坡的发展孕育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不仅预测效果十分理想 ,而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整适应能力 ;斜坡临滑前都以突变特征值D的突降至零为前兆特征 ,可作为一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时间序列 非线性动力学 尖点突变 前兆特征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的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业学 刘建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同一高层不同剖面的围岩变形特征进了深入剖析,计算了所有多点位移计(4点)测点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与分形维数,提出了围岩开裂的分维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的Hu...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同一高层不同剖面的围岩变形特征进了深入剖析,计算了所有多点位移计(4点)测点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与分形维数,提出了围岩开裂的分维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均在区间(0.5,1)内,且离M410较近剖面的Hurst指数基本趋近于1,这揭示,围岩的变形在今后一段时间仍会继续增长,且增长速率持续提高。当从一个剖面到另一个剖面时,多点位移计的两浅层测点(孔口、5.0m)位移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先变小后变大,开裂剖面(M410所处剖面)的分形维数最小,这表明出现维数最小值是该剖面即将发生开裂的前兆与迹象;另外,尽管两深层测点(11.0m、17.5m)总体上存在类似趋势,然而没有如同浅层测点在某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单调性这一规律,这表明,M410所处剖面的裂缝深度不可能超出11.0m,其值应该在5.0m到11.0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位移时间序列 分维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大桥索塔变形信号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奇 岳东杰 +1 位作者 王海 张迎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50,共7页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与分析索塔的变形。通过第一、第二主分量重建序列与原序列的均方误差最小,结合经验准则选取最优窗口长度,提出基于奇异值曲率谱峰值确定有效主分量的方法。分析表明,索塔变形具有多周期...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与分析索塔的变形。通过第一、第二主分量重建序列与原序列的均方误差最小,结合经验准则选取最优窗口长度,提出基于奇异值曲率谱峰值确定有效主分量的方法。分析表明,索塔变形具有多周期特征,南北索塔X、Y方向在主周期时间尺度上振荡频率一致,不存在不和谐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分析 位移时间序列 曲率谱 趋势周期成分提取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方头 张培震 邓志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5-663,共9页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活动地块 地壳形变 GPS基准站 位移时间序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突变的时空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业学 刘建锋 曹连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7,共7页
根据监测成果,试图提出一种较为合理可行的分析围岩是否稳定的非线性方法。通过R/S分析法定性分析与BP网络定量预测,不仅确定了潜在的开裂剖面与受波及剖面,而且预测了安装在上述剖面的3套仪器各测点20天内的围岩位移情况,在此基础上,... 根据监测成果,试图提出一种较为合理可行的分析围岩是否稳定的非线性方法。通过R/S分析法定性分析与BP网络定量预测,不仅确定了潜在的开裂剖面与受波及剖面,而且预测了安装在上述剖面的3套仪器各测点20天内的围岩位移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突变理论,探讨了潜在的危险剖面是否可能出现开裂、开裂的具体时间以及裂缝深度等问题,提出了围岩开裂的时空判据。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突变理论的测点位移-时间序列满足条件Δ<0,则测点所处剖面为潜在开裂剖面。另外,开裂剖面的连续位移-时间序列的Δ出现最大正峰值是围岩即将开裂的征兆与警示,出现最小负峰值的时间则是围岩的可能开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位移 位移-时间序列 突变理论 R/S分析法 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边界效应的EMD方法及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浩然 岳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0,90,共5页
滑坡位移序列的正确分解对滑坡的预测、预警有重要影响。经验模态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但该方法在分解过程中存在端点效应,建立的预测模型端点发散,导致预测误差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基于函数延拓的原理对经典经验模态... 滑坡位移序列的正确分解对滑坡的预测、预警有重要影响。经验模态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但该方法在分解过程中存在端点效应,建立的预测模型端点发散,导致预测误差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基于函数延拓的原理对经典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抑制端点效应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利用金沙江白格滑坡数据对改进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端点效应抑制效果良好,预测精度较经典方法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位移时间序列 经验模态分解 抑制端点效应 平行极值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ross-wind on spatial vibration responses of train and track system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俊 赫丹 曾庆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520-524,共5页
By taking cross-wind forces acting on trains into consideration,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ross-wind and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theory of spatial vibra... By taking cross-wind forces acting on trains into consideration,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the cross-wind and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theory of spatial vib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system.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was written by FORTRAN languag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and slab track under cross-wind action were calculated.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cross-wind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ystem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wind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the car body, load reduction factor and overturning factor. For example,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the car body of the first trailer with and without cross-wind forces are 32.10 and 1.60 mm,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the car body of the first trailer with and without cross-wind forces are 6.60 and 3.29 mm,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wheel load reduction factors of the first trailer with and without cross-wind forces are 0.43 and 0.22,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overturning factors of the first trailer with and without cross-wind forces are 0.28 and 0.08, respectively. The cross-wind affects the derailment factor and lateral Sperling factor of the moving train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rails with the crnss-wind a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without the cross-wind. The method presen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ins and track in cross-w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track high-speed train cross-wind spatial vibration DISPLACEMENT dynamic respon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序PS-InSAR监测青藏高原冻土区地表形变
19
作者 洪兆阳 金双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多年冻土及其活动层的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冻土测量方法通常只针对特定地点,空间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青藏高原冻土。本文采用C波段Sentinel-1A IW模式数据并结合一种顾及永久散射体的小基线SAR干涉(... 多年冻土及其活动层的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冻土测量方法通常只针对特定地点,空间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青藏高原冻土。本文采用C波段Sentinel-1A IW模式数据并结合一种顾及永久散射体的小基线SAR干涉(SBAS)技术,对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地面形变和冻融过程进行了研究。探测到的地面位移速率(主要范围为-20~20 mm/a)和位移时间序列反映了多年冻土及活动层的演化。试验结果与水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方法优于一般多时相InSAR方法。此外,分析了SAR成像几何与地表位移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在多年冻土区特别是对于山坡的运动趋势。试验结果展示了InSAR的监测能力,并提高了对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小基线集(SBAS) 地面位移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