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残余位移增量判据的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士国 周鑫 彭是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欠佳的问题,引入残余位移增量判据,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考虑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不同水位下的渗流特征,通过计算坡面节点平均残余位移增量,获取边坡稳定系数,进... 针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欠佳的问题,引入残余位移增量判据,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考虑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不同水位下的渗流特征,通过计算坡面节点平均残余位移增量,获取边坡稳定系数,进一步通过位移增量分布图,探讨了围堰边坡潜在滑面位置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的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残余位移增量判据相较经典失稳判据适用性更强。研究结果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围堰边坡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残余位移增量判据 失稳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体积位移增量法测量医用微小流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旭辉 陈昱桥 +5 位作者 杨勇 王尧君 张秋辰 冉文杰 杨俊杰 李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7-941,共5页
利用定体积活塞腔体测量微流量原理,在建立活塞位移量与流速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了医用微小流量的测量模型、理论计算方法、硬件设计以及对应的软件系统,该微流量测量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医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校准工作。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定体积活塞腔体测量微流量原理,在建立活塞位移量与流速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了医用微小流量的测量模型、理论计算方法、硬件设计以及对应的软件系统,该微流量测量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医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校准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流量检测装置可测量1~1500 mL/h的微小流量,不仅能够快速响应1 mL/h微小流量,且测量瞬时流量值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1%;当注射容量腔体液体体积大于5 mL时所测得累计流量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微小流量 定型腔 位移增量 推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恩梯在保压和卸载期间的位移增量研究
3
作者 唐常良 杨永林 朱民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2期633-636,共4页
对梯恩梯炸药在钢模压制中在保压和卸载期间的位移增量进行了不同保压方式,不同保压条件下的回弹量初步研究,并得出了其位移增量大于1mm。从理论上初步阐述了出现位移增量的原因,主要是散粒体材料在恒压保压和分段保压期间,发生了... 对梯恩梯炸药在钢模压制中在保压和卸载期间的位移增量进行了不同保压方式,不同保压条件下的回弹量初步研究,并得出了其位移增量大于1mm。从理论上初步阐述了出现位移增量的原因,主要是散粒体材料在恒压保压和分段保压期间,发生了一部分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恩梯 位移增量 保压 卸载 弹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增量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能反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静 江权 +1 位作者 冯夏庭 胡嫣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6-1455,共10页
深部高地应力下硐室围岩蠕变力学参数不准已成为制约岩体工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确定可靠的岩体蠕变参数服务于工程实际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提出基于位移增量敏感性分析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 深部高地应力下硐室围岩蠕变力学参数不准已成为制约岩体工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确定可靠的岩体蠕变参数服务于工程实际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提出基于位移增量敏感性分析的高地应力下硐室群围岩蠕变参数的智能反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描述深部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蠕变随时间破坏特征的分数阶微积分的蠕变本构模型,取较为典型的主硐室顶拱位移、拱肩位移和边墙位移作为表征围岩的特性指标,从参数敏感性分析着手,确定模型中对位移较为敏感的5个蠕变参数(瞬时剪切模量、黏性系数、黏弹性剪切模量、黏弹性系数、分数阶系数β),并遵循“大值原则”和“敏感性原则”提取位移增量数据,输入主厂房和主变室等不同位置的现场位移增量监测信息建立多数据融合的适应度函数,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构造各参数不同水平组合的学习样本和训练样本,通过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智能优化算法在解的全局空间进行搜索,确定反演蠕变参数值,最终通过灰色关联度和后验差法联合校核位移增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实例分析结果不仅表明智能优化算法获得的硐室围岩蠕变参数可靠性高,也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为深部高地应力大型硐室长期稳定性评价时参数确定提供一个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蠕变参数 智能反分析 位移增量 深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增量法反分析边坡结构面参数
5
作者 文豪 郭运华 《大坝与安全》 2011年第3期33-35,42,共4页
利用前期原型监测数据,快速反分析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对优化设计意义重大。运用基于均匀设计的位移增量反分析法对边坡结构面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对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得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反分析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位移反分析在水电地下洞室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晨明 朱合华 赵海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149-153,共5页
反分析是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的有效方法。通常多采用量测所得全量位移进行反演计算。但地下工程中许多量测数据为增量位移,且实际施工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分步开挖的有限元模型来模拟。据此,结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中地下厂房的开挖,建立... 反分析是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的有效方法。通常多采用量测所得全量位移进行反演计算。但地下工程中许多量测数据为增量位移,且实际施工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分步开挖的有限元模型来模拟。据此,结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中地下厂房的开挖,建立了模拟动态施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某一开挖步施工前后量测值之差,采用增量位移优化反分析方法对洞室附近初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计算所得增量位移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位移反分析 地应力 弹性模量 有限元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厂房洞室群岩体参数的增量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飞 王宏沛 +2 位作者 徐光黎 张新杰 朱可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97,214,共5页
考虑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参数获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针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分层开挖的岩体参数增量位移反演分析法,采用粘弹性(H-K)本构模型,基于地下厂房分层开挖实测位移,通过合理选择待反演参数,以每层开挖引起的增量... 考虑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参数获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针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分层开挖的岩体参数增量位移反演分析法,采用粘弹性(H-K)本构模型,基于地下厂房分层开挖实测位移,通过合理选择待反演参数,以每层开挖引起的增量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目标函数,实现各向同性粘弹性参数的增量位移反分析。对反演得到的等效岩体参数进行正演分析,再对后续厂房开挖引起的围岩增量位移进行预测,可进一步判断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参数 增量位移反分析 地下洞室群 分层开挖 正演优化 大岗山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董志宏 丁秀丽 +2 位作者 卢波 张风 张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62-1568,共7页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的位移反分析是地下工程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开挖跨度为30 m,高度为78.5 m)为例,从围岩实测位移出发,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围岩力学参数的系统反分...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的位移反分析是地下工程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开挖跨度为30 m,高度为78.5 m)为例,从围岩实测位移出发,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围岩力学参数的系统反分析方法,反演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围岩力学参数。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形成训练样本,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映射围岩的变形与力学参数的关系,同时针对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存在初始权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利用现场监测的增量变形反演了围岩的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反演出的参数,进行地下厂房开挖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位移与现场监测位移较为接近,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为优,说明该参数反演方法是正确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反分析 大型地下洞室 围岩扰动 增量位移 遗传-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弹塑性分析中目标位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郝安民 周德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对比研究了构建能力谱曲线的2种方法,即ATC-40中的能力谱方法和基于能量的增量位移方法,并利用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线性周期关系构建了需求谱曲线;以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例,分析了改进方法应用于此类复杂高层建筑的可行... 对比研究了构建能力谱曲线的2种方法,即ATC-40中的能力谱方法和基于能量的增量位移方法,并利用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线性周期关系构建了需求谱曲线;以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例,分析了改进方法应用于此类复杂高层建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能力谱曲线比较吻合,利用改进的能力谱方法得到的能力谱曲线更为平滑且稳定,确定的目标位移小于ATC-40中能力谱方法确定的目标位移,振型模式侧向荷载下的目标位移稍大于振型分解SRSS模式侧向荷载下的目标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位移 能力谱方法 等效阻尼 基于能量的增量位移 非弹性需求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加马尔科夫链的边坡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增 刘正宇 +1 位作者 邹平 王飞飞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年第4期40-44,共5页
针对边坡监测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运用叠加马尔科夫链对边坡位移增量进行预测,选取符合马尔科夫链数据要求的位移增量作为预测依据,采用均值-方差法将数据划分为3个状态分级数据区间,并对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的60个数据进行分级... 针对边坡监测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运用叠加马尔科夫链对边坡位移增量进行预测,选取符合马尔科夫链数据要求的位移增量作为预测依据,采用均值-方差法将数据划分为3个状态分级数据区间,并对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的60个数据进行分级,得到了不同步长的转移矩阵和均值向量,预测了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1日和2020年1月2日的位移增量分别为2.88、2.84和2.73,预测精度可达到97.3%、89.08%和89.75%,预测精度高、效果好,为边坡位移监测数据发挥预警作用提供了案例支撑,对处理矿山边坡监测数据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马尔科夫链 位移增量 预测精度 边坡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旋喷扩体锚索在滨海地区淤泥质软土深基坑中的特征荷载现场试验研究
11
作者 江涛 于雷 +1 位作者 房鸿鹏 富英豪 《西部探矿工程》 2025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淤泥质软土的旋喷锚基坑工程中,施加过大预应力值容易导致工程锚固丧失效力,因此必须考虑锚杆(锚索)预应力与淤泥质软土蠕变之间耦合效应关系。基于青岛市上合广场的预应力锚索原位拉拔破坏试验,同步测试了各锚索的位移变化及荷载变化... 在淤泥质软土的旋喷锚基坑工程中,施加过大预应力值容易导致工程锚固丧失效力,因此必须考虑锚杆(锚索)预应力与淤泥质软土蠕变之间耦合效应关系。基于青岛市上合广场的预应力锚索原位拉拔破坏试验,同步测试了各锚索的位移变化及荷载变化,对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拉拔荷载—位移循环加、荷载曲线,研究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荷载—累计位移的关系,为青岛以及类似地区淤泥质软土地层的支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荷载 预应力锚索 拉拔试验 数值模型 荷载—增量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黏结锚杆荷载试验判稳方法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文光 杨立 冯栋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对注浆黏结锚杆各种荷载试验的位移稳定判定方法研究表明:(1)锚固体与地层界面蠕变遵循蠕变机理,判断锚头位移稳定本质上就是判定界面蠕变是否稳定;(2)荷载较小时界面发生稳定蠕变,超过临界荷载后发生蠕变破坏,完整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 对注浆黏结锚杆各种荷载试验的位移稳定判定方法研究表明:(1)锚固体与地层界面蠕变遵循蠕变机理,判断锚头位移稳定本质上就是判定界面蠕变是否稳定;(2)荷载较小时界面发生稳定蠕变,超过临界荷载后发生蠕变破坏,完整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持续及加速3个阶段,判稳不能采用初始阶段数据、应主要依据持续阶段的蠕变特性;(3)蠕变破坏形式约2/3锚杆为突变型,1/3为缓变型,对应着3类蠕变曲线形态;(4)用于判稳的位移阈值不应小于0.1 mm,单元时长不应短于10min,位移增量不能直接用于判稳;(5)判稳应定性判断蠕变速率总体上在减速,应确定定量指标使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使位移收敛;(6)主要应依据具有位移与时间双重属性的参数判稳,单元时长位移增量的判稳准确度较高,而蠕变率2.0 mm任何情况下都适用;(7)以蠕变率2.0 mm为内在原则的推荐判稳方法,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及各种类型的注浆黏结锚杆,适用于各种荷载试验及快速法等试验加卸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稳 蠕变率 位移增量 位移阈值 稳定蠕变 蠕变破坏 蠕变机理 快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既有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13
作者 庄妍 宋相伟 樊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209,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净距为5 m。隧道开挖对长桩影响较大,其中最短桩与最长桩桩端沉降相差22%;盾构隧道开挖会导致邻近群桩产生水平位移,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桩体水平位移越大。桩体位移增量受桩长以及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的距离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位移增量越小。本文研究可为既有桩基临近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位移影响 隧道开挖 不规律排列 最优净距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溪水电站开关站边坡变形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梅松华 赵海斌 刘路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17,共5页
柘溪水电站扩机过程中,为保证扩机厂房东端开关站边坡稳定,采用截面积分别为2.5 m×8 m和4 m×8 m的挡土墩进行支护。在挡土墩的施工开挖过程中,因为挡土墩的截面积比较大,加之边坡填渣的性状差,开关站边坡监测下沉变形较大,且... 柘溪水电站扩机过程中,为保证扩机厂房东端开关站边坡稳定,采用截面积分别为2.5 m×8 m和4 m×8 m的挡土墩进行支护。在挡土墩的施工开挖过程中,因为挡土墩的截面积比较大,加之边坡填渣的性状差,开关站边坡监测下沉变形较大,且变形速度加快,引起开关站线架上外侧电缆被拉直。为评估在整个挡土墩施工期间,开关站边坡及地表的变形状态、变形量级、变形影响范围,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地质资料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挡土墩开挖支护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施工开挖期间得到的边坡上外观监测变形信息,采用FLAC 3D软件,设计了12组参数样本,通过位移反分析的方法获得了开关站边坡内人工堆积物的变形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挡土墩开挖施工过程仿真模拟,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些对设计和施工都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溪水电站 边坡变形 人工堆积物 挡土墩 位移增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围岩力学参数反演与反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卫平 杨云浩 +1 位作者 石崇 刘兴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0,共7页
针对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区的特点,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测位移分析、BP神经网络和最小残差原理,反演出工程区各岩层弹性模量,并将反演参数导入模型进行三维弹塑性反馈计算.实测位移分析表明,调压井拱顶位移随着开挖方量的增大而... 针对糯扎渡水电站调压井工程区的特点,建立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测位移分析、BP神经网络和最小残差原理,反演出工程区各岩层弹性模量,并将反演参数导入模型进行三维弹塑性反馈计算.实测位移分析表明,调压井拱顶位移随着开挖方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位移发生在1号调压井与连通上室连接处,最大值1.68 mm;反演得到的各岩层弹性模量分别为:微新层24.11 GPa,弱风化上层10.13GPa,弱风化下层3.16GPa,强风化层0.20GPa,断层0.62GPa,最小位移残差为16.82 mm2;监测和计算的位移、位移增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反演参数可靠;因实际开挖瞬间卸荷,计算位移比监测位移一般要大,最大计算位移为3.22mm;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主要朝临空面方向,围岩变形较小,围岩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弹塑性 反演 反馈 位移增量 BP神经网络 围岩 调压井 糯扎渡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粒子群算法在地下厂房围岩参数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继华 齐三红 +1 位作者 郭卫新 张党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00-1806,共7页
为准确确定地下厂房围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侧压力系数等参数,以正交设计、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等现代数学方法为基本手段,建立基于位移增量的围岩参数反分析方法。以CCS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为研究背景,... 为准确确定地下厂房围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侧压力系数等参数,以正交设计、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等现代数学方法为基本手段,建立基于位移增量的围岩参数反分析方法。以CCS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为研究背景,通过工程地质条件研究选取8#机组剖面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地质结构分析模型。以地下厂房洞室群分层开挖多点位移计实测位移增量为依据,对CCS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域围岩力学特性及地应力场特征进行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厂房第Ⅵ层与第Ⅰ层开挖和主变室第4层与第1层开挖所产生的位移增量计算值与多点位移计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反分析方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且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有限元模拟 位移增量 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塑性本构模型的混凝土拉伸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誉 彭刚 +1 位作者 王敏 吴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9,共4页
基于ABAQUS损伤塑性本构模型,采用粘塑性归一化方法和控制位移增量法,对三维混凝土模型在竖向拉伸应变分别为7×10-5、8×10-5和10-4三种情况下的损伤与断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ABAQUS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能较好地... 基于ABAQUS损伤塑性本构模型,采用粘塑性归一化方法和控制位移增量法,对三维混凝土模型在竖向拉伸应变分别为7×10-5、8×10-5和10-4三种情况下的损伤与断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ABAQUS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拉伸应变下裂纹萌生、扩展到宏观裂纹形成的破坏过程,且与物理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塑性本构模型 裂纹扩展 控制位移增量 粘塑性归一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裂纹模型的混凝土承载能力精确算法
18
作者 张玲 施传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研究混凝土旋转裂纹模型在有限单元法计算承载能力理论中的应用,提出计算开裂后混凝土承载能力的精确方法.方法将拉伸软化曲线以折线代替,采用由位移增量控制施加荷载的迭代方法.当位移增量的终点越过折线近似的拉伸软化曲线的转折... 目的研究混凝土旋转裂纹模型在有限单元法计算承载能力理论中的应用,提出计算开裂后混凝土承载能力的精确方法.方法将拉伸软化曲线以折线代替,采用由位移增量控制施加荷载的迭代方法.当位移增量的终点越过折线近似的拉伸软化曲线的转折点时,通过控制位移增量大小的方法,使位移增量的终点落在转折点上,下步迭代过程的新的刚度矩阵以新的折线的斜率为基础进行计算.结果采用高次等参单元求解混凝土破坏过程,其位移和应力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结论可以减少迭代步骤、提高混凝土开裂后承载能力的计算精度.对于不同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裂纹模型 拉伸软化曲线 迭代 位移增量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姣阳 刘维 +2 位作者 邹金杰 赵宇 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67,共6页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不足会引起开挖面失稳。针对浅埋盾构隧道,采用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对盾构开挖面稳定进行研究。试验通过控制支护板移动速度来模拟开挖面失稳变形过程,并对支护压力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发现了支护力和地表变...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不足会引起开挖面失稳。针对浅埋盾构隧道,采用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对盾构开挖面稳定进行研究。试验通过控制支护板移动速度来模拟开挖面失稳变形过程,并对支护压力和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发现了支护力和地表变形发展的3个阶段。与此同时,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失稳土体实时观测,并利用颗粒图像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失稳土体的位移增量场。对比发现,位移增量场的变化规律与支护力和地表变形的3个阶段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失稳 大比尺模型试验 PIV技术 地层变形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高地应力隧道不同支护时机求解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长伟 陈子全 +3 位作者 汪波 李天胜 周子寒 包烨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为确定深埋高地应力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提高支护结构质量,降低支护成本,依托某高原深埋高地应力隧道,采用安全系数法、位移增量法和塑性区法分别求解支护结构的合理支护时机,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时机求解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3种... 为确定深埋高地应力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提高支护结构质量,降低支护成本,依托某高原深埋高地应力隧道,采用安全系数法、位移增量法和塑性区法分别求解支护结构的合理支护时机,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时机求解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3种求解方法计算得到的洞壁屈服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均呈现出拱顶和仰拱比拱腰和拱脚更容易发生屈服的规律;2)不同支护时机求解方法的求解结果不同,在同等埋深下,采用安全系数法计算得到的安全距离大于采用塑性区法和位移增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距离;3)通过工程类比法发现,采用安全系数法求解支护时机更为合理,而塑性区法和位移增量法相对于安全系数法过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高地应力隧道 支护时机 安全系数法 位移增量 塑性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