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坝安全监测的多测点位移向量模型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铭 葛修润 刘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综合多个测点的位移向量观测信息建立多测点位移向量统计模型 .在探讨该模型的因变量构成、数据信息来源及自变量的获得方式后 ,确定了该类模型的完整构造及简化形式 ,采用多因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模型 .这种模型既能反映位移大小、方... 综合多个测点的位移向量观测信息建立多测点位移向量统计模型 .在探讨该模型的因变量构成、数据信息来源及自变量的获得方式后 ,确定了该类模型的完整构造及简化形式 ,采用多因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模型 .这种模型既能反映位移大小、方向随水压、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 ,又能描绘位移向量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适用范围很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水坝 多测点 安全监测 位移向量统计模型 水利建设 模型结构 位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穿越特殊地质围岩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形响应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秉峰 张军伟 +2 位作者 李雪 祝全兵 任跃勤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减少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盾构施工灾害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利用FLAC3D模拟软硬岩层、断层破碎带、岩层产状、岩溶、球状风化体等多种不良地质体对盾构隧道三维位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学者所发展的隧道三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 为减少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盾构施工灾害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利用FLAC3D模拟软硬岩层、断层破碎带、岩层产状、岩溶、球状风化体等多种不良地质体对盾构隧道三维位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学者所发展的隧道三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隧道开挖地层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1)盾构由软岩往硬岩掘进时,位移向量趋势线减小;反之,位移向量趋势线增加。2)随着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加,位移向量趋势线呈现出规律性变化。3)地质界面倾斜时的位移向量角比地质界面垂直时小。4)相邻地层强度差异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越明显。5)岩溶和球状风化体的尺寸越大,位移向量趋势线变化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数值模拟 位移向量趋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位移空间向量监测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黄铭 刘俊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144-146,共3页
隧道施工、运行中的实际位移是空间向量,在现有位移监测资料分析中,各方向位移一般单独建模,为合理综合位移多方向的监测信息,更全面、真实掌握隧道位移发展规律,在分析空间位移向量构造形式的基础上,对监测模型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根据... 隧道施工、运行中的实际位移是空间向量,在现有位移监测资料分析中,各方向位移一般单独建模,为合理综合位移多方向的监测信息,更全面、真实掌握隧道位移发展规律,在分析空间位移向量构造形式的基础上,对监测模型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根据位移空间向量具有多变量形式的特点,采用多因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隧道位移空间向量监测模型,并通过计算过程和实例对隧道多因变量位移监测模型和单方向位移监测模型的区别加以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位移空间向量 监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文炜 翁昌年 +1 位作者 万水 李淑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利用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建立了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在粘结剪力和滑移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组合梁单元杆端未知力的力法方程.在力法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梁单元的刚度矩阵、杆端位移向量及... 利用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建立了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在粘结剪力和滑移微分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组合梁单元杆端未知力的力法方程.在力法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梁单元的刚度矩阵、杆端位移向量及杆端荷载向量并建立了刚度方程.为验证有限单元法的正确性,对试验梁进行了跨中挠度、沿梁高应变分布及梁端滑移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考虑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单元法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 钢-混凝土组合梁 有限单元法 刚度矩阵 位移向量 荷载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构造带形成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海勇 罗安湘 +2 位作者 王朝阳 欧阳征健 冯娟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为研究弧形构造带形成演化特征,以六盘山弧形构造带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弧形构造为例,采用野外面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弧形构造带形成规律进行区域块体应力定量化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受到青藏地块向北... 为研究弧形构造带形成演化特征,以六盘山弧形构造带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弧形构造为例,采用野外面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弧形构造带形成规律进行区域块体应力定量化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受到青藏地块向北东向的推挤,北祁连地块也向北东向位移并推挤北祁连弧后盆地,北祁连弧后盆地被相对坚硬的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阻挡。早古生代晚期六盘山区域北东向挤压的构造应力是早期弧形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的古生代晚期的数值模型,进行构造应力与地质块体形变规律数值模拟计算,使地质模型处于平衡状态后获得x方向、y方向位移,在x方向的位移,计算结果显示六盘山区域范围内古生代地质块体向东最大位移约为向北最大位移的25%,位移向量的位移方向总体表现为向北东弧形突起的构造形态。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弧形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定量化分析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 六盘山 构造演化 数值模拟 位移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制作地震数字模型的一种实用算法
6
作者 柯本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6-174,共9页
使用有限元法制作地震数字模型,具有模拟震源方便、适应复杂的几何形态、自然满足边界条件等优点。其缺点在于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网格剖分,需要求解描述物体的总性质方程组,因而使得内存需要量大、计算速度慢。本文采用差分网格(矩形网... 使用有限元法制作地震数字模型,具有模拟震源方便、适应复杂的几何形态、自然满足边界条件等优点。其缺点在于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网格剖分,需要求解描述物体的总性质方程组,因而使得内存需要量大、计算速度慢。本文采用差分网格(矩形网格)剖分,有可能在每一个介质块内只计算一个“代表”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并对有限元方程采用显式差分格式算法,避开求解描述物体的总性质方程组,因而使得内存需要量小、计算速度加快。采用差分网格剖分方法,可以按节点赋予介质类型。如果把一个单元视为一个点,则此法可自动对单元赋予介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分方法 有限元法 差分网格 矩形网格 介质类型 四边形网格 实用算法 显式差分格式 刚度矩阵 位移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微波前向散射传播理论(续)
7
作者 吕保维 《电信科学》 1958年第3期30-38,共9页
下面將簡單地介紹一些对我們有用的湍流理論。为了簡單起見,假定湍流的不均勻分佈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本地均勻並本地各向同性的。根据的理論,可以把湍流的不均勻分佈看作由很多不同尺度的湍流团所組成。一方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地产生... 下面將簡單地介紹一些对我們有用的湍流理論。为了簡單起見,假定湍流的不均勻分佈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本地均勻並本地各向同性的。根据的理論,可以把湍流的不均勻分佈看作由很多不同尺度的湍流团所組成。一方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地产生着最大尺度的湍流团,最大尺度的湍流团在每單位时間內从外部能源获得一定的能量S0,一方面最大尺度的湍流团不断地逐步分裂为較小和更小尺度的湍流团,直至最小尺度的湍流团。在一个某一尽度的湍流团分裂为次一級尺度的湍流团的过程中,原来那湍流团所包含的能量一部分被傳送給它所分裂成的次一級尺度的湍流团,一部分变成热能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运动 外部能源 传播理论 热能消耗 前向散射 NAVIER 位移向量 方次 散射截面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