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地体古地磁新数据及古生代地体南向位移事件的发现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惠心 董学斌 李鹏武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4-70,共7页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古地磁学研究工作中,在北祁连地体上获得了8个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新数据。研究结果在明北祁连地体在古生代一直处于北纬低纬度(10°~17°N)地区,并且表现出于古生代明显的南向位移过程。...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古地磁学研究工作中,在北祁连地体上获得了8个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新数据。研究结果在明北祁连地体在古生代一直处于北纬低纬度(10°~17°N)地区,并且表现出于古生代明显的南向位移过程。南移幅度为5.5°左右。这与北祁连地区原始陆壳在中奥陶世的强烈拉张及其后期洋壳闭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地体 古地磁 古生代 地体 位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与突显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克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非现实位移事件是认知主体运用认知想象能力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使其在心理上和视觉上发生了相对于参照实体的位置变化的一种位移事件。认知主体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方位事件构想为动态的非现实位移事件,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对其进行... 非现实位移事件是认知主体运用认知想象能力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使其在心理上和视觉上发生了相对于参照实体的位置变化的一种位移事件。认知主体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方位事件构想为动态的非现实位移事件,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对其进行编码。英语对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必须包括位移事件的所有四个要素:位移主体、参照实体、位移和路径,缺一不可。在对非现实位移事件中的"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进行编码时,认知主体既可以选择使用最大窗口化,也可以选择使用部分窗口化,前者突显位移主体与全路径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后者突显位移主体与部分路径(即起点或终点)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现实位移事件 编码 突显 “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共现趋向结构与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79,共7页
简单共现趋向结构表达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常用于矛盾情境,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远距离认知事件的表述是该结构与其上层结构"VP来/去"共有的特点,结构中"来、去"已虚化为情态成分。
关键词 简单共现趋向结构 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 矛盾情境 交互主观性 情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比特人》汉译本的英汉位移事件类型差异及其认知阐释
4
作者 伍小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07,共10页
位移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从莱纳德·塔尔米(Leonard Talmy)的两分法发展到丹·斯洛宾(Dan Slobin)的三分法,为研究位移事件语义层与语言表达层之间的映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与英语一样,汉语的方式动词显著,但其多样性和丰富... 位移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从莱纳德·塔尔米(Leonard Talmy)的两分法发展到丹·斯洛宾(Dan Slobin)的三分法,为研究位移事件语义层与语言表达层之间的映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与英语一样,汉语的方式动词显著,但其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如英语;汉语的位移动词词汇化类型既不属于附加语构架语,也不属于动词构架语,且因为大多数的位移结构属于M+P形式,所有汉语属于“均等”类型语言。同时,英汉位移事件形式表达类型的差异来自识解方式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事件 附加语构架语 动词构架语 “均等”类型语言 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和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国锋 吴建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7-104,共8页
依照Bohnemeyer等(2007)宏事件特征构式应遵循四条原则:双向唯一性原则,宏事件关系原则,指称唯一性原则和单一向量原则。该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宏事件特征理论可以作为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依照Bohnemeyer等(2007)宏事件特征构式应遵循四条原则:双向唯一性原则,宏事件关系原则,指称唯一性原则和单一向量原则。该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宏事件特征理论可以作为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在英汉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表征、宏事件特征的取得、各构件的组合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特征 英汉位移运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事件特征与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的切分——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国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共5页
将近70%的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构式拥有类似的概念结构,在英汉语中切分相似。"肇始事件+到达事件"和"经过事件+到达事件"两类子事件组合是英汉语使用者最依赖的组合方式,两类组合之和在英汉语语料中均在90%以上。汉... 将近70%的英汉语位移运动事件构式拥有类似的概念结构,在英汉语中切分相似。"肇始事件+到达事件"和"经过事件+到达事件"两类子事件组合是英汉语使用者最依赖的组合方式,两类组合之和在英汉语语料中均在90%以上。汉语使用者严格遵循时间律,依照子事件自然发生顺序组合子事件,并依此顺序将位移运动事件概念结构投射到语言构式上,体现出刚性特征,而英语使用者则比较灵活,体现出柔性特征,在组合子事件和将位移运动事件概念结构投射到语言构式上时,并不严格依照子事件自然发生顺序,展现出卫星框架语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特征 位移运动事件 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屏蔽包层的电磁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伟山 谌继明 +1 位作者 吴继红 王明旭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包层系统及周围主要部件的电磁场力和力矩。通过ANSYS APDL动态模拟垂直位移事件过程中等离子体电流的形状和大小,并加载外界磁场,计算得到了包括包层在内的所有导体内部的感应电流分布。通过计...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垂直位移事故中ITER包层系统及周围主要部件的电磁场力和力矩。通过ANSYS APDL动态模拟垂直位移事件过程中等离子体电流的形状和大小,并加载外界磁场,计算得到了包括包层在内的所有导体内部的感应电流分布。通过计算,得到了各个位置的包层模块的力和力矩,可用于评估该事故下包层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屏蔽包层 垂直位移事件 电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起”的句法语义系统新解:事件表达与时空转换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立珂 陈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2,共9页
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起”可以独立做谓语,做动后补语,做动前成分。做动前成分时,“起”既是词内成分,又承担句法功能。“起”族词汇是一个个位移事件的凝固,能挖掘更多“起”的句法语义特征。汉语的“起”作为语素能实现从语素到词、... 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起”可以独立做谓语,做动后补语,做动前成分。做动前成分时,“起”既是词内成分,又承担句法功能。“起”族词汇是一个个位移事件的凝固,能挖掘更多“起”的句法语义特征。汉语的“起”作为语素能实现从语素到词、短语、句子的三级跨越,直接参与到句法配置中,四个层面一步到位。“位移事件表达”和“时空转换”以及汉语词法、句法配置的“贯通性”原理是“起”的句法语义系统的内在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类位移事件表达 时间性 空间性 句法语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基本位移方式动词的显赫性及英译策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淑珍 黎昌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5-78,共14页
从位移方式表达的精细度和方式动词库存量来判断,汉语位移事件的方式凸显度较低。但是,与低方式凸显语言常常不编码位移方式不同,汉语语篇大量使用基本方式动词,这类词能产性强、语义涵盖面广。本文以《鹿鼎记》及其英译本为封闭语料,... 从位移方式表达的精细度和方式动词库存量来判断,汉语位移事件的方式凸显度较低。但是,与低方式凸显语言常常不编码位移方式不同,汉语语篇大量使用基本方式动词,这类词能产性强、语义涵盖面广。本文以《鹿鼎记》及其英译本为封闭语料,调查该书中基本方式动词"爬"的使用情况及英译策略,并进一步与英汉及英巴翻译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统计数据表明,汉英译者大量使用补偿和增强策略,使位移方式表达更加细致,以迎合译入语高方式凸显的语篇风格。这与英汉翻译多采用部分和补偿策略,以及动词框架语译者在翻译英文语篇时多采用省略和部分策略形成鲜明对比。译者翻译方式动词时采用何种策略主要取决于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方式凸显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事件 方式凸显 基本方式动词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往”的功能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传禄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647-658,共12页
"往"字短语在动词前、后分别构成A、B两种格式。"往"在A、B式中存在着功能差异:A式里"往"既能标引位移的目标、终点,也能标引方向;B式里"往"可以标引位移的目标、终点,不能标引方向。从位移事... "往"字短语在动词前、后分别构成A、B两种格式。"往"在A、B式中存在着功能差异:A式里"往"既能标引位移的目标、终点,也能标引方向;B式里"往"可以标引位移的目标、终点,不能标引方向。从位移事件的角度看,"往"、"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A式中,都可以标引位移的方向、目标、终点,在B式中,"往"不能标引方向,"向"不能标引终点;"往"凸显位移的目标或终点,"向"凸显位移的过程或动作、状态的方向。动词在语义上的认知显著度对"往"、"向"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位移事件 功能差异 动词 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容词谓语句句法语义接口的认知语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形容词谓语句的划分缺乏合理的分类方法;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在作谓语方面表现迥异的背后是否拥有统一的机制。认知语法中的位移事... 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形容词谓语句的划分缺乏合理的分类方法;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在作谓语方面表现迥异的背后是否拥有统一的机制。认知语法中的位移事件理论和例示化理论是基于人类基本经验和普遍认知能力的,其核心优势在于既实现了对形容词谓语句兼顾形式与语义的划分,又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在作谓语方面不同的句法表现提供了统一且有效的解释。由此,形容词谓语句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可得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谓语句 位移事件 例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功能初探
12
作者 郭晓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9,共8页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报道非常位移事件,同时表达言者"出乎意料"的主观评价态度。结构多用于反常情境,分布和使用频率受到功能特点的极大影响。对复合共现趋向结构的教学应以中高级学习者作为教学对象,以语篇作为教学依托,以功能...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报道非常位移事件,同时表达言者"出乎意料"的主观评价态度。结构多用于反常情境,分布和使用频率受到功能特点的极大影响。对复合共现趋向结构的教学应以中高级学习者作为教学对象,以语篇作为教学依托,以功能特点和使用情境的交代作为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共现趋向结构 非常位移事件 情境 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走”和“V去”互换性的多重对应分析
13
作者 张进凯 金铉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9,共11页
本文在“原型—样例连续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基于用法的多重分析方法探讨表征“位移运动事件”的“V走”和“V去”的变异性和互换性。研究发现:“V走”主要表征位移方向不明确、没有位移目的地的位移运动事件;“V去”主要表征位移方向... 本文在“原型—样例连续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基于用法的多重分析方法探讨表征“位移运动事件”的“V走”和“V去”的变异性和互换性。研究发现:“V走”主要表征位移方向不明确、没有位移目的地的位移运动事件;“V去”主要表征位移方向明确、位移目的地可预测的位移运动事件,因此“V走”和“V去”处于位移运动事件“原型—样例连续统”的不同位置,“V去”较“V走”更接近位移运动事件的原型。“V走”和“V去”在表征位移运动事件原型特征和典型样例时不存在概念重合,在表征位移运动事件非典型样例时,在概念变量特征的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概念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对应分析 位移运动事件 概念变量 互换性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下”的概念结构及其隐喻拓展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嘉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V下”用来表达汉语最基础的位移运动事件,其空间概念结构映射到其他认知域中,形成复杂的语义范畴。本文基于拓展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探究汉语运动事件“V下”的概念结构,通过分析空间隐喻拓展路径的特征,从而构建隐喻网络模型,梳理汉... “V下”用来表达汉语最基础的位移运动事件,其空间概念结构映射到其他认知域中,形成复杂的语义范畴。本文基于拓展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探究汉语运动事件“V下”的概念结构,通过分析空间隐喻拓展路径的特征,从而构建隐喻网络模型,梳理汉语运动事件“V下”的概念隐喻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运动事件 “V下”概念隐喻 语义拓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