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系统设计
1
作者 胡聪娟 李洲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为了降低环境因素对激光干涉位移测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满足位移测量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优化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系统。改装激光器、激光干涉仪、光电转换器和激光干涉信号处理器,完成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系统的... 为了降低环境因素对激光干涉位移测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满足位移测量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优化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系统。改装激光器、激光干涉仪、光电转换器和激光干涉信号处理器,完成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综合考虑激光的发射、叠加与干涉原理,自动生成激光干涉信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提取激光干涉信号中的光强变化特征,通过位移量计算和测量误差补偿两个步骤,完成系统的激光干涉位移自动测量功能。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与传统测量系统相比,优化设计系统的位移测量误差更小,最高误差仅为12.3μm,并且测量精度达到了0.11μm,位移测量时间仅为1.10 min,其具备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快的位移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激光干涉位移 位移测量系统 位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多点地震动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
2
作者 宋健 潘驭航 +3 位作者 陆朱汐 姬建 张飞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 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土层非线性动力响应可能导致坡体不同位置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不一致,从而对整个滑动体的极限平衡状态及之后的地震累积永久位移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场地效应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条分法,通过对不同土条赋予不同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动时程,推导出一种考虑场地效应的圆弧和任意形状滑面的多点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方法。通过与有限差分软件FLAC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合理考虑地震动的场地效应。通过研究不同分布形式的多点地震动及竖向地震动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效应引起的水平地震动放大以及多点地震动不同分布模式会导致整个滑体平均地震惯性力作用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滑动体沿滑面的永久变形量,竖向地震动对边坡地震位移影响较小。将方法应用于Lexington土石坝震后变形案例分析,计算得到的坝坡地震永久位移与实际震后观测值相吻合,证明了考虑场地效应的重要性及本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边坡稳定性 场地效应 永久位移 极限平衡条分法 多点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亮亮 田建胜 +4 位作者 朱前龙 杨默涵 马超智 柳志军 刘泽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峰值后区发展特性是复活型滑坡和季节性滑坡剪切带强度参数合理选择与坡体稳定处治的关键问题。以江苏新沂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密实、湿度状态的土体试样,通过大变形剪切试验研究初始压实系数、含水率、法向约束荷载对粉土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峰值后区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法向约束荷载条件下(25、50 kPa),粉土剪切峰值后区存在“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趋势随压实系数增加而增强,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减弱;“二次硬化”阶段内粉土摩擦角由残余强度阶段的3.4°增长至4.35°,黏聚力由残余强度阶段的2.643 kPa提升至8.13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剪切应力-位移关系 二次硬化现象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位移方法的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计算模型
4
作者 李川 孙思晨 +2 位作者 单钰淇 刘永浩 刘超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天然河道中,水生植被影响水流特性与悬沙输移规律,使得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相比于无植被区更加复杂,模拟难度更高。为探究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本文将改进边界条件后的随机位移模型引入植被作用下的水沙输移研究,融合真实形态... 天然河道中,水生植被影响水流特性与悬沙输移规律,使得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相比于无植被区更加复杂,模拟难度更高。为探究河道植被区悬沙沉积分布,本文将改进边界条件后的随机位移模型引入植被作用下的水沙输移研究,融合真实形态植被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真实形态植被(以芦苇为例)下的悬沙沉积分布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选用具有真实外形的仿真芦苇开展水槽试验,详细测量了不同泥沙粒径、水流条件和植被密度下的芦苇区悬沙沉积沿程分布。试验结果发现:泥沙粒径、上游平均流速和植被密度均影响河道芦苇区的悬沙沉积分布,其中,对植被区前端的悬沙沉积量影响尤为显著。植被区泥沙补给是否受限会导致悬沙沉积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本文提出的数值计算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泥沙补给不受限条件下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量级和变化趋势均吻合较好;但该模型不能捕捉泥沙补给受限条件下植被区的悬沙沉积分布。综上,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位移方法的计算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河道植被区的悬沙沉积沿程分布,但仅适用于植被区泥沙补给不受限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植被区 随机位移模型 仿真芦苇 悬沙沉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环形凹面镜结构的光纤F-P腔位移传感器设计
5
作者 谭心 李自鹏 +4 位作者 杨桥 张硕 贺占清 王健 祁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建筑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身及财产安全。为了切实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安全检测的双环形凹面镜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位移传感器。首先使用氢氟酸进行化学蚀刻法得到凹槽结构,然后通过掩膜法使用光刻胶在光纤... 建筑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身及财产安全。为了切实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安全检测的双环形凹面镜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位移传感器。首先使用氢氟酸进行化学蚀刻法得到凹槽结构,然后通过掩膜法使用光刻胶在光纤纤芯位置制作波导,将制作好的光纤结构使用磁控溅射法镀制银膜,最后将波导结构洗去得到双环形凹面镜结构,两根具备相同结构的光纤组成Fabry-Perot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环形凹面镜结构能够很好地实现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线性度的目的,设计的传感器在0~30μm间灵敏度达到105.535/μm,线性度超过0.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 氢氟酸 Fabry-Perot腔 位移 凹面镜 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NN的陆上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研究
6
作者 李仁杰 张伟 +3 位作者 卢向星 刘中华 魏焕卫 谭芳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 为准确预测风机基础的沉降,避免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风机结构变形,影响安全及寿命,依托某陆上风机基础加固项目,构建了一种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风机基础竖向位移预测模型,对不同位置测点的竖向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时空重构,并通过时空矩阵将监测数据导入三维卷积核学习数据间的时空特征。对比当下热门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发现3DCNN模型在沉降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泛化性和稳定性也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陆上风机 基础竖向位移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位移传感器固有非线性神经网络校正研究
7
作者 华洪良 丁心一 +2 位作者 张静 吴小锋 廖振强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1,共7页
微型碳膜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可靠、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在农业机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医疗手术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碳膜厚度制造误差,导致微型碳膜位移传感器存在固有非线性,影响其测量精度。针对微型位移传感器... 微型碳膜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可靠、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在农业机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医疗手术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碳膜厚度制造误差,导致微型碳膜位移传感器存在固有非线性,影响其测量精度。针对微型位移传感器固有非线性校正问题,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非线性校正模型,对传感器固有非线性进行校正。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校正精度、实时解算速度2个维度,将神经网络非线性校正模型和现有PCM、BCM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模型阶数,可以有效提高校正精度。对于BCM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校正模型而言,三阶模型即可实现精度收敛。经过三阶PCM、BCM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校正,传感器测量误差可分别降低46.1%、89.0%和89.6%。因此,神经网络非线性校正模型具有更高的校正精度。此时,PCM、BCM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校正模型实时解算时间分别为0.48、0.49、0.85 ms,能够基本满足5 ms级高性能控制器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传感器 非线性校正模型 神经网络方法 测量精度 实时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滞后效应的CNN-BIGRU-Attention预测降水型滑坡位移
8
作者 肖金涛 王自法 +2 位作者 王超 赵登科 李兆焱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145,共7页
为研究降水对滑坡的影响,基于大沙窝滑坡日降水量和位移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将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预测趋势项位移,采用带有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CNN-BIGRU)模型... 为研究降水对滑坡的影响,基于大沙窝滑坡日降水量和位移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将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预测趋势项位移,采用带有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CNN-BIGRU)模型预测周期项位移,通过叠加趋势项位移和周期项位移得到最终预测位移结果。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结合滞后性研究分析变量间的滞后关系。以BIGRU-Attention、门控循环单元(GRU)、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为对照,比较CNN-BIGRU-Attention模型预测周期项位移的精确性。结果表明:CNN模型预测以3、6、12 h步长的趋势项位移的R^(2)值分别为0.992、0.977、0.965;CNN-BIGRU-Attention模型预测以3、6、12 h步长的周期项位移的R~2值分别为0.963、0.939、0.896,预测精度均高于BIGRU-Attention、GRU、LSTM模型;基于呷任依村滑坡监测数据,验证了CNN-BIGRU-Attention模型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预测 CNN BIGRU ATTENTION 大沙窝滑坡 呷任依村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法的土钉支护边坡震后位移三维上限分析
9
作者 余家骥 黄旭东 +3 位作者 陈志宇 王玲 阮波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移与试验结果大致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一个表征边坡中土钉强度及三维分布特征的无量纲系数Mt,探究3组Mt下边坡宽高比、c/γH、边坡倾角和土内摩擦角对临界地震加速度的影响规律,计算不同边坡倾角、土内摩擦角及Mt的位移系数设计图表,并通过对2种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二次积分得到了地震积分位移表。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系数Mt越大,土钉支护边坡的临界地震加速度越大,地震诱发边坡位移越小,且随着土钉的长度和强度的提高,相应临界地震加速度增长率逐渐降低;边坡倾角增大会导致位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Mt越大时位移系数取峰值时对应的边坡倾角越大。基于边坡参数,结合临界地震加速度、位移系数和地震积分位移的设计图表,可直接估计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值。研究结果可对土钉支护边坡工程的震后位移预测以及土钉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边坡 地震稳定 Newmark位移 三维稳定性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节类型对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变形和位移影响研究
10
作者 尹瑞龙 朱楠 +3 位作者 汪卫军 侯晋芳 于健 刘钊 《中国港湾建设》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探究管节类型对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变形和位移影响规律,依托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刚性管节、柔性管节、半刚半柔管节沉管隧道下穿防波堤三维实体模型,分析沉管隧道的变形和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半刚半柔... 为探究管节类型对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变形和位移影响规律,依托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刚性管节、柔性管节、半刚半柔管节沉管隧道下穿防波堤三维实体模型,分析沉管隧道的变形和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半刚半柔管节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位移为最大值,刚性管节与柔性管节沉管隧道位移相差不大;刚性管节或柔性管节对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变形和位移影响范围为5倍防波堤宽度,半刚半柔管节影响范围为2倍防波堤宽度;防波堤施工工序不影响柔性管节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变形和位移;柔性管节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呈现平移式下沉,刚性管节或半刚半柔管节呈现倾斜式下沉,且半刚半柔管节倾斜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节类型 下穿防波堤 沉管隧道 变形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与振动数据融合的结构层间位移响应识别
11
作者 单伽锃 张宏泽 +1 位作者 白子轩 周德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接触式位移识别技术分析结构振动视频来捕捉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可以解决极端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观测困难的问题。结合结构层间变形机理与多特征检测算法,提出了结构弯剪耦合变形识别方法,并在理论上验证了该方... 利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接触式位移识别技术分析结构振动视频来捕捉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可以解决极端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观测困难的问题。结合结构层间变形机理与多特征检测算法,提出了结构弯剪耦合变形识别方法,并在理论上验证了该方法在结构发生多种变形情况下的适用性。该方法利用倾角仪数据与视觉识别结果计算得到结构的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无害层间位移及部分位移在总位移中的占比,并在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建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关键变形监测,即通过结构不同层间变形成分的比例可以准确判断结构各层实际受力状态。该方法通过多数据计算显著提高了层间位移的识别精度,为建筑层间受力状态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变形识别 层间位移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的在役桥梁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12
作者 陆海珠 沈刚 +2 位作者 杜元 程勋煜 丁幼亮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研究桥梁服役期间的运行状态,统计分析了江苏省烈士河大桥2018年的动态称重数据和位移响应数据,分别建立车辆荷载与车致位移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采用马尔可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和贝叶斯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 为研究桥梁服役期间的运行状态,统计分析了江苏省烈士河大桥2018年的动态称重数据和位移响应数据,分别建立车辆荷载与车致位移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采用马尔可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和贝叶斯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提出以映射模型斜率作为桥梁状态评估指标,结合建立的模拟不同损伤程度的大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研究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概率分析发现大桥车辆荷载和对应的车致位移存在模糊映射关系;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其斜率能够稳定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的无损和损伤状态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斜率可动态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变化,清晰表征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采用双样本Z检验方法可识别斜率评估指标的异常分布,进而对桥梁损伤和异常运行状态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健康监测 车辆荷载 位移响应 数字建模 损伤预警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山高陡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及应力演变特性
13
作者 侯宜峰 秦柯 +1 位作者 黄洁 唐恺 《现代矿业》 2025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某建筑用花岗岩矿为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高陡边坡在形成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边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与开采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且位移多集中于坡面、坡脚以... 以某建筑用花岗岩矿为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高陡边坡在形成过程中的位移和应力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边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与开采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且位移多集中于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剪应力随着高程的降低而增大,主要集中在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与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分布相吻合。研究成果不仅为矿山边坡监测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矿山在开采至特定平台时,提前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开挖卸荷 位移与应力演变 边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位移CEEMD-CIWOA-BP预测模型
14
作者 余国强 侯克鹏 孙华芬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1期106-114,142,共10页
为了直观地判断滑坡因素与周期项位移间的因果关系,并提高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以某矿山滑坡位移监测数据为例,建立了考虑时滞的CEEMD-CIWOA-BP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EEMD方法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分解成多个信号分量及res分量... 为了直观地判断滑坡因素与周期项位移间的因果关系,并提高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以某矿山滑坡位移监测数据为例,建立了考虑时滞的CEEMD-CIWOA-BP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EEMD方法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分解成多个信号分量及res分量,将其重构为滑坡趋势项及周期项位移;然后引入Cubic混沌映射及惯性权重因子对WOA算法优化,利用优化的WOA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连接权重及偏置项进行赋值;考虑到降雨及库水位对滑坡位移的时滞效应,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确定降雨及库水位与周期位移的因果关系并引用MIC法确定时滞期数,使用CIWOA-BP模型分别对周期位移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结果叠加得到滑坡位移累计预测值,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CEEMD-CIWOA-BP模型的性能优于其他模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为滑坡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BP神经网络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坝闸水平位移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关靖宇 程诚 《治淮》 2025年第2期34-35,40,共3页
我国部分水闸建造时间久远,受当时条件所限,这些水闸在建设过程中未考虑水平位移监测系统。以淮河王家坝闸为例,采用视准线法开展水平位移监测,在水闸上游翼墙、闸墩、下游翼墙位置处布设3条测线,30个监测点,精度满足《水闸安全监测技... 我国部分水闸建造时间久远,受当时条件所限,这些水闸在建设过程中未考虑水平位移监测系统。以淮河王家坝闸为例,采用视准线法开展水平位移监测,在水闸上游翼墙、闸墩、下游翼墙位置处布设3条测线,30个监测点,精度满足《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768—2018)要求。王家坝闸水平位移系统监测过程简便,精度可靠,为未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系统的同类水闸如何开展水平位移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坝闸 水平位移 视准线法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子序列特征的大坝位移组合预测模型
16
作者 林宏恩 赵二峰 +1 位作者 刘峰 宋桂华 《水力发电》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针对多尺度分析模型处理子序列时,预测模式单一、泛化能力不足、易出现偏差等,提出了基于奇异谱分析与Bagging集成学习的大坝位移多尺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实测数据进行分解,得到趋势项、周期项等子序列,考虑到周期项对时... 针对多尺度分析模型处理子序列时,预测模式单一、泛化能力不足、易出现偏差等,提出了基于奇异谱分析与Bagging集成学习的大坝位移多尺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实测数据进行分解,得到趋势项、周期项等子序列,考虑到周期项对时间依赖性较强,将其作为单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以消除非关键因素的影响。其次,利用Bagging集成学习,结合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大坝位移组合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趋势项和周期项的预测结果累加后得到大坝位移预测结果。应用实例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充分挖掘实测数据蕴含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变化物理机制,为大坝长效服役性态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奇异谱分析 Bagging集成学习 大坝位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侧摩擦力在均质地基中引起的竖向位移计算公式
17
作者 江小兵 朱沈阳 张浩博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根据半无限体内受集中力作用的Mindlin位移解,通过线积分完整地推导出均质地基中桩侧摩阻均匀分布、桩侧摩阻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分布以及桩侧摩阻随深度呈任意形态分布情况下引起的地基竖向位移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计算程序和具体工程算... 根据半无限体内受集中力作用的Mindlin位移解,通过线积分完整地推导出均质地基中桩侧摩阻均匀分布、桩侧摩阻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分布以及桩侧摩阻随深度呈任意形态分布情况下引起的地基竖向位移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计算程序和具体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中所推导公式对于纯摩擦单桩沉降的估算、桩土体受荷前期弹性变形阶段的计算、弹塑性变形及有限元计算的对比验算,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安部分地区地层主要由压缩性中等偏低的黄土和古土壤组成,土质较均匀,运用本文计算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LIN解 桩侧摩擦力分布形式 竖向位移 公式推导 有限元计算程序验证 公式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共焦位移测量方法分析与研究
18
作者 李春艳 王泞淋 +3 位作者 刘继红 武少杰 付雯雯 任凯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30,共10页
为提高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精度,对样品表面散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的原理,基于标量散射理论,推导了表面散射特性影响下的光谱共焦轴向响应,建立了散射对位移测量影响的关系模型。然后,对散射引起... 为提高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精度,对样品表面散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的原理,基于标量散射理论,推导了表面散射特性影响下的光谱共焦轴向响应,建立了散射对位移测量影响的关系模型。然后,对散射引起的峰值波长曲线偏移导致的位移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散射效应,导致测量精度明显下降;同时,在进行光谱共焦位移测量时受各波长入射特性的影响。为校正散射的影响,提出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方法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散射校正算法模型。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选取样品进行了位移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测量性能随粗糙度的增大而降低,对于粗糙度为20 nm的样品散射误差校正后测量结果的最大位移测量误差从12.6μm降为1.9μm,平均位移测量误差从8.1μm降为0.86μm,提高了位移测量精度,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提出的散射校正方法的有效性。文中研究结果对提高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共焦 表面散射特性 位移测量 光谱数据处理 多元散射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前期温度因子的优化
19
作者 柴斌高 邹嘉鑫 +1 位作者 郑徐敏 王少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当前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未考虑温度敏感性,所有位移测点均采用相同的温度建模因子,且坝体温度和位移同属响应量,以温度为因子所建位移模型缺乏预测能力。对此,利用Shapley法确定各位移测点较敏感的温度测点,再结合基于滞后影响机理... 当前高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未考虑温度敏感性,所有位移测点均采用相同的温度建模因子,且坝体温度和位移同属响应量,以温度为因子所建位移模型缺乏预测能力。对此,利用Shapley法确定各位移测点较敏感的温度测点,再结合基于滞后影响机理的高混凝土坝实测温度场分区及其因果预测模型,提出了以坝址气温和上游库水位为基础的前期温度因子构建方法,建立了考虑温度滞后性和敏感性的高混凝土坝位移因果预测模型。对锦屏一级拱坝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为前期气温和库水位选用总时段长度和分段间隔提供了定量依据。相较于谐波温度因子和传统前期分段平均温度因子,所建位移模型预测精度高、测点适应性好,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降低了24.9%、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混凝土坝 位移监控模型 滞后影响机理 温度敏感性 前期温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RTK测量技术在尾矿库人工位移监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东良 《现代矿业》 2025年第1期240-242,共3页
为了满足《尾矿库安全规程》要求,尾矿库应当布置人工位移监测和在线位移监测系统,防止在线位移监测系统误报、漏报、设备故障等影响。同时,克服尾矿库植被对通视条件的不利影响,达到设计测量精度的目的。采用GNSS-RTK测量技术,对人工... 为了满足《尾矿库安全规程》要求,尾矿库应当布置人工位移监测和在线位移监测系统,防止在线位移监测系统误报、漏报、设备故障等影响。同时,克服尾矿库植被对通视条件的不利影响,达到设计测量精度的目的。采用GNSS-RTK测量技术,对人工位移监测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软件导出监测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该技术受气象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技术要求,为尾矿库人工位移监测提供保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TK测量 人工位移监测 尾矿库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