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瓣与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牙龈美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小竺 王琳 +2 位作者 李晓东 裴仲秋 白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翻瓣、不翻瓣两种种植二期软组织手术成形方法对种植义齿修复前牙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观察46例患者单颗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美观状况及软组织健康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共46颗种植体均获得... 目的:评价翻瓣、不翻瓣两种种植二期软组织手术成形方法对种植义齿修复前牙区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观察46例患者单颗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美观状况及软组织健康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共46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不翻瓣组有87%的患者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达到了Ⅱ至Ⅲ级和改良红色美学指数(Defined pink esthetic score,DPES)为高度小于2mm以内;患者牙周组织基本健康对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总体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前提下,采用软组织扩增的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可以获得更理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翻瓣种植二期手术 位点扩增 美学效果 牙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袁翠平 齐广勋 +5 位作者 李玉秋 刘晓冬 王英男 王玉民 赵洪锟 董英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7-893,共7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QTL SLAF-seq(特异位点扩增片段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地区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3
作者 袁晔 刘睿 +5 位作者 王凌云 沈盟 叶雪莲 权新华 王瑞森 姚祥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3-1781,共9页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LAF-seq技术能高效地开发出大量可用于群体遗传分析的SNP标记,基于SNP标记构建的进化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菱品种。该结果对开展菱种质资源鉴定和菱种质遗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滕丽莉 杨爱国 +3 位作者 赵峰 刘志鸿 周丽青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l15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有82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3%.栉孔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2和0.2886;虾夷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2327和0.0559,杂种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各自的母本,系统树、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两亲本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92和0.8451,均大于正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而小于反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表明正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升高,产生杂种优势;反交降低,未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与4个群体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RAPD分析 子一代 SHANNON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指数 RAPD技术 RAPD 遗传距离 多态性位点 遗传多样性 随机引物 片段 位点 遗传差异 分析结果 正反交 子代 正交 群体 系统树 体内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单倍体定型连锁分析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德汶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5-79,共5页
单基因疾病的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SGD-PGD)是一种已在很多欧洲和北美洲国家建立并能提供临床服务的胚胎遗传学分析诊断程序,能为那些家庭中带有某种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的夫妇提供临床服务,使这些夫妇可生养出正常或隐性致病基因携带... 单基因疾病的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SGD-PGD)是一种已在很多欧洲和北美洲国家建立并能提供临床服务的胚胎遗传学分析诊断程序,能为那些家庭中带有某种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的夫妇提供临床服务,使这些夫妇可生养出正常或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子代。从SGD-PGD获得的正常婴儿很有可能使该致病基因就此在这些家庭中不再下传,因此也有人认为此临床服务是遗传性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一级预防,大有前途。在中国,人口基数巨大,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绝对人数很高,故在中国开展SGD-PGD对提高人口素质和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从1998年以来,笔者对35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作过SGD-PGD可行性评估、设计和实施。简要述评单倍体定型连锁分析在SGD-PGD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疾病的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 单倍体定型 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DNA在中的位点丢失 连续短重复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