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集聚现象透视——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卫玲 戴江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效在于其集聚效应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这其中的引擎正是经济带中的城市。运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西北五省(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规模数据,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检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效在于其集聚效应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这其中的引擎正是经济带中的城市。运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西北五省(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规模数据,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检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体系集聚程度较低,城市的人口分布较分散,大城市发展并不突出。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其集聚效应很有限,进而提出要特别重视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大城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规模 信息效应 位序—规模分布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化
2
作者 叶堂林 张彦淑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行业数据,采用首位度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和标准差椭圆法,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引资能力三个层面,对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 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行业数据,采用首位度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和标准差椭圆法,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引资能力三个层面,对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规模差异仍然较大,但规模分布日趋合理;产业规模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扩张趋势,但其分布在径向上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且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创新能力呈“先扩张,后集中,再扩张”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创新活动主要聚集在北京。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引资能力逐年提高,但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逐步显现;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引资能力主要聚集在北京,而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引资能力则逐步向天津聚集。未来,应从共享共用数字产业创新资源平台、培强做优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集群等方面促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 标准差椭圆法 位序—规模法则 京津冀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谭建华 涂建军 +2 位作者 杨宏玉 王小飞 杨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重要特征是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等级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程度.运用分形理论,通过1997-2008年统计数据计算分析,发现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满足位序—...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重要特征是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等级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程度.运用分形理论,通过1997-2008年统计数据计算分析,发现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分布呈相对均衡,但并非理想状态,首位城市作用较强,大城市数量较多、分布分散,中小城市发育不全,人口有向少数大城市集中趋势.并据此提出了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位序—规模分布 分形理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吕薇 刁承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141,共6页
选择2000-2010年中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帕雷托公式,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年的判定系数都在0.943以上,位序—规模法则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城市的规... 选择2000-2010年中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帕雷托公式,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年的判定系数都在0.943以上,位序—规模法则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②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呈现减弱的趋势.③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有平行向上推进的特点,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持续增长.④总体看来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减缓,但是不同位序城市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最后从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调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用地增长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建成区用地 位序—规模法则 帕雷托公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测度与评价——基于2006—2012年数据 被引量:7
5
作者 邬晓霞 朱春筱 高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完善对推进该地区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根据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35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发现该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结构呈"类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人口规模结构呈"T...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完善对推进该地区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根据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35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发现该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结构呈"类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人口规模结构呈"T型"分布特征。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该体系中首位城市北京的优势较为明显,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弱,城市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并提出从推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高位次城市之间合作、培育中小城市等角度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城市体系 城区常住人口 规模结构 位序—规模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跃群 刘培森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文章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间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具... 文章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间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1999—2008年间三种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城市规模具有明显区域性差异,资本投入、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外资是推动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法则 分维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规模体系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杰 杨先花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基于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数据,以城市用地面积为研究指标,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安徽省近10年间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对安徽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城市均衡度... 基于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数据,以城市用地面积为研究指标,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安徽省近10年间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对安徽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城市均衡度不断增强,城市体系更加合理。但也存在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大城市发展快,小城市发展慢等问题。最后提出优化建议:发挥大城市溢出效应,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加强中小城镇经济联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打造城市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安徽省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8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乃全 刘学华 赵丽岗 《山东经济》 2011年第2期5-14,共10页
本文考察了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情况。重新审视了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并解释了我国城市数量"奇迹"增长和趋于稳定的典型事实。未来我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将由"数量增长"转向"... 本文考察了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情况。重新审视了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并解释了我国城市数量"奇迹"增长和趋于稳定的典型事实。未来我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规模扩张",呈现相对规模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Kernel密度分布从"双峰状"演变为"单峰状"。同2000年以前相比,城市初始规模同城市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城市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则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位序—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与特点——基于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帕累托系数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文 《西部论坛》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有益于正确认识现有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2169,基本符合位序—规模法则;而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计算的城...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有益于正确认识现有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2169,基本符合位序—规模法则;而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计算的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0061,城市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降低。除了极少数例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区相对较低;与省区层面比较,国家层面的城市规模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帕累托系数 城市数量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规模分布均匀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2009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云 黎健凤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188-190,194,共4页
运用城市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规模属于首位分布,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体系不尽合理,存在中间层次的... 运用城市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规模属于首位分布,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体系不尽合理,存在中间层次的断层,小城市规模总体偏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数量与规模正在扩张,城市规模分布一直是首位型分布,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演变特征 位序—规模法则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1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分析——基于652个设市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傅建春 李钢 +1 位作者 赵华 张季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其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模型拟合判定系数均在0.93—0.96之间,证明拟合优度较好;(2)在剔除人口为10万的临界值以下城市后发现人口—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均在0.85以上,表明中国城市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3)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过大,人口数量基本饱和,应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成区 异速生长关系 位序—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陈彦光 周一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3-830,共8页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 =P1r1-mp ,fm =f1rm -1f 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 =C(r-α) -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 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 ,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 ( 1-p) q] [( 1-q)lnrf],这里p =P( 2 ) [P...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 =P1r1-mp ,fm =f1rm -1f 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 =C(r-α) -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 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 ,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 ( 1-p) q] [( 1-q)lnrf],这里p =P( 2 ) [P( 2 ) +P( 3) ]为概率尺度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城市的位序 ,P为对应城市的人口 ) ;然后借助Legendre变换给出相应的参量表达 ,包括质量指数τ(q)、关于质量的Lipschitz H lder指数α(q)以及指数支集的分维函数f(α)。导出关于城市体系人口分布的空间维数谱模型Dp(q) =DqDf 以及有关的参量表达式 ,实现了区域城市人口多分维的可计算性。多重Zipf维数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统一中心地的等级阶梯与位序 规模法则反映的连续分布 ,而且可以揭示城市体系演化的更多信息和隐含法则。以美国城市体系 ( 1998年的数据 )为实证对象 ,给出了城市规模分布的多分维Dq 以及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ziPf定律 空间结构 双分形 多分形 对称性 美国 城市体系 城市地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丁祖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7,155,共7页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衡量房价与居民收入是否匹配的一个重要指标。房价收入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各类城市之间房价收入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运用位序—规模分析法对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进行计量分析,并应用主成...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衡量房价与居民收入是否匹配的一个重要指标。房价收入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各类城市之间房价收入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运用位序—规模分析法对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进行计量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将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划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资源型城市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差异,其结果表明:(1)2006—2010年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分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上涨更为明显;(2)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3)资源型城市房价收入比介于三线与四线城市之间;(4)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率对房价收入比有较强的正面影响,GDP对房价收入比的正面影响较为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城市分类 位序—规模分析 回归分析 城市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对《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的检验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斌 吕斌 +1 位作者 李磊 赵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52-62,共11页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段转变,旅游产品变化、旅游交通完善和政府主导的跨区旅游企业整合等是影响空间重构的主要因素,并还将持续发挥影响。目前三峡旅游地已经形成了以万州和宜昌(夷陵—秭归)为组织核心,东段以三峡大坝—巫山—奉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长江主航道、沪蓉、沪渝高速为主要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但西段旅游组团的核心由丰都转为武隆,更多地表现为重庆都市圈旅游的特点,旅游空间结构的"东西分化"趋势明显;并有沿大宁河、神农溪等跨区旅游合作轴线向神农架和恩施州南北扩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空间结构 旅游流 位序—规模 齐夫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与空间联系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吉岗 杨红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动态演化趋势: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极化—收敛态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收敛—收敛—极化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收敛—收敛态势。空间联系动态演化趋势:昆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影响力逐渐增强但... 滇中城市群均衡发展动态演化趋势:人口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极化—收敛态势;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收敛—收敛—极化态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极化—收敛—收敛态势。空间联系动态演化趋势:昆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增长速度放缓,且存在显著差异,交通距离已成为滇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主要障碍,蒙自市与蒙自城镇组团其他城市之间的影响力也呈现该特征;昆明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速度也放缓,主要原因是2008年后滇中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均下降且总体呈收敛趋势,蒙自市对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昆明市,强化辐射带动能力,依托蒙自市的区位优势,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贸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位序—规模法则 ROXY指数 引力模型 断裂点理论 均衡发展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机制——基于山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雨枫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95,共12页
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DMSP、VIIRS夜间影像与城市统计数据,使用计量统计及地理空间模型,分析2000—2020年山东城市演化特征,并定量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区域城市演化强度经... 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DMSP、VIIRS夜间影像与城市统计数据,使用计量统计及地理空间模型,分析2000—2020年山东城市演化特征,并定量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区域城市演化强度经历波动,市区与县域呈现出协同发展态势,演化强度速率下降;城镇化减缓,高位序城市与低位序城市规模差异扩大,区域城市体系由均衡发展转向极化发展;土地城镇化增速由大于人口城镇化增速,转变为小于人口城镇化增速,人地关系协同发展显著;影响机制以市场力与行政力混合为主,外向力上升,内源力受产业调整影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城镇化 位序—规模法则 影响机制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