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次极端暴雨过程低空急流变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田利庆
李舒文
邱晓滨
冉令坤
申冬冬
刘宇琛
-
机构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云南省大湄公河次区域气象灾害与气候资源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8-1626,共19页
-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375404D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3905
+1 种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201035SF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CYBJC00780。
-
文摘
2021年7月19~21日河南极端暴雨伴有显著的低空急流活动。本文利用ERA5(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Reanalyses)数据,采用等压坐标系水平运动方程、动能方程和位势高度梯度方程分析影响低空急流发展的关键物理因素。分析表明,低空急流中心首先从郑州附近925 hPa发展起来,然后垂直倾斜地向西北方向发展增强,中心位置先后抬升到850 hPa和700 hPa。低空急流纬向风和经向风局地变化主要受位势高度水平梯度的影响。郑州西侧山区存在位势高度低值系统,郑州东北侧平原地区为位势高度高值区,二者在郑州附近产生显著的纬向梯度力,与纬向东风耦合做功,驱动低空急流动能增长。位势高度这种异常分布主要与地表位势高度和近地层虚位温垂直积分有关。位势高度纬向梯度方程计算表明,垂直速度纬向梯度引起的位温垂直平流和非绝热加热纬向梯度项是导致位势高度纬向梯度局地变化的主要强迫项。总体上,近地面层山区相对低温区和平原地区相对高温区对低空急流发展演变有重要影响。
-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低空急流
动能
位势高度梯度
-
Keywords
Extreme rainstorm
Low-level jet
Kinetic energy
Geopotential height gradient
-
分类号
P4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热带气旋大风风圈半径非对称性特征及成因简析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于玲玲
麦健华
程正泉
郭春迓
-
机构
广东省气象台
中山市气象局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6-908,共13页
-
基金
广东省重点研发领域项目(2019B111101002)
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GRMCTD202102)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0M07)。
-
文摘
为进一步完善热带气旋大风风圈的分析和预报业务,利用中央气象台(NMC)发布的热带气旋报文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5年6月30日至2020年12月31日热带气旋最大强度时的7、10和12级风圈的非对称性特征及成因。统计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的7级风圈半径非对称性最大,10级次之,12级最小;非对称分布热带气旋的7、10和12级风圈最大半径大多分布在东北、东南和西北象限;同一热带气旋的7级和10级风圈最大半径大多分布在相同的象限。将7级风圈单一象限分布的热带气旋与多象限分布的热带气旋各按象限分布分成4类,分析4类7级风圈单一象限分布的热带气旋生成季节、地面10 m风特征及风圈非对称分布的成因发现:各类热带气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地面10 m风场呈不对称分布;风圈非对称分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气流及地面冷高压等天气系统与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各象限位势高度梯度非对称分布密切相关。
-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圈半径
非对称性
天气系统
位势高度梯度
-
Keywords
Tropical cyclone
Wind circle radius
Asymmetry
Weather system
Potential height gradient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