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法克服电阻率测量中的似非而是现象
1
作者 汤洪志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75-80,共6页
低阻导电基底断面上水平地层的电阻率测量中出现的似非而是现象,其物理实质可用反射系数来作定性解释;文中由此提出了用电反射系数代替视电阻率作为研究参数,从而达到克服似非而是现象的目的。野外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更有力地说明了这... 低阻导电基底断面上水平地层的电阻率测量中出现的似非而是现象,其物理实质可用反射系数来作定性解释;文中由此提出了用电反射系数代替视电阻率作为研究参数,从而达到克服似非而是现象的目的。野外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更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解释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测量 似非而是现象 K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广健画语录
2
作者 贾广健 《书画艺术》 2021年第5期14-15,共2页
“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而得众妙之神”,这是我对工笔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概括。我这里用了四个关键词:似、形、写、意。“似”即是造型的尺度和感觉,既可以似是而非,也可以似非而是。是极似之形而非极真之形,写极似之意是表现而非描摹... “以极似之形、写极似之意、而得众妙之神”,这是我对工笔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概括。我这里用了四个关键词:似、形、写、意。“似”即是造型的尺度和感觉,既可以似是而非,也可以似非而是。是极似之形而非极真之形,写极似之意是表现而非描摹,表现的手段是“写”,其“写”的意义不仅仅如徐渭、八大之笔墨方可谓之“写”,工笔画之笔若春蚕吐丝,笔笔生发,用色层层积染,温润清雅莫不是“写”,是因描绘而写意、而表现。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沉静的文雅。得众妙之神,也就是得自然之神,得“神妙”或“神韵”犹如韶乐之绕梁,品味无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语录 工笔画 积染 贾广健 似非而是 关键词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才与疯子》断想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耀民 《上海戏剧》 1985年第6期9-10,6,共3页
一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二它具有双层反向性:表层是“通俗喜剧”,深层是“精... 一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二它具有双层反向性:表层是“通俗喜剧”,深层是“精神悲剧”。这种双层反向性正是荒诞喜剧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为主题的似是而非(Irony),情节的似非而是(Pa-radox),人物的双重人格,以及审美对象中的“黑色”幽默、冷酷滑稽和崇高怪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非而是 荒诞感 审美对象 “黑色” 艺术幻觉 舞台演出 我自己 喜剧艺术 代都 陈白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重的矛盾 辛辣的讽刺——从《过桥》中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看其深刻主题
4
作者 任兵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1X期160-160,52,共2页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存在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过桥》(Across the Bridge)里包含了很多现象与本质、事实与假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格林正是借助他作品中的似非而是或是...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存在哲理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短篇小说《过桥》(Across the Bridge)里包含了很多现象与本质、事实与假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格林正是借助他作品中的似非而是或是矛盾来揭示和讽刺事物与其表面正相反的本质,在小说娱乐层面的背后我们可以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对人、对事物、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桥 矛盾 似非而是 讽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的形而上失落及其后果
5
作者 常晓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酒神精神 德拉克罗瓦 似非而是 柏辽兹 中国乐坛 形而下者谓之器 门德尔松 聂耳 黄自 完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纳·波希的舞蹈戏剧
6
作者 杜隽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2-33,共2页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迅速崛起,成为当代西方剧坛的主流之一。前西德著名女戏剧家皮纳·波希的舞蹈戏剧便是后现代主义戏剧在欧洲的主要代表。1973年以后,皮纳·波希的作品在欧美广为人知,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尽管有...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迅速崛起,成为当代西方剧坛的主流之一。前西德著名女戏剧家皮纳·波希的舞蹈戏剧便是后现代主义戏剧在欧洲的主要代表。1973年以后,皮纳·波希的作品在欧美广为人知,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尽管有人说皮纳·波希的作品可以说是“唯一充任先前流行的布莱希特叙事戏剧和后来排斥所有叙事形式的实验戏剧之间中介角色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后现代主义 叙事形式 中介角色 布莱希特 一个女人 前西德 音乐背景 晚期资本主义 片断性 似非而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台的现实
7
作者 赵耀民 《上海戏剧》 1983年第6期49-50,共2页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大舞台;记不起哪位剧作家把这话颠倒了一下说:舞台,是个小世界。且不去考证这后一句话是谁说的,我只觉得它比前一句话更具有沉重的意味。莎翁的话往往易使人以游戏的态度去敷衍人生(其实这并非莎翁的话,而是野心家...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大舞台;记不起哪位剧作家把这话颠倒了一下说:舞台,是个小世界。且不去考证这后一句话是谁说的,我只觉得它比前一句话更具有沉重的意味。莎翁的话往往易使人以游戏的态度去敷衍人生(其实这并非莎翁的话,而是野心家麦克白的话);后者的话却令人以人生的目光去看待游戏。舞台,对观众说来或许只是一处游戏的场所,但对制造这种“游戏”的人们说来则是人生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它比 使人 写实手法 似非而是 看世界 文艺作品 一本 政治原则 康定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