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的自然史,还是人类的“似自然”史?——马克思“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命题再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伯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哲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对历史的自然性有客观必然性、物役性或者实践制约性三种解释模式。按照古典自然观的解读,在"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是自然史"的观点中,马克思强调人...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哲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对历史的自然性有客观必然性、物役性或者实践制约性三种解释模式。按照古典自然观的解读,在"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是自然史"的观点中,马克思强调人类生产的能动性是历史发展的本源,人类生产的能动性的辩证发展——而非物质必然性——规定着历史的轨迹,这种解读模式可以包含前三种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的社会形态 自然 似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非常性实验(专题讨论)——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批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张一兵认为这是其十年前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性实验,尽管提出了狭义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等理论范畴,但尚未突破“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框架,还存在诸多不足。周嘉昕在... 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张一兵认为这是其十年前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性实验,尽管提出了狭义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等理论范畴,但尚未突破“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框架,还存在诸多不足。周嘉昕在考察了《向度》中的狭义唯物主义概念、汤建龙分析了“基础”和“主导”两个概念、蒙木桂重新解读了似自然性概念、夏凡对物役性概念作了辨析之后,认为《向度》的理论探索意在恢复马克思科学历史观的完整视阈,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今天看来,其中的一些观点尚需充实和细化,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并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主体向度 似自然 物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