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降与似海底反射(BSR)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兴河 梁金强 +3 位作者 方竞男 丛晓荣 姜龙燕 王建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7-800,共14页
200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首次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水合物富集区。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研究,发现晚中新世以来区内构造沉降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变快的演化... 200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首次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水合物富集区。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研究,发现晚中新世以来区内构造沉降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变快的演化趋势;从晚中新世到更新世,盆地深水区经历了构造沉降作用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晚中新世(11.6~5.3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67m/Ma;上新世(5.3~1.8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68m/Ma;至更新世(1.8~0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73m/Ma。而造成这些变化的主因是发生在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东沙运动和发生在上新世—更新世早期的台湾运动。东沙运动(10~5Ma)使盆地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块断升降,隆起剥蚀,自东向西运动强度和构造变形逐渐减弱,使得盆地深水区持续稳定沉降;台湾运动(3Ma)彻底改变了盆地深水区的构造格局,因重力均衡调整盆地深水区继续沉降,越往南沉降越大。将似海底反射(BSR)发育区与沉降速率平面图进行叠合分析,发现80%以上的BSR分布趋于构造沉降速率值主要在75~125m/Ma之间、沉降速率变化迅速的隆坳接合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区 定量盆地模拟 构造沉降 似海底反射(B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模型与似海底反射层的AVA特征 被引量:48
2
作者 宋海斌 Matsubayashi Osamu +3 位作者 杨胜雄 吴能友 江为为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6-556,共11页
研究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模型与似海底反射层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AVA)特征 .基于时间平均 -Wood加权方程、三相介质波传播理论模型和弹性模量模型 ,计算并阐述含天然气水合物岩石弹性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含游离气岩石弹性... 研究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岩石物性模型与似海底反射层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AVA)特征 .基于时间平均 -Wood加权方程、三相介质波传播理论模型和弹性模量模型 ,计算并阐述含天然气水合物岩石弹性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含游离气岩石弹性参数与游离气饱和度的关系 ;给出不同模型AVA特征 .结果表明 ,不同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不同游离气饱和度的各种组合呈现形态相似但反射系数值不同的AVA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岩石物性 饱和度 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似海底反射 海洋沉积物 游离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似海底反射现象AVO正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春岩 章明昱 +1 位作者 牛滨华 黄新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似海底反射(BSR)现象是用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悬浮、颗粒接触和胶结3种微观模式,进行了似海底反射现象正演模型的研究,考查了BSR现象产生的地震地质原因和运用AVO判断游离气的适... 似海底反射(BSR)现象是用人工地震方法识别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水合物沉积物的悬浮、颗粒接触和胶结3种微观模式,进行了似海底反射现象正演模型的研究,考查了BSR现象产生的地震地质原因和运用AVO判断游离气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合成记录的帮助下,结合AVO变化曲线,可以认为BSR的成因有两种情况。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而不是一种简单固定的模式来解释BSR的复杂成因。水合物沉积的3种微观模式都存在水合物的临界饱和度,当介质中水合物饱和度小于临界饱和度时,可以通过AVO曲线的变化形态来判断水合物沉积层下伏介质中是否含有游离气;而大于临界饱和度时,AVO技术则难以适用。AVO曲线形态、BSR现象与游离气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同样需要通过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BSR)现象 地震AV0 游离气 正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西南海域似海底反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辉 阎贫 刘海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5,共7页
台湾西南海域弧陆碰撞及俯冲作用形成增生楔,在增生楔部位地震调查原始炮集数据上可清楚地识别BSR极性及波形特征。通过对该区域地震调查数据处理,获得了常规地震偏移、瞬时振幅及瞬时相位3种属性剖面,三者可清楚地反映BSR特征及分布,... 台湾西南海域弧陆碰撞及俯冲作用形成增生楔,在增生楔部位地震调查原始炮集数据上可清楚地识别BSR极性及波形特征。通过对该区域地震调查数据处理,获得了常规地震偏移、瞬时振幅及瞬时相位3种属性剖面,三者可清楚地反映BSR特征及分布,瞬时相位剖面还反映了BSR之上弱反射层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增生楔部位构造沉积明显控制BSR的形成与分布,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增生楔 台湾西南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41
5
作者 宋海斌 Matsubayashi Osamu Kuramoto Shin’ichi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 (BSR)研究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这是一种将水平层状弹性介质的反射共中心点道集转换为截距时间 -水平慢度域的反演方法 .反演过程中采用了全局搜索方法与非线性局部搜索方法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根据走... 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 (BSR)研究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这是一种将水平层状弹性介质的反射共中心点道集转换为截距时间 -水平慢度域的反演方法 .反演过程中采用了全局搜索方法与非线性局部搜索方法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根据走时数据应用非常快速模拟算法求得速度结构的长波长分量 .第二步 ,利用波形资料用共轭梯度法求得速度的短波长扰动分量 .这样 ,最后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模型包含了长波长与短波长分量 .反演中利用了多网格参数化技术 .日本东南海海槽双BSR的速度结构的反演表明 ,全波形反演是天然气水合物BSR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海槽 BSR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海海槽地震资料处理及其似海底反射层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海斌 松林修 仓本真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9-804,共6页
对西南海海槽的NT6 2 - 2地震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 ,突出了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 (BSR)的特征 .比较了近炮检距剖面、叠加剖面、偏移剖面、瞬时振幅剖面与瞬时相位剖面上BSR的显示特征 .指出了BSR在炮道集与共中心点道集上的分布 .... 对西南海海槽的NT6 2 - 2地震测线进行了重新处理 ,突出了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 (BSR)的特征 .比较了近炮检距剖面、叠加剖面、偏移剖面、瞬时振幅剖面与瞬时相位剖面上BSR的显示特征 .指出了BSR在炮道集与共中心点道集上的分布 .虽然在近炮检距剖面上能分辨部分BSR ,但通过叠加与偏移可以得到BSR较清晰的图像 .BSR的高振幅特征在瞬时振幅剖面上最为明显 ,而在瞬时相位剖面上容易勾画BSR的横向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西南海海槽 似海底反射 地震处理 地质构造 近炮检距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似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斌 耿建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速区域(1800~2200m?s?1)以及一个相对低速的区域(1500~1700m?s?1)。结合多道地震成像的结果,我们把相对高速区域解释为含水合物层,而相对低速区域可能不含水合物或者仅含少量的水合物。BSR一般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存在区域的底界面,反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水合物在稳定带内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相对低速区域的存在可能表明该低速区域下的BSR与水合物的赋存无关,仅仅反映了正常沉积地层与下伏游离气层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反射旅行时反演 纵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7
8
作者 霍元媛 张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部分,即首先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旅行时反演得到背景速度模型,然后以... 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部分,即首先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旅行时反演得到背景速度模型,然后以其作为初始模型,使用共轭梯度算法进行全波形反演。对含噪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确定了进行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全波形反演的遗传算子。将这种波形反演方法应用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得到了分辨率高于常规速度分析的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并识别出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为准确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及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反演结果也同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高稳定性以及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研究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海底反射 天然气水合物 波形反演 遗传算法 速度结构 共轭梯度算法 南海北部海域 速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似海底反射层:用于估计热流的水合物稳定带底部的校准
9
作者 Hynd.,RD 孙萍 《海洋地质动态》 1999年第9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深海 似海底反射 热流 水合物 稳定带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水合物冰丘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华 魏伟 +5 位作者 刘杰 杨睿 肖红平 彭涌 张巧珍 丛晓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海底水合物冰丘是一种特殊的海底构造,外观表现从平滑浑圆的陡峭丘状体变化到粗糙不平的缓斜丘状体。地震剖面上,内部常表现为空白反射,并与似海底反射(BSR)紧密相关。归纳了前人对海底水合物冰丘的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规模较大的海底水... 海底水合物冰丘是一种特殊的海底构造,外观表现从平滑浑圆的陡峭丘状体变化到粗糙不平的缓斜丘状体。地震剖面上,内部常表现为空白反射,并与似海底反射(BSR)紧密相关。归纳了前人对海底水合物冰丘的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规模较大的海底水合物冰丘通常形成于高通量汇聚型流体运移通道附近;海底水合物冰丘的出现可能指示了下部水合物及油气藏的赋存和大陆边缘汇聚型流体的运移;同时,在汇聚型流体运移条件下,伴随着流体向上运移的深部热流和高盐度水可能导致BSR深度变浅;此外,水合物冰丘的形成与发育为动态过程,其形成过程可分为水合物成核、聚集/冰丘型以及分解/冰丘垮塌3个阶段。开放型流动系统中形成的水合物丘的气体来源于"深部"沉积物渗滤的外部流体,可形成规模较大、高饱和度的水合物矿产,具有勘探价值。为更好地认识海底水合物冰丘演化史以及其与汇聚型运移通道、BSR分布位置等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开展海底调查、高精度多道地震调查,并结合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水合物冰丘 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运移通道 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及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春岩 牛滨华 +4 位作者 王宏语 赵克斌 吴能有 苏新 李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251,共9页
依据ODP204航次1250C站位钻井样品酸解烃数据结果,以及作者在南海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现场勘查中得到的多种烃类指标数据、异常点上微量甲烷碳同位素数值等资料,对海洋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的依据和研究区气态烃异常特征... 依据ODP204航次1250C站位钻井样品酸解烃数据结果,以及作者在南海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现场勘查中得到的多种烃类指标数据、异常点上微量甲烷碳同位素数值等资料,对海洋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的依据和研究区气态烃异常特征、气体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气态烃指标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区北部斜坡地带,并与BSR等地震标志及深部断裂关系密切;西沙海槽研究区海底沉积物气态烃甲烷以热解成因为主,但也有混合成因;推测该区天然气水合物为断层渗滤综合成藏模式。研究成果比较合理地解释了BSR分布和海底沉积物甲烷局部异常并非完全一致的原因;评价预测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勘探目标。成果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制研究和天然气水合物远景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地球化学异常 西沙海槽 有利远景区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3
12
作者 宋海斌 耿建华 +4 位作者 WANG How-King 张文生 方银霞 郝天珧 江为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695,共9页
利用地震、测井与地温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东沙海域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层、弱振幅带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标志 ,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呈现高速、速度倒转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 利用地震、测井与地温资料综合分析了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东沙海域地震剖面上出现似海底反射层、弱振幅带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标志 ,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呈现高速、速度倒转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特征 .似海底反射层的深度与 1 1 44站位 ,及平均地温梯度资料得出的稳定带厚度较吻合 .1 1 44站位与 1 1 48站位似海底反射层距海底较深 ,分别为 6 5 4m与 475m .在 1 1 44站位附近 ,弱振幅带的顶界可能代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顶界 ,约在 45 0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似海底反射 弱振幅带 声波测井 温压条件 地温资料 海底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被引量:35
13
作者 姚伯初 杨木壮 +1 位作者 吴时国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41,共9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等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物质。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2倍。在人类面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时候,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未来能替代化石...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等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物质。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2倍。在人类面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时候,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未来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沉积条件、沉积环境等显示,南海具有生成和蕴藏巨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条件;南海海域的地震反射剖面多处显示存在BSR反射波;2007年已钻探见到水合物样品。东海冲绳海槽在第四纪的沉积速率高(10~40cm/ka),槽坡存在泥底辟构造和断裂活动,从上新世以来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这些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中国海域的天然水合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资源量 沉积环境 构造环境 上新世 中国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973剖面BSR及其热流特征 被引量:42
14
作者 宋海斌 吴时国 江为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08-1517,共10页
对南海东北部973项目采集的地震测线进行了处理,阐明了恒春海脊处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BSR)的特征.不同类型剖面的分析表明,单道地震剖面可以揭示南海东北部地区BSR一定的分布,但地震处理对揭示BSR分布全貌起重要作用.南海东北... 对南海东北部973项目采集的地震测线进行了处理,阐明了恒春海脊处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BSR)的特征.不同类型剖面的分析表明,单道地震剖面可以揭示南海东北部地区BSR一定的分布,但地震处理对揭示BSR分布全貌起重要作用.南海东北部的BSR具有世界大陆边缘BSR典型的特征,切穿了沉积层理反射,与海底起伏大体平行,为一强振幅的负极性反射.该BSR特征明显,意味着南海东北部地区存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利用甲烷水合物与多组分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计算了稳定带底界的埋深,并与BSR深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无论是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界还是多组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底界,单一地温梯度计算的结果不可能与BSR深度在整个剖面上对应.可知本区横向上地温梯度变化较大.利用BSR资料估算了地温梯度并求得热流值.计算表明,地温梯度与热流值由西向东,随着离海沟距离的增大、离岛弧距离的减小而减小.BSR计算得到的热流值为28-64 mW/m^2,与台湾西南实测热流值的结果基本可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东北部 似海底反射 稳定带 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探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卢振权 强祖基 吴必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6,T002,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化石燃料”的清洁替代能源,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次将卫星热红外遥感应用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中,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作者分析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机制,探讨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与海底天然气水合...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化石燃料”的清洁替代能源,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次将卫星热红外遥感应用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中,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作者分析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机制,探讨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指出了南海西沙海槽区、东沙群岛岛坡区、笔架南盆地、北吕宋海槽区、南沙海槽一带等是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赋存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红外遥感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排气 增温效应 BSR 似海底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孟宪伟 刘保华 +1 位作者 石学法 吴金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9-633,共5页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育在有机质供应充分、沉积速率快、热流值较高、水深大于 30 0m的大陆斜坡和活动边缘的增生楔发育区 ;沉积物类型主要以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浊积岩为主。似海底反射层 (BSR)和极性反转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育在有机质供应充分、沉积速率快、热流值较高、水深大于 30 0m的大陆斜坡和活动边缘的增生楔发育区 ;沉积物类型主要以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浊积岩为主。似海底反射层 (BSR)和极性反转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关键标志。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水深大于 10 0 0m ;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粉砂质泥和泥质粉砂 ,在部分层位见浊积层。与东海陆架相比 ,西陆坡下缘的有机质含量、沉积速率的热流值都较高 ,其范围分别为0 .75 %~ 1.2 5 %、10~ 40cm/ka和 70~ 437mw/m2 ;单道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似海底反射层 (BSR)和极性反转特征 ,因此 ,推断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BSR 海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春岩 黄新武 +1 位作者 章明昱 牛滨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涉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等多种学科 ,其中地球物理方法在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查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水合物的类型及物理化学性质、自然赋存和成藏条件、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手段以及水合物与全球变化...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涉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等多种学科 ,其中地球物理方法在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查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水合物的类型及物理化学性质、自然赋存和成藏条件、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手段以及水合物与全球变化和海洋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综合论述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的进展 ,并结合中国水合物探查研究的实际 ,初步预见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具有水合物成藏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控制条件 地球物理研究 似海底反射 稳定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符溪 杨木壮 +1 位作者 文鹏飞 徐华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6,40,共5页
以中国首次在南海北部某海区采集的以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超过 5 0 0 km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数据为基础 ,利用真振幅处理、子波处理、速度分析、叠前偏移处理以及地震属性道处理等多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先进处理技术和方法 ,... 以中国首次在南海北部某海区采集的以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超过 5 0 0 km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数据为基础 ,利用真振幅处理、子波处理、速度分析、叠前偏移处理以及地震属性道处理等多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先进处理技术和方法 ,有效地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志 ,如似海底反射 ( BSR)、振幅空白、极性反转、异常速度等 ,证实南海北部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资料处理 南海 似海底反射 子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龚跃华 张光学 +4 位作者 郭依群 梁金强 沙志彬 王宏斌 梁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神狐西南海域的构造、沉积及气源环境研究,探讨了神狐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认为该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良好的成矿环境;通过穿越神狐西南海域陆坡深水区的典型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资料的解释,初步判识出天然气水合... 通过对南海北部神狐西南海域的构造、沉积及气源环境研究,探讨了神狐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认为该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良好的成矿环境;通过穿越神狐西南海域陆坡深水区的典型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资料的解释,初步判识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分布区,预测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成矿条件 神狐西南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BSR以上沉积物粒度变化与气体水合物分布 被引量:27
20
作者 苏新 宋成兵 方念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文中对国际大洋钻探204航次在太平洋水合物海岭8个站位BSR深度以上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稳定带内沉积物总体粒径变化特征为:粉砂质量分数在60%~75%之间,为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内沉积组分的主体组... 文中对国际大洋钻探204航次在太平洋水合物海岭8个站位BSR深度以上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稳定带内沉积物总体粒径变化特征为:粉砂质量分数在60%~75%之间,为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内沉积组分的主体组分.粘土质量分数一般小于35%,砂质量分数小于5%.该结果获得的粒径变化范围,与204航次中沉积学研究所确定的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夹含砂质粉砂、含砂质粘土岩性特征一致.各站位沉积粒径变化和代表气体水合物存在的岩心红外照相IR异常低温记录之间的初步对比说明,气体水合物主要富集在沉积组分较粗,相当于粉砂或者砂级质量分数较高的粒度层.统计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定量地揭示了各个站位沉积物粒径变粗与气体水合物的存在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归纳起来发现,不同构造部位沉积物中气体水合物赋存层段的粒径范围不同.坡后盆地由于当地总体沉积物颗粒细,气体水合物赋存在极细粉砂粒级(8~26μm)的沉积物中.水合物海岭南峰顶部附近站位气体水合物主要赋存在粗粉砂和细砂(50~148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粒度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界面 气体水合物稳定带 水舍物海岭 大洋钻探204航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