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西北石门寺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彭花明 袁琪 +5 位作者 李秋耘 刘富军 张博譞 但小华 张中山 董晓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2,共8页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矿石硫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反映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细脉浸染型钨矿提供了钨金属,控制了矿体的成矿时间和产出空间。石门寺矿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岩双桥山群含钨量高达9.16×10-6,部分熔融时钨金属趋于进入岩浆。富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残留岩浆中钨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该残留岩浆汇集到岩体顶部,出溶成矿流体。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发生云英岩化,导致岩石中铁、锰和钙等元素析出;这些铁、锰和钙与成矿流体中的钨金属结合,形成细脉浸染状黑钨矿和白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产出的空间,云英岩化的范围指示矿体产出的位置,岩体接触带和云英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紧邻矿体的、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顶部的具有流体出溶性质的似伟晶岩壳岩性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辨认,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层。富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小岩体及控岩构造是找矿的区域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作用 找矿意义 云母花岗岩 细脉浸染型钨矿 石门寺钨矿 赣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热水钼矿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国显正 贾群子 +4 位作者 李金超 孔会磊 栗亚芝 许荣科 南卡俄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5-1177,共13页
热水钼矿区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昆仑岩浆弧,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与热水钼多金属矿密切相关的矿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 O2含量在67.64%~71.09%,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1,为... 热水钼矿区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昆仑岩浆弧,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与热水钼多金属矿密切相关的矿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 O2含量在67.64%~71.09%,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1,为准铝质到过铝质,K2O/Na2O值1.35~2.32,里特曼指数为1.73~1.99,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Ce等,贫P、Ti。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94.27×10^-6~127.44×10^-6,平均为110.9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弱到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0.9±1.4)Ma,形成于印支期,钼多金属矿与这一时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在热水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热水钼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2 位作者 王梁 杨玉霞 陈晓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 应用LA-ICP-MS对马厂箐岩体中(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在CL图像上,(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有典型的振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度负Eu异常,且呈现出较高的Th/U比值等特征,表明所测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马厂箐岩体(似)斑状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3.78±0.21)Ma(MSWD=0.71),累计概率统计得到正长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6±0.3)Ma、花岗斑岩锆石U-Th-Pb年龄为(35.0±0.2)Ma,宝兴厂矿段铜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8±1.6)Ma和(33.9±1.1)Ma,乱硐山矿段接触交代型金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25±0.36)Ma,人头箐—金厂箐矿段热液脉型金成矿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5.35±0.32)Ma,反映斑岩型铜钼矿化、接触交代型金矿化和热液脉型金矿化为同一个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Ⅱ期(33~37Ma)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地质体,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流体和热动力条件,这期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持续时间约为4Ma,铜、钼、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Ⅱ期岩浆活动的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马厂箐岩体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钨矿床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34
4
作者 黄兰椿 蒋少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7-3900,共14页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大湖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4.2±1.3Ma。岩体中白云母显示原生白云母的特征;黑云母属于富铁黑云母,其物质来源是地壳物质,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表现为高的SiO2(72.88%~73.3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明显,亏损Nb、Ta,Rb/Sr比值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的εNd(t)值变化于-7.47~-7.78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543~1568Ma,推测其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富泥质岩石,双桥山群可能是大湖塘钨矿的初始矿源层。九岭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发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的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白云母花岗岩 大湖塘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崩错似斑状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永峰 肖渊甫 +4 位作者 肖倩茹 罗巍 刘涓 林静 杨亚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崩错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构造上处于北冈底斯东段,岩体侵位的最新地层为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其中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6.7±1.2 Ma,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具高SiO_2、富Al_2O_3和K_2O,贫TiO_... 崩错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构造上处于北冈底斯东段,岩体侵位的最新地层为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其中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6.7±1.2 Ma,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具高SiO_2、富Al_2O_3和K_2O,贫TiO_2、MgO、CaO特征,A/CNK=0.94~1.91(平均1.16),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岩石。(La/Yb)_N为1.22~9.62,δEu=0.04~0.38,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轻度富集的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Rb、K、Th、Ta、Ce相对富集,Nb相对亏损,Ba、Sr、P、Ti强烈亏损,显示具同碰撞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崩错地区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冈底斯带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构造背景,是碰撞过程中下地壳增厚并部分发生熔融的产物,同时也表明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结束的时间应早于116 Ma。结合本区域年龄成果,在崩错地区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并开始发生冈底斯带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的时间为120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 北冈底斯带 西藏崩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岩井西南似斑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明强 朱永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3,共11页
在1∶5万红泉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红岩井西南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并在该岩体中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2.2±4.4)Ma,属早泥盆世。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富... 在1∶5万红泉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红岩井西南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并在该岩体中获得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2.2±4.4)Ma,属早泥盆世。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富Si(SiO_2为68.12%~75.76%)、富碱(ALK=7.69%~9.91%),铝饱和指数A/CNK=1.02~1.05,里特曼指数σ=1.8~3.8,平均为2.38;属钙碱性准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ΣREE=175.4~296.76,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上显示具海鸥型特征,富集HFSE、Y,强烈亏损Ba、Sr、Eu、P、Ti。构造图解反映出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同碰撞-碰撞后,结合测区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说明北山主造山期应为加里东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早泥盆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卡贡地区早侏罗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涛 徐佳丽 +2 位作者 高强 樊炳良 徐长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1-630,共10页
用LA-ICP-MS技术测得卡贡地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78±2 Ma(MSWD=3.7,n=20),属于早侏罗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富碱富钾(K2 O+Na2 O=8.02%~8.76%,K2 O/Na2 O=1.71~2.11)、低铝(Al2O 3=14.08%~14... 用LA-ICP-MS技术测得卡贡地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78±2 Ma(MSWD=3.7,n=20),属于早侏罗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富碱富钾(K2 O+Na2 O=8.02%~8.76%,K2 O/Na2 O=1.71~2.11)、低铝(Al2O 3=14.08%~14.73%,A/CNK=1.01~1.04),不含透辉石和刚玉分子较低的特征;岩石普遍富集Rb、Th、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Nb、Sr、P、Ti等元素,高场强元素Zr、Nb、Ta含量极低,(Ga/Al)×10^4值为4.48~5.06,Rb/Sr值为1.84~2.29,均显示出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的特征;岩石的形成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其构造环境由挤压环境逐渐向相对伸展环境转变,伴随着地壳深部压力减小,幔源岩浆上涌,并与上覆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LA-ICP-MS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更乃铁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初探
8
作者 李小赛 赵元艺 王江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67-568,共2页
更乃位于西藏自治区班戈县境内,构造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南侧。更乃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产有铜、铁等,近年来,又发现了铟、铋等重要资源,特别是在更乃矿区发现自然铟与羟铟石,属国内首次发现(赵元艺等,2010)。更乃矿床的岩体岩... 更乃位于西藏自治区班戈县境内,构造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南侧。更乃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产有铜、铁等,近年来,又发现了铟、铋等重要资源,特别是在更乃矿区发现自然铟与羟铟石,属国内首次发现(赵元艺等,2010)。更乃矿床的岩体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方法研究其成岩年龄,从而对更乃矿床以及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形成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风信子石 硅酸盐矿物 LA-ICP-MS U-Pb 班戈县 二长花岗岩 成岩年龄 矽卡岩矿床 接触交代铁矿床 内生矿床 铁矿 ICP 西藏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敦化松江河地区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成因和形成环境:元素、Hf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鲁倩 孙景贵 +2 位作者 安久海 韩吉龙 褚小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89,共17页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揭示地壳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揭示夹皮沟—海沟构造带的中生代地质演化,本文系统地开展了该带中段松江河地区花岗岩体内部产出的似斑状花岗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单颗粒锆石U-P...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揭示地壳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揭示夹皮沟—海沟构造带的中生代地质演化,本文系统地开展了该带中段松江河地区花岗岩体内部产出的似斑状花岗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全岩元素、Hf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岩石呈粉红色、普遍发生较强的糜棱岩化作用,发育糜棱叶理构造;获得岩浆锆石的U-Pb同位素谐和年龄为217~169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9.6±1.8)Ma(n=9,MSWD=1.3);主量元素呈现高硅(71.18%~71.99%)、富碱(8.54%~8.93%)、贫镁(0.42%~0.52%)、贫钙(0.93%~1.38%)特征,并且A/NK>1.0,A/CNK<1.1;微量元素呈现低Rb、Zr和高Sr、Ba等质量分数,高Sr/Y和(La/Yb)_N特征;稀土元素表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较弱Eu的正异常特征;获得锆石原位^(176 )Yb/^(177 )Hf值为0.010 517~0.050 159,^(176 )Lu/^(177 )Hf值为0.000 476~0.001 784,^(176 )Hf/^(177 )Hf为0.282 310~0.282 457,对应的锆石ε_(Hf)(t)值为-12.7~-7.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792~2 325Ma。上述特征揭示,松江河地区中生代似斑状花岗岩属准中等分异、同碰撞向伸展转换的Ⅰ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新太古代陆壳重熔作用,岩浆就位发生在中侏罗世早阶段;它记录了燕山期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的挤压陆壳活化产生岩浆,并于中侏罗世地壳伸展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岩浆结晶分离作用而产生的中等分异岩浆结晶形成,成岩后于晚侏罗世遭受了韧脆性构造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成因 形成环境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多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显愿 张智宇 +3 位作者 郑远川 戴佳良 樊献科 盛俞策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38,共21页
赣北大湖塘钨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九岭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钨矿之一。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性繁多,岩浆序列及源区特征等研究仍存在争议和不足。就似斑状花岗岩而言,前人已查明该区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分别是石门寺(北区)似... 赣北大湖塘钨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九岭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钨矿之一。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岩性繁多,岩浆序列及源区特征等研究仍存在争议和不足。就似斑状花岗岩而言,前人已查明该区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分别是石门寺(北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50. 0 Ma)和狮尾洞(南区)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144. 2 Ma)。本文识别出南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精细的独居石和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锆石和独居石给出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30. 0~128. 6 Ma和128. 3 Ma,表明南区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代表了区域上第3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期似斑状花岗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的S型花岗岩,南区两期似斑状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北区相比,南区似斑状花岗岩过铝质程度(A/CNK=1. 16~1. 24)更高;南、北区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均较低,均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北区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_N=11. 17~26. 67]较南区[(La/Yb)_N=7. 72~19. 0]更显著。南、北区岩石的ε_(Hf)(t)值分别为-7. 31~0. 58和-8. 6~-3. 1,指示似斑状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的重熔,南区岩石有少量新生物质的参与。南区似斑状花岗岩较北区有更低的CaO/Na_2O值,指示南区似斑状花岗岩的源岩比北区更富泥质。综合研究表明,大湖塘南、北区似斑状花岗岩至少是3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是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富泥质、或泥质夹杂砂岩在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下经部分熔融后分异演化而成。该研究丰富并完善了大湖塘区域似斑状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成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多期花岗岩:大湖塘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劈裂条件下似斑状花岗岩试样力学及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晓波 纪洪广 +3 位作者 权道路 高宇 张改改 张同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26,共5页
新城金矿新主井计划建设深度1 527 m,为了探究该主井1 300 m左右似斑状粗粒花岗岩受拉破裂的力学特征,取新主井工勘孔似斑状花岗岩岩样,借助应变检测装置及声发射检测设备等对劈裂受载的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加载过程的实时监测。试验结果表... 新城金矿新主井计划建设深度1 527 m,为了探究该主井1 300 m左右似斑状粗粒花岗岩受拉破裂的力学特征,取新主井工勘孔似斑状花岗岩岩样,借助应变检测装置及声发射检测设备等对劈裂受载的似斑状花岗岩进行加载过程的实时监测。试验结果表明:①花岗岩试样的横向应变变形分3个阶段,且临近破裂前应变变化趋势表现出非稳定性运动特征;②随着加载进程的推进,声发射计数整体活动性逐渐增强,计数的变化随时间进程呈现出起伏上升的规律,并且逐渐由稀疏变得密集;③结合运动稳定性理论、振动能量分析及试验结果,得到一次破裂过程中平均每个声发射信号携带的能量出现峰值的现象可以作为似斑状花岗岩劈裂破坏加剧前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巴西劈裂 裂纹扩展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勇 张大明 +4 位作者 刘国燕 李泽峰 赵永亮 李恒恒 王生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4,共5页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系列成矿的特征,成矿元素以Cu、Mo、Pb、Zn为主,共生、伴生有Fe、Au、Ag、W、Sn。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与斑岩型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锆...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具有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系列成矿的特征,成矿元素以Cu、Mo、Pb、Zn为主,共生、伴生有Fe、Au、Ag、W、Sn。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与斑岩型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226.5±0.5Ma(MSWD=1.05,n=25),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属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型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二长花岗岩 卡而却卡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芨岭似斑状花岗岩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甲民 赵如意 +1 位作者 王刚 聂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89-90,共2页
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祁连山—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以产出极具特色的钠交代型铀矿而备受关注。钠交代型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芨岭地区蚀变似斑状花岗岩、蚀变闪长岩等(赵如意等,2013)。文章通过对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石学、同位... 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祁连山—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以产出极具特色的钠交代型铀矿而备受关注。钠交代型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芨岭地区蚀变似斑状花岗岩、蚀变闪长岩等(赵如意等,2013)。文章通过对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意义和与铀成矿关系,以期进一步完善该区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质特征 地质意义 芨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带西段麦拉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斌 李建峰 +3 位作者 张玉泉 李华启 徐力峰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用SHRIMP测定了冈底斯岩带西段麦拉山口岩体同碰撞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7.1±1.1Ma。这就为前人提出的雅鲁藏布江地区洋盆闭合、板块开始碰撞的时间为50Ma左右提供了同位素年代... 用SHRIMP测定了冈底斯岩带西段麦拉山口岩体同碰撞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年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7.1±1.1Ma。这就为前人提出的雅鲁藏布江地区洋盆闭合、板块开始碰撞的时间为50Ma左右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年龄 锆石 云母二长花岗岩 麦拉山口 仲巴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半岛北部定州与铁山稀土矿相关碱性岩和花岗岩的岩石学和SIMS锆石U-Pb年代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正男 韩龙渊 +2 位作者 赵磊 李秋立 金石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23-3138,共16页
朝鲜半岛北侧的狼林地块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狼林地块具有与辽南地块以及辽吉活动带类似的早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变质和变形特征。我们在分布有稀土矿的朝鲜定州-铁山一带(狼林地块西北部),采集了与稀土矿密切相关的碱性岩(粗粒... 朝鲜半岛北侧的狼林地块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狼林地块具有与辽南地块以及辽吉活动带类似的早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变质和变形特征。我们在分布有稀土矿的朝鲜定州-铁山一带(狼林地块西北部),采集了与稀土矿密切相关的碱性岩(粗粒正长岩和萤石化霓辉正长岩)和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样品。岩石样品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定州与铁山地区的碱性岩和花岗岩并不显示明显的岩浆期之后的热液蚀变特征。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粗粒正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865±6Ma,萤石化霓辉正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868±8Ma,铁山地区的四件似斑状花岗岩的年龄结果分别为1871±13 Ma、1866±8 Ma、1872±6 Ma和1873±7 Ma,这些年龄值一方面代表了岩浆活动时代,另一方面可能也代表了朝鲜定州和铁山稀土矿的成矿时代。狼林地块的这些碱性岩与花岗岩的时代与华北克拉通辽吉活动带以及狼林地块其它地区的高级变质作用同期,并且在辽南地块,也有类似碱性岩的报道。综合现有的证据表明,辽吉活动带、辽南地块以及狼林地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属于同一个大型构造带,并且这个构造带(或者构造带的一部分)当时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通过全面对比野外观测结果、岩石的岩相结构、岩浆结晶时代可知,朝鲜定州和铁山一带的稀土矿与中朝克拉通的世界级稀土矿——白云鄂博,在岩石组合、稀土矿物组成、岩石蚀变特征、成矿时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关于这一稀土矿的具体稀土矿物组成、矿床成因以及储量等众多问题,未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北部 狼林地块 碱性岩 花岗岩 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城市龙王咀子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晓梅 聂逢君 +4 位作者 严兆彬 孟繁敏 张成勇 张鑫 陈梦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8-930,共13页
龙王咀子位于青龙—锦西复杂构造带与西平坡—锦西壳断裂交叠部位,地处辽西重要的青龙—锦西铀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通过对龙王咀子地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的U-Pb测年研究,岩石的成岩年龄为为燕山早期。样... 龙王咀子位于青龙—锦西复杂构造带与西平坡—锦西壳断裂交叠部位,地处辽西重要的青龙—锦西铀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通过对龙王咀子地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的U-Pb测年研究,岩石的成岩年龄为为燕山早期。样品具有过铝质特征为富硅过铝、钙碱性岩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的稀土总量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异较强,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产铀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显示岩石有利于铀成矿。岩石强烈亏损Ba、Th、Sr、Zr和Nb,明显富集Rb、U、Pb。结合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年龄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岩石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的陆内环境,燕山期花岗岩的上侵是区域内铀矿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咀子 青龙-锦西铀金成矿带 云母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和机制:来自辽宁本溪北大山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念岗 高莲凤 +7 位作者 张振国 尹志刚 崔建宇 吴君飞 邢杰 丁恺 高晨阳 王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65,共26页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69.15%~69.87%)、富碱(w(Na_(2)O+K_(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63.14~768.87℃)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以上特征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值为-21.49~-19.04,均为负值,二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 DM2)=2536~2383 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北大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而导致的区域伸展背景环境下,同时,上涌的软流圈引起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拆沉作用,从而致使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北大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19亿年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构造背景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澎 王冲 +1 位作者 杨正赫 金正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93-3018,共26页
朝鲜半岛北部广泛发育~19亿年侵入岩,这些岩浆岩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似斑状花岗岩系列(多为I型,以妙香山岩体为代表,年龄1900~1840Ma)、S型花岗岩系列(以嘉山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62±5Ma锆石U-Pb年龄)和正长岩系列(以... 朝鲜半岛北部广泛发育~19亿年侵入岩,这些岩浆岩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似斑状花岗岩系列(多为I型,以妙香山岩体为代表,年龄1900~1840Ma)、S型花岗岩系列(以嘉山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62±5Ma锆石U-Pb年龄)和正长岩系列(以龙浦岩体为代表,本文获得1857±2Ma锆石U-Pb年龄)。似斑状花岗岩系列(I型花岗岩)大致对应朝鲜地质学家定义的Myohyangsan(妙香山)杂岩,以发育钾长石巨斑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岩-沉积岩系关系密切;S型花岗岩系列大致对应Ryonhwasan(莲花山)杂岩,以发育石榴石和堇青石等矿物为特征,与麻粒岩相变质的副变质岩共生:这说明前者可能与变质火山岩系相关,而后者可能和副变质岩相关。正长岩系列,朝鲜地质学家称为Sakju(朔州)杂岩,分布较为局限,仅见于朔州以及博川-定州之间,也见于邻区辽东,多为岩株。这三个系列岩浆岩稍早或者同期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本文获得甑山"群"变质锆石U-Pb年龄1844±2Ma)。邻区辽东-吉南及胶东地区也发育这三个系列岩浆岩,但这两个地区~21亿年岩浆作用更为广泛。朝鲜半岛南部发育大量同期岩浆岩,但岩石类型以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并发育紫苏花岗岩和斜长岩。我们推测,朝鲜半岛南北两侧基底属性存在差异,可能对应不同的古陆(华北与华南古陆)。综合分析表明,朝鲜~19亿年前广泛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并有幔源岩浆作用,同时发育正长岩类,并且这些岩浆活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考虑到本区存在太古宙基底,我们推测本区在古元古代可能处于类似现今活动大陆边缘弧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古陆 朝鲜半岛 古元古代 S型花岗岩 花岗岩(I型花岗岩) 正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汪清夹皮沟钼矿含矿岩体岩石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 任云生 +1 位作者 邹欣桐 陈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07-608,共2页
夹皮沟钼矿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城北东约8 km处,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南段发现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由于发现时间较短,系统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在研究含矿斑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报道了最新测得的含矿斑岩LA-ICP-MS锆石U-Pb... 夹皮沟钼矿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城北东约8 km处,是近年来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南段发现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由于发现时间较短,系统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在研究含矿斑岩岩石学特征基础上,报道了最新测得的含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限定了矿床的成矿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云母二长花岗岩 风信子石 硅酸盐矿物 U-PB 含矿岩体 定年 钼矿 岩石学 夹皮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永平Cu-W矿床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蔷薇 毛景文 +1 位作者 宋世伟 王训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9-1213,共15页
江西永平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是该成矿带内矽卡岩型Cu-W共生成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及其与Cu-W矿化的关系,文章对该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 江西永平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是该成矿带内矽卡岩型Cu-W共生成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及其与Cu-W矿化的关系,文章对该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60 Ma,与空间上密切相关的矽卡岩Cu-W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为156 Ma)具有密切的时间联系,表明永平Cu-W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中晚侏罗世。锆石的Ce^(4+)/Ce^(3+)平均值为283,表明其具有高的氧逸度,指示出很好的Cu成矿潜力。锆石的ε_(Hf)(t)值为-9.60~-2.27,并且有高w(Mg O)(0.84%~1.33%)和Mg^(#)(44~49)值,表明该区花岗质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通过与区内同期Cu矿化和W-Sn矿化花岗岩对比,成Cu和成Cu-W矿花岗岩的氧逸度高于成W-Sn花岗岩,成Cu-W花岗岩ε_(Hf)(t)值介于成Cu和成W-Sn花岗岩之间。因此,岩浆高氧逸度和一定比例的壳幔混合可能是形成Cu-W矿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锆石微量元素 云母花岗岩 永平Cu-W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